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瞭望时评第13期
更新时间:2024-01-04 13: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2011年手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瞭望新闻周刊2011年第13期
本期目录 [瞭望论坛]
·全力补足政府职能转变“短板” [热点观察]
·利比亚:混乱喇刚开始 ·空袭下的“阿拉伯之心” ·乌鲁术齐公交事故观察 ·渔业线的异化之忧 ·濠江放权的新样本 [时 评]
·慎放试探性气球 ·“半截予”的产业化 ·读者笔锋 ·漫画杂感 [专题报道]
·中国布“云” ·“云”涌中国 ·“云”落IT:洗牌已经开始 ·信息安全:“云”下阴影
·倪光南:中国“云计算”未来 ·华为“云基地”揭秘 ·时事聚焦 ·瞭望前瞻 [高层决策背景]
·新阶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 [特 稿]
·新选举法落地县乡人大换届 ·理清公务员“合法收入” ·日本巨灾启示大安全观 [时 评] ·“异地高考”难在哪里 ·美国内政高于外交 [视 野]
·地震.海啸、核危机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 [国情国策]
·抓住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安利中国策 [人 物]
·天野之弥:被高调的“核掌门人” ·焦点人物 [社 会]
·柔情执法守护平安
·一周网谈:灵宝耗巨资熬老子贴金铜像遭网民批(三则) [财 经] ·“金砖四国,引领新经济趋势 ·西藏能源“脉动”
·南辰汽车聚焦锦湖轮胎门终点在何处 [国际评论]
·空袭利比亚再露西方强权席本性 [国 际]
·中东乱象与中国海外利益 ·日本强震“震动”全球经济 ·奥巴马拉美行软多硬少 [文 化]
·走进世界最大的博物馆 ·“失落”亚洲电影大奖之后
全力补足政府职能转变“短板”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45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转变政府职能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全过程。经过多年的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的改革探索,我国政府逐渐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式的全能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并最终把政府的主要职能确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四个主要方面。
客观地讲,在过去较长的时期里,我国政府比较注意发挥其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的作用,不仅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各类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但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与社会快速进步的要求和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十二五”期间要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应扭住“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两块“短板”,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经济腿长”、“社会腿短”的结构性问题,以及由于公共服务缺失而导致的日益严重的民生困难。
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并不是要忽视经济调节和经济建设。说到底,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是社会进步和民生发展的基础。由此必须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心无旁鹜地谋求经济建设,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做大国民收入“蛋糕”。但也必须看到,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并不全是经济发展的“负担”和简单地“蛋糕切分”,而是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条件和动力引擎。
说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因为来自国内国际的历史经验教训都证明在一个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经济必然走向凋敝和崩溃。
讲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是指在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过程中孕育着无限的市场商机和新经济增长点。只有通过社会管理和民生建设推进,劳资矛盾才能逐渐和解,劳动所得的比重才能不断提升,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才能不断扩大,进而社会消费需求才能不断扩大,新型服务业和新的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涌现。
如今,中国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或规划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也正是这样一个阶段,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分化加剧,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风险和困难中。大量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都表明,一个国家要想不被“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成功摆脱“成长的烦恼”,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在注重经济建设和经济调节的基础上加强社会管理和重视民生建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认真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困难。
因此,“十二五”期间,面对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政府职能转变要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切实解决民生困难。
一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教育公平。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医疗为重点,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制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要重点解决民生难题。着眼于社会公平,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逐步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的落实。要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真正做到“住有所居”。?同时,要注重解决好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
三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发展环境建设作为政府的职责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坚持不懈地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便利完善的基础环境,心情舒畅的干事创业环境。
四要推进建立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有利于县财政“增收节支、挖潜控债”的激励约束机制,使每一级政府所拥有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支出与责任相统一。
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多年积累的矛盾集中凸显,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及时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要坚持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尽快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利比亚:混乱喇刚开始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977字
“每天晚上,(西方多国部队)都会轰炸,就像上下班一样准时”,《瞭望》新闻周刊的黎波里特派记者辛俭强在电话里平静地说道。他介绍,每当空袭时,利比亚地面防空部队从四面八方发射的橘红色炮弹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火力网,以阻止联军的空袭。
在利比亚首都采访两个星期的辛俭强说,多国部队连续轰炸在利比亚国内引发如潮民愤。“白天,很多百姓会到广场示威游行,支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辛俭强说,“的黎波里百姓游行的时候,经常会一手拿着画有反对派头子的木偶,上面往往写着?西方的走狗?之类的词语,另外一手就拿着打火机。”
就辛俭强观察,空袭给利比亚国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但是,却也为卡扎菲凝聚了民意支持,被认为“引狼入室”的反政府武装短期内难有大的作为。诸多海外国际问题专家也分析指出,多国部队如果仅仅靠空袭,而不派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利比亚反政府武装不可能完成夺权大业。谁当“带头大哥”?
从目前西方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观察,多国部队似乎缺少长期的目标任务和充足准备。
一直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在此次军事行动中,表现得相对低调。海外专家分析说,由于奥巴马政府不愿背负过重的负担以及担心加剧阿拉伯世界的反美情绪,一直反对扩大战事,拒绝派出地面部队,并坚称将指挥权移交北约。美国目前在阿富汗驻扎着9万多军队,在伊拉克也还有约5万军队,军费开支巨大。
那打响了利比亚战争第一炮的法国能否承担领袖责任呢? 专家分析指出,法国带领多国派遣地面部队进入利比亚的可能性较小,即使未来形势进一步发展,也需要由联合国安理会重新授权。
而且,尽管法国在这次行动中高调出场、表现积极,但是,要想充当“带头大哥”,似乎分量不足,尚难以服众。
经过美英法三国的磋商,3月24日,北约终于接下了利比亚禁飞区的指挥权,北约发言人瓦娜·伦杰斯库表示,北约已经制订了三项有关利比亚的军事计划:人道主义救援、武器禁运和实施禁飞区。这三项计划都得到北约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的批准。
北约22日已经决定启动武器禁运行动计划,其他计划何时启动还要得到北约成员国一致同意。
法国外长朱佩23日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军事指挥的“政治领导”应该成立一个包括参与国外长和阿盟代表在内的委员会负责。
不过,目前北约内部成员国之间意见分歧严重,土耳其一直强烈反对北约深度参与此次军事行动。
而欧洲“三驾马车”之一的德国认为,多国部队的行动已经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授权的范围,不但不参与多国的空袭行动,而且,有意撤走其在北约相关基地的部队,这是战后极为罕见的现象。
多国部队的指挥权究竟由谁来主导,仍然是摆在美英法等国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美军中央司令部前司令安东尼·津尼也指出,目前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多国部队存在目标不清、行动混乱的问题,需要尽快成立一个统一的指挥中心并确定行动的目标。否则,结果可能事与愿违:“不但没能制止利比亚的内战,反而疏远了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员维尔加德·汉森日前表示,禁飞区建立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是什么,支持什么政治目标,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有专家指出,多国部队缺乏长期的打算和计划,空袭之后,究竟是派遣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军事干预,还是培养反对派力量与卡扎菲对抗,还是一个疑问。伊拉克、阿富汗前车之鉴犹在,武力强行对一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进行政治重构并不是一种有效手段,反而容易陷入泥潭,难以自拔。反对和质疑
随着局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对西方军事打击利比亚表示质疑和反对。
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西方真正的意图并非保护利比亚平民,而是要推翻卡扎菲政权,多国部队在利比亚设立的不是禁飞区,而是“禁行区”。积极参与空袭利比亚行动的意大利明确声称,卡扎菲下台是对话前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3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自危机发生以来,目前已经有超过33.6万人逃离利比亚,另外还有9000余人仍滞留在利比亚和突尼斯、埃及的边境线。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国际反战呼声日趋强烈。
作为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织,阿盟曾于13日公开表态,支持在利比亚上空划定禁飞区,4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就通过第1973号决议。该决议?由英、法等国提出,内容主要是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允许被授权国采取除派遣地面部队入境外的“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免遭利比亚军队袭击。
空袭后,阿盟认为西方的军事行动已偏离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对于当初投票支持第1973
号决议的举动似有“后悔”之意,近期阿盟不断呼吁停止军事干预的做法。
近年来,阿拉伯世界内部龌龊不断,此次军事行动,内部依然意见不一,尽管阿盟多次呼吁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但是卡塔尔等国依然派战机参与了此次行动。
半岛电视台网站一篇颇受关注的评论《阿拉伯人在哪里?》指出,阿盟各国领导人对利比亚局势反应太慢,致使西方国家率先采取行动。作者尖锐地批评说,阿盟不断表示担心外国势力插手阿拉伯地区局势,但其摇摆不定的态度恰恰造成了这种结局。
阿盟之外.非洲最大的国际性组织非盟也不断呼吁和平解决利比亚危机。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让-平22日公开表态,非盟反对在“没有尝试其他所有手段的情况下就对利比亚匆忙动武”。他进一步指出,非洲早在半个月之前就制定了解决利比亚危机的“路线图”,并且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外部干涉”。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主张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利当前危机,利比亚的未来应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
俄罗斯、土耳其、白俄罗斯、南非、阿根廷等国也对空袭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多国部队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干预缺乏明确目标,并且会导致市场动荡、油价上涨等诸多问题。难料的结局
遭受连续多日的空中打击,利比亚军事设施受到重创,不过,卡扎菲一直对外坚称誓死抗争。
很明显,单纯的空袭很难颠覆卡扎菲政权。法国舆论指出,空中打击不足以控制一个三倍于法国领土的国家。
据有关报道,卡扎菲在国内尚拥有不错的民意基础。连日来,许多当地民众聚集在卡扎菲的驻地阿齐齐亚军营,他们表示愿意充当卡扎菲的人体盾牌,保卫国家和领导人卡扎菲。
连日来,卡扎菲多次发表讲话,他指责有关军事行动“野蛮”,是“不公正的十字军式侵略”,并威胁将对地中海沿岸的军事和民用设施进行打击,警告“地中海国家和北非国家的利益处于危险之中”。
3月23日,卡扎菲更是公开露面,宣称要战斗到底。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播放卡扎菲当天在的黎波里公开讲话的视频片段。卡扎菲对数千名支持者宣称,绝不屈服于西方的军事打击,将会战斗到底,“直至最后胜利”。他还说,利比亚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24日,利比亚南部瓦尔法拉部落“捐弃前嫌,一致对外”,宣称支持卡扎菲。拥有百万之众的瓦尔法拉是利比亚最大的部落,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就处于这一部落控制的地区之中。
目前,西方国家正通过进一步巩固禁飞区制度对利比亚实施军事封锁和金融制裁。美国财政部22日宣布对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下属14家子公司实施制裁。目前,美国已冻结利比亚政府、卡扎菲本人及其家人资产。
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卡扎菲拥有巨额黄金储备作为长期战争的重要资本。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数据,由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亚央行拥有143.8吨黄金,价值超过65亿美元,并且真实数量可能更多,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黄金就藏在利比亚境内,完全可以躲过欧美国家的冻结。
24日,一直盘踞在班加西的反对派武装组织了一次反攻,包围了最近刚被政府军夺取的重镇阿季达比亚。但到本刊25日截稿时,尚无实质性战果公布。
多国部队也还在每天对利比亚进行轰炸,利比亚国家和卡扎菲未来将面临怎样的命运? 海外专家分析,这场军事行动难以在短时间内结束,并将加剧利比亚的混乱局势。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3月23日在开罗会见埃及总理谢拉夫说,在利比亚禁飞区的军事行动没有时间限制,目前尚不清楚军事打击会持续多久,多国部队会对军事打击的效果进行评估。他同时表示,目前没有人认为军事行动会在两三个星期内结束。
们不敢抓,渔政船一走,他们就出来追捕我们。”黄会形容自己去南沙捕鱼“就像老鼠在偷吃东西,捞点就走”。“去年我的船在南沙捕鱼时遭到驱赶,捕鱼工具丢了一套,全部损失近10万元,”他说。
据北海市相关部门统计,2004年北海市赴南沙生产的渔船有64艘,2006年增长到155艘,此后,由于南沙渔业生产涉外风险逐渐增大,近年北海市赴南沙作业的钢质渔船已经锐减到20艘左右,一段时间里赴南沙作业渔船很难找到工人。
相比之下,据本刊记者了解,每年我国沿北部湾地区进入休渔期的时候,越南并没有相应休渔制度,我国休渔时越方渔船大量进入共同渔业区中方一侧生产。
受访人士建议,我国应逐步加强南海等地渔政力量,有效监管国外船只越界捕鱼,也为我国渔民维护正当捕捞权益。
本刊记者走访了解到,广西现有9条可用的海上渔政船,排水量最大的为500吨级,1998年投入使用,船龄超过10年;两条300吨级渔政船,其中一条1978年投入使用,已接近报废;一条200多吨的水泥船,船况已不适合出海;还有3条排水量为30吨的小船。“水泥船出海有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广西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解释道。
目前,我国虽然组织渔政船赴南沙巡航护鱼,但在突发涉外事件时,仍显力量单薄。 在我方赴南海作业渔民不断受到抓扣的同时,中国周边的某些海上邻国,纷纷采取实际控制、国内立法、国际联盟等多种手段,试图将这类侵犯中国海洋权益的行为事实化、合法化和国际化。
相关专家认为,某些周边国家当前采取的策略,以及中方渔船在相关海域被抓被扣日渐增多的情况,实际上是中越北部湾划界前的“翻版”:北部湾划界前,越方曾大肆抓扣中国渔船,企图迫使中国渔船退出传统作业区。对此,建议全面加强我方渔政执法力量,必要时运用我方渔政力量采取对等执法措施,回击某些周边势力对我国正常渔业生产的袭扰;这有利于增强我方控制事态发展的自由度,又能维护渔民赴有关海域作业的信心。
保护资源维护主权应统筹推进
为了维护海洋渔业等资源,并防止渔业线危及相关主权保护,部分受访人士建议: 一是暂缓与周边相关国家谈判划定新的渔业线。目前我国已经承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可以由渔业协会等民间经济组织进行相关谈判。“经济层面的事就应该由经济组织出面谈。”李铁刚说。
二是在现行渔业协定下加大维护我国渔民权益的力度。我国渔政等部门应该不断争取扩大我国渔民到暂定共同作业水域捕鱼的配额,或者在保证渔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前提下,尽量鼓励和保护本国渔民到暂定水域捕鱼;一方面拓展海洋渔业资源,另一方面弱化渔业线的界限色彩。
“现在,没有必要把更多的力量放在限制我国渔民进入共同水域捕鱼上面,这不太明智。”中国科学院海洋所教授窦硕增说,在已划定的共享水域,我国能得到的利益一定要据理争取,而且是寸海必争,共同水域实现权益最大化之后再谋求发展。
三是加大海疆科考力度。李铁刚说,目前科学界应通过更多的科学考察,为界定海界奠定基础:判明两国之间洋壳所在,然后以洋壳中间线为界线。
四是加强海洋维权的组织协调。随着鱼权争端日渐增多和相关事件频繁发生,我国渔政、海监、海事、边防等海上执法管理部门,应当整合力量有效应对复杂的海上局势,有效履行部门职责。
有受访业内人士提出,从长远看,我国海洋维权还应借鉴国外经验,在整合海上管理力量时,成立一个半官方、半民间、准军事化性质的组织,类似日本海上保安厅、美国海岸警卫队、韩国海洋警察厅等组织,并强化其力量,形成“拳头”效应;平时保护海上作业安全、实施海上防灾救灾、维护海洋权益等,出面保护我国渔民权益和海洋主权,遇到冲突甚至可
以配合有关方面行动。这样的组织,因为不涉及政治外交,但又具备渔政管理、海权权益维护等职能和实力,有利于保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权益。
濠江放权的新样本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4281字
在3月底之前,推广顺德经验的25个广东试点地区都要出台各自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这意味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风暴”将从富裕发达的珠三角刮向广东全省各地。
3月23日,地处粤东的广东汕头濠江区率先公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在当天揭开落实方案的第一步——将全区22个政府部门合并为14个,精简力度超过三分之一。濠江同时提出:探索实行市区职责关系法定化、推进政府“瘦身”、设立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和社会建设部、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免收费”等一系列目标。
《瞭望》新闻周刊连日来对广东省编办、濠江区及来自广东、北京多地的专家进行采访,试图初步回答:濠江等地是在简单地复制顺德经验还是力图超越顺德改革?珠三角以外的欠发达地区何来长期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力?改革前方的障碍和阻力何在?
