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07-29 07: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第三周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让学生如何掌握“平方差公式”关键在 岩脚镇第一中学 张伦 于学生对于算式中“相等项和符号相反项”的理解,这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现对我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活动探索”环节进行分析反思:

一、情境创设

我注重了公式的引入教学过程,首先借用生活实例班上生活委员到商店买了10.2元/千克的糖果9.8千克,并一口报出了总价钱99.96元,问同学们,生活委员用了什么公式引入新课的问题,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落实。

二、活动探索

活动内容是将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覆盖到边长为a的大正方形上,计算未覆盖面积的大小。在研读教材及教参是,推荐的方法是转变成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这种方法容易计算,但是学生不易想到。所以考虑到另一种方法,即“割补法”。设计时,就是准备根据学生的任意选择进行接下来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小正方形无论放在大正方形的什么位置,未覆盖面积大小不变,师问:“你觉得,把小正方形放在什么位置,容易进行计算”,学生受到启发很快想到了,将小正方形发在一个角落。接下来另一个学生想到了分成

“平方差公式”教学反思

两个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割补法”完成了活动的探索,得到了平方差公式(a+b)*(a-b)=a2-b2。

反思这一教学环节,有两点做的不足,一是学生参与不足,二是急于求成。学生参与不足是因为整个活动的操作环节都是自己完成的,学生没有切身的体会,进而导致学生探索的效果不理想,当我看到学生说不出来时,急于求成,就替学生完成了有难度的活动。而难度都让自己解决了,学生的锻炼机会就没有了。设计探索活动的意义就没有了。

解决这两点不足,我觉得首先在备课之初,就要考虑选择的探索活动对于学生而言,难度是否适中,如果太难了,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另一个就是课前准备充分,如果自己能够组织学生准备一些教具,这样学生就能参与进来,有了更加直接的感性认识,探索活动的效果必然会好些,教学目标才能有效的落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d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