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期中物理试卷 doc

更新时间:2024-01-05 18: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八年级(上)期中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B.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温度会升得更高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会升高 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够完成该探究目的是( )

A.甲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乙图: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D.丁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8.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

A. B. C.

D.

9.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a B.b C.c D.d

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B.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C.沿ON向后转动板A D.沿ON向后转动板B

11.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1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气压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气体流速快,加快了蔬菜中的水分的蒸发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14.如图干湿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吸热,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 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大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大

D.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

15.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水池底部有一射灯S,当水面在a处时,光从水中射向池内壁,在P处有一个光斑.现将池内的水放掉一部分,则当水面由a处降到b的过程中,池壁上的光斑将( )

A.向下移动 B.向上移动

C.静止不动 D.向上向下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如图所示,一手按住高脚杯的底部,另一手指蘸水后摩擦酒杯的杯口,可以听到 手指/酒杯)振动发出的声音.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不断摩擦,听到声音的音调将 (变高/变低/不变).

18.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太阳能发电是 能转化成 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能转化成 能. 20.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

21.在百米赛跑时,当起点的发令员打枪后,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是: (选“听到枪声”和“看见枪冒烟”) 后开始计时,理由是 .甲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0.71秒,你认为这个记录的时长偏 (“长”或“短”).真实成绩应该为 .(设当天的气温为15℃). 22.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三.解答题(除作图、选择每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41分)

23.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在图中,mm′为平面镜,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其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点O. 2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A/B)的位置,为了使用 .

(2)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min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9 温度/℃ ①第5min水的温度如图(1)所示,请你填在表中空格处. ②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③图(3)中图 (a/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若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 (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水温.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铜 B 60 0.89 铜 C 60 1.02 铜 D 80 0.76 铜 E 100 1.02 铜 F 100 0.76 铜 G 80 1.02 钢 H 80 1.02 尼龙 I 100 1.02 尼龙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

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能/不能).

(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填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cm和横截面积 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 (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5)以上实验所采取的探究方法为 .

2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 你认为实验方案 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 再 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 实验方案1 实验方案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约500℃ 27.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 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实验时,应在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若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形太阳进行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 .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29.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 (2)记录 ;

(3)量出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南苑中学八年级

(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 【考点】物理学方法.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 故选C.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B.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 C.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②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可影响振动的快慢;

③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20000Hz.

【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再真空传播,故A错误.

B、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故B正确.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故C错误.

D、人只能听到物体振动频率在20~20000Hz之内时发出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 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考点】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水母、萤火虫、电灯等;

(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无论是哪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是光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影子、日食、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温度会升得更高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会升高 【考点】光的色散. 【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

(2)红色光谱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

(3)紫色光谱之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解答】解:(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在AB之处还有不可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AB错误;

(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涂有荧光物质纸条放到这个地方,荧光物质会发光,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 A.(1)(2) B.(1)(4) C.(2)(3) D.(2)(4)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 【解答】解:(1)春天,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

综上分析,吸热的有:(1)和(4). 故选B.

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够完成该探究目的是( )

A.甲图: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乙图: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D.丁图: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 故选:D.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液体蒸发快慢和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液体自身温度,二是液体表面积大小,三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本题按照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得,液体的表面积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液体自身温度不同. 故选A.

8.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解:

A、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D.

9.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的a图线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 )

A.a

D.d

【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分析】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与气压有关,同种物质气压不变,沸点不变. 【解答】解:由题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但是b、d表示沸点都变了,所以BD错误.

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所以,A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B.b C.c

A.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B.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C.沿ON向后转动板A D.沿ON向后转动板B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明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实验中的操作方法.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

A、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入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B、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只是改变了反射角的大小,板A、B和ON仍在一个平面内,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C、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不符合题意.

D、沿ON向后转动板B,这样板B与ON和A不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样就可以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符合题意. 故选D.

11.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

A.①②

C.②③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B.③④ D.①④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 【解答】解:图①中的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图②中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是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图③中城市高架路旁的挡板,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图④中体育馆顶端的蜂窝,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③④; 故选B.

