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基本原理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3-10-02 06: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6、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8、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 A、社会性 B、历史性C、系统性 D、实践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C、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D、实际存在的实物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13、在哲学史中,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康德 D、赫拉克利特 14、、下列论断或寓言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是( )

A、刻舟求剑 B、过犹不及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A、世界统一于物质 B、世界统一于精神 C、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D、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16、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区分( )A、唯理论和经验论B、反映论和先验论

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 )

A、朴素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C、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唯物主义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8、时间和空间是( )

A、物质的唯一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人类认识世界的先天形式

1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联系的多样性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事物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0、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2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2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2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臵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2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26、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不同趋势或趋向 2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B、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D、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 2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2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种观点是( ) A、认识论的辩证法观点 B、认识论的唯物论观点 C、认识论的唯理论观点 D、认识论的经验论观点

3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真理发展中的高低阶段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D、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真理

3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 )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 )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 33、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所说明的道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35、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3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3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38、同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在于( ) A、它是社会历史的活动 B、它是人类能动的活动

C、它是适应环境的活动 D、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39、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40、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D、产品的交换形式 41、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42、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3、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B、直接动力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44、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45、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46、46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A A先进的社会意识不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限制 B、 B先进的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是超阶级的

C、 C先进的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D、 D先进的社会意识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47、47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 A、 A任何实践都是有人的主观因素参与其中的活动

B、 B任何实践都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具体活动 C、 C任何实践都是客观物质活动

D、 D有些认识任何实践都无法检验其真伪 48、 48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C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之间的矛盾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49、4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50、49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从中国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51、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 )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52、政体问题说的是( )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5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5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是( )

A、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B、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56、作为社会历史范畴的社会存在是指(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5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为(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58、国家的实质是( )

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 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独立于阶级之外的第三种社会力量

59、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在于( ) A、它内部的诸环节或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B、它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趋势C、它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方式D、它同生产力没有矛盾

60、我国目前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

是由于( )

A、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决定的C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决定的 D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 61、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B、经济范畴 C、思想范畴 D、文化范畴

62、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B、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观点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63、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64、价值规律调节社会资源配臵的作用是通过 A、 商品价格始终与价值相一致实现的 B、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C、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实现的 D、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实现的 6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 )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66、剩余价值是(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6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6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6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70、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

A、在时间上是相互分离的 B、在空间是相互分离的

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是先后进行的两次劳动 71、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7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7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74、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7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7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问题 B、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77、资本循环三种职能形式是( )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78、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 )

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 7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 )

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 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的资本 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的混合物

80、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国际卡特尔 B、国际康采恩 C、混合联合公司 D、跨国公司 81、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中,(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的内容和本质是交换价值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价值量的大小是由交换价值所决定的

82、资本积累是( )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B、由于资本家节欲而实现的积累C、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D、社会财富在所有人手中的积累

8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 A、降低劳动力价值 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 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85、资本的周转速度(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86、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A、可变资本之比 B、不变资本之比 C、固定资本之比 D、流动资本之比 87、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 88、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参加竞选活动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D人民当家作主 8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根本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彻底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C、完全排除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90、垄断低价一般是( )

A、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购买价格D、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市场收购价格

91、除跨国公司外,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另一个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 B、国际托拉斯C、金融寡头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92、下列情形中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有( )A、原国有经济改为国家私人共有 B、国家与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创办企业C、国家向私人企业注入资金并介入其经营 D、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向社会招股

93、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资源配臵国际化B、国际贸易自由化C、科学技术现代化 D、各国货币一体化

94、在世界发展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是( )A、18世纪中叶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9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96、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7、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9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99、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100、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必然性在于( ) A、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C、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D、德国古典哲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准备