复制顺德,还是超越顺德?
2010年12月初,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顺德经验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除不辖县的东莞、中山以外,广东所有地级以上市共25个县(市、区)成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深圳、佛山则直接在全市范围推广这一试点工作。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全局。然而,这是不是在广东全省各地都要复制出一个新“顺德”?是不是所有的试点地区都推行“大部门制”?表面上看,这仅是顺德试验的大部门制的一场地理扩张,但从濠江改革方案来看,新一轮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不简单。
“首先,在改革范围上,顺德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主线是党政联动,但濠江的改革范围更大,可以说是党政司法联动”,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处长刘光大告诉本刊记者,“扩大区级管理和执法权限、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行市区职责关系法定化、优化区街职责结构、推行政府“瘦身”和服务升级、推行?阳光政务?和?阳光司法?等都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内容。”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陈天祥认为,涉及范围更广的濠江改革体现出典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单兵突破看似风险小,但没有配套的改革更易因势单力孤而失败,还不如大范围地全方位变革好一些。”
从改革力度上看,与党政机构加起来才16个大部门的顺德相比,将22个政府部门压缩到14个的濠江似乎力度反有不足。但在刘光大眼中,单纯的机构数量对比并不能决定改革内涵的价值,他认为濠江的第二个改革特色在于体制机制更新,而非简单的机构整合。
“机构合并好比电脑的硬件压缩,但机制体制变迁则像是电脑的软件更新,濠江不是改革力度小,而是侧重点和顺德不同。”刘光大说,“软件更新之后同样可加快电脑速度。”
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看来,如果说机构整合是一种同级部门之间的“横向改革”,那么濠江更新体制机制的最大亮点之一则是涉及上下级关系的“纵向改革”,特别是关于市区两级政府关系的调整在全国都有创新意义。“濠江改革赋予区一级准地市的管理权限,使区里获得更大的管理权力,纵向权力调整符合重心下移、强县扩权的整体改革思路,是县域经济未来增长的基础,让区县一级能更好地解决历史欠账,特别是教育和医疗欠账问题。”
汪玉凯所看重的另一个“纵向改革”,是濠江区将基层的经济管理权限集中到区一级,社会管理权限下放给街道。“大量社会管理职能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力
度将有所加大,符合中央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汪玉凯说。
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试点也不可能全盘复制顺德经验,濠江等欠发达地区的改革也因此更具难度。顺德和濠江都是区级政府,但与曾被誉为中国经济发展“四小虎”之一的顺德相比,地处粤东的濠江在社会资源和改革经验上都有差距。
“我们的经济基础和珠三角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别说一个顺德区,恐怕连东莞一个镇都没法相比。”濠江区副区长李小锋坦言,“顺德一直是全省乃至全国诸多改革的试验田,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行政资源,我们则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回,如此力度的改革前所未有,压力非常之大。”
濠江区副区长陈木鹏举例说,改革方案一旦推行,濠江区将得到不少原先地级市才有的权限,一些原先在市一级的公职人员将要到濠江工作,“濠江公务员人均工资一年23800元,中心城区是一年40000元左右,相差1万多元,如不能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来解决,就凭工资差距,有谁愿意主动来濠江?”
这令人担心:欠发达地区能否承担改革的重任?而且,既然当地领导对改革难度心知肚明,那么一个改革优势并不明显的地区为何会出台这样一个十分超前的改革方案?
主动改革,还是背水一战?
投资超过500亿元的濠江新城,是推动当地党委政府必须尽快改革旧有体制的直接推手。
据濠江区区委书记林广华介绍,近两年来,濠江区没有卖一寸经营性用地,而是不断进行整体规划,形成新的招商引资态势,“濠江已成功地与中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一段时期将投入超过500亿元合作开发建设濠江新城,项目今年5月份就会启动。”
林广华深知“建城容易管理难”:在一大批重点项目正在推进建设的关键时期,没有超常规的大胆突破和高效的体制机制,就难以保障这种跨越式发展。“不改革,濠江即使发展了,原有那些束缚我们的机制依然存在,必将对将来的长远发展造成制约和影响。”
去年才来汕头履职的市委书记李锋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濠江新城不能光有高楼大厦,还要有一套适应新城市的管理体制,要?形神兼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不亚于这个500亿元的濠江新城项目,可以说是一个无形的濠江新城。”
在出生于濠江的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看来,濠江改革的动力不仅来自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且透露出曾经辉煌的汕头经济特区力图在建立三十周年到来之际重振雄风的强烈愿望。
“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说是汕头的背水一战。”陈鸿宇神色凝重,“特区之前的改革红利已被用尽,不改革的话传统体制必然复归,汕头人民不会满意,汕头的领导希望新一轮的改革能擦亮特区曾有的金字招牌,这是濠江改革的社会基础,没有这种改革和发展热情,这个方案出不来。”
陈鸿宇告诉记者,“反过来思考,若濠江真正完善体制机制,那就是?特区中的特区?;如果濠江做到制度最开放、政府最廉洁、群众最满意,还愁没有人来投资么?现在的招商引资更多的不是靠优惠政策而是靠软环境。要是汕头再错失这个机遇,别说珠三角和粤西、粤北,连旁边的揭阳估计都赶不上了。”
针对“欠发达地区改革无优势”的疑问,曾在睢宁、神木、顺德等地调研过当地改革经验教训的汪玉凯则认为,欠发达地区的改革有三方面的后发优势。
“首先,改革像是在白板上画画,可能不受太多条条框框限制,可以走出一条新路;其次,可充分吸收发达地区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可结合地域实际和此前经验,少走弯路;第三,欠发达地区推进改革就像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一样,如果把体制机制理顺了,迈出关键步伐,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更大,也就是说改革成果的?诱惑力?加强。”
从广东省编办的角度出发,还有更深的考虑。“顺德是发达地区,市场化程度高、思想比较解放、改革环境有利。”刘光大说,“濠江属欠发达地区,其改革对粤东西北更具普遍意义,虽然在改革动员、方案设计、过程推进方面要花更多功夫,但若达到预期效果,对广东全省各地的借鉴意义和辐射力度就更大了。”
前途光明,还是阻力重重?
“这是我看过的众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里面最好的一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黄挺说,“顺德和濠江的改革如果能?比翼双飞?,那么对于广东乃至全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有借鉴。”
陈天祥认为,濠江改革方案的创新多、力度大,且具体措施可行,如要求工资福利待遇、财政拨款项目、政府购买项目信息完全上网公开,不同于一些地区在预算公开方面“半遮半掩”的表现。
然而,即便是态度乐观的黄挺,也对改革的前景表示出一定的担心。毕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阶段,用陈鸿宇的话说,“现在剩下的全是硬骨头”,一旦涉及不同阶层和利益团体的利益和权力划分,改革必然会遇到阻力。从上世纪80年代就参与推动改革进程的黄挺,说起前六次机构改革的过程和结果仍感到遗憾:“精简又膨胀,膨胀再精简,陷入死循环。”
改革的阻力何在,改革者相当清醒。濠江区区长邓夏思坦言,“改革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为了赋予濠江准地级市社会经济执法的权限,汕头市一级很多部门的职能必须下放,直接涉及改变市区两级利益格局的问题,濠江自身也要放弃原先具有的许多管理权力。邓夏思说,2011年底前,濠江要将区权限范围内的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精简50%以上,并将更多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改为登记、备案制,“会触动一些部门的既得利益。”
对于平时高呼改革但对改革自身保持沉默的人,李锋形容为“叶公好龙”。为表示改革决心,李锋23日公开说,“对那些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而敷衍了事甚至阻挠改革的,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希望大家不要当历史的罪人。”
为防止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乃至倒退,汕头市正未雨绸缪,准备以法治方式来奠定改革基石。林广华说,濠江区建议利用汕头经济特区的立法权,由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出台汕头市与濠江区职责关系暂行条例或办法,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明确市与区的事权划分和调整程序,这也可能是在全国开创政府间职责关系法定化先河。
研究者也从各方面给当地政府“支招”。陈鸿宇建议,当地领导对改革要坚定不移、无私无畏,推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形成共识与合力,不要因扯皮和争论影响改革进度,“其次是努力做好群众工作,让群众知道改革是为其谋利,借助民众的压力对冲改革的阻力。”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认为,除了通过立法固化市区两级职责之外,希望濠江改革能加大配套措施建设,“很多改革不了了之甚至倒退,往往是因为外围环境没有改变,旧体制易于复归。”
“除了吸收顺德经验,濠江应放眼全国,县级改革的地方和成果很多”,汪玉凯举例说,“比如江苏睢宁如何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浙江富阳如何进行财政预算变革,陕西神木如何通过全民免费医疗改善民生,都值得学习。”
慎放试探性气球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989字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税局相关人士透露,个税起征点将提高为2500元或3000元,9级
累进税率将改为5级,税率从最高45%降到40%。此消息引起网民一片“倒”声。绝大多数人认为在目前物价直升,百姓收入增速赶不上GDP增速,更赶不上财政收入增速的情况下,个税起征点应该定在5000元较为合适。
这一消息,是不是国税局通过媒体向公众放出的试探性气球,尚难有确证。但是,近年来一些公共政策的制订和出台之前,相关部门通过媒体放试探性气球,看看公众的反应,再定取舍,这可以说是一种执政进步。这至少表明,决策机关心中有公众,把公众的反应当点事。
实则,放试探性气球,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政府甚至企业与公众互动的一种基本手段。而我们用这种洋玩意儿,历时不长,经验不多,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尴尬。有的试探性气球,引起了社会恐慌,甚至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弹,引起了一定程度上的阶层对立。这就提醒相关部门,放试探性气球要慎重,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大抵说来,一些与公众利益关联度高,影响面大,需要达成广泛共识的公共政策,在经过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政策基本成型的情况下,是可以放出试探性气球的。但是,一些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甚至恐惧的信息,则不宜放试探性气球。
归根结底,放试探性气球只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是有前提的。前提之一,是相关公共政策的制订,不能违背程序正义,不能像有的听证会那样,以选择过滤的方式扭曲民意,徒有表面上的程序正义,实则在一定意义上是欺骗民意。
再有,如果公共政策的涉及面宽,民意的选择面应尽可能大一些,要广泛倾听和吸纳政策所影响到的方方面面的民意。既不能搞“点菜式”的民意,也就是只选择那些政策受益者的民意。也不能搞“盆景”民意,也就是小范围,甚至象征性地找几个利益相关者聊聊天,就说是了解了民意。
而最根本的前提,是决策者的立场,必须是群众立场。只有起心动念之间,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心诚意地想着如何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如果以这样的立场制订政策、做决策,再辅之以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政策和决策就不大可能偏离群众的期待,就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不大可能出现大的实施阻力,就会最大限度地降低执政成本。这样作出的政策和决策,放不放试探性气球,似乎都不重要了。
“半截予”的产业化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989字
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丑闻,把整个肉制品加工业拖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诚然,在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监管不力的因素。但无论是已经破产的“三鹿”,还是今天深陷漩涡的双汇集团,和昔日的“毒大米”、“地沟油”事件主角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不同。面对这种“大块头”企业的沦陷,仅仅归咎于监管失职,无助于拨开云雾发现真相。
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介绍,目前集团的自建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约为30万头。而其官方网站资料显示,集团每年消化生猪在3000万头。换句话说,这家号称国内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每年肉类深加工所需的绝大多数原料,都来源于基地以外的各种规模的养殖场(户),甚至是散养户。
毫无疑问,以农业产业化的标准来看,这种“公司十农户”的对接模式只是在加工环节实现了“半截子”产业化。而处于整个产业链上游的生产环节,由于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势必难以实现标准化,由此导致在源头就埋下了食品安全的隐患。
昔日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同样是“半截子”产业化种下的祸根:由于自建奶站比重小,大量原料奶来源于个体的,甚至是证照不全的奶站。可见,类似事件的频频发生,正是因为
相关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不够彻底造成的。
从“三鹿”和双汇的案例来看,如果把食品安全视为一个“木桶”的话,企业自我把关不严、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无疑是一块明显的“短板”。但更严重的是,作为整个“木桶”基础的“桶底”——分散的小生产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隐患重重。
找准问题的“靶心”后,除了要继续加强监管力度,补齐“短板”,政府部门还应制定政策引导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更应切实负起社会责任,严格把关,通过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倒逼源头实行标准化生产,为食品安全打造一个坚实的“桶底”。
双汇集团在短短的20多年内,年销售收入从不足1000万元发展至突破500亿元,与大量中小养猪户的低成本对接功不可没。但只满足于继续牟取这种落后产业模式下的利润,而对其间潜伏的危机视而不见,或存在侥幸心理,无异于饮鸩止渴。
只有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痛下决心进行产业模式升级,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避免重蹈“三鹿”与双汇集团的覆辙,“阴沟里翻大船”的食品安全事件才不会重演。
读者笔锋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243字
近日,安徽无为县花费30万元送43名企业老总赴清华大学进修引起公众热议。公众质疑政府财政为“有钱人?埋单。对此,无为县政府回应称,该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发展压力很大,为了促进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政府此举合情合理,是“花小钱,钓大钱”。
政府出钱培训民企经营人才´不能说一点合理性也没有。”相对于吃喝浪费行为,培训活动也是在做实事”,这话可能经不住严肃的推敲,但却不能不承认它是大实话。
然而,“小钱钓大钱”的出发点,听起来还是不舒服,甚至有点刺激——政府培训人才的出发点是否太功利化?如果说,政府认为只要好好培训—下民企老总们,本地经济发展便可继续提升一个水平点,投入产出效应是立竿见影的(且不说会不会有这样的效应),然后政府便舍得出钱,那么那些不能立竿见影的行政工程,不能“钓大钱”的项目,政府有没有这样的积极性呢?比如“神木模式”的全民免费医疗,“吴起模式”的免费教育,不知道无为县考虑过没有?这样人均数千元的“免费”投入,在民生领域中又有多少?
