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更新时间:2024-06-06 16: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辽师大版英语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学期备课
兰波儿广超
点击工具栏文档取消保护 密码为ZCL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上积极参与,专心听课,勇于发言或讨论。行为习惯较好,从学习风气看得出班风正,集体舆论起到较好的正确导向。也有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不够端正,他们能辨别是非,但自我控自能力差些,表现在:①课堂上随便插嘴的人多,造成纪律松散;②偶尔会表露出消极情绪,不做练习不参与讨论,部分学生平时欠交作业现象严重。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实践)方面是个需要特别加强的内容,所以课堂教学要增设模拟实践的环节,增加体验。
二、本期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另人,以人宽容”“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2、通过学习“学校和班组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让学生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重要性。
3、本单元为地方特色教材。引导学生了解乡村的新面貌,了解经济、法制建设、文化活动、农村新形象。激发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4、通过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5、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本期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
由于教材综合性和情感性较强,考虑在引导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的同时,如何建立一种开放性。让教材的“话题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到社会,通过实地调查、参观、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课内外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得到开放。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读书、实践、讨论、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热情,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适当体验,把品德知识的学习上升到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教改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节课。 2、课内课外相结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好后进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使之端正学习态度,力所能及地接受各科知识。
4、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不懈地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落实到儿童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5、在其它各科中,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单元 可爱的祖国
一、单元介绍 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遵照课程标准“我是中国人”第一条 “知道我国的地理位臵、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第二条“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第八条“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
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的内容标准要求编写的。
设计本单元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辽阔的领土、壮丽的山河、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形成神圣的民族自豪感和高尚的民族责任感;理解和体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加深对社会、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能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主要讲述三大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学生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其实本单元主要是国情教育-----使学生对祖国的自然概况有所了解:领土辽阔、山河壮丽、各地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差异。) 单元目标
1.学会一些基本的中国地理概况知识,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观念。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了解、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概况。(比如从晨昏时差、同一季节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来理解、感受祖国领土辽阔。)
3.知道祖国领土是不可侵犯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关爱自然的情感。 单元结构
由好大一个家——中国、江山如此多娇、话说南北西东三课构成。(第一课,主要介绍祖国疆域。第二课,主要介绍祖国山河。第三课,主要介绍地域生活方式和多彩文化。) 教学提示
1.本单元知识专业性较强,要认真备课,知识讲授要准确到位。2.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如我国东部和西部降雨差异的原因。) 二、课节分析与教学
1.好大一个家——中国(3课时) 意图
本课意在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祖国疆域基本概况。理解我国自然和人文多样化的原因。(原因:国土辽阔是形成我国自然和人文多样化的基础。) 目标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臵、国土面积、海陆疆域。
2.了解我国行政区划,并学会在地图上准确查找各个省级行政区位臵。
3.了解首都北京及其基本职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构
辽阔神州 首都——北京 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本课重在讲疆域,但从结构上看较散,这种结构的编排意图,教参、辅导材料并没有明显阐述。我想是不是可从这方面考虑,把北京看作是这个大家族的首府,把台湾看作这个大家族的海外游子。)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一单元 可爱的祖国
第一课 好大一个家--------中国 本课目标: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臵、国土面积、海陆疆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并学会在图上准确找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位臵。
2、了解首都北京及其基本职能。知道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课时分配:3课时
第一课时 辽阔神州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的地理位臵、国土面积、海陆疆域,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
2、学会在图上准确找出各个省级行政区的位臵。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政区图、录音机、磁带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中国地理位臵、国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等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 播放歌曲《我的家在中国》
问:为什么从前人们总默默地说:\家在中国\,而现在人们会自豪地说\家在中国\?
2、学生听歌曲并谈谈感受。
3、师小结:大家说的真好,我和你们一样,现在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家在中国!滚滚的长江黄河是我们无尽的梦想;辽阔的神州大地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爱这片土地,为它骄傲,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一同走进《辽阔神州》。(板书课题) 二、了解交流,体验探究 1、找位臵,知国土
师: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地球仪,谁能上来找找中国在什么位臵呢?
