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19 1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南财税”与“西北甲兵”共同构成了唐以后历代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格局。

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经济类型和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格局是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处在被动防御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优势

万里长城----------防御心态

四夷如同一家,是中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血缘融和史的整体趋势 农业居于主导地位,工商业处于补充

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 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的钳制与束缚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 中国农耕经济的既早熟又不成熟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和凝重性

宗法制度完整的系统: 产生:商代后期

西周建立以后,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的创立者是周公

西周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完整意义的宗法制度开始崩溃,但在政治领域中仍保留较大的影响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经济基础稳固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 对人身控制严密

分封制的出发点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宗庙祭祀制度的影响:形成“礼乐文化”,维护宗法制度和巩固政权 。 宗庙祭祀制度是为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图腾崇拜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文化集团:华夏、苗蛮、东夷

殷商文化的特点:游耕文化,甲骨文、尊神重鬼

周人的文化维新: 宗法制度的建立、制礼作乐

从武帝时代到西汉末,居于官学正统地位的是;今文经学

玄学:有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周易》、《庄子》、《老子》是其经典著作。玄学的兴起,对魏晋化思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现实意义乃是对魏晋人所亟亟追求的理想人格作理论上的建构。玄学促进了魏晋人放任、率真、豁达的理想人格的构建。

百家争鸣:

儒家: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

道家:在许多方面是儒家的对立面,尊崇天道,向往自然,倡导无为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解脱;道家和儒家在精神上也不是全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质素。

法家:在治国方略上,主张严刑峻法;在文化政策上,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法家的先驱是郑国的子产和齐国的管仲。

墨家:尚力(强调物质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节用(反对生存基本需要外的消费)、兼爱(普遍的爱停止战乱取得和平)、天志(尊崇天神)、尚同(鼓吹专制政治)。典型的反映出小生产者、小私有者的性格

道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酝酿于东汉,发展于魏晋,至南北朝时,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各道派。道教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宗派至此基本定型。《老子》、《庄子》二书被称为道家经典。

汉字的特点:

作为表意文字的代表,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十分密切 就汉字记录汉语的单位而言,汉字属于音节-语素文字

就形体特点而言,汉字是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构形的

《诗经》的内容:

1. 歌颂周室祖先的功德为主

2. 描写古代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情景 3. 描写战争和徭役的情形 4. 控诉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5. 叙述爱情和婚姻

《诗经》的艺术特征:赋、比、兴

《诗经》与《离骚》历来合称“风骚”。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元曲的主要取材: 1. 爱情剧 2. 公案剧 3. 水浒剧 4. 世情剧 5. 历史剧

元杂剧的成功宣告了戏剧、小说等叙事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1. 《诗经》与《楚辞》 2. 先秦散文与汉赋 3. 唐诗宋词 4. 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情感宣泄的适度与表现方式的简约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含蓄深沉、意味隽永的艺术特征,这正是中华民族平和、宽容、偏重理性的文化性格特征在古代文学中的积淀。

孔子的三达德:知、仁、勇

孟子的五伦十教: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管仲的四维:礼、义、廉、耻

董仲舒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1. 仁爱孝悌 2. 谦和好礼 3. 诚信知报 4. 精忠爱国 5. 克己奉公 6. 修己慎独 7. 见利思义 8. 勤俭廉正 9. 笃实宽厚 10. 勇毅力行

道教的历史发展:

1. 东汉张陵创立了道派“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2. 在魏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东晋的葛洪从神仙方术角度发展了道

教,创立了道教的丹鼎一系

3. 南北朝时,北魏寇谦之改革“五斗米道”,创立“北天师道” 4. 唐宋之后,道教有两大派系:正一道和全真道 5. 进入明清以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道教日渐衰落、

关于道教:

1. 产生于东汉时期,创始人为张陵

2. 其基本信仰为“道”,最终目标是“得道成仙” 3. 基本教义是: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4.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科学技术、化学、医药学、文学艺术及民俗均与之关系密切 四谛:

苦:佛教对现实和人生性质的认知,“人生皆苦”、“一切皆苦” 集:集起,即“事物”集起的原因,是招致苦难的原因。“贪、嗔、

痴”

灭:称“涅槃”或“入灭”,是解脱苦后的结果、状态 道:达到涅槃境界的修行方法。(三学:戒、定、慧)

隋唐时期佛教学说的最大的特点是把佛性心性化,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把儒家的心性佛教化

宋明理学:

是儒道释三大资源和传统在宋明时的新的综合,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将道德提高为本体,重建了人的哲学。其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的名言来表示: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中庸之道:

属于儒家的思想方法,讲究待人处世遵守常道、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把握分寸和立场。“中”是指事物的“度”,也指对待事物的态度。“庸者,用也,常也”,中庸是和谐的保证,也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对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扩展,统一多民族政权的维护起到重要作用。

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笃实宽

容、勤俭廉正、见利思义、勇毅力行、克己奉公、修己慎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o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