政府出学费培训经营人才未必不可以,只是政府行为不该太功利化,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只从一任官员的任期目标出发。如果当地民众确实—直在共享改革成果;教育事业上也是不差钱的,贫困学生也能得到政府资助,那么政府出钱培训企业家,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如果政府只是为了“钓”眼前的“大钱”,而对民企未来的人才结构并没有战略性思考,一说到对下一代的教育投入便说资金紧张,那么这种“小钱钓大钱”便难逃功利化行政的质疑。
近日,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木及行道大树的意见》,提出城市中的古树名木、行道大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保护古树名木为前提,原则上工程让树。
这是市政府对连日来南京“市民护绿”行动的积极回应。随着南京地铁三号线建设启动,13个站点沿线的600多棵行道树需要让路。3月9日,南京太平北路沿线的40多棵法桐开始“迁离”。不少市民走上街头,为树木系上绿色丝带,表达自己的不合和反对;媒体随后报道。
“是工程让树,还是树让工程?”“护绿和建设之争”在南京已非一朝一夕、一个轮回。令人欣慰的是,这一次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表态,要以关爱生命的理念关爱古树名木,立即“让移树行动停下来”,并迅速决策,出台《意见》,明确原则。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工程建设与树木保护“时常打架”.成了一对不可避免的矛盾。该原则为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了依据,也就是,今后所有市政工程规划、建设都要以护绿为前提,凡涉及到需移植古树名木或数量较多、规格较大的行道树的,都要主动提出避让和保护方案,并与主体方案共同报批。工期、施工难度、工程造价服从“护绿”。这就从源头上加大了有效解决护绿问题的力度。
“原则上工程让树”,这一“原则”,把尊重民意贯穿到了社会管理之中,不能不说是智慧的选择。
漫画杂感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4字
中国布“云”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847字
人类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数字洪水正迅猛逼近——迎接挑战的,是一种新的计算架构,被称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数据统计呈现这样一幅恐怖的数字洪流景象-2010年互联网上一天的流量就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200年所积累信息的100倍;未来十年,整个世界网络用户可以达到75亿,信息产业的信息量还会增长270倍。
数据拥堵危机此起彼伏:发生在3月11日日本地震的通讯瞬时拥堵,发生在中国春运高峰期的火车票采购,发生在网络高峰期的部分断网以及任何服务窗口的暂时性瘫痪。
“个人电脑时代即将让位于一个新的时代——公用运算时代。”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Carr)在《大转变》(The Big Switch)一书中,这样描述云计算时代,他
比拟云计算的转变类似电力行业的变革。
其实,“浮云”已经飘到了你的身边,如果你是谷歌(Google)搜索、Gmail电子邮件的使用者,那么你已经在体验云计算雏形的服务了——那朵“云”,是由服务商后台的海量数据中心提供的;或者,你刚刚入手梦寐以求的“iPad´?。恭喜你,这款乔布斯最得意的平板电脑,正是瞄准了云计算,在宣告了个人电脑(PC)黄昏末路的同时,它被业界评为行动最快的“云终端”。
美国著名的IT咨询顾问公司加德纳(Gartner),每年都会发表未来年度的IT十大战略技术排行榜。2010年10月份,在加德纳公司发布的这份榜单中,“云计算”继上一年夺魁后,再列榜首,引起各方极大关注。
2010年被称为中国云计算发展元年。在大众媒体和公共话语中,云计算赫然成为炙手可热的词汇。入“云”成为2010年中国科技市场谈论最多的话题。从传统软硬件厂商,到IT解决方案提供商,直至互联网公司,几乎每一商家都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规划。
尽管大型IT厂商纷纷将其挂在嘴边,每个技术人员似乎也都想围绕着“云计算”说事儿,然而要想用一句话说清楚,很难。单是“云计算”这个名字就足够浪漫,足够变幻。试想,如果把日常的自来水、公用电称为“云水力、云电力”,恐怕理解起来也会多了一层模糊不清。
无怪乎美国《视窗》(Windows)杂志前编辑迈克·埃尔根(Mike Elgan)呼吁,“云计算这个新名词应该取消。它极易造成混淆、误导,完全是多余的和有弊端的。”
观察一下,所有围绕“云计算”的解释的确非常混乱。在此次专题的采访中,受访者给出的“云计算”定义版本——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两朵?云?是一样的”。
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大脑空空地享受“云”的服务——在电脑面前,我们能够从“奴隶”变为“将军”:不用马不停蹄地下载更新软件,不用提心吊胆地查杀病毒,不用煞费苦心地购买内存条,更不用打电话请维修人员上门维修;我们将丢弃存储介质如光盘、U盘甚至硬盘,一切数据、软件都在这片浪漫的“云”里面,你只需要一个浏览器,随时随地连接到“云”上,随用随取,按量按需付费。而互联网就是通向“云”的那架“云梯”,真正实现“IT即服务”的梦想。
中国云计算的蓝图呼之欲出:今年,中国有关云计算落地的声音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投身到云计算的大平台。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已被列入今年全国两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到167. 31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81.4%,预计到2012年将突破600亿元。
然而,在云计算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词时,有两种声音始终存在,ZiffDavis媒体集团(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主任段永朝将这两种声音分别定义为“呼吁派“和“质疑派”:呼吁派敦促尽快建立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国家发展战略;质疑派则关注数据高度暴露之后,未来信息社会的垄断性、独占性和先导性的话语权争夺问题。
在科技领域,一个普遍现象是:人们会高估未来两年的科技成果,会低估未来十年的科技成果。在这场被称为第三次信息革命的热潮中,中国“云”落地将在什么时候?中国“云”当前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以及中国“云”的未来安全吗?
“这实际上是一种公用服务。”听到这样的判断,陈伟,这位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点点头笑着:“这就是未来。”
(文/屈一平)
“云”涌中国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5080字
中国的“云计算”在2010年10月18日这一天,似乎触手可及。 这一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通知》称,试点示范工作,旨在“加强我国云计算创新发展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推进云计算中心(平台)建设”,遵循的原则是“自主、可控、高效”。
尽管2008年以来,国内各地纷纷建立了云计算中心,但云计算在中国真正落地的节点,被IT界锁定为《通知》发布的这一天,2010年遂被称为中国云计算元年。
云计算在中国落地百日之后,今年3月,即被全国两会讨论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一。
“在中国谈虚拟化的云好像还太早。”有评论这样认为。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云计算技术面前,中国和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上一次,在1995年的浏览器时代,中国错过了一个“时间之窗”,成为追随者。
今天,通往“云时代”的“时间之窗”来到中国人面前,还会被错过吗?中国“云搜索”问世 .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加德纳( Gartner)副总裁达尔·普拉莫(Daryl Plummer)说,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而是很多旧事物的结合,但它却是IT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
用百度CEO李彦宏的话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 如果你曾经用谷歌(Google)搜索过资料,你已享用了初级的云计算服务。你不知道的是,这一全语言网页搜索背后的“云”,是以小于1秒的高速运算来处理海量数据的。
“百度的搜索并不是基于这一海量数据处理的云计算数据”,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百度是基于传统架构的搜索,完全靠人的力量来搜索,没有云计算的双翼,百度在全语言搜索上依然是空白。
这个云计算的双翼——“旧瓶”,被业界称为大规模并行计算、分布式数据处理和虚拟化技术的综合,这一综合计算模式在IT界并不陌生,然而,最早提出云计算的谷歌把这一运算升华,酿成了今日的新酒——云计算。
中国有自己的“云搜索”吗?2月22日,新华社和中国移动联手研发的盘古搜索上线,开始提供新闻、微博等资讯内容搜索。鲜为人知的是,盘古搜索是中国移动云计算应用落地的一个步骤,它被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业务拓展部经理张为民称为“最正宗的谷歌系统中国云搜索”。
张为民全程参与盘古搜索的开发研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他首度披露了“盘古云”的内幕:由于谷歌不卖技术,只卖服务,中国移动便自力更生,从2008年开始,基于中国当时最早的云计算基地——中国移动大云平台的开发,历经三年,完全攻克了云计算最主要的软硬件技术——廉价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能力和弹性计算调度系统。
张为民告诉本刊记者,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盘古搜索,在不久的将来,会带来用户的极高体验度:你可打开电脑在浏览器下在线编辑文件,直接将文档的网址(URL)分享给你的朋友;不用背着电脑出门,到了单位,你可以直接打开浏览器访问网址,继续工作。
如何定义云计算成为复杂问题。维基百科这样解读: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它可实现共享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并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当谷歌几年前提出“云计算”概念时,学术界对此不以为然,许多人认为这仅仅是谷歌用其门下的“云之门”浏览器(Chrome)来对付微软的“视窗”( Windows),纯粹是商业噱头概念。
然而,随着亚马逊、谷歌在云计算上的商业成功,以及微软、IBM的巨额投入,中国也站到了这班“可能是继互联网之后下一次IT产业革命”的末班车面前。
“时间之窗太难得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司司长陈伟,接受((嘹望》新闻周刊专访时,以紧迫的口气描述了中国面临的这一次机遇。中国云面孔
“不拥有它,但是使用它——就是公共设施,云计算给人类提供这种公共服务可能。”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林润华,在他堆满云计算资料无从落脚的办公室,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在他看来,用户在“云端”的云存储、在线编辑的“飘忽”操作,那仅仅是云计算的冰山一角。作为公共计算的云服务,正向中国“朵朵”飘来。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对云计算给出这样的定义:IT即服务,用服务的模式提供IT。
在IT界,云计算的服务被分为三个形态: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平台即服务(PaaS) ——软件即服务(SaaS)。
陈伟向本刊记者解释:对普通用户而言,他们主要接触到的是SaaS这种服务模式,而且几乎所有的云计算服务最终的呈现形式都是SaaS,你通过以往的购买软件到租用软件,付给运营商一定的服务费用,就可以享受SaaS的软件租用服务。也就是说,今后你打开电脑后看到的不是蓝天白云的“视窗”( Windows),而是将置身于一个绝对网络的环境当中,包括邮件、聊天、短信、搜索、地图、办公软件等等所有的应用都是付费在网上完成。
但是,云计算对IT行业的开发者而言,却有两种服务模式可供选择-PaaS或IaaS。PaaS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开发和运行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而IaaS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虚拟机或者其他资源作为服务给用户。谷歌中国区技术总监谷雪梅将云计算这一整合资源的结果,形象地,比喻成上班族的“拼车”行为,即更多地变买为租——租用“各种计算资源”完成大规模数据任务。
本刊记者发现,更多的云计算服务商正在模糊PaaS和IaaS的界限。其中,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上海联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解决方案:服务平台技术+虚拟化技术+调度管理技术;微软为上海电信制定的服务器平台技术+虚拟化技术+系统管理技术——都可以说是PaaS与IaaS的组合。
只要一个想法,其他的事情都交给云计算——云计算为我们展示了全新的产业蓝图:除了运营商,任何一家公司都可利用PaaS和IaaS这两项服务,运行一个网站或一个公司软件的应用程序,甚至完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业务,而不必投资任何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相关软件。对于那些企图成为软件商的创业者来说,你不需要买计算机,不需要建数据中心,只需叩开云计算的大门,支付租金,拎包人住已装潢好的房间。
2008年,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2010年,北京、上海、深圳相继推出了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和措施。
林润华向本刊记者介绍,北京的“祥云工程”、上海的“云海计划”、深圳的“华南云计算中心”,都提出了该地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目标。各地政府也纷纷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政府已投资建设的云计算中心超过10个。
“制定规划,研究标准,从核心关键技术前瞻布局,不只是推出五个城市进行试点,技术标准体系也在积极研究探索中。”陈伟向《嘹望》新闻周刊介绍中国五个云计算示范点的发展现状时说,这五个城市发挥积极性,进展情况总体上良好,各个城市不仅领导重视,各方面都很配合,最难能可贵的是有效地突出本地的应用和特色。“云计算不能作为一个概念来炒作,更重要的是应用,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现在试点工作推进得很健康。”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任利华向本刊记者介绍:经过几轮专家论证,这五个示范点论证结果已经出来,将与发改委相关部门汇合后统一公布。
截至发稿时,本刊记者被告知,结果已经出来,但不便对外透露。 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向本刊记者分析,云计算在中国四大行业的落地将沿着这样的
路径:电信行业——借助云计算实现业务创新;金融行业——搭建行业公有云服务中小型金融企业;政府——通过云计算平台建设带动电子政务改革;教育——建立共享云平台提高资源利用率。
“私有云”对企业意味着什么?IT界一个未曾公开的秘密是,中国很多服务器利用率非常低,仅为10%。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核心网营销总工程师秦卓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使用云计算建立的“私有云”系统和企业原有数据系统相比,可节省电费71%,CPU利用率提高12倍,基本没有噪音,没有风扇,没有辐射,没有硬盘,只需极少数的维修人员。
2010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知识服务、智能服务的快速发展为个性化制造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有力工具和环境,人依靠机器生产产品变成机器围绕人生产产品成为可能,个性化制造和规模化协同创新有机结合将成为重要的生产方式。”这表明,中国最高决策层已将云计算应用提到了创新生产方式的高度。
“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中国和世界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谢恩伟告诉本刊记者,微软的很多云计算应用合作都是和政府签约的,中国政府在投资上给予很大扶持;另一个方面,中国在标准化制定方面很积极,呈现出对云计算的高度重视和热情。
陈伟表示,中国虽然不是处在领跑地位,但在云计算这个领域“一点儿不弱”,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给了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机遇,无论是在技术发展还是产业模式方面,都是机会难得,挑战严峻。会不会“乌云密布”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人士,他们都有自己所定义的云计算,如同“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天空中没有两朵相同的云或许是美妙的,但是,当云作为一项技术,其概念的混乱,会不会导致“乌云密布”呢?