(1)出示地球仪,请学生上台找出中国所处的位臵。 (2)提问:知道我国国土面积吗?你有什么感想? 2、读日记,找端点
(1)出示四名同学的日记,(教材第4页),淘气说:我怎么糊涂了?谁能帮帮我? 小组合作探究。
看过上面四篇日记,你能在图上标出四名同学的所在地吗?(出示中国地图)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四名同学的所在地。
师:通过找同学们的所在地,我们知道了我国国土辽阔,在相同的时间可以出现了不同的景色,而且南北东西的四个地理位臵也有不同的气候。
(2)我国国土辽阔,你知道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吗? 学生了解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
(3)出示一组图片(哪个城市先看到日出,哪个城市最冷) 师:通过刚才的发现,我们知道了:越往东越先看到日出,越往北气温越低。
3、熟悉行政区划。
师: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每个地方的情况又很不相同,国家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全国划分为不同的行政区,我们来认一认祖国的政区。
(1)认一认,学生观察《中国行政区划图》,了解各行政区的名称及简称。
(2)玩一玩,请一个同学做小老师说出政区名称,对应的同学站
起来。(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政区简称名)
(3)写一写,我想给在沈阳、广州、拉萨、台北的四名同学写信,帮我看看他们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吧! 三、巩固新知,以情促行。 1、小表演
《祖国行政区歌》表演 2、小游戏。(1)老师介绍游戏规则。(2)拼图《中国地图》 (3)师小结。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师:通过表演、游戏,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各行政区的简称,这对我们今后升入初中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希望你们能在业余时间多背一背,更熟练地掌握,我们准备在课下进行知识竞赛,请同学们做准备。
2、歌唱《大中国》 我们的祖国辽阔伟大,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赞颂我们可爱的大中国吧。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二课时 首都--北京 活动目标:
1、了解首都北京及其基本职能,它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使学生知道北京是历史悠久的古城。 3、使学生了解北京改革开放后的新面貌。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北京旅游的录象片,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北京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 录像导入,创设情境
1、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观看后请你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谈观看升旗仪式录像后的感受。
2、师:每当五星红旗伴着一轮红日升起时,首都北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到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的人很多,只要是到过北京的人都要到天安门广场去观看升旗仪式,因为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验到做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天安门广场去了解我们的首都北京。(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体验探究。
1、了解北京的位臵
师: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都有谁去过北京呀?这么多同学去过北京,那谁愿意到前面来找到北京的位臵呢?大屏幕出示中国地图: (1) 要求学生找出首都北京的地理位臵。 (2) 师简介首都北京。
过渡:为个么说北京是祖国的心脏呢? 2、北京--祖国的心脏
(1)我们首先来了解为什么说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大屏幕显示\中南海\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南海的新华门。这中南海是什么地方?
(2)出示天安门广场平面图。 ⑴复习看地图的四个方位。(左西右东,上北下南)
⑵出示问题,要求学生从平面图上找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各在天安门广场的什么位臵。(大屏幕一一出示天安门广场主要建筑物的图片) (学生自己当导游,一一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物)
(3)同学们,举世闻名的中南海和天安门广场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北京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除此以外,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4)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大学? (大屏幕一一出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风景图) 师:看到北京的这些风景优美的著名大学,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北京除了有这么多的著名大学,还有哪些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呢? (学生把书中的介绍和课外的所见所闻结合起来回答,大屏幕一一出示文字说明,并且把书中的插图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
(5)同学们,看到北京有这么多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你们觉得北京怎么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她还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 师:北京有哪些方面表现出她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呢?(学生通过书中的介绍了解为什么说北京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大屏幕并出示文字说明。)
(7)小结:同学们,北京在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祖国的心脏。 三、了解北京,以情促行 1、历史悠久的古城
(1)模拟导游。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进行了历史古迹的收集,现在我们一起来游览北京的历史风貌。请你们来当小导游,比一比谁当得最棒。
大屏幕一一出示北京各名胜古迹的图片,学生当导游,一一进行介绍,教师加以适当的补充,并相应地进行思想教育。 (2)师:同学们,看到北京城有这么多的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你们觉得北京怎么样呢?(学生谈感受)
今天首都北京又以怎样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呢? 2、北京新貌
(1)我们来看在改革开放中首都北京在外贸方面的新面貌。 师:北京主要有哪些出口商品?
(2)师:我们看到了首都北京在外贸方面的改革新貌,那么北京的高科技工业呢?大屏幕出示文字说明和中关村的图片,教师简介中关村。
(3)首都北京的高科技工业不断地发展,生机勃勃,每天都有新的面貌,而北京的城市建设更是日新月异。
(大屏幕出示水立方、鸟巢等奥运会建设的图片,请学生谈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感受。)
(4)师:刚刚我们已经看到了北京的改革新貌,你们觉得北京的变化大不大?变得怎么样了?(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5)小结:改革开放,使首都北京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在改革开放中,北京已经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腾飞起来了。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今天的这一课中,你们有一些什么收获呢?(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谈自己的收获。)
2、看《北京》录像,在录像中总结今天这一课的学习内容。 3、 引导学生发自内心肺腑地说:我爱你,北京!