E、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天才与实践活动的理论成果。

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5、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王者,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D、民愿不可违 E、英雄造时势 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A、总体和局部的关系 B、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 D、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E、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7、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主要内容是( )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物质的C、世界在物质基础上是多样性的统一D、世界是可知的 E、世界是无限和有限的统一体 8、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机能 B、对物质的反映 C、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E、世界的本原 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概括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 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10、新生事物是( )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E进步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11、对立统一规律与辨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关系在于,它是( )A、贯穿于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B、其他规律和范畴的补充 C、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D、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E、一切规律和范畴的客观基础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A、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C、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D、没有矛盾的同一性,也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 E、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13、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的作用是( ) A、将矛盾双方联结为一体,使对立面在同一体中得到发展 B、与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C、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14、认识事物度的意义在于( ) A、认识了度就掌握了本质属性B、认识了度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量的规定性C、认识了度就能达到实践的目的D、认识了度才能使一切工作有适度的原则 E、认识了度就了解了一切 1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 )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在100°C就变成气体 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 D 、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 ,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 E、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 16、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 )

A、自我否定 B、具体特征 C、联系的环节 2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 D、是事物的质变 E、发展的环节 A、同一国体可有不同政体 B、同一政体可为不同国体服务 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 ) C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作用于国体

A、客观需要决定的 B、实践特点决定的 C、主观需要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E、真理本性决定的 1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这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E、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E、各种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0、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 A、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 B、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C、决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D、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E、赋予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21、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监狱 C、法院 D、哲学 E、数学 2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 E、经济基础只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D、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E、二者会一直存在 24、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这是因为( ) A、那时社会发展没有客观规律 B、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C、剥削阶级思想家有意歪曲解释社会历史 D、社会领域人们有意识活动造成意识支配历史的假象 E、唯物史观对唯心史观斗争不力 25、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 A、人人创造历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2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于人民群众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一切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C、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自己领袖的创造者。 27、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D、一切服从群众的观点 E、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8、商品是( )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E、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9、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 B、交换价值与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A、自发地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 B、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C、使商品和内容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E、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生产者两极分化D导致社会劳动的浪费E自发的调节社会分配 的基础

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平均利润率的下降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利润率的提高 31、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 A、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D、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E、劳动者的培训费用 32、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3、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

A、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资本 B、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资本 D、价值不发生变化的资本 E、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34、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流动资本 E、固定资本 35、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E、劳动时间的长短

36、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 A、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B、资本积累规律作用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结果 D、资本绝对过剩 E、资本主义制度可以调整的 38、关于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 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

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23、为什么说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能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要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可以拿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首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在更大范围内被支配,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其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最后,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25、简述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19世纪末 20世纪初,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26、简述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矛盾,但是并没有改变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度基础,周期性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27、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在阶级本质上,它是对少数剥削者和反人民的敌对势力实行专政,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广大劳动人民破天荒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国家和社会必须按照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意志进

行改造。无产阶级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28、简述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9、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

30、简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但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其次,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四、材料题、论述题

1、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

试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加以具体论述。 答:(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第一,承认世界的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第二,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第三,认为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的、无限多样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2)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这里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解应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从时间上来看,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由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这就是我国的具体国情。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的:“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198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

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说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主要是指生产力水平落后,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就是我国的具体国情.这也是我党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我国的国情所做出的科学的论断.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发展生产力,是我党的一贯方针。从实际出发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 (3)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史,二十五年的改革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不提高.所有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只要我们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一核心,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就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2、【材料1】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马赫认为:“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尼采主张:“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说;“意志是世界的本质,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博格丹诺夫认为:“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材料2】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程颐认为:“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

理是万物之本”。 请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

(2)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答案要点】

(1)材料1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材料2所说的各种观点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2)主观唯心主义把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世界反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它夸大了主观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而存在的,并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作“理念”或“绝对理念”等,认为这种客观精神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它演化产生的,并最后归结为这种外在于物质的精神。它的错误是把本来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的精神实体。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3、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作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试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加以具体论述。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来决定的。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的过程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单纯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本身都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从事实践活动,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够把原来的理论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检验出它是不是真理。一般说来,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五年来的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原理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1978年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时,针对个人崇拜和“两上凡是”的错误论点,明确提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了我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92年邓小平同志又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重要标准。

(4)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肯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做法,我们都应坚持。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的确立,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和上海浦东的开发。从沿海14个城市的对外开放到民营经济在我国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所有这些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的做法,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4、【材料2】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材料3】荀子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仪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人为”之意),是性伪之分也。