3月7日,在全国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认为云计算面临泥沙俱下的“混沌状态”。他阐述道:云计算对于谷歌而言,意味着更好的搜索能力;IBM用它是为了更强大的解决方案;微软提出“云+端计算”的概念,是强调其计算能力。“他们都是基于自身的市场需求来考虑的,而我们现在因为?云计算?又掀起新一轮技术中心的重复建设,到底计算什么?很多人不知道。”
“很多上市公司打着云概念的名义炒作,还有些知名企业实际上就是借此在圈地。”上海一位接近上市公司的内部人士向本刊透露。
由于云计算的投资规模和安全需要,在各地,以政府为主导成立云计算中心成为主流模式。从2009年至今,中国有近20个城市先后部署了云计算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司提供给《嘹望》新闻周刊的一项2010年完成的调查显示,由于中国在云计算领域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以至于云计算发展缺乏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各部门缺乏政策协调机制,地方政府纷纷上马云计算项目,投巨资建设云计算中心,不少IT企业也纷纷加入到云计算中心的建设行列。云计算还在发展初期,这种一哄而上的投资热潮,势必带来重复建设的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有可能造成昂贵计算与存储资源的浪费。
与之相关的背景是,云计算在国际上存在多个标准化组织交叉和重复的问题,国际社会没有形成统一的云计算标准体系,国内的云计算标准工作也处于起步阶段。
“假云比真云多”,刘鹏向本刊记者指出,主要的问题就在于云计算的概念纷繁复杂,令很多“假云”钻了空子,地方政府存在被“忽悠”的可能。
谢恩伟向本刊记者表达了相同的担忧,“各级政府似乎都需要一个数据中心,这个有没有必要?是不是盲目地在建数据中心?”
在云的概念及技术标准依然模糊之时,2月18日,“云计算”被纳入财政部下发的2011年政府采购工作要点。
中国医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雷万云认为,要想云中漫步,政府需要分四步走:第一
步是有一个良好的规划,让国内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二步是管理,形成合理的云计算布局;第三步是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最后一步才是政府自己主导进行一些关于云计算的项目。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往往直接开展最后一步,这就很容易导致失败。
“关键是要形成好的应用,没有应用就成了忽悠,不在于要建立大型的什么云,而是量力而行。热潮中需要冷思考,不要一哄而上。”陈伟对本刊记者说。
这场“争夺云计算应用权”的较量,让人联想到美国工业革命之初“争夺车间的控制权”之争。ZiffDavis媒体集团(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主任段永朝评论道,“由谁来操纵,是问题的关键。”
“云”落IT:洗牌已经开始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6389字
48年前,法国的零售公司家乐福开办了全球第一家“大卖场”。琳琅满目、品种齐全的商品,低廉的价格让顾客们欣喜不已。从此,人们再也不用为买到不同种类的商品而跑遍不同的商店。
“今天,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IT领域。”中国电子信息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与IT系统业务总监孙会峰打比方说,“云计算来了,以后买了电脑,就不用忙装系统、装软件、软件升级这些事儿了,只要打开电脑,进入操作平台。之后要做的事,就像你进入家乐福一样——挑你要的东西就行了。”
而你买的电脑也发生了变化,它不需要有像现在这么强的运算能力,甚至只要个显示器就可以。事实上,在北京云基地,它只是个64开大小的像日记本一样的小盒子,“以书本的价格享受超级计算的功能”已经是能够看得见的未来。
然后会发生什么?原来卖给你电脑的联想、卖给你操作系统的微软、卖给你财务软件的用友,就必须要根据你的需要去寻找新的生意。
“这是一场IT产业模式的深刻变革。”从2009年开始观察云计算对IT产业影响的联想研究院副院长杜晓黎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创新。
随着2010年10月云计算被国务院列入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纲要将云计算列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许多业内人士相信,“云”对IT产业的彻底洗牌,已步入快车道。产业链变了
2009年一季度谷歌收入同比增长11%,这对于当时唯一收入来源靠广告的谷歌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要知道,此前几年谷歌的收入增长速度从来没低过75%。单纯依靠广告的谷歌模式,或许已经接近极限,它需要新的血液。
2009年11月20日, 谷歌推出Chrome OS操作系统,其核心思想是让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在网络浏览器内运行。谷歌的想法,正如其CEO埃里克·施密特所说:“人们在线的时间越长,对谷歌就越有益。”
IDC(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电信行业和消费科技市场咨询、顾问和活动服务专业提供商)企业系统与软件研究组研究经理周震刚告诉《嘹望》新闻周刊:“把运行在PC本地的应用移到互联网上去,这样的理念得到了认同,甚至在PC端桌面应用软件中占领先地位的微软也意识到,这是一个趋势。”
“把本地的应用移到互联网上”,这个简单的想法,像是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其对IT产业的影响开始了。
“最开始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客户端比较强的厂商,PC厂商,还有给客户端装软件的厂
商。”周震刚告诉本刊记者,“很多厂商看到这种趋势以后,就把软件从客户端移到服务器端。这样就出现专业运营云计算的公司,比如世纪互联(原主业为主机托管),现在的盈利模式是买服务器把平台搭好,然后出租。”
之后,IT产业链会变成什么样?IDC与中国电子信息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的观点非常一致:云计算成主流模式之后,所有的IT厂商,要不变成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的“云服务的提供商”,要不变成云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去为平台提供服务。
这意味着,原来的买服务器、买软件、买网络设备、找厂商搭建并维护系统的模式,将变身为只找一家,比如订购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的云计算服务,IT的部署、维护,都由运营商中国移动来维护。
孙会峰举出家乐福的例子,想说明的是:所有的顾客与“云”打交道,就像和家乐福打交道,而不是和卖水果的、卖粮食的、卖蔬菜的分别打交道。
但是有一点不同,周震刚说:“原来买的是产品,现在买的是服务。” 厮杀服务
产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由买产品变成买服务,就像你去干洗店,花钱以后,获得的是“把衣服通过干洗变干净”的服务,而不是干洗的机器。
尽管关于云计算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一般来讲,比较公认的云计算的模型有三种——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简写IaaS)、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简写PaaS)、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简写SaaS)。在云计算时代,人们获得的是这三种服务,而不是支撑这三种服务的实物——服务器、安装操作系统的光盘、各种各样的软件等等。
这意味着,所有的IT厂商将为给客户提供这三种服务而展开竞争。
先说IaaS。以前要获得高可靠性的计算服务,数据中心必须使用高档服务器。有了云计算之后,一些不那么高档的服务器连在一起也可能提供同样的服务,如同“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这对传统的硬件厂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孙会峰认为,这样一来,传统的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可能趋于一种整合、专业化、高等级、大型化的趋势。有些云计算平台可以通过低成本、低功耗的服务器集群来构建,大幅度降低部署成本。
在IT界,人所共知的是,高端服务器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企业手里,国内生产的一般都是中低端服务器。?:用云计算的方式,国内一些厂商可能会有更多发展空间。”孙会峰对本刊记者说,对硬件厂商的冲击还体现在“客户类型和数量都有很大变化,目标客户由终端用户,变成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谁来提供租用的服务?孙会峰分析道:“你要让我给你提供这样的服务,你首先得信任我,”因此,他认为,具备公信力的政府机构,或者电信运营商,或者大型的互联网企业可以构筑这样的平台,提供公共的服务,“这对于传统的租用硬件设备或者空间为主的产业生态,会是一个洗牌。这几乎影响到所有的电信企业和从事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再说PaaS。平台是什么?杜晓黎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盖一个购物中心,房子盖好后不能立即进去卖东西,操作系统就是水、电、停车场这些基础设施,平台是保安、保洁、结账系统等一套管理措施。能盖大型购物中心的人多的是,但是能管理好的人不多。操作系统是让机器能转起来,平台是让应用能跑起来。平台建好之后,卖袜子的就进来了,什么都不用管,只要有货源有品牌就可以。”
杜晓黎说:“从产业的角度说,PaaS这一层是未来产业链的核心。因为它决定标准,决定什么样的服务能进来,也涉及数据安全的问题。”
孙会峰也举了个例子:“比如我有一个设计类的网站,设计类的平台软件很贵,一般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小的企业买不起,我就可以租用。一个平台可以一对多。其实这样就帮助小企业进行设计研发。一对多的平台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还有一些个性化需求。比如苹果在线商店,个人开发者上传程序,通过下载量收费。如果右这样的平台,第三方开发者也可以开发一些东西卖给中小企业,一方面方便了中小企业,另—方面也从正面带动了一个产业。”
最后说SaaS。传统的软件都是购买licence,也就是版本,原来所有的软件厂商的盈利模式都是卖出软件后靠不断地升级版本来赚钱。孙会峰说:“如果是在线使用的话,以后我们的电脑就没有操作系统,没有许多办公软件,不需要安装,直接进网站,在网站上用就可以了o这样,所有以licence为主的软件厂商都会受到冲击。”谁是下一个巨头
“这意味着原来的产业链的组织结构要发生变革。”杜晓黎指出。
云计算已迫使既有的产业结构重组。IT产业中,硬件和软件的各个领军企业,必须做超出自己以前业务范围的事情了。眼下,它们已在探索新的业务模式。
联想与百度的距离有多远?1999年百度在美国硅谷成立时,这个答案是——美国到中国的距离;两家公司进驻中关村软件园之后,这个答案是——只隔一条马路;现在,这个答案是——没有距离,打开联想的乐phone,首页就是百度搜索,百度变成了乐phone的组成部分。
在过去两年中,孙会峰目睹了IT业巨头们在云计算领域的快速跟进:“国外的,像IBM、微软、甲骨文、SAP、Intel、思科、戴尔、HP、NEC,等等,国内像华为、用友、浪潮、联想,等等,都在做。”
单从每个企业所做的事情上,很难区分出类别,以IBM和微软为例——
IBM.与无锡市政府共建了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的云计算中心,微软与上海市云计算产业基地联合打造了“云计算应用孵化中心”;IBM有“网络会议云”,微软有“创意视听云”;IBM与微软对自己的定位中,都有“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字眼。
孙会峰告诉本刊记者,虽然表述相同,但是每个企业以前的积累和现在的研发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样就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也会决定未来在产业链中的定位。“最终,比的是总体解决方案的性价比,最终解决用户需求的能力。就像盖房子一样,原来有卖砖的,有卖瓦的。现在卖砖的和卖瓦的都想把盖房子的工程承包下来,用户最后就看谁的性价比更高。”
做技术出身的友友系统创始人姚宏宇猜想:“以后最大的公司可能是像脸谱(Facebook)这样的公司,因为它最贴近客户。在上世纪90年代,最厉害的是Windows,它的市值在整个IT产业一直最大。互联网出来以后,谷歌就脱颖而出。”
当然,也有可能是人们现在还想象不到的公司,杜晓黎举例说:“就像1995年的时候不知道做网络搜索服务的公司会有今天的气候。”
不过,当下争夺最激烈的当属云计算的运营商,大家都争着想做云计算的平台,也就是PaaS层。
“以后平台可能会被垄断,所以大家都想成为这个平台。”孙会峰说,“比如,以前我开发一个软件我自己卖,现在放在平台上卖,当然你获利的一部分就要牺牲给平台了。而且平台过于强大的话,我可以任意压缩你的价格。”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业内多位专家都认为,三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还有大的互联网企业,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或者像联想这样大型的IT企业,都有可能最终胜出。
眼下,电信运营商的优势较为明显。周震刚举了个例子:如果说云计算的供应商是自来水厂,那么,通往用户的自来水管道却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这样,电信运营商自己建的自来水厂比别人建的自来水厂有竞争力。“因为电信运营商的线路对自己来说成本是可以忽略
的,其他IT公司要用线路必须付给电信运营商钱。”“我们能够赶上这次机会”
在位于北京亦庄的北京云基地,北京天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经理董昕告诉《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自己现在“每天都在追赶新技术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董昕已经在IT圈工作了10年左右。2009年底,他参加一个IT圈朋友的聚会,惊讶地发现同桌的十个人中有七个在做云计算。
北京天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只是目前入驻北京云基地的10家公司之一。云基地的投资者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的想法是,搭建一个云计算的产业链。因此,这10家公司几乎涵盖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的每个环节。
云基地董事长赵安建告诉本刊记者,这10家公司包括天云科技、天地超云、友友系统、天云趋势、网通宽带、天润融通、云立方、天维信通、天睿共享以及中云网络。
其中,天睿共享负责所有入驻公司的行政、人事、财务的管理,其余9家技术型的创业公司在田氏云计算产业链上处于不同的环节:天地超云做云计算服务器的研发与制造;云立方开发模块化的数据中心产品;天云趋势和友友系统做云计算软件和操作系统;网通宽带主要开发视频云平台,立志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可管理的视频内容的制作、前端播控、传送、终端适配等;天维信通为跨国企业在中国提供“云计算”组网服务;天融通开创了托管型云呼叫中心服务模式;中云网络欲做云计算第一门户网站。
2010年11月,北京云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云基地的第一款产品——云立方集装箱数据中心,简称“云箱”。这家公司的总裁徐红忠告诉本刊记者,云箱最大的优势在于“自主创新”,完全根据中国的情况来设计。“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美国的集装箱数据中心很多是运用自然界里面的空气进行冷却,因为空气相对来说比较干净,维护的成本低。空气进去以后要过滤,再冷却,然后再冷却设备,对他们来说,可能三个月过滤配件换一次就可以了。可是对我们来说三天就需要换一次,我们成本太高,不可能这样设计,所以我们是采取更经济、高效的背板水冷技术。类似这样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情况,我们的建设成本,各地方环境的情况,都会不太一样。我们现在的云箱更多的是设计到订单,专门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做。”
徐红忠告诉本刊记者,在许多巨头眼里,中国市场目前跟美国市场比,云计算发展程度差得太远,“我们的市场,大概不到他们的1/10,甚至更小,所以目前他们不太可能为中国人、中国市场做产品。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时间差。等到他重视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已经在前面了o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想抓住时间差的原因。”
做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友友系统,试图研发出与所有硬件都兼容的操作系统。友友系统的核心团队中,有出身于雅虎的,也有出身于谷歌和亚马逊的。创始人姚宏宇的信心在于,目前全世界云计算技术的三个主要流派就是出自于雅虎、谷歌、亚马逊这三家互联网公司,他的团队能够博采众家之长。
云基地之外,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2010年7月成立,联盟包括了联想集团、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百度、神州数码、金山、用友等19家在云计算研究和应用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想是联盟的理事长单位。
过去IT领域的很多技术创新,都是通过论文、实验室研究工作来发现需求,测试验证满足需求的新方法,成功后再进行应用推广。“云计算有所不同,”杜晓黎告诉《嘹望》新闻周刊,“它要在不断地给用户提供新的服务的产业实践中来发现新需求,寻找满足需求的新方法。仅仅依靠传统的论文和实验室研究模式,很难在云计算上有重大创新。所以,我们要以?产业实践?拉动技术创新。”
为什么要组织产业联盟,尝试产业聚合的方式来发展云计算?杜晓黎说,云计算是一种创新计算模式,特别适合解决传统IT技术不容易解决的两类问题,一是海量信息处理,这
是大家比较熟知的。另一个是复杂应用服务系统整合,尤其是不同厂商、不同技术架构,甚至部署在不同位置的服务系统整合。
“有了产业联盟,我们可以把有潜在服务整合机会和潜力的企业拉得近一些,共同推出一些创新的云计算应用服务。”杜晓黎说,“例如,联想提供了A服务,合作伙伴提供了B服务,但我们的客户需要同时包括A和B的新服务,那我们就可以合作,为用户提供A+B的服务。而无需重新设计开发。”
在传统的IT时代做了二十多年,田溯宁感叹:说穿了,过去就是“全世界为美国人打工”,因为核心产业都是美国的。“为什么英特尔的芯片这么难做?因为它要做得非常小,要放在PC上,PC要随身带着。云计算时代这不重要了,现在这个芯片可以放在数据中心里,我没必要做得这么小。”
在田溯宁看来,中国有机会改变在IT产业中的地位,是因为中国有最大的用户群。“就像中国移动的计费系统一样,为什么这个计费系统可以跟全世界竞争?因为河南一个省的数量级就超过整个美国一个运营商的。”
“中国人将来管理的数据会比全世界各国都多。我觉得我们现在要有这样的想象力和勇气,能不能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像硅谷这样的创新中心在北京市能够出现?我们的这些企业能够领导未来云计算服务器的标准?”
