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城高三一模试题(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23 20: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12.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的考古勘探中,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汉代城址,其中有衙署、城门、铁器、陶片等,还有汉代、辽金、明清三个时期的道路遗存。城址周边发掘出战国至清代1146座墓葬。上述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古今通州与北京发展的关系 ②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③通州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④汉代基层社会的管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宰辅是指帝王的辅政大臣,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依次为

A. 三公九卿制 二府三司制 三省六部制 中朝制 B.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C. 二府三司制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朝制 D. 三省六部制 三公九卿制 二府三司制 一省制

14.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15.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涌现 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 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16.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1

①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 ②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③传播民主共和的观念 ④造成崇洋风气盛行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7.毛泽东曾指出“总而言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敌人缩小到最少……对我们来说,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下列史实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 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据图7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中国就业人口比例变化柱状图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78年 1992年 2015年 农业就业人口 工业就业人口 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图7

A. 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C.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D.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史实 《九章算术》记录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结论 世界上第一部数学专著诞生 2

B C D 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 曹雪芹写成文学名著《红楼梦》 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宋代文人崇尚民间风情和市井生活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走向高峰 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20.精于辩论的赫尔摩奇尼斯准备为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申辩。他对苏格拉底说:“难道你没有看到,雅典法院常常为慷慨陈词的口才所左右而把无辜的人处死。另一方面又常常令有罪的人被开释,或者因为他们的发言打动了同情心,或者因为他们的发言机智”。这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辩论是公民大会的程序 C.司法审判制度有待完善 D. 全体公民享有充分自由 21. 图8名为《新兴西方的世界(1763)》,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8

A.殖民扩张和掠夺加剧种族隔离 B.欧洲在全球性贸易中逐渐崛起 C.欧洲商品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 D.欧洲人的全球性视野开始形成

22.为了整顿工业,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要求各大资本家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对企业生产规模、商品价格以及销量范围做出了规定。该措施表明罗斯福政府 A.完全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 B.用扩大生产方式刺激消费 C.与企业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D.由市场经济转向计划经济 23.甘地和凯末尔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两位杰出领袖人物。他们都 A. 形成思想体系 B. 主张暴力革命

3

C. 提倡世俗改革 D. 抵制西方文明

非选择题

37.(36分)中西方高等教育各具特色。

材料一 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最高学府。《史记》记载:“公孙弘请曰:‘闻

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为博士官(专门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择民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得授业如弟子。’……(汉武帝)制曰‘可’。”

(1)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基本情况。(10分)

材料二 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

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

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

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8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

(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12分)

材料三 南宋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制定的“院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4

创建于南宋的江西南昌友教书院“院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

材料四 1901年由美国教会在苏州创办的东吴大学提出源自《圣经》的英文

校训:“Unto a Full Grown Man”(译为“为社会造就完美的人格”)。1927年杨永清任第一位华人校长时,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定为中文校训。

1905年,创办于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将“Light and Truth\(译为“光和真理”)定为校训。1931年又增加了中文校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上述两所教会大学的影响下,其它大学纷纷确立了各自的校训。

材料五 建国初期,校训大多从“团结、勤奋、刻苦、拼搏、文明、严肃、爱

国”等词语中挑选几个进行组合,和当时的政府机关、企业等流行的标语口号基本一致。

材料六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1998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校训。 2005年哈尔宾工程大学确定“大工至真,大学至善”的校训。

(3)阅读材料,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校训进行解读。(14分)

40.(20分)“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架起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桥梁。

(1) 随着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学者1 学者2 观点内容 丝绸之路不止一条,依据地理位置及其途经路线,可分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西南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的参与者有汉人、波斯人、突厥人、大食人、鲜卑人等。除了以经商为主的商人,参与丝绸之路商品流通的还有僧侣,他们绝大多数并不以获利为目标,而是以宗教传播为己任。 学者3 三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由于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的,当然也与人文地理环境有关。海上丝路取代陆路,也正是这种环境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者4 丝绸之路中的“丝绸”一词,已不再是中外商业史上交流的商品“丝绸”之狭义,而是一个文化象征符号。所以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域外交流的一个“交通网络”,它共包括商业、文化和民族迁徙交融这三大功能。

5

———摘编自耿昇《丝绸之路研究在中国》 (1)分别概括四位学者的观点,对其研究角度进行归类并说明理由。(10分) 要求:归类时每类须包含两位学者的研究角度

41.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种潮流。

(2)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现已明确地取代了冷战体系,这就是全球化。……全球化不止是一种经济倾向,也不止是一种潮流。和所有旧的国际体系一样,它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所有国家的国内政治、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

——(美)托马斯·弗里曼《重新定义冷战后时代:全球化辨析》

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6分)

①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行评价。

② 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6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4

第Ⅰ卷(选择题)

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A D A B D C C 21 B 22 C 23 A 第Ⅱ卷(非选择题)

37. (36分)

(1)(10分)基本状况:继承先代教育传统;主要传授儒家经典;由朝廷在京师创办,地位高;选拔学生的依据是德、才、貌兼备;有年龄要求;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学校规模不大;目的是为维护统治培养人才。

(2)(12分)变化:课程内容由神学为核心转变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教育职能由单纯的教学场所转变为教学科研一体的学术机构;由教会控制变为政府主办。

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更多科技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大学的课程内容和办学方向的转变;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加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削弱了教会的控制,世俗政权影响逐渐扩大。

(3)(14分)

评分标准 水平 水平一 分值 14—11分 具体要求 史料史实充分,与论述内在联系紧密;分析深入,论述合理;结构完整,逻辑严密 水平二 10—-7分 史料史实较充分,与论述有内在联系;分析较深入,论述较合理;7

结构较完整,逻辑清楚 水平三 6—-3分 史料运用不充分,或有史实错误,或论述联系不严谨;论述欠合理,或没有分析;结构不完整,或逻辑不太清楚 水平四 2—-0分 没有运用史料,存在明显史实错误;论述结构很不完整,逻辑混乱

40.(1)(10分)

学者1:丝绸之路有多条路线; 学者2:丝绸之路上有多种往来人员;

学者3: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者4:丝绸之路有多种功能。

归类:1、3是一类,理由:以丝绸之路的路线为研究角度。

2、4是一类,理由:以丝绸之路的功能为研究角度。 (注:其它组合言之成理即可) 41.(2)(6分)

①全球化是一种世界趋势和潮流,它改变着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体系,影响到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加强了国家间的联系与合作;全球化导致了利益失衡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全球化为各国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②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速了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c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