4、搜集北京城市风光的图片,办一期以\腾飞的北京\为主题的板报。
5、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结束这一课。 本课设计意图: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努力实现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为了较好完成教学目标,课前布臵学生收集资料;课上通过直观展示、讲述等多种形式知道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有着重要地位;在创设旅游情境中,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愉快 、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既了解了更多的北京知识,又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在拓展延伸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三课时 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活动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3、知道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台湾的问题的解决,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大屏幕、课件、图片、歌曲等。 2、 学生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曲《宝岛台湾》,学生欣赏 2、这首歌赞美的是哪里?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3、教师小结:在刚才我们听到的歌中,人们把台湾称之为\海上鱼米之乡\,那里有晶莹如玉的玉山,有著名的日月潭,丰富的海产品、悠久的历史文化,都是祖国的瑰宝。今天就跟随老师一同走进美丽的宝岛台湾。板书《台湾》
二、交流汇报,初步感知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 师: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 2、 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录像《台湾风貌》。 (1)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 (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学生回报:台湾农耕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盛产稻米,台湾素有\水果王国\美称,水果种类繁多。花卉产值也相当可观。 台湾森林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义的阿里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区.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总长达1600公里,因地处寒暖流交界,渔业资源丰富。东部沿海岸峻水深,渔期终年不绝;西部海底为大陆架的延伸,较为平坦,底栖鱼和贝类丰富,近海渔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远洋渔业也较发达。
台湾除有丰富的水力、森林、渔业资源外,其它自然资源有限,自产能源只有少量煤、天然气,金、银、铜、铁等金属矿产也较少,主要储藏于北部火山岩地区及中央山脉。
师小结: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三、放眼台湾,激发爱国情感 1、回顾台湾历史
师:因为台湾既美丽、富饶,又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1895年又被新的侵略者霸占。你知道这个侵略者是哪个国家吗,这场反侵略战争又持续了多久呢? 师介绍:(1) 1895年4月17日晚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统治。 (2)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英勇的抗日战争,终于收复了台
湾。台湾同胞欢天喜地,庆祝回归祖国。据初期,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武装进行了长达20年的斗争。
提问:虽然外国侵略者垂涎这块土地,但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抱有一个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
小结: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决不容许别人欺侮和侵略。正如宪法中所说的--(出示条幅):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问:现在有少数人,宣扬所谓的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针对这些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师小结:有人妄图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这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不允许的。因为,祖国领土是不可分割的。 2、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师:中央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逐渐从隔绝走向交流,从陌生走向熟悉。两岸人民在经济、文化、贸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 (1)播放录制成的中央电视台的《海峡两岸》专题节目.
(2)学生交流自己通过查、问、看、访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或是图片,或是文字,或是一些物品等,如果本地有台湾到大陆的留学生,请他来讲一讲更具有说服力。 四、结合事例,感悟明理 1、师生欣赏诗《乡愁》
2、你能理解这份乡愁吗?谈谈你的感受。
3、师:海峡两岸人民骨肉情深,台湾人民盼望着祖国早日实现统一,大陆人民渴望着与台湾亲人早日团聚,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放故事录音:《伯父来到我家中》。提问:听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由于台湾当局放宽了对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的限制,一批批台湾同胞陆续来大陆探亲,与亲人团聚。不久的将来,祖国~定要统~,也一定会统一。那时,夫妻离散、骨肉离分的局面就会结束。无论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海峡两岸人民强烈期盼统一的愿望,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肉亲情。
五、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台湾同胞们,我想对你说。 学生畅所欲言
2、师总结:通过本次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台湾是一个景色秀
丽,物产丰富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人民是渴望统一的,在我国政府以及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板书设计:
景色秀丽 物产丰富 血脉亲情 渴望统一
本课设计意图:
品德与社会课要求教学回归生活,为了让课程内容更贴近学生,课前让学生重点搜集海峡两岸人民合作交流、友好往来的资料,让学生通过事例体验和感悟。课堂上先欣赏歌曲《宝岛台湾》再欣赏美丽的台湾风光,最后一首《乡愁》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了高潮。通过学生参与很容易且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二课 江山如此多娇 活动目标:
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知道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并初步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以及三大平原。
3、了解我国主要的湖泊,知道湖泊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湖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4、继续加深对人地协调概念的理解,初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感谢自然的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课时分配:3课时
第一课时:奔腾的江河 活动目标:
1、了解长江、黄河的概况以及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2、明确河流对人类的贡献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产生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人地相协调的道理。
3、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大屏幕、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图片、光盘 活动过程:
一、 录像展示,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在假期老师曾看到几处壮美的景观,并把它们制成了录像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想看吗? 播放录像片:展示黄河和长江的壮观景色。 生:观看录像片。
2、师:看后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黄河和长江太壮观了……
3、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滔滔江水、滚滚黄河带给我们不仅是感动,还有无比的震撼。长江和黄河就像腾飞的巨龙,哺育着亿万中华儿女,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奔腾的江河》,共同欣赏我们祖国的神奇和美丽。(板书课题) 二、交往互动,准备活动。
1、师: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根据自己喜欢的内容分组收集资料,完成了吗?(完成了)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长江和黄河的有关知识,我们要进行一次竞赛活动,愿意参加吗?
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内容,自愿分成两组进行闯关,希望大家赛出风格,赛出成绩。
学生整理资料,分组准备活动。 三、竞赛闯关,体验探究。 1、师宣布比赛规则 2、挑战第一关:我会答
师设计问题,每组派4名选手参加回答(必答题) (有关长江黄河的初步知识:发源地、全长……) 师:报分数
3、挑战第二关:我来贴
师:课前老师把长江黄河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名称的卡片分别放在各组的桌子上,现在请你们派代表把流经图贴在黑板上。比一比哪组贴的最准确,时间用的最短。 (1)学生粘贴流经图。 (2)学生汇报。
(3)师提出问题:长江和黄河流经这么多省市,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小结:你们说的对,这说明了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
的摇篮,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五六千年的历史。长江、黄河浇灌着全国百分之四十的耕地,养育着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它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4、挑战第三关:我来赞
师: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看到了一段长江、黄河的壶口瀑布景观的录像,其实,我们看到只是一部分景色,接下来,我们再一同欣赏更为精彩的部分,你们可以边看边说,也可以边看边画,比一比哪组表现更精彩。 播放录像片,学生观看。 (1)小组商量讨论 (2) 小组汇报。
(3) 评分及小结:通过竞赛,我们了解到长江和黄河的知识,了解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秀美,各队表现的都很出色,现在我宣布比赛成绩。 略。
四、真实展现,感悟明理
1、师:长江和黄河的景色真是太美了,太壮观了,然而令人心痛的是,曾经哺育我们的黄河出现了断流,洪灾等自然灾害,遭到了严重破环,我们看着着急和揪心,大家请看:播放黄河洪灾和断流的画面。
(1)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治理它呢?