田溯宁说:“我深信不疑我们能够赶上这次机会。”
信息安全:“云”下阴影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5087字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20年前,美国《纽约客》杂志以黑色幽默方式直指网络虚拟化之弊。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相关技术的突进,这句话或许应该改写为:“在互联网上,你的隐私可能不如一条狗。”
“你好,打扰一下,我是……”相信每一位上网用户,都会收到这样的电话、短信或者电子邮件的“友好打扰”——也许,你曾经上网登记了同学录,申请了聊天身份号码,注册了购物账号,开通了证券软件……你每一次痕迹的遗留,都可能成为各类商家收获的个人信息。
庆幸的是,我们还有自己的硬盘,还有自己的U盘,还有自己的诸多外存设备,最隐私、最“安全”的个人信息可以锁在这些“保险柜”里,不上网,不外传。
然而,即将到来的云世界,把“保险柜”打开了。它诱惑人们摆脱无所不在的“硬件束缚”,将自己的信息无保留地存储到“云”上,以便在任何地方用任何显示设备取用这些信息——告别个人电脑(PC)、硬盘、U盘的世界,似乎无比自由,整个网络就是你最大的存储器,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的东西都在网上,大家都能看到,还有隐私吗?”
2月底爆发的谷歌“Gmail故障门”将云安全问题推到公众面前。约15万Gmail用户在2月28日发现自己的所有邮件和聊天记录被删除,部分用户发现自己的账户被重置,因为他们接到了谷歌发给新用户的欢迎信。
谷歌对此的解释是软件升级所致,却无法打消人们对基于云计算系统的Gmail邮件云存储安全性的忧虑。这样的忧虑甚至波及到敏感的国防、军事领域。
信息在安全领域的又一场战争开始了吗?真伪命题
“我们的数据库交给别人管理,还是不放心。”浙江一位银行系统计算中心柴姓工作人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整个云计算将海量数据高度集成到一朵“云”里,一旦数据系统崩盘,或者云服务供应商的其他客户意外获取本银行的资料,后果将不堪设想。
大多数企业对于托管给“云计算”服务供应商建立自己企业的“私有云”心存顾虑。
“什么原因让中国对云计算如此谨慎?”美国埃森哲卓越绩效研究院给本刊记者出示一
项云计算中国应用调查发现,5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十分担心”云中数据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机密性,这一数据高于美国的50%以及中国以外国家的42%,相比其他国家,更高比例的中国受访者认为其所在企业和机构拥有不得外泄的敏感数据。
埃森哲调查还发现,由于对云服务可靠性和数据敏感性的担心,中国有近50%企业和机构不愿将数据托付给国外的云供应商,即使数据仍保存在中国境内,如果供应商未在中国设立数据中心,这一比例将跌至20%。
“云安全是个伪命题”,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对《嘹望》新闻周刊记者说,“存在你的电脑里也未必就比云里安全。”
“伪命题论”支持者认为,云计算在技术上并没有带来新的问题。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林润华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在安全领域,云计算没有带来更多的新安全问题,关键还在于对云计算安全的客观评价。”
他进一步解释,云计算时代的安全和过去的安全从技术层面来讲,核心差别不大,只是影响面大,从技术上没有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的信任或者说企业的信任不够。
上海第七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程晓强告诉本刊记者,在刚刚使用云计算系统时,自己最担心的是数据崩盘或者数据泄漏问题,“比我想象的安全很多”。他补充道,规划时要考虑周全,“就是说整个云的方案要安全。”
“十分安全”,江苏电力公司信息中心副处长王纪军表示,“私有云”有效地解决了几类存在较久的与客户、运营和行政事务相关的海量数据,他所在的公司2009年10月建成一个网络化的虚拟数据存储和处理云平台,无论数据在哪里,用户都可以通过统一界面访问。
然而,海量数据构成的“一朵云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损俱损”。与个人用户相比,公司中存在大量的高质量数据,而且也存在更多可接入点,如果公司内部实现虚拟云页面,员工的所有信息统一到一朵云中,安全性更加成问题。
“云的安全不是伪命题。”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核心网营销总工程师秦卓在接受《嘹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以往企业信息建立在内部系统基础上,都是有效的物理分割,一旦运行到虚拟云上,变成了“逻辑分割”,就会对用户心理上造成影响,同时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本刊记者介绍,云计算架构尤其适合在军事网络中广泛应用,可极大地提高军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所以,一些IT巨头目前均加紧与中国军方开展合作,欲花大力气构建种种“私有云”、“专有云”。
这位专家表示,发展云计算可能带来的“云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这就像常人不能监听别人电话,但在电信公司内部却可以随时监听任何电话一样”。而所有潜在危险,都是“云”管理者和国家机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秦卓表示,国防军队构建的“专有云”平台,可以不向地方扩散,不对非军事人员开放服务,从技术角度讲,在云端实现物理意义的分割,比军队传统网络体系建设更加有助于提升信息安全水平,从而确保“专有云”的军事安全。
云安全大市场
当云安全成了云时代的阴影,保障云安全的软件便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瑞星、金山、360安全卫士、趋势、卡巴斯基、迈克菲、赛门铁克、江民科技、熊猫等国内外安全厂商均相继推出了云安全解决方案,并以惊人的速度争夺消费者眼球。
在官方声明中,各软件都表示自己的“云安全”系统软件,利用互联网化技术,全面引用了云安全的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杀毒技术,称得上是国内“真正的云杀毒软件”。
但不止一位受访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事实上,现有的“云安全杀毒软件”均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云安全解决方案,其在本质上最多属于“瘦客户端”模式,主要的工作仍是在用户
端而非云端进行。
曾服务于汶川大地震救灾、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信息安全保障工程的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CETC)第三十研究所于1998年发起成立,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信息安全的股份制企业,已经与中国电信在云安全领域开始了全方位的合作。
“我们采用的是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批的商用密码范围。”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总监钟博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种密码算法,国家自己设计的密钥体系更可控,国外很多只是告诉你怎么用,但是为什么这样设计不告诉你。这就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比如你发电子邮件,那是十分不安全的。”钟博说,电子邮件都是存储转发的,要通过你所不知道的“邮局管理员”,留下许多副本,只是因为量太大,管理员懒得看,或者有契约不能看。
针对邮件转发安全,钟博描绘了这样一幅云安全“保障生态链”:第一个是“端”,即显示器设备。他向记者拿出一个U盘状物品,将它接入电脑,“有了它,你的邮件就是加密发出,即使有人截获,没有密码也没办法解读”。
第二个是“管道”,好比你把保险箱送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的路途。钟博拿出一个叫做“vpn”的小黑盒子——虚拟专用网络设备,装到显示设备上,可以保障数据通过管道时的安全。
第三个是“云端”,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服务器存储的安全和运行可控。 这样一来,从“端”到“管道”到“云”,三个阶段都能够获得安全保障。
2月底,卫士通的磁盘卫士分区加密系统软件和磁盘卫士文件加密系统软件,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产品登记。
钟博介绍说,卫士通目前还关注计算节点的安全,包括服务器本身的保护,“那个是攻击的首要目标”。
他目光坚定地做了个杜绝的手势,“只认我认识的(软件程序),不认识的都是非法,先由我们认证后,(进入)到我们的?白名单”?。升级版信息战
亨利-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现今,你控制了信息,你就轻而易举地控制石油、粮食和货币。
“云”让这个世界的信息如此最大化地开放,与此相应的是,云时代让国家、民族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任何一个处于其中的国家都很难保持自身云系统的独立性。一旦国际形势突变,国外的云服务提供商与各自的政府、军方合作,那么受着云安全系统保护的重要单位将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
“我国云计算正呈现出?头重脚轻?的发展趋势”,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信息技术处处长嵇智源警告说,一方面,众多的企业纷纷推出种类繁多的云计算应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外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很少有国内企业进行操作系统、芯片以及底层硬件等基础技术的开发。
“长此以往,我国云计算将宛如?空中楼阁?,前景不容乐观。”他认为,“在这样的严峻局面下,我国要在IT产业的新一轮革命中弯道超车,必须要在云计算的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才能在新一轮的信息变革中掌握话语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宝国,在去年9月出版的《信息战争——第四空间的角逐和博弈》一书中提出: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特别像银行这样持有敏感数据的商业机构)选择云计算服务应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商业用户大规模使用私人机构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无论其技术优势有多强,都不可避免地让这些私人机构以“数据(信息)”的重要性挟制整个社会。
从2009年底开始,在若干研讨场合,有学者和机构向IBM“智慧地球”战略提出质疑,并涉及到云计算。主要观点认为,美国将云计算、物联网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其宗旨和目的,依然是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IT技术深度嵌入战略基础设施的机会,利用数据资源跨边界快速流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预留“后门”,为控制、威胁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数据资源保留足够的余地,从而获得未来信息社会的垄断性、独占性和先导性的话语权。
就此争论,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司司长陈伟向本刊记者表示,“智慧地球这个概念包容性很强,对它的评估应该有科学态度和严谨的论证。”
对于国内一些人士关于云安全的担.忧,以及美国制网权争夺战的顾虑,陈伟认为,安全和不安全如影随形,在云计算问题上要正确分析判断,要看到在云概念下,网络和安全受到巨大的挑战,安全问题从各个方面爆发出来。应该怎么应对?从国家角度,第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中国和其他任何主权国家一样十分重视安全问题。第二,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要拿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的手段都用上,并形成合力,真正实现对信息安全的保障。“在国际项目方面,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将中国的相关国家标准工作成果提交至国际,进一步争取我国在SOA(Ser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即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和云计算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话语权。”
制定标准只是游戏规则之一,事情才刚刚开始。
ZiffDavis媒体集团(中国)战略发展研究主任段永朝告诉本刊记者,如果把云计算看作“种子”的话,事情总是要开始的。他所担心的是,目前左右和操控“云计算”话语的弦外之音,往往是事先为自己预留地盘的纯粹商业逻辑。
段永朝进一步解释:云,这种创想是诗意的;如果抽取其“分享、协作、共同演进”的内核,它将极大地“催化”某种新计算形态,比如在复杂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工程系统中某种全新模式的涌现;如果抽取其比特化的线性逻辑,抽取其“商业先机”的商道逻辑,就依然是老调重弹。
值得警惕的,依然是那些秉持传统商业理念的云计算商家,试图从这种社会大迁移的过程中,仰仗业已获得的“先行之利”,主宰和控制这种局面的变革轨迹,使之符合自身的商业利益。
“不过,我相信这几种力量的博弈——文化、技术和商业——已经是彼此缠绕在一起。”段永朝分析说,云计算所颠覆的,除了传统的生产方式,还内含对自身“科学至上主义”的“扬弃”,它最终将走向全面的开放和分享,在共治共享中,共生依存,并共同演化。任何致力于通过云计算“占据”未来世界版图“制高点”的做法,注定走向它的反面。
“云,一定是个好东西,但不是现在的这个版本。”他这样预测云的未来。
倪光南:中国“云计算”未来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273字
倪光南:正因为云计算还在发展中,远没有成熟和定型,因此现在关于云计算的定义、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的标准等等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当然,关于云计算应具备的主要特征,人们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这也可以说是对云计算的共识。
实践告诉我们,技术的标准化往往会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往往是某项技术普遍推广开了,相关的标准才会出台。当然,也有先出标准才发展技术的情况,但一般说来,前一种情况更多一些,所以人们期待云计算的相关标准将会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应用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云计算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嘹望》:中国·云计算市场目前正处于什么阶段?与国外相比,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对
云计算产业而言,将形成怎样一个新的生态链?