12.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考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分析】要解答本题首先应了解:气体有着较突出的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会有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受热膨胀,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增大,使管内的液面下降;

反之,当外界气温下降的时候,球形容器内的气体收缩,由于密闭,所以压强减小,管内的液面上升.故B、C、D错误. 故选A. 13.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气压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气体流速快,加快了蔬菜中的水分的蒸发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分析】①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②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解答】解:真空环境下,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与温度、密度等没有关系,故只有选项D的说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干湿温度计由两支相同的普通温度计组成,一支用于测定气温,称干球温度计;另一支在球部用蒸馏水浸湿的纱布包住,纱布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湿球温度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包住湿球温度计的纱布吸水后蒸发吸热,所以示数比干球温度计的示数小 B.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含水量)越大 C.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小,说明空气湿度越大

D.夏天有时特别闷热就是因为空气湿度大,人身上汗水不容易蒸发 【考点】蒸发及其现象;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其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及空气湿度,其中空气湿度越大,蒸发越慢. 【解答】解:

A、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水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此温度计(湿球温度计)的示数小于放在空气中的温度计,也就是干球温度计的示数,故A正确;

B、C、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小,水蒸发越快,湿球温度计的示数越小,干球温度计与湿球温度计示数相差越大.所以空气湿度越大,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别越小,故B不正确,C正确;

D、夏天,空气湿度大时,身体表面的水分不易蒸发,所以感觉特别闷热,故D正确. 故选B.

15.如图所示,盛有水的水池底部有一射灯S,当水面在a处时,光从水中射向池内壁,在P处有一个光斑.现将池内的水放掉一部分,则当水面由a处降到b的过程中,池壁上的光斑将( )

A.向下移动 B.向上移动

C.静止不动 D.向上向下都有可能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当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壁的光斑的位置变化进行判断.

【解答】解:当水位在a时,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P处有一个光斑,当水面由a处降到b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壁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下移动:如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如图所示,一手按住高脚杯的底部,另一手指蘸水后摩擦酒杯的杯口,可以听到 酒杯 手指/酒杯)振动发出的声音.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不断摩擦,听到声音的音调将 变低 (变高/变低/不变).

【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由频率决定. 【解答】解:

用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酒杯由于振动发声,当逐渐向杯子中加水时,水量越多,越不容易振动,杯子振动越慢,故其振动的频率变慢,音调变低. 故答案为:酒杯;变低.

18.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撤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凝华 成小冰晶或 液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升华的相反过程;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

【解答】解:固态干冰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升华过程,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的过程是凝华过程,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的过程是液化过程;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液化.

19.太阳能发电是 光 能转化成 电 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太阳 能转化成 化学 能.

【考点】能量的相互转化.

【分析】判断能量的转化,我们主要看它要消耗什么能量,得到什么能量,总是消耗的能量转化为得到的能量. 【解答】解:

(1)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答案为:光;电;太阳;化学. 20.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虚 (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6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漫 (填“镜面”或“漫”)反射.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漫反射. 【分析】(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解: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 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故答案为:虚;6;漫. 21.在百米赛跑时,当起点的发令员打枪后,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是: 看见枪冒烟 (选“听到枪声”和“看见枪冒烟”) 后开始计时,理由是 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甲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0.71秒,你认为这个记录的时长偏 短 (“长”或“短”).真实成绩应该为 11 .(设当天的气温为1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光传播100m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

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大的多,根据速度公式t=知道,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短,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故以冒烟时开始

计时要准确一些. 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

时间相差t==

≈0.29s,

真实成绩应该为:t′=10.71s+0.29s=11s.

故答案为:看见枪冒烟;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短;11. 22.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5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

40 °;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

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50°,所以入射角等于90°﹣50°=40°;

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 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

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可知,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

故答案为 40°;左;左.

三.解答题(除作图、选择每题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41分) 23.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3)在图中,mm′为平面镜,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其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并标明入射点O.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分析】(1)要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要先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

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大小相等、虚像、左右相反,及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其次,先作出两个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像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画法线,再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3)首先知道发光点B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只有一条,因此反射点的确定非常重要;

其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发光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因此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本题作图就可以完成. 【解答】解:(1)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2)题目已经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60°角,入射角为30°反射角也等于30°,如图所示:

(3)作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S′,连接S′A交与平面镜于点O,连接SO作出入射光线,连接OA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2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 B (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 A (A/B)的位置,为了使用 酒精灯外焰加热 .