(2)小组合作讨论,共同制定相应的措施。 (3)小组汇报。
2、师小结:同学们,为治理黄河大家群策群议,通过你们的一番话,老师看到了祖国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母亲河一定会焕发出迷人的风采,一定会更加壮观与美丽。
3、教师播放《长江三峡》录像片,介绍长江三峡工程对人们的贡献。
提出问题,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升华情感,以情促行
师:同学们,我们都不会忘记这雄伟壮观的长江和黄河,此时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下面请你们用不同形式来赞美我国的大好河山吧。 (1)学生行动
(2) 学生汇报:唱歌、跳舞、画画、说导游词等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我们祖国山河壮美,人民勤劳勇敢,让我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起高歌,一起欢笑,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和平昌盛,我们的人民幸福安康。我建议在课后把收集到的图片粘贴在板报上,让我们一同欣赏。
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在歌声中结束。 本课的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新课标,活动的内容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深化了教学内容,并做了适度的扩展,体现以生为本,力求创新。本课先通过生动的录像片段把学生带到了一个优美的情境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接着生动有趣的闯关赛给他们一个又一个挑战,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不畏困难的能力;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典型的活动情境,给学生充分展示、体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答一答,贴一贴,赞一赞,画一画,讲一讲等活动获得新知,在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认识。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二课时:壮美的群山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脉是地形的脊梁,并初步了解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2、在欣赏祖国群山的活动中,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历史文化的灿烂,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光盘、歌曲等。 2、学生准备:祖国地形图的模板、图片、光盘。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金秋十月,正是登高望远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季节,在国庆长假期间相信有不少同学跟家长出去游玩了,能说说你们都到哪里玩了? 生:……
师:是啊,出去游玩看的最多的是秀美的山山水水,那么,提到
山水,你能想到哪些呢? 生:……
师:对,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从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到波澜壮阔的深海大洋;从溯风凛冽的茫茫大漠,蓝天白云的万里草原,到锦绣如画的江南水乡,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国秀美多姿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当年毛主席诗中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长江黄河的气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喜悦的心情,一同走进壮美的群山中。(板书:壮美的群山) 二、 小组合作,准备活动。
1、师:课前老师布臵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收集有关祖国群山的资料,相信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现在就拿出来吧。 学生准备资料。
2、师:看来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我想,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你们一定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了深入了解,感受很多。那么,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全班同学与你分享呢? 生:提建议略
师:好建议,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同学对祖国群山有深刻的了解,我们就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大家同意吗?
三、模拟旅行,体验探究 1、选导游员
师:在进行旅行前,请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把各种资料进行一下整 理,并根据需要选出合适的导游员, 生:小组合作,整理材料,选导游员。
2、师:老师巡视了各组,发现同学们都能认真整理了材料,并分出
四大导游组,请四个组的同学派代表和同学们打声招呼。(打招呼) 师:希望各导游组同学团结合作,为我们做出精彩的介绍,能让我们在欣赏之余感受到祖国群山的壮美。 (一)山脉组介绍
师:同学们,请坐好,让我们乘上旅游列车一起出发。我们第一站,要到哪里呢?
生:大家好,我们组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山脉纵横交错,因此,我们山脉组先为大家做介绍吧
1、生:在黑板上粘贴制作的空白《中国地形图》,由四名同学分别介绍四个著名的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
喜马拉雅山)
师:这几名同学介绍的真棒,看来他们是精心准备的。我国的山脉正如他们所说,纵横交织分布在祖国的各地,那么山脉是如何分布的呢?
2、教师介绍山脉的分布情况。
3、师提出问题:看着这一条条山脉,想象一下它们像什么呢? 师小结:说得对,在中华大地上,不仅有像长江黄河这样的腾飞的巨龙,也有像喜马拉雅山、昆仑山这样卧伏的巨龙,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精神意志,它一直在鼓舞着我们中华儿女。
(二)地形组介绍
师:接下来,哪个小组为大家做介绍? 生1: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青藏高原》,知道是什么歌曲吗? (图片演示,介绍青藏高原)
师:你们喜欢青藏高原吗?看后想说些什么?