倪光南: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还处在导入期,还没有进人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阶段。和国外一样,中国云采用计算最早的是互联网企业,它们由于竞争的需要,推进较快,如搜索、电子商务等等,都是云计算的典型应用领域,云计算最初正是从这些方面发展起来的,接着云计算也在其他领域很快跟进。
由于总的说来,中国信息化水平比发达国家低,历史包袱较小,这对于采用云计算这类新技术有利。中国市场的容量大,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化的需求也愈来愈大,这些都是优势。但中国企业的规模和实力较小,面对外国跨国公司的竞争,在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用户的传统观念是相信进口不相信国产,传统规则是采用国产软硬件出了问题需承担责任,采用进口软硬件出了问题不需承担责任,这些都是中国云计算发展的不利条件。
云计算的生态环境可以支撑一个很大的产业链。在最底层是硬件提供商,提供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等在内的硬件,其上是基础软件提供商,提供包括传统的基础软件、构建云计算的核心软件和云计算的开发平台等等。上述软硬件构成了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可能以一个云计算中心的形式出现,也可能在物理上分布于广阔的地域而以互联网的一个地址出现。其中,云计算的核心软件起着关键作用,它将物理上分散在各处的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个虚拟的、可以按需提供、按量计费的统一调度的资源,并具有高效率、高可靠、易伸缩等优点。在云计算基础设施或云计算中心的支持下,出现了各类服务提供商,主要是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三类。实际上,服务还可以再细分和发展,例如一个数据中心可以作为服务来提供,甚至一个物联网也可以作为服务来提供,未来在云计算高级阶段,几乎一切都可以作为服务来提供。当然,为了支持各种服务,需要有一大批软件公司甚至个体开发者,开发基于云计算的大量应用服务。此外,云计算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类型丰富的云端信息设备的支持,这也带动了云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其规模将大大超过传统的PC业。
显然,云计算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产业,也会对一些传统产业提出挑战。比较明显的是那些传统的PC制造商、软硬件代理商、系统集成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将面临转型的压力。如果能成功转型,就可以获得新机遇;如果不能成功转型,就可能遭遇挫折。“重要信息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
《:嘹望》:各国专家认为:谁在这场新的巨大变革浪潮中掌握和控制云计算核心技术,谁就将以优势地位赢得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你认为,中国在关键领域的云计算应用和开发方面,出于安全考虑,应如何处理与国外合作的关系?
倪光南:现在某些地方的云计算中心是与外国跨国公司合作的,有的甚至是照搬它们的解决方案,这不会成为中国发展云计算的主流。出于安全考虑,我们历来主张重要信息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在国产软件中包括了本国厂商发行并提供支持服务的开源软件。既然云计算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大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有利于发展中国的自主云计算。总的说来,我国的云计算提供商的规模和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还有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中国科技人员的性价比高,他们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同行的l/8~1/6,而工作时间往往长一倍;二是中国有巨大的且还在持续增长的内需市场。这样,在人才和市场这两个轮子的驱动下,中国发展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是非常有利的。
《嘹望》:在云计算方面,中国政府目前最急迫的事情是什么?是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制定吗?
倪光南:中国政府是强势政府,能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对于云计算,现在政府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很多大型信息系统主要依托外国跨国公司的技术和装备,还需要它们提供支持服务,既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也不利于保障信息安全。在云计算方兴未艾之
际,我国应鼓励电子政务建设,央企、国企的信息化建设,重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扩展等,积极地采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
这方面有关部门要善于抓典型、促推广。例如,我国央企的信息系统规模极大并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是采用云计算的理想领域。近日,国家电网下属的国网信通公司与本国企业合作,建设了“电力云仿真实验室”,为在国网系统内采用云计算进行尝试,初步成效是明显的。实验表明,采用云计算能使每台服务器的平均利用率从7%提高到68%~80%;部署时间从小时级降低到分钟级;服务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从20~40小时降低到15~30分钟;数据中心总运营成本节约30%以上(包括提高服务器利用率、降低硬件采购成本、借助虚拟机自动分配与部署降低人力支出等因素)。此外,云计算模式使信息终端可以采用各种“瘦客户机”(包括桌面的瘦客户机、移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等)来代替传统的PC,这类信息终端不但容易维护和保障安全,而且能大大节约能耗。据估计,如全系统规模达到200万台信息终端,全部采用瘦客户机每年可节约电费约6亿元(按0.7元/度)计算。当然,这个实验室还建设不久,还只是千个节点的规模,其提供的应用服务也只有十多项,但云计算固有的可伸缩性使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能加大投入和推广力度,将来有可能支持万个节点、十万个节点……直到在全系统推广应用都是有可能的。为此,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制定应十分重视云计算的推广应用,大力贯彻“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针。“可靠,低成本信息化”
《嘹望》.云安全,有人说是中国发明,也有说是伪命题,你怎么看?中国在云安全领域方面目前发展到什么阶段?
倪光南在当前信息时代,各个领域的安全诸如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无一不与信息安全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强调信息安全是完全必要的,对云计算也不例外。不过,云安全不能看作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因为云计算是网络计算的发展,云安全包含了网络计算安全的问题,还加上了一些它独特的问题。另外,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即使是一般的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要保障其安全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事实上,对信息安全的攻击和防护始终是一个矛与盾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断发展。何况云计算既是新技术,又是新模式(如资源都在云上,应用都成为云服务,等等),必然会对信息安全提出许多新的挑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嘹望》:你如何预测中国云计算的未来?
倪光南:在2010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一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信息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中国特色信息化的高度概括。积极采用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推进中国的信息化,尤其是政府等重要信息系统采用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技术进行构建或改造,能很好地符合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也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所以中国云计算将有广阔的前景,它可以成为中国向信息大国、信息强国迈进的一个难得的机遇。
华为“云基地”揭秘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313字
中国自己的“云”在哪里?采访中无数次询问受访者后,本刊记者得到这样的答案:在华为。
伴随着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2009年11月29日正式进军云计算领域,并向全球发布了华为的云计算战略及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中国的云计算第一次向世界发出了呐喊。
颇多周折联络后,对媒体一向低调,被称为“神秘莫测”的华为,以“云”的开放姿态,向《嘹望>新闻周刊,也是第一次向新闻记者,敞开了它的云计算核心基地。
神秘的上海研究所
华为的上海研究所因高层领导的光顾频频见诸报端,却很少有记者单独全程走进其中。其数据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金桥金穗路和金海路交界口。一进大厅´本刊记者即被告知,照相机需寄存前台,录音笔也被要求寄存,陪同的华为中国区客户解决方案产品经理樊静表示,这是公司统一规定,没有人可以带任何视频音频设备进入。
本刊记者首先进入的是上海研究所的员工工作区,得以感受传说中的“桌面云”——在一间看似很普通的办公室,大约10名员工在办公,奇怪的是,听不到计算机机箱的噪音,感受不到机房的热度。
打开一位员工的电脑,樊静依次输入四个账号,记者眼前跳出四个“WrNxp”系统的桌面——虚拟桌面。进入四个模拟终端,相当于一个人拥有四台虚拟机,登录速度比传统速度还要快。
登录虚拟界面后,用户的感知与传统应用并无二致:打开文档、看视频、看PPT、听音乐,高清视频的播放没有卡壳,十分顺畅。樊静走到另一台电脑前,用刚才账号中的一个再度登录,前一个虚拟桌面自动退出。
你可以登录第一个公司内部桌面写稿、登录第二个自己桌面看私人照片、登录第三个亲人桌面给父亲讲解如何上网……你同时拥有并任意使用四台电脑。
四个桌面怎么完成切换呢?如果关掉任何一台虚拟机,就意味着整个机器的关闭。与以往系统的“关机”设置不同,虚拟界面左下角“关机”设置里增加了一项“断开”功能。如果其中一个虚拟桌面发生死机故障,执行“断开”指令后,在另一个界面上可以重启,你可以重新接触到你的虚拟机,恢复到原来登录的界面,相当于真实界面的“重启(RESET)”。
“一个主机上至少可以带动十个这样的虚拟机。”华为中国区MARKETING核心网高级营销经理文楷说。
记者发现,办公室的电脑几乎都没有主机,而是在每一个显示器后面挂置一个小黑匣子——大约比“iPad”小点厚点。工程师称之为“瘦客户端(THIN CLIEND)”——的确比以前的PC“瘦”了很多。这里面没有存储,只有一个小小的内存和一个操作系统芯片,没有硬盘设计,后台的数据通过连接口进入显示器——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连接器,你的所有操作都是在“云端”进行的。
华为副总裁杨义告诉本刊记者,华为在内部建了三个云,记者看到的“桌面云”,在上海研究所有1万员工使用。目前上海联通和浙江移动已经在批量使用这一桌面云,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二个是研发云,不仅仅是提供桌面服务。华为把所有的测试自动化都放在云上,测试工作在白天使用剩余的云资源,晚上则使用绝大部分的云资源;第三个是培训云。华为需要给很多客户和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以前的做法是直接访问华为在深圳的总部数据中心,速度很慢。上了云计算以后,客户的接入速度提高10倍,在推送视频课程给客户时,基本上可以做到实时。
“云”中的华为,呈现这样一个高效的运用:节省电费71%;CPU利用率提高了12倍;部署周期从原来的大于3个月缩短到现在的小于一周(传统做法:把PC机领回来,一台台装操作系统,现在后台集中部署,统一推送软件);维修人员从原来的100人精简到现在的5人-1个维修人员负责近2000台机器维修。传说中的数据中心
著名云计算博客“知识数据中心”的编辑里奇·米勒说:“所有的?云?都生活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其实是由庞大的数据中心网络完成的,那么华为的“云”都生活在哪个数据中心?
在办公大楼三层,就是四五百平方米的数据中心:进了门就像进了一个新世界,这个看
似和以往电脑机房一样的地方,内里包藏着完全与众不同的东西——它并不代表工业时代的历史,而是彰显着数字时代的未来。
在一扇打开的玻璃门后面,本刊记者看到对立的一排排双开门黑色的冰箱柜大小的电脑机箱——机架式服务器,总共近,一百个。它们噪音巨大,顶上是一排风扇制冷系统,下面是水冷系统,这样便可双重制冷,整个机房是空调制冷。
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工程师张卫东告诉本刊记者,数据中心的制冷成本比运行这些电脑的费用还高。国际上衡量云计算数据中心有一个行内标准-POE值,“我们是1.8,什么意思呢?就是10度电,大概有8.2度电是用于计算的。”
每个电脑机箱里,有数十台服务器被密密麻麻的线路连在一起,负责处理数据。 樊静介绍说,数据中心就像一个大型电脑,记者所在的是计算集群区。
随后,记者进入存储集群区,外部设置与计算集群区没有多大差别,一样的对拉门,一样的两排“黑冰箱”。不同的是,这里面的服务器主要突出存储功能。
然后,是运维中心,仅有两位运维人员在维护上万人的机器运作。
这套传说中的“一朵云”( SingleCloud)平台数据中心,支持“百万级服务器集群、百万T的存储能力、百T级网络互连能力”,支撑海量信息的计算和存储,并通过“Zero-Touch的自动管控”,大大降低运维成本。
打个比方,它可以将一个原本需要3分钟转码的媒体文件在36秒之内转码,可以完成服务器终端的伸缩调控,实现智能化的“削峰填谷”。
华为中国区核心网营销总工程师秦卓告诉本刊记者,其实这个“黑匣子”(瘦客户端)要经过层层接人,通过验证安全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才能接入到数据中心,加密方法可以实现这一过程的安全,“公钥在我这里,私钥还在你那里,如果有问题,只能是你的私钥丢了,不能因为本身存在安全隐患,而抛弃我们应该想用到的信息服务。”穿越“健康云”
为了解“华为云”在市场上的应用。3月4日,没有预先告知,本刊记者“突袭”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玩了一次“健康云”的穿越。
在这家医院的挂号处、内科诊室,本刊记者看到了那个神秘的“TC”黑匣子,没有了PC主机,看起来清爽很多。
本刊记者四处寻找CT室。要知道,云的技术难度不仅仅在海量数据中心,更主要的在于通过这一数据中心,你的数据要通过“虚拟资源池”的虚拟化,进行转码,然后进入云端呈现给你。虚拟化这一块,最主要的是保证图像传输的质量和时间。而CT图像质量要求很高,操作起来是不是还很流畅呢?
“速度没有差别,190多幅进去,取图像速度很快。”CT室主任宋黎涛以上海人特有的细心向记者描述:用了这个“黑匣子”,节省了占地空间,办公环境干净简洁,噪音没有了,“比以前的PC稳定,只维修了一次”。
信息中心主任程晓强终于“逮到”了四处寻觅的本刊记者,通过和他的交流,本刊记者得知,去年9月开始,上海市有四家医院在试行云计算,可是其他三家采用国外云计算技术的医院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都终止了试行,只有华为的这朵“健康云”还正常。
“他们的技术人员比他们的仪器先到。”说起使用的安全,程晓强印象中有一次故障是停电,没几分钟,华为的工程师就赶到现场。
有了“云”以后,所有的就诊和挂号资料都可以集中在一片片“医疗云”上共享,是不是患者换医院的时候,就不用背着诊疗资料到处跑昵?