(2)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min 90 92 94 96 97 99 99 99 99 温度/℃ ①第5min水的温度如图(1)所示,请你填在表中空格处. ②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2)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③图(3)中图 b (a/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若这些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 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上部的水温.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时,应使酒精灯外焰加热,安装装置时,先从下到上,方便调节;

(2)①分清温度计分度值读数; ②根据表中数据描点作图;

③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最后破裂,依此区分; 根据液化的条件作答. 【解答】解:(1)先安装B,可以根据酒精灯的高度确定位置,使操作一次完成.所以先安装B再安装A;

目的是使酒精灯外焰加热;

(2)①温度计分度值为0.1℃,图中温度为98℃;

②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再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

③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到液面时消失,所以图b是沸腾前的现象;气泡内是水蒸气;气泡在上浮的过程中越来越小,原因是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由此说明杯中底部的水温大于上部的水温. 故答案为:(1)B; A; 酒精灯外焰加热; (2)①98;②b;③大于.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0.76 铜 B 60 0.89 铜 C 60 1.02 铜 D 80 0.76 铜 E 100 1.02 铜 F 100 0.76 铜 G 80 1.02 钢 H 80 1.02 尼龙 I 100 1.02 尼龙 (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长短 的关系;

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同组的小惠选用A、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 能

(能/不能).

B、C (填(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A、

写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 80 cm和横截面积 1.02 mm2.

(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 三根 (两根/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5)以上实验所采取的探究方法为 控制变量法 .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长度不变. (4)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数据应在3次以上.

(5)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在探究过程中,应用控制变量法. 【解答】解:(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由表格数据可知,H、I两根琴弦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故是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2)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选用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三根琴弦,故选A、B、C;

(3)如果验证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铜琴弦J的长度为80cm和横截面积位1.02mm2. (4)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采用三根琴弦实验较合理.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不变,来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长短;能;(2)A、B、C;(3)80;1.02;(4)三根;(5)控制变量法.

26.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 你认为实验方案 2 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高于 (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 熔化 再 汽化 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

实验方案1 实验方案2 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 蒸气. 碘的熔点:114℃ 碘的沸点:184.3℃ 水的沸点:100℃ 酒精灯火焰:约500℃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 【解答】解:

实验二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

故答案为:2;高于;熔化;汽化.

27.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B

(3)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实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到小孔的距离和像到小孔的距离;

(2)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 【解答】解:(1)由于小孔成像是据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所以据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画出即可,见下图;

形太阳进行

(2)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

(3)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屏上蜡烛的像将变小,同时像距也变小. 故答案为:(1)见上图;(2)B;(3)变小.

28.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 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

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

(2)实验时,应在 A (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若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板太厚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 操作 B . A、保持 A、B 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 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①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

②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反射光线在平面镜的前面,眼睛观察时,必须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要从平面镜的前面观察虚像;从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此题;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解答】解:(1)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反射光线都在平面镜的前面,并且眼睛看物体时,一定要有光线进入眼睛,所以眼睛要在平面镜的前面A侧观察; 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 (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 确定像的位置; (2)A; 玻璃板太厚; (3)B.

29.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 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 ; (2)记录 自己站的位置 ;

(3)量出 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 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 刻度尺 .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 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小明在玻璃屏蔽门中成像,小明透过玻璃屏蔽门能看到广告牌,当小明的像呈现在广告牌上时,说明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上,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求出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门后所成的像与广告牌在同一竖直平面上,广告牌在小明像的位置;

(2)根据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和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自己的像落在广告牌上时,并记录此时自己站立的位置;

(3)实验时要用刻度尺测量小明到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测量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间接知道广告牌和玻璃屏蔽门之间的距离,根据是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自己的像和广告牌重合时;(2)自己站的位置;(3)自己站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刻度尺;(3)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016年12月18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5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