师:青藏高原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黄土高原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有什么好办法治理它呢?长大了想为它做些什么? 生:回答略
生2:说到了高原,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四大盆地。 (图片演示,分别介绍四大盆地的特点。)
生3:介绍三大平原。展示其风采,尤其重点介绍东北平原。(图片展示)
师:说到东北平原,你对哪个城市了解的最多?(辽宁) 生4:介绍家乡的特产和风光(录像片)
师:同学们,看到了我们的家乡富饶而美丽,你有什么感受?长大了如何去做呢? 生:畅所欲言略
师:这组同学真是博学多才啊,对我国地形做了细致的介绍,通过学习,我考考大家,看你们学的怎么样? 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三) 历史文化组介绍
师:我们在旅行中又学到知识,真有收获啊,不知道下一个导游组将给我们带来哪些精彩的介绍?
生:我国历史博大精深,名山大川也离不开历史的沉积,接下来让我们历史文化组为大家作介绍。
生1:介绍峨眉山(图片出示,介绍其地理位臵和历史文化) 生2:介绍五台山(光盘演示,让学生了解佛教名山) 生3:介绍普陀山(图片出示,了解其风光及文化)
生4:介绍道教名山(光盘演示,了解其地位与风光)
师:这组同学的介绍别出心裁,从久负盛名的四大佛教、四大道教名山入手,展示了我国名山的另一番景色,在观赏中了解了历史,回味无穷。
(四) 故事深化,感悟明理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大家去游览一座名山--珠穆朗玛峰。 光盘演示,介绍珠穆朗玛峰的壮美风光。
生:老师,听了你的介绍,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登峰运动员的故事,可以吗? 生:讲故事。
师:在听他讲故事时,我发现很多同学被深深感动了,你们有什么感受,今后该怎样做呢? 生:谈感受
师小结:山是高峻的,登山运动员的勇气却是无敌的,我和同学们在分享登山运动健儿的喜悦时,也为之感动,为之振奋。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勇气和精神,立志做一个有骨气、有抱负的少年。 (五)名山组介绍。
师:大家已经对我国的地形有了了解,还知道了一些历史文化,其实名山组的同学早已是等不及了,相信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觉,下面请名山组给大家作介绍吧。
生1:光盘演示,介绍五岳。生2:图片展示黄山、千山等名山,并做介绍。
生3:介绍阿里山(光盘演示)
师:说到阿里山,我们就会想到在祖国辽阔的东南海域的台湾,虽然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我们心相同,血相连,时刻心系同胞。在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的袭击后,大陆各界捐款捐物,为灾区同胞献爱心。我们相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播放音乐:《我的中国心》 四、 畅谈感想,以情促行。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观光了这么多座名山,了解了那么多的历史,你们有什么感受?大家都来谈一谈。
五、 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群山千姿百态,景色迷人,历史悠久,看也看不够,说也说不完。老师有个想法,利用业余的时间我们办一期图片展览,不仅要把祖国的名山留在我们眼睛里,更要让一幅幅画面留在我们的心中,好不好?课后办画展。 结束
本课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让品德与社会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我紧紧围绕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创造性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方式。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了解了祖国河山的壮美,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课上开展模拟旅游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了解知识,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的活泼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实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为充实课程资源,大量运用课件、图片、歌曲教学手段,创设了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活动方式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三课时:秀美的湖泊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有许多美丽的湖泊。 2、知道湖泊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我国湖泊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录像片、大屏幕、歌曲等。 2、 学生准备:图片、光盘等。 活动过程:
一、 诗词导入,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吗? 大屏幕出示《饮上湖初晴后雨》诗句,师生朗诵。
2、师:这首诗意境优美,描写生动,仿佛把我们带到美丽的西湖边,那么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西湖的迷人景观吧。 播放西湖录像片,学生观看,
3、师:看完美丽的西湖景观,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回答(略)
4、师:你们说的真好,刚才我们被西湖优美的景色所吸引,西湖虽没有长江黄河那样波澜壮阔,却以其柔媚的身姿摄人心魄。我国是多湖泊的国家,这些湖泊如润泽的珍珠洒落在祖国的大地上。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秀美的湖泊》(板书课题),感受那多姿多彩的湖泊风光。
二、图片展示,互动交流
1、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祖国湖泊的风光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给大家展示,并做介绍好吗? 小组整理资料。
2、各组学生派代表做介绍。
分别介绍我国的著名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艾丁湖。 3、师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美丽的湖泊,你的感受是什么? 河流是水资源的贮藏地,那么湖泊的作用呢? 生答略。
师小结:湖泊是人类的朋友,像河流一样,它是水资源和水力自愿的重要贮藏地,为人类提供了灌溉、航运、调节径流、发展旅游之便。
4、师:湖泊不仅有美丽的风光,它还有许多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尤其盐湖中蕴藏的盐碱矿物以及某些稀有元素对发展化学工业、国防工业有着重要作用。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建在盐湖上的工厂》
课件展示并介绍:察而汗盐湖
三、比赛争先,以情促行。 1、比一比,谁找的多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著名的湖泊图片,并分别介绍,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之余知道其功能。如:呼伦湖:提供矿产资源;洞庭湖:提供交通和水资源;镜泊沪:旅游和发电等功能。 2、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介绍中国湖泊之最,使学生加深对我国湖泊的细致了解,丰富知识
3、比一比,谁夸的好
在欣赏美丽的湖泊图片,了解之最后,夸一夸我国美丽的湖泊风光,可以用歌曲、舞蹈、诗朗诵等形式。
4、师小结:欣赏了美丽的风光,感受其特色,让我们都有一种想
亲眼看一看的冲动,都想把最美的景色永远地留在脑海里想法。
四、真实再现,体验探究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吗?读过散文《荷花淀》吗?它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河北保定东南50千米的白洋淀。 大屏幕展示白洋淀曾经风光秀美的课件。
白洋淀是国家重点旅游区和开放区,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素有\华北明珠\、\北地西湖\之誉,可是它现在正面临着干涸的问题。请同学 们看大屏幕。
大屏幕展示白洋淀干涸、缺少水资源的课件。
2、师:对比两幅画面,你们一定感慨很多,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研究一下白洋淀干涸的原因,以及干涸后将给周围生态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汇报。 (1)干涸的原因 (2)影响
(3)解决问题的方案
4、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相信不久的将来白洋淀一定能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我们期待这一天到来。