【材料4】孙中山指出:世界人类之进化,当分三时期:第一由愚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的时期;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时期;第三自科学发明而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以行而求知,困知而进行。请回答:(1)简要评析上述材料给出观点。

(2)材料4揭示的知行关系是什么?【答案要点】

(1)孔子的“生而知之”和孟子的“良知、良能”是说知识是天生的或不学而知的,是唯心主义先验论;孔子的“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以及荀子的观点,承认人的认识是后天学习所得,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孙中山借人类文明说明知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指出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不是先天就有,也不可能一次完成。孙中山的知行学说包含了在实践中需要理论的指导(以

行求知)和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知先行后)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的意义,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5、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首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也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其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再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二次飞跃。

(3)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6、运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答案要点】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我国二十五年来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这一原理的正确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多层次、社会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按照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1)一定的所有制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冲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3)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20.试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21.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22.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主体对客厅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不依赖与人的客观内容,检查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答、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二、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4.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答、1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为;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个部门的分配,自发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商品生产者的分化,实现优胜劣汰

25.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答;1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即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2、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即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结合在一个企业中经济形式。

3、国家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即资本主义国家在私人企业外部起作用,以实现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26.简述社会主义发展,多样性的原因。

答、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个不相同。2、各国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及其具体国情个不相同。 3、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各国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7.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1、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克服,又保留。2、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而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28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答、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反封建斗争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当时的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 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历史进步性,成了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29.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30..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31.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 32..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33..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4.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35.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

3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37..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9.简述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40.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41.为什么说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2.试述利息率的决定因素。 43.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44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5.简要说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6.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7.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4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9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50.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5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52简述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53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54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55.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56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5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58简述意识的本质。

59.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60.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61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62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3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4.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65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66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67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68.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70.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 7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72简述实践的含义以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7分) 73.简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7分) 7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6分) 75简述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6分)

76试述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并说明内因外因关系的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77说明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78.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及这种反作用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关系。

79.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7分)

80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其表现。(7分)

8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直接理论来源。 82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6分)

83试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说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12分)

81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意义。(12分)

85.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86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含义。(7分) 87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8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6分) 89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内容。(6分)

90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分) 91试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当代环境

问题。(12分)

92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12 9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7分) 94简述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决定性因素。(7分) 95简述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6分) 96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6分)

97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2分)

98试述认识的反复性原理,并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12分)

99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及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12分)

100简述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7分) 101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分) 10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6分) 103简述人民群众概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6分 104试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2分)

10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正确性。

106说明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2分

.107简述生产力的含义以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7分)

108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

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7分) 109.简述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6分) 110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6分

111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理,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12分)

112用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12分)

113.试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说明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对实际工作的重要意义。(12分) 114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7分)

115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16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6分)

117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6分)

118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12分) 119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12分)

120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根本方法。(12分)

121.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 122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12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124如何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5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有什么不同? 126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

研究的指导意义。

127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点 128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含义。

129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130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作用。

131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132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33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3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135试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7、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点: 【材料1】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自《孟子》) 【材料2】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帮”。(摘自《饮冰室合集》)

【材料3】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 “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摘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的合理思想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具有重民、贵民的合理思想,包含有肯定、重视人民群众作用的思想倾向。其局限性是:这些思想以维护和改善剥削阶级的统治为目的,是站在君主和剥削阶级一边;它是就君民关系讲人民群众的作用的,十分狭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而且还表现了害怕人民群众的心理。

(2)材料2是主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材料3是客观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典型观点。

(3)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本质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8、【材料1】货币羽化为资本的流通形式,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本身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无论怎样

颠来倒去,结果都是一样的。如果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果是非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换不创造价值。(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9-170页)

【材料2】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根据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来加以说明,因此等价物的交换应该是起点。我们那位还只是资本家幼虫的货币占有者,必须按商品的价值购买商品,按商品的价值出卖商品,但他在过程终了时取出的价值必须大与他投入的价值。他变为蝴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171页)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说的资本流通公式的矛盾指什么?为什么?