据华为云计算解决方案部上海代表处客户经理张卫东介绍,目前上海市闸北区的“健康云”,1/3桌面已经迁移到云平台终端,节省了40%投资成本,“我们现在给闸北做?健康云?,不仅仅是市北医院的?私有云?,还要逐步建成一个?区域公共健康云”?。
他说,这个“健康云”的功能,要实现各医院之间互联互通,诊疗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卫
生监督、多点监控、政务办公。
时事聚焦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185字
温家宝在盈江部署重建要求防止物价大幅上涨。温家宝18日至19日来到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并部署了下一阶段盈江抗震救灾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要求防止物价大幅上涨。
公立医院改革将实施新措施。卫生部部长陈竺19日透露,将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大力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的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完善药品和耗材的集中招标采购。
商务部:将解决部分奢侈品在我国售价偏高问题。商务部部长陈德铭20日表示,有必要探索让外销转内销产品直接在国内销售的途径,通过促进竞争、完善物流体系、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等措施,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奢侈品在我国的售价高于海外的问题。
国家测绘局等十三部门将联手规范互联网地图。国家测绘局负责人21日表示,国家测绘局等l3部门将于今年在全国开展针对“问题地图”的专项治理行动,使地图编制、出版、展示、登载、出口、备案以及互联网地图服务等得到有效规范,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地图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赔偿义务机关需自证清白。最高人民法院3月21日发布《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自22日起施行。该司法解释注重体现赔偿委员会审理程序的特点,在规范审理程序的同时突出“简便”和“快捷”,使赔偿请求人能依法及时获得赔偿。
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2日宣布,新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明文规定,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室内公共场所五一起全面禁烟。卫生部22日公布了修订后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其中新增加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 《细则》将于5月1日起实施。
我国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放射性监测。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2日表示,鉴于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不确定性,质检总局已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切实做好口岸监测工作,并对日本输华食品进行放射性监测,确保日本输华食品安全。
杜绝行政命令压低征地补偿标准。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24日在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说,三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公路、铁路项目建设用地监管工作,促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依法依规用地,坚决杜绝依靠行政命令压低补偿标准,侵害农民权益。
多国限制进口日本食品。自19日检测出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的川俣町所产原奶和茨城县某些地区生产的菠菜放射性物质超标后,美国、新加坡、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纷纷宣布限制从日本受核辐射影响的地区进口牛奶等食品。欧盟24日决定,对从日本进口的食品和饲料加强控制,严防受到放射性污染。
以色列与哈马斯发生军事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宣布19日向以色列发射33枚炮弹。以色列战机当天也对加沙地带多处地点实施轰炸。24日凌晨,以色列战机再次空袭加沙地带,以报复数小时前耶路撒冷一座公交车站遭遇的爆炸袭击。
科特迪瓦局势持续恶化。在西非国家科特迪瓦,支持瓦塔拉的武装组织21日攻克了科
西部战略要地布罗雷冈市。巴博阵营与瓦塔拉阵营的暴力冲突正逐渐升级为“城市游击战”和武装对抗。自去年12月中旬以来,科特迪瓦总统选举后发生的暴力事件已经造成462人死亡。
英国新财政预算突出刺激经济增长。英国政府23日公布了2011~2012财年的预算计划,强调这是“经济增长计划”,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依靠投资、制造业和出口来刺激经济增长。该预算也囊括了一系列缓解民众生活成本压力的措施。
葡萄牙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23日晚宣布,自己已经向总统席尔瓦递交了辞呈,原因是当天下午议会否决了其领导的少数派政府递交的一份新的财政紧缩议案。按照葡萄牙宪法规定,在总理请辞后,总统将在55天内组织大选,重组政府。
缅甸发生里氏7.2级强震。缅甸东北部靠近泰国的边境地区当地时间24日晚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至少25人死亡。此次地震波及范围较广,远在800公里之外的泰国首都曼谷震感强烈,越南河内和中国西南地区也有震感。
欧盟峰会通过债务危机全面应对方案。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25日凌晨说,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24日开始的春季峰会上通过一套全面方案,以应对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方案既包括了扩大现有救助机制的规模和用途、为希腊等国接受救助减负和开展新一轮银行压力测试等短期措施,也包括了深化经济治理改革、建立欧元区永久性救助机制和增强欧元区国家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趋同等长效举措。
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会议在塔什干举行。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理事会第18次会议25日在塔什干举行。来自哈萨克斯坦、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个成员国的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决定,下一次理事会会议将于今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
瞭望前瞻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551字
没有法制统一,就不能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维护法制统一是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职责和重大政治任务。
依法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出台规范性文件,做到行政法规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规章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所有的规范性文件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相抵触,行政法规之间、规章之间,规范性文件之间不相互“打架”。
强化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对超越制定权限,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规定不当以及制定过程违反法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要按照要求及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报送行政法规规章备案。对备案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纠正。
建立行政法规规章清理机制。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对截至2009年有效的691件行政法规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结果已经公布。规章清理工作目前也基本完成。要研究建立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长效机制,对与新出台的法律不一致、不协调,或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要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维护法制统一,必须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坚决同一切损害宪法法律权威和尊严的行为作斗争。
新阶段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0995字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3月12日在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重要时期。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和国防观,继承我们党指导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深入研究时代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演变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回答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使命、指导方针、战略重点、道路方法、管理改革和政策目标等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国情军情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军事指导理论又一次历史性突破。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提出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其基本精神是积极主动适应形势的新发展和实践的新要求,科学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这是贯穿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思想的主线和灵魂。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进一步增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用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国防和军队建设问题,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确保我军能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二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和设计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之中,使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三是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军建设存在的武器装备建设体系结构不尽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组织体制、组织功能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和作战的要求不相适应,政策制度不够完善,领导管理体制和治军方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创新,官兵素质结构中军事技术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偏低.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足等矛盾和问题,需要用科学的发展思路、科学的发展模式、科学的发展方法认真加以解决。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其总体要求是:坚持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落实“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五句话”总要求,统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统筹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统筹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统筹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充分发挥广大官兵的主体作用,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由此,一要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二要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三要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四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五要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六要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胡锦涛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
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是注重全面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军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一句话,必须努力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从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看,首要是树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胡锦涛指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首先必须在更新思想观念上有所突破。”突破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单纯守疆卫土的思维定势,确立与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势,确立与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条件下建军治军的思维定势,确立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军治军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突破习惯于按陈旧模式和过时做法办事的思维定势,确立与军队现代领导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深入分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重大战略思想。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认识把握和实践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创新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胡锦涛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上要求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有一个新的重大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局,直接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出发,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实现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同步发展。国防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大巩固的国防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胡锦涛指出:“富国和强军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推进,国家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明显加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也有可能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搞得更好。遵循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统筹国家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国防投入,不断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确保国防实力能够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要求。
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胡锦涛指出:要结合新的形势任务,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的内在规律,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努力形成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科学机制。把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既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又积极发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拉动作用。
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历来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连,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紧密相关。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重大战略思想。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地位,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才取得的。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在,党是在复杂的国际战略背景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和潜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增多,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的斗争尖锐复杂。党能不能正确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关键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江山永不变色、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使命,具有重要作用。全军要增强政权意识,把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为党执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确保我军能够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当前,国际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影响战略机遇期的因素仍然不少。战略机遇期来之不易,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更要付出艰巨努力。维护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就要维护国家安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军队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
坚持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努力把维护本国利益与促进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时代的进步和国力的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安全利益逐渐超出传统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和延伸。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必须拓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要关注和维护国家生存利益,还要关注和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不仅要关注和维护领土安全、领海安全、领空安全,还要关注和维护海洋安全、太空安全、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要善于着眼国家利益全局和发展大局筹划军队建设、指导军事行动,实现发展与安全的统一,保障国家利益。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和平合作的中国,愿意也能够随着自身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实现自身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后盾。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重要力量支撑和坚强安全保证,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积极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提出对军队在新世纪新阶段所担负的基本任务作出了总概括,拓展了军队的职能,规定着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方向,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信息化条件下国防 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重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综合国力竞争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新军事变革向纵深发展,军事安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洞察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给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带来的挑战,提出了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重大战
略思想。
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带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 军事斗争准备在我国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要把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长期的主要战略任务,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紧迫的作战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牵引力量。要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准确把握我军担负的军事任务,科学统筹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个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和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能力建设,科学统筹主要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和其他战略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到新水平。要坚定不移地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努力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全面增强部队应对危机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抓好部队战斗精神培育,引导广大官兵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和松劲情绪,增强常备不懈的战备观念。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抓住发展重点,统筹发展全局,通过局部跃升促进整体提高,在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把军队现代化建设搞上去。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要适应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只有具备了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军事能力,完成其他军事任务才能有充分的能力基础。要始终瞄着这个基点搞建设。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成果,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有机融合,实现部队火力、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增强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要努力发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并对做好战争准备、提升军队作战能力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根据我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需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放在军队现代化和军事斗争准备全局中加以科学筹划和实施,抓好针对性训练、专业人才培养、装备保障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工作,努力使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
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从而深刻地改变着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人的科技素质在战斗力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胡锦涛指出:“必须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把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要把新型作战力量建设作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努力提高武器装备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推动我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士官队伍这“五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大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的力度,加强在职学习,加强院校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努力造就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坚决贯彻体系建设思想,加强诸军兵种部队的综合集成建设,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为一个结构合理、协调运行的整体,使我军能够生成和发挥出最大的整体作战效能。
从国情实际出发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主动适应世界军事变革趋势,奋发有为地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向前进,是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军事技术水平的差距、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指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统一需要和军事斗争任务的轻重缓急,逐步加以推进。”要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依据国家安仝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基本实现军队的机械化,使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坚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最关键的领域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胡锦涛指出:“要解决好军队建设需求和国防投入不足的矛盾,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地转化为国防实力和战斗力,必须加强科学管理。”切实转变传统的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的管理模式,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战斗力,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科学管理模式:
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抓住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这个枢纽,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机制保障重大战略思想。
逐步建立起适应武器装备现代化发展水平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变化的新型体制编制。
伴随世界新科技革命,军事领域出现令人瞩目的变化,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成为武器装备发展的总趋势,未来作战将是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胡锦涛指出:必须“重点围绕建立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联合训练体制、联合保障体制,进一步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要优化力量结构,增加高新技术装备部队比重,推动作战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方向发展。要改革创新军事训练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联合训练的体制机制,逐步构建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战争发展、符合使命要求、具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科学体系。要坚持三军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的目标,推进大联勤改革试点,深化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要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和武器装备发展规律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