5、为家乡献策。
师:其实不光白洋淀面临着干涸,许多湖泊也是如此,就连我们的家乡也出现了水资源的匮乏现象,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提建议略。
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师:我们深深被美丽的湖泊风光迷住,这些湖泊有的被群山环抱,湖面如镜,湖光山色分外秀丽;有的碧波万顷,气势浩荡,水天一色,蔚为壮观。我们为祖国有如此美丽的湖泊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在我们欣赏赞美之余,不要忘记保护祖国的自然资源,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同时我还有一个建议,课后我们对当地的湖泊进行调查,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本课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古诗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组展示湖
泊风光图片时,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湖泊的概况以及湖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作用;在真实再现活动中,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了解家乡的自然现状,并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实现教学生活化。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三课话说南北西东
本课目标:
1、知道南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引起的诸多差异,知道东西部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和人文差异.
2、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产方式.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分配:3课时
第一课时 说说南腔北调 教学目标:
1、知道南北方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引起的诸多差异.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不同地区的方言录音》 《我的祖国》 图片等
2、学生准备:收集南北方差异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导入
教师播放《我的祖国》课件,学生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述.
同学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形成了与生态环境相识应并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文化模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话说南北西东》(板书课题).
二 体验探究
师: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民俗风情和语言特色,塑造了多样的文化性格,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言.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因此也就有了\南腔北调\的说法。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南腔北调吧。
1、教师播放不同地区的方言录音,学生观看课件并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吗? 生:不知道
生:听不懂他们说的是什么。
生:他们说的都是各地区的方言,有的词语我听说过。 2、师:听了他们说的这些方言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很着急。
生:有的地方说话比较轻柔,有的地方说话比较直率。
3、师:除了你刚才听到的这些方言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方言呢? 生:上海人把姥姥叫外婆。 生:广西人把姥姥叫姐婆。 生。。。。。。
4、小结:方言虽然多样动听,可是沟通和交流起来是多么不方便啊。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开始在全国推行。你能说说推行普通话的好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关于推行普通话的好处的资料。 生:推行普通话人们交流起来就方便了。
生:推行普通话便于我国南北方人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人们的团结。
6、小结:我国南北方在语言方面有很大差异,人们沟通起来很不方便,甚至会出现很多笑话。所以只有推广了普通话,才能有利
于各地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三 感悟提升
1、师:其实语言差异只是南北方差异的一个方面,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还存在很多的其他差异,请大家从下面的图片中找找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吧!(电脑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学生观看图片小组谈论交流,找出南北方的差异。
生:第一组图是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北方适合种植松树,而南方合适种植椰树。
生:第二组图是南北方的生产方式差异。北方合适种植玉米,而南方适合种植油菜。
生:第三组图是文化生活的差异。说的是东北的二人转和北京的京剧。
2、师:你还能找出南北方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吗?并说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在饮食方面有差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 生:在建筑方面有差异。南方屋顶高而尖,既利于排水,又利于散热。北方降水少,多建成平顶,这样既省建筑材料,又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生:除此之外,在经济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3、比一比
找一找能代表南北方差异的词汇,并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对抗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对抗赛
找到的词语有:南腔北调 南拳北腿 南船北马 南甜北咸 南轻北重 南经北政 南繁北简 南尖北平 南敞北封
4、小结:同学们真有本事,找到这么多词汇,原来南北方有这么多差异啊,让我们好好学习,掌握这么多差异吧。
四 以情促行总结全文 1、组织一次辩论会
同学们,我们了解了祖国南北方的诸多差异,那么现在我们以生活在南方好还是北方好分成两组,一组选择生活在南方好,一组选择生活在北方好进行辩论。 2、总结全文
同学们,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很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南北方的这种差异仍然存在。我们应正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实现优势互
补,互相促进,共同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
本节教案的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播放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交流,体验,探究,感悟等环节,了解了我国南北方的诸多差异,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辩论中达到了知行统一。学生在竞赛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了祖国多种多样的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意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感悟。落实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二课时 聊聊东辣西酸 教学目标:
1、知道东西部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导致的经济和人文差异。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东西部的景观图、饮食大餐图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东西方饮食方面差异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么丰盛的菜肴有多种口味,酸甜苦辣你喜欢吃哪种口味呢?