(2)根据材料2说明解决上述矛盾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结合你所学到的原理说明如何解决矛盾?(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价值增殖和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等价交换不会产生价值增殖。

(2)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因为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价值量没有变化;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整个资本家阶级占有的财富总量不会因此而增加。离开流通领域,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这种关系只能是一定量的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但不能在这个价值之外增加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能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关键是在流通领域中找

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在生产领域不但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从而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 9、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试述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核心是分析和概括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保证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并存,在时间上连续继起。资本周转理论主要是分析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二: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而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节省预付资本等。

(2)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包含着适用于一切社会化生产的共同规律,对改善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要保持企业资金循环的连续性,同样要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这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关系重大。

(3)保证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企业首先必须强化资金运动观念和市场意识,真正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产品积压,提高产销率,在此基础上,缩短生产和销售时间,加快流动资金周转。其次,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机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提高折旧率,加速企业固定资金的折旧和更新,使企业固定资金的更新周期跟上社会生产技术进步的周期,减少和避免固定资金的无形磨损。 10、【材料1】资本既然存在,也就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8页) 【材料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 【材料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社会的成员的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

(1)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2)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3)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答案要点】

(1)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管怎样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资本家用来控制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至于普选权、立宪会议和议会,那不过是形式,不过是空头支票,丝毫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实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2)“财富”的无限权利在民主共和制度之下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政治机构的某些缺陷,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壳。民主共和制度是资本主义所能采取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策烈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利,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论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利动摇。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3)在资产阶级的各种权利中,“人绝不是类存在物,相反地,类生活本身即社会却是个人的外部局限,却是他们原有的独立性的限制。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空想社会主义

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看它是否承认( )

A.社会历史是发展变化的B.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社会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位臵的移动

C.事物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客观性 B.普遍性C.特殊性 D.斗争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A.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有重要影响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D.外因和内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8.“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A.感觉、概念、判断B.概念、判断、推理C.感觉、知觉、表象D.感觉、知觉、推理

10.有人把个别的、局部的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 A.唯理论的错误 B.经验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1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 A.真理具有相对性 B.真理具有客观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 D.真理具有绝对性 12.地理环境是( )

A.社会制度性质的决定性因素 B.社会经济结构的划分依据 C.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力量 D.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13.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C.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 D.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变化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C.生产关系总是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 A.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B.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产生于它的经济基础之后 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 D.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性质都由经济基础直接决定 16.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心理素质B人的文化素质C人的社会属性D人的自然属性 17.货币的本质是( )A.价值符号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 A.c∶v B.m∶cC.c∶m D.m∶v 1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A.劳动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活和生产资料 20.商品生产者要实现更多的收益必须使( )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1.资本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两大部类的比例失调 C.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D.国家宏观调控的缺失 23.资本主义的生产成本是( ) A.c+v+m B.c+vC.c+m D.v+m

24.除了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商业资本独立化的条件还有( )A.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分工 B.商业资本家有独立的投资

C.存在独立的商业活动 D.存在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商业店员 25.借贷资本是( )A.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相同的职能资本B.与商业资本、银行资本相同的流通资本C.从职能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D.与其他职能资本家获得同样利润的资本形式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商品资本输出B借贷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D货币资本输出 2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

A.促进市场总生产价格与总价值的平衡B.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C.促进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促进币值稳定与收支平衡 28.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

A.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B.从借贷资本、产业资本到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C.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D.从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2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C.周恩来 D.邓小平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资分配 B.按劳分配C.按需分配 D.平均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 )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成果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D.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3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A.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B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D.物质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4.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

A.实现社会变革B.创造物质财富C.创造精神财富 D.摆脱一切制约

35.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 )

A.超额剩余价值生产B.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D.垄断剩余价值生产

36.产业资本在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职能形态有( ) A.货币政策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借贷资本

37.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 )A.剩余价值率B.资本有机构成C.资本周转速度 D.不变资本的节约 38.经济全球化主要包括( )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劳务全球化 39.19世纪初期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 ) A.法国的圣西B.法国的傅立叶C.英国的欧文D德国的黑格尔 40.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有A.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B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C.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2.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3.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和本质。

6.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以及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7.试述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的影响。

8.、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9、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10..简述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11..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12..平均利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什么因素?

13.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1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去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15.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6.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17.简述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特点。

18.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45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