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更新时间:2023-06-03 21:0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资料库】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是时所采 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高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 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 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 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对照(对比) 、衬托、渲染、烘托、铺垫、象征、联想、 想象、抑扬、比兴、照应、用典、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 写乐情等。 二、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一)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记叙) 解说:原文(教材第三册)为“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 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选诗意 ” 思为“藕红花残时,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 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描写) 解说: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议论)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抒情) (二)解读“描写”和“抒情”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 等。 【抒情】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要任何“情感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 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 ◆《 》的结尾: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

死亦足” ,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 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

后, “前不见古 ” 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怆凉的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 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 2、间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种形象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 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 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 : 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就是诗人张继在国家遭受战争、自 己赶考落榜,处于痛苦、彷徨、忧愁和无奈之时,借景抒情之作。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 : 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 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诗中虽不见“愁”字, 然野旷江清, “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 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 在前三联详尽描写了新雨后空山幽静、恬淡的景物,为最后表达归隐 田园思想蓄势。 ◆杜甫的《绝句二首》 (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 : 子, 沙暖睡鸳鸯。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 阳光普照, 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拂过,花草馨香,泥融土湿,燕忙筑巢, 日丽沙暧,鸳鸯静睡。诗人借春天的乐景表达了自己生活安定后愉悦 闲适的心情。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 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景中 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难辨。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 方式。比如: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 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 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 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全词成功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 词的上阙先描写别离的环境氛围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 接着写依依惜别之情,最后虚写别离后友人在途中的情景( “念去去,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下阙先抒发情感,接着把离愁别绪集 ) 中在“杨柳” “晓风” “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诗人情感的画面中,最 后再次抒发难以排遣的离别情绪。 ◆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从 脉脉无语的敬亭山中就传达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3)触景生情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看见眼前景象就引起了他心中长期郁积的情感的一 种抒情方式,见景生情,通常前句写景,后句生情。古诗词中有许多 传统审美习惯就是触景生情的典范,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 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如: ◆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 思故乡。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 何时是归年?” (翻译: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 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今年的春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这两首诗都是诗人从眼前的景物来触动他们情感闸门的,景物只是诱 因,情感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体。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 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 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 ◆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 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 操守。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 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以及周敦颐的《爱莲说》都是借 助梅花、石灰、莲花来比喻(象征)君子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高贵品质。 鉴赏托物言志这类诗词,不能只停留在诗词表面的意象(景或物)上, 要借助我们的情感体验来挖掘它们所表现的普遍意义或思想

等。 特别要注意的是,诗言“情”也言“志” ,但“情”与“志”有着很大 区别, “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惧等人之常情,一般都 是通过景物描写来传达的; “志”是指志向、情操、爱好、美好愿望、 强烈要求等,大多是采用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把它寄托在特定的 物象上。总之,诗词无论是抒情还是言志,景、物只是诗人表达情感 的媒介而已,鉴赏这类诗歌,要通过表象去体会深层的意蕴。 【描写】 常见的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 景写哀等。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成一种情趣。如: ◆王维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和鸟的叫声衬托山林的幽静 ◆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 : 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其 中的三、四两句: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一静一动,雄浑开阔, 令人称道。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 : 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其 中的三、四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很重要的一种艺术手法。虚实结合主要有三 种情况: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物象为实,想像为虚;正面为实,侧 面为虚。虚实结合是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歌的意象,开拓 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如: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实)飞 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 : 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巴山 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构成了完 美的意境,表达了盼望与妻子团聚的心情。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 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 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 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 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

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 花 (因为胡地没有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 , 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 : 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 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 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 相得益彰的效果。 3、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 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 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 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 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 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4、细节描写 一首诗中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如: ◆杜牧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 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 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 与“无人知” ,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 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 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清照《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 : 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翻译:初夏的清晨,一位贵族小姐悄悄来到后花园内,兴致勃勃地 独自荡起秋千来。荡了一阵感到有些累了,于是便停了下来。她坐在 草地上休息一会,又起来懒洋洋地活动活动自己的纤纤玉手。这时才 发现,好大的露水呵,花儿似乎也显得很消瘦;真累人呀,身上的汗 衫已经湿透!正当她打过秋千、满身是汗的时候,忽然看见有个人影 走进了花园。由于不知来者是谁,又加上衣饰不整,心里有些慌张, 只得含羞而走;匆忙间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干脆光着袜子跑吧;真不 凑巧,头上的金钗又滑脱掉了下来。可是当她快到门口的

时候,却回 过头来,瞅了瞅那位不速之客,故作从容之态,并且顺手折下一枝青 梅来闻一闻。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两句主要使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表现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手法。词中写了主人公倚在门上,回头一看,又不敢正眼看,只是轻 嗅梅花的花香。用了“倚”“回”“嗅”三个动作,描绘出主人公既 、 、 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 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 : 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后两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翻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 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 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 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5、乐景写哀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如: ◆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 : 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 : 年?” (解说: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 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的一团火,今年的春 天又过去了,哪天才是我回家的日子呢?) 诗的前两句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融。如此美景, 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

壹拾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

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

壹拾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