学生分别答出喜欢吃酸味,甜味,辣味,咸味等等。
2、你们知道东辣西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东辣西酸。(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究
1、师:同学们看书思考东辣西酸指的是什么?
生:东辣西酸指的是以我国的太行山为界,以东的山东地区的人们喜欢吃大葱等辣食,口味以辣为主,而太行山以西地区的人们
喜欢吃醋,口味以酸为主。
2、教师播放东部和西部的景观图,学生观看课件并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你能分辨出哪些景观是东部的,哪些景观是西部的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第一组草原那幅是西部的,粮田那幅是东部的。 生:第二组椰树那幅是东部的,剩下那幅是西部的。 生:第三组山脉河流那幅是西部的,另一幅是东部的。 然后学生分别说出理由。
3、师小结:原来东西部由于地形、降水、交通及自然条件的不同,存在着这么多差异啊!让我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差异吧。 三、感悟提升
1、师:我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掌握了东西部的这几方面的差异,那么你还知道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吗? 生:在地形、气候方面有差异。 生:在资源,河流方面有差异。 生:在人口、交通方面有差异。
2、师:你能任选其中的三个方面说说我国东西部的差异吗? 学生查找资料,分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结:教师总结学生汇报情况。 四、以情处行,总结全文。 1、师:你知道西气东输吗?
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
生: 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为此要西气东输。
2、师:西气东输工程会给西部和东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生: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实现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的共同发展。实现了能源的互补。给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从而实现共同发展。
生: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约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60%,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而在西部这种资源需求不大,这一严重的供求不平衡,是\西气东输\得以产生的现实基础。启动\西气东输\工程是把西部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变成西部经济优势的大事,也是促进沿线几个省、区、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举措。
它不仅能有效地将新疆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资源,造福新疆各族人民,而且能为沿线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清洁的能源,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生:西气东输工程: 对东部地区:(1)、有利于东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 (3)、有利于节约有限的化石能源 对西部地区: (1)、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2)、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的经济 (3)、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西部人们尽快走上富裕的小康道路。 3、总结全文。
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物产资源有很大差异,东西部的差异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了解这些差异吧,它会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帮助的。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三课时:探究多彩的地域文化 教学目标:
1、探究地狱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探究方案。
2、学生准备:收集南北方、东西方差异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差异很大,形成了一些独立的自然景观,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造就了我过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多观察,勤思考,共同探究多彩的地域文化吧!(板书课题) 二、实践探究
1、师:由于环境差异的存在,人和环境长期相适应的结果,从而产生了多彩的地域文化,你知道这些文化都包括哪些方面吗? 生:包括音乐、绘画方面。
生:包括建筑、服饰方面。 生:包括饮食方面。 生:。。。。。。
2、师:现在我们就先确定东西或南北两个具体的区域(如长春和广州),在选择下面任一个方面探究其中的差异。并尝试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学生分组选择区域,确定探究内容。) 3、确定探究题目: (1)、建筑的差异 (2)、服饰的差异 (3)、饮食的差异 (4)、语言的差异 (5)、风俗习惯的差异 4、教师提出探究建议 第一、准备阶段
学生根据这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人选其中一个题目或自拟题目。采取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第二、研究过程
收集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并得出结论。
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实地考察、采访、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等方式已经获取信息,课堂上通过讨论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整理。 第三、收获分享阶段
学生根据调查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汇报。 第四、评价阶段
师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和交流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总结延伸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我国多彩的地域文化,在了解的同时,我们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的地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56个民族和平共处,繁衍生息在神州大地上,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查找相关资料,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本节是一节活动课,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谈论导入-实践探究-总结延伸。通过这三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找资料,交流探究,思考等形式知道了我国多彩的地域文化,学生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就有了充分完整的了解,在这个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
者,组织者。
第二单元 悠悠中华情 一、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情》是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篇目,分为三个教学内容,分别介绍我国古代在思想、科技和艺术等方面杰出的成就,本单元教学内容为三课《中华大家庭》、《古老的国家》、《灿烂的文化》。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中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学生的品德、行为规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
和理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社会生活视野不断开阔,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对身边的事物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国画、书法、瓷器以及民间艺术品都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满足了学生喜欢新奇事物的天性,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艺术瑰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和感受国画、书法、瓷器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书画作品、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学习欣赏我国传统艺术的方法,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树立继承和发扬这些艺术瑰宝的良好的愿望。
四、教学重点:欣赏和感受我国国画、书法、瓷器等艺术瑰宝的魅力,
五、教学难点:感受我国的传统艺术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教改措施
1、教师应当拥有讲授不同内容,训练不同项目,攻克不同难点的众多教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从容施教。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录像教学法等。为使学生充分欣赏和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我还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资料录像等手段,加深学生的感受,攻克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学法有交流汇报法、观察法、讨论探究法、体验实践法等。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交流的过程达到陶冶学生思想情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目标。 七、课时按排
《中华大家庭》——————3课时
《古老的国家》——————3课时
《灿烂的文化》——————3课时
单元测试及试卷讲评———2课时
日期: 月 日 第 课时 第二单元 悠悠中华情 第四课 中华大家庭 本课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2、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3、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56个民族56枝花 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列举我国55个少数民族;
2、调查我国人口比较集中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3、联系家乡的实际,介绍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 2、准备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录音机、录音带、地图、少数民族图片、少数民族物品 学生准备:搜集资料,少数民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激情导入
师:有一首歌,我每次听后都会心潮澎湃,同学们也和老师一起来聆听一次吧。
播放《爱我中华》歌曲。
师:从这首歌曲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生2:五十六个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大家庭里。 生3:我们国家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听了这首歌后我感觉我周围到处充满了友谊,非常温暖。 生2:我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真大呀!我要努力学习,掌握技能,建设大家庭。 生3: 我觉得这么多不同的民族人民能和平生活在同一个国家里,真不容易啊!
教师解说点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汉族是人数最多的民族,约占总数的90%以上,其余55个民族人数之和不到10%,因此习惯上将他们称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他们居住的地方却遍布全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 二、创设情境,体验探究。
师:同学们一定都非常喜欢旅游吧, 今天老师就带上你们和小老虎一同去旅游,第一站我们来到北方的大草原,共同领略大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一段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牧民策马扬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面。同时配有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问:同学们 谁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 (锡林郭勒大草原) 这是哪个民族人民生活的地方? (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方) 谁能说说他们的吃、穿、住、行有什么特点?(奶茶、奶豆腐、长袍、毡房、骑马等)
问:蒙古族曾经出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同学们谁知道,给其他同学介绍一下他的事迹。(学生讲述成吉思汗的故事)
教师小结: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我国北部的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从事畜牧生产,开发了这块水草肥美的大牧场。他们饲养的牛羊等,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鲜奶。
师: 骑上蒙古族人民送给我们的骏马,一路奔跑,我们来到新疆。关于新疆你知道多少? 学生畅所欲言
说到坎儿井(教师用大屏幕播放\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师解说:坎儿井与长城、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古代吐鲁番各族劳动群众,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是吐鲁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在新疆境内的坎儿井全长5400公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
系统。 2000多年前出土的一石块上刻有吐鲁番地区坎儿井的分布图,说明了坎儿井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师:\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结构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四部分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师:为什么只在西北边疆地区人们发明了\坎儿井\?(引出学生探究坎儿井的构造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人们生活状况之间的关系)
师:参观完\坎儿井\,同学们不想尝尝维吾尔族人民送给我们的新疆的特产吗?(引出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特产,学生尽量说) 师:品尝完美味佳肴我们又该起程了。这次我们不再骑马,换坐火车。(大屏幕出现青藏铁路线上飞奔的列车,配有歌曲《天路》) 师:我们现在乘坐的是飞奔在青藏铁路上开往西藏拉萨的列车,(教师相机介绍修建青藏铁路的历史意义)。
师:在飞驰的列车上我们来到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大屏幕展示布达拉宫的外观图片,让学生感受它的雄伟壮观,赞叹藏族人民的智慧与技能。)布达拉宫简介 :在中国西藏拉萨的红山之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式古建筑群,这就是建于公元七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70米,主楼13层,高117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相传,藏族吐蕃王松赞干布好善信佛,迁都拉萨后,经常在拉萨近旁的山上诵经祈祷,给这座山取名为\布达拉\。\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公元641 年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后,欣喜之余,为公主造了布达拉宫。当年所建的布达拉宫高9层,共有999间宫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堂皇壮丽。然而世易时移,布达拉宫饱受雷、电、战火劫难,历尽沧桑,破败不堪,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现在的布达拉宫是十七世纪以来重新修建的。 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就其功能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动的地方,一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类佛殿。
师:看到布达拉宫,自然让我们想起一位和平的女使者--文成公主,课下请大家搜集有关故事,有机会讲一讲。
师:刚才我们一路观光,去领略了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人民居住地的风光,已经很劳累。还有那么多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地方我们还没有去,老师是再也走不动了。我们就在地图上走一走吧。
3、教师出示我国各少数民族分布图,介绍怎样看图。(要看懂地
正在阅读:
辽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06-06
该试题10-07
游园博园作文07-13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02-18
奇妙的自然之声作文450字06-25
汇编实验1 10-17
浙江省台州市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06-15
商品流通试题答案10-09
科概期末复习资料10-1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品德
- 师大
- 教案
- 年级
- 社会
- 某人民医院传染病管理制度汇总
-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
- 基于PLC自动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
- OAF开发学习总结教程一 苏南生
-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资料作者简
- 省人防办关于印发江苏省人防工程平战转换暂行规定的通知(苏防办[
- 2.1《石油的冶炼 煤的干馏》学案(鲁科版必修2)
- 柴油打桩锤的选型
- 关于全省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有关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
- 神网行情委托系统操作手册 - 图文
- 兰州微孔铝天花公司
- 云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审批事项公示表
- 天大《运筹学》2016年6月考试期末大作业
- 使用常用仪器和抢救设备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及措施
- 管理法则
- 高二年级提前进入高三方案初稿
- 2012学前心理学 - 考试复习资料
- 苏宁电器内外部环境及企业战略分析 - 图文
- 法律逻辑学课程习题集
- 咸安区2013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