改革完善涉及官兵利益的政策制度。
胡锦涛指出:“军队征兵难、吸引保留人才难、转业退伍安置难、伤病残人员移交地方难和一些基层干部生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军队建设的一些重要政策制度滞后于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变化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滞后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着力从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办法。”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劳动人事制度、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方式改革的趋势,积极主动地同国家有关部门协调,逐步调整改革兵役制度、军人转业退伍安置制度以及工资福利制度、住房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军人社会保障制度。军官考评、选拔、任用和士官士兵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完善要抓紧进行。要拓宽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部队建设实际、照顾官兵实际利益的新路子,切实解决关系军队长远发展、关系广大官兵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力争取得一些实质性成果,以利于进一步集聚人才、凝聚军心和保持部队稳定。
进一步转变领导管理方式。
一方面要深化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克服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领导、指挥和管理体制的实际,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和机制,着力克服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工作重叠的现象。高层领导机关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强集中统一领导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战略管理职能,切实加强规划计划的统筹指导作用.加强对规划计划执行过程的宏观监督和有效调控,协调好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以及各军兵种、各战略方向的建设,掌握好军队建设各种资源的投向和投量,防止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铺张浪费,防止与体系建设目标相背离的“大而全”、“小而全”。加大对全军性大项活动、大项工作统筹的力度,改进学风、会风、文风,减少会议、活动、文电。把先进技术手段作为改进工作指导方式的重要途径,通过发挥各类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的作用来提高工作指导效益。
切实加强对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领导。 要加强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全军智慧搞好总体设计和方案论证;加强战略筹划,统筹军队各方面建设,着眼全局和长远确定科学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快速高效地推进军队的建设和改革。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统一改革思想、衡量改革措施、检验改革成效。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广大官兵,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活力。通过加强军事训练,检验完善各种改革创新和部队建设成果,把蕴藏在广大官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有效发挥出来。全军上下要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确保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目标的实现。
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始终坚持人民国防战略指导,致力于探索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建设路子,认识不断深化,实践不断拓展。胡锦涛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提出了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新途径新方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人民国防理论的重大创新。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当代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信息化战争呈现军民一体、前后方一体的趋势,军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作战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依赖性空前增强。实行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成为一些国家的政策取向。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迅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国家经济社会资源加快国防和军队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胡锦涛指出:“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要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持续发展的后劲。
制定和建立健全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政策规划和体制机制。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党和国家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完善有利于军民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和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兼顾军事需求,逐步建立起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要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
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军队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推动作用,强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意识,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国防建设也要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军民兼容互利,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社会利用效益。
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总体设计,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统一军民产品和技术标准,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体制机制,拓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渠道,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积极稳妥把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要进一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纵观之,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思想还包括: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确保军队建设正确方向和各项任务完成;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等内容。
其中,胡锦涛提出了深化国际安全合作,努力推动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重大战略思想,强调中国军队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合作中,中国愿同各国建立军事安全对话机制,积极推动军事领域信任合作措施,希望同各国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安全合作关系。中国坚定奉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思想,同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行动指南。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新选举法落地县乡人大换届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77字
五年一次的全国县乡人大换届又将揭幕,这是继2006年后的第二次同步换届,也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的首次落地。据《嘹望》新闻周刊了解,自上而下的部署已于日前进行,有的地方在今年4月便进入“选举季”。
按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自治县)、乡(民族乡、镇)人大为直接选举,以上则为间接选举。与往年一样,9亿多选民将直接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继而由代表选举县乡国家机关领导人,上级人大及国家机关亦将随之产生,最终将在2012年
产生新一届全国人大与中央国家机关。
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最大动作为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此举旨在体现人人平等的政治权利,亦是因应城乡人口比例变化现实之举。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去年所作选举法修正案说明,1953年制定第一部选举法时,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3,26%,为体现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工业化发展方向,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选举每一代表所需的人口数作了不同的规定,如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
此后选举法数次修改,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一再调整,至1995年基本统一为4:1,同时也保留变动空间,规定镇人口特多的县、自治县可缩小比例直至1:1。随着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2007年中共十七大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2010年修法时一步到位改为1:1,比不少观察人士此前预期的还要快。
除此前个别地方外,今年县乡人大换届,是全国城乡选民首次平等选举代表。农村选出的代表无疑将大幅增加,这将直接导致重新划分选区数量与大小。具体选区划分依据则仍将按法律规定和惯例进行,如选区划分要综合考虑便于代表联系选民、开展活动、接受监督等方面的因素,大小一般按照每一选区选1至3名代表确定,可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按单位划分。
除人人平等外,新选举法还包括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精神,规定各级代表名额要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在代表构成方面,去年选举法修改时增加规定,“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按当前工作部署,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的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比例将比上一届上升,历来受重视的妇女代表比例也将继续上升。
有上升的就会有下降的,以往人大代表中过多党政干部的局面有望改变。此外,归侨代表、非公有制经济代表、连任代表等各方面代表比例,都有待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除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体选什么样的人,则掌握在选民尤其是推荐者手中。推荐候选人的办法可以是政党、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也可以是选民或者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推荐。“组织意图”一般是:把模范守法、密切联系群众、遵守社会公德、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具有一定履职能力的人推荐上来。
此前一些地方提出,基层选举中,对代表候选人情况的介绍过于简单,影响选民投票积极性,为增加选民对代表候选人的了解,去年选举法将有关规定修改为:“选举委员会根据选民的要求,应当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本人的情况,回答选民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亦可理解为不得擅自“竞选”,与选民见面活动都要在选举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如何进行,则由各地结合具体情况把握。
关于破坏选举行为,2004年的选举法即已强调要予以制裁.2010年的选举法更进一步明确赋予选举机构调查处理的权力,以便及时有效查处之。除法律列举的贿赂、暴力、欺骗等违法手段外,有关方面今年还对一些具体对象进行了预警,如家族、宗教势力干预操纵,黑恶势力干扰,尤其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借机渗透破坏。
另一个近年被广泛关注的选举问题是流动人口如何参选,这在选举法中付之阙如。王兆国的说明是:“经研究认为,这个问题牵涉面广,比较复杂,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正在推进过程中,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去年选举法修改对此暂未作规定。
尽管法律未作规定,目前2亿多流动人口参选问题并非没有依据。上一次换届和本次换届对此俱有相应安排。据本次换届部署,流动人口原则上在户口所在地参选,可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选民实际上已经迁居外地但没有转出户口的,在取得原选区选民资格证明后,可以在现居住地参选。各地认为条件成熟时,可适当放宽流动人口在本居住地参选的条件。
理清公务员“合法收入”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4008字
3月14日,黑龙江省2011年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截至当日17时30分,该省总报名人数达15万人,其中有12.65万人通过了审核,竞争最激烈的职位考录比高达1300:1。
同时,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广西、北京等多个省区市,公务员考试报名也在陆续进行,火爆程度不亚于往年。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这与公务员工作相对体面稳定,待遇较为优厚密切相关。”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接受《嘹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公务员平均薪资并不高,但这并没包括一些政府部门给公务员发放的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
据了解,1993年公务员薪资制度改革时,为使收入分配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国家层面提出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各地可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制定自身的“津补贴”。
之后,国家并未出台统一政策。在此背景下,地方发放公务员津贴补贴的名目逐渐失序。复旦大学博士孙琳曾专门研究过中国的公务员薪酬问题,据其不完全统计,各地擅自发放的津贴补贴名目达到300多项。
今春全国两会上,收入分配再次成为焦点话题。而“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指出,要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摩,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清理规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外收入、非货币性福利等。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已成当务之急,不仅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诱发公共权力异化
在受访专家看来,滥发公务员津贴补贴,不但会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公务员之间造成了新的分配不公,而且扰乱了公务员工资管理秩序,成为权力异化的重要诱因。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目前我国公务员工资标准是统一的,但由于地区差与行业差的存在,即使是同一个级别的公务员,实际收入相差也很大。究其原因,就是工资外津贴补贴拉开了收入差距。
“发达地区财力雄厚,公务员的各种津贴补贴多,收入自然就高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公务员的各种津贴补贴少,收入相对也就少一些。”胡仙芝说。“目前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即使在同一地区,也由于所处的单位和部门不同,同一级别的公务员,收入差距也很大。比如建设、工商、房管等强势部门,就比其他部门收入相对要高。”
在中央党校政法部公共管理室主任黄小勇看来,滥发津贴补贴的首先一个弊端,就是会导致公务员与其他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不公,还会造成不同都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公务员之间的收入严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导致公务员心理失衡,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引发行政编制、事业编制等群体之间的相互隔阂,而且更严重的是将会导致社会对公务员群体
的“另眼”看待和隔离心理。
“为了多发津贴补贴,有些地方和有些部门千方百计搞违规?创收?,加剧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倾向,直接导致了政府职能异化和公务员角色错位。”胡仙芝认为。
“滥发公务员津贴补贴,实质上是对公共资金的一种部门占有,是对公共利益的侵占,是一种反社会公正的再分配形式,必然影响国家的收入分配制度,导致分配秩序的紊乱。”黄小勇说。
正因此,近年来中央从没停止对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规范。早在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六部委《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意见》,对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进行了部署。
2006年7月,中国实行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同时开始对中央机关、各省市津贴补贴发放进行清理规范,计划用3年时间,将地区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通过行政手段“削峰填谷”,使同级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津贴补贴水平大体相当。此后,各地陆续开始清理合并公务员收入中的各类津贴补贴,愿先“不上台面”的收入被取消或变成“明补”,这也被称为“阳光工资”改革。
对于各地区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国家出台了一个范围,平均值不能低于年2.1万元,也不能高于4万元。
“通过控制过高地区的津贴补贴发放水平,目的是逐步将不同地区津贴补贴水平高低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李绍荣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但即使有年均津贴补贴2.1万元这个最低调控线,有些财力弱的贫困地区也根本无法达到。”
而据知情人透露,近年来有些发达地区公务员,虽在工资单上“规范”了津贴补贴,但更多是直接或变相地发放有价证券或实物。
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从目前情况看,在各地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取得了一些成效的同时,依然还存在一些违规现象。
据了解,各地滥发公务员津贴补贴的资金来源,基本是预算外资金。“政府的预算外资金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乡镇自筹统筹资金、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明生副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是预算外资金最主要的来源,占全部预算外资金的近70%。各种行政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公安、建设、工商、房管、教育等部门。”
“预算外收入的失控,是造成公务员奖金津贴补贴发放失控的主要原因。”胡仙芝指出,“由于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在体制外循环,?小金库?的存在,成为一些公务员获取灰色津贴补贴的主要渠道。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外部监督,趋利的内部动机就会抬头,就会造成整体上的收入差异化和秩序失控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1992年,全国预算外资金为3855亿元,相当于当年预算内收入的90%以上。到了2006年,全国预算外收入总量已与3.9万亿元的国家财政收入不相上下。这些数据的背后,也许是“部门下属企业”的红火,以及“执法经济”的发达,由此带来部门津贴补贴的泛滥。
在黄小勇看来,部门利益作祟、个人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冲动,是津贴补贴发放失控的内在动力,预算外收入的存在提供了灰色收入获取的可能性,而对预算外收入缺乏管理规范最终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
陈明生说,公务员津贴补贴发放失控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层面对于建立“地区津贴制度”的规定不够清晰、具体,导致地方或部门“巧立名目”提高公务员收入。另一方面是对津贴补贴发放,乃至预算外资金收入及使用的监控力度偏弱,对已有规范执行不严,无
法形成震慑力。
审计署2009年度抽查56个中央部门,发现5170张为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其中,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9784.1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等。
2010年6月23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审计报告时指出,一些中央部门及所属单位仍存在违反财经制度规定的问题。报告显示,一些部门及所属单位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10.95亿元。
但遗憾的是,这些审计出来的严重违法行为,公众极少见有相应的处罚结果,更少见谁主动出来担责。
严管预算外收入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的重要措施,也是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西方国家普遍通过立法缩小职工收入差距。比如,美国为了抑制公务员工资的过快增长,制定了《联邦工资比较法》,严禁不合理收入,所谓不合理收入,既包括工资收入也包括工资外隐性收入。类似这样的法律还有德国的《联邦工资法》、日本的《一般职工工资法》,等等。
“根据中央精神,应将现有工资外津贴补贴尽快全面清理,实现由?暗补?改为?明补?,实行公开透明的津贴补贴项目、标准和发放办法。”陈明生说,“在不突破规定标准的前提下,按属地化原则,同一地区同类人员保持大体相当的津贴补贴水平。”
“要规范发放办法,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列入工资统一发放,实行国库统一支付,并依法纳税。”陈明生建议,“规范资金来源,在发放项目和方式等与国家统一政策一致的前提下,通过划转原有津贴补贴资金解决。
“在进行公务员职级工资改革时,将一部分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加强规范程度。”胡仙芝说,“此外要继续清理整顿?小金库?,切断部门创收收入和公务员收入之间的直接联系。”
胡仙芝认为,建立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要因地而异,设立规范的项目,确定合理的水平,实行公开透明的发放办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地区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合理调控机制。
在有些专家看来,滥发公务员津贴补贴,还只是公务员获取灰色收入一种方式。“公务员工资改革的总体取向,应该是完全杜绝公务员法外收益。”李绍荣建议,“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国家公务员收入监管机制,未经全国人大或者地方人大批准,行政单位不得擅自分配预算外资金,并对违规者进行严厉问责,确保公务员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和唯一性”。
“目前对违规者还缺乏具有威慑力的刚性问责机制。”李绍荣说,“公务员是国家和政府权力的执行者,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是市场制度,公权进入市场或市场影响公权都会使公权执行者带来灰色收入或不法收入,因此规范公务员收入的关键点是建立监督公权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公务员收入。”
同时,“对公务员尤其是高级公务员,要逐步实行充分的财产申报制度。”黄小勇认为,“要切实加强人大的监督作用,扩大社会监督。唯此,才能对公务员收入形成更加有力的外部监控。”
“当前,严格规范预算外资金.规范津贴补贴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解决手段,是照顾既存利益格局的解决方法。”黄小勇说,“釜底抽薪的办法,是将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内收入进行管理,取消部门?小金库?的存在。但这仅是规范公务员收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日本巨灾启示大安全观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75字
面对“3·11”日本巨灾,全球应该思变,面对发展与重建,我们要研究新设计思维的安全悖论,尤其要认识到这场巨灾中,地震、海啸是天灾,处理难度巨大、代价高昂的核灾则是人祸。
不可缺少安全态度及防灾理念
日本“3·11”巨灾是人类的灾难,无论是防灾科技工作者还是建筑师、工程师都该戮力同心;灾难让国人想到“世界公民”的责任,科技界应积极建言形成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框架下的全球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这才是具有国际减灾视野的大安全观。
2009年1月14日,笔者在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授“防灾设计”课程时,选择“建筑师该如何构建安全空间”的主题,意在告诫学生们:“生存是维持生命的艺术,作为未来的建筑师要先学会在危难时逃离深渊,再掌握如何构建安全空间,要培养自己对综合应对灾害的安全设计能力。”
面对这场尚在持续的、震撼世界工程防灾界的巨灾,我们必须思考:当下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到处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我们能否使建筑项目按可靠性理论达到规定寿命?能否使中国建筑不在常态下早期“夭折”?
纵观中国建筑的质量可靠性寿命,有两个方面值得关注,其一是源于创作、管理、发展诸原因的短寿隐忧,如今春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著名建筑师潘祖尧详述了中国城市建设中的此类问题,他认为“我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只有28年,英国是102年”。为什么?有质量安全的原因,更有“政绩工程”、“标志性工程”违背科学规律匆匆上马抢时间的恶果,这里并非没有建筑师的“贡献力”;其二,建筑质量低劣,在地震、台风、洪水、地质灾害下不堪一击。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当代设计师(含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中,尤其不可缺少安全态度及防灾理念,任何缺乏必要安全内涵的项目都是欠缺职业道德的。建筑安全不同于一般的系统,它量大面广,与公众息息相关,因此其安全不单纯是灾害来临时的安全,还须保持一种持续的安全水平。从安全防灾伦理上谈建筑师应具备的安全态度,这些哲思虽不能成为安全设计准则及方法,但它至少从设计内涵上会丰富设计师的当代生命观。
从美国“9-11”事件到此次日本巨灾,它们都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给我们以科技反思与启示:难道一定要面对9级大震以及不断升级的恐怖事件,才会刷新防灾安保标准?
将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首要约束条件
作为防灾科技工作者,笔者从大安全观上谈建筑师应该具备的四个理念: 一是建筑师的安全伦理观。许多国家对设计师的伦理规范都有一个关键性短语,即要求设计师的作品要“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利益相关者概念和组织的社会契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建筑作品的安全性与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为强化安全设计,改变漠视生命的状态,要积极探讨设计师职业道德准则在尊重生存权及保持客观公正立场上的重要作用,这也是“十二五”规划关于公共安全建设的目标之一。
二是建筑师的安全执业观。美国安全学者海因里希( Heinrich)认为,现实社会存在着“88:10:2”的事故灾害规律,其意是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行为综合产生,只有2起是人类难以预测预防的。现代国际减灾界的共识是,在事故系统中至少有70%源于人为失误。可见,无论是城市项目管理者还是建筑师都该恪守客观性原则,不偏不倚,应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安全准则去设计建筑,断绝任何影响客观性的关系,避免设计留下隐患。建筑师在安全责任上,不仅拥有得到职业道德规范支持的权利,他们更要通过自省,树立起一种安全执行观。
三是建筑师敬畏生命的责任观。孟子认为,人类皆有四种善举,即恻隐之心、善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公众作为产品或建筑的使用者.已将生命安危交给了建筑师、工程师,所以,设计师要走出认识误区,强化对生命安全的责任观。我们不仅要努力培育职业设计团队完整的生命意识,更要唤醒建筑师在创作中对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建筑师有责任将生命安全与健康作为首要约束条件。
三是建筑师的安全诚信观。设计师要用更多的关怀,铺设与甲方客户信任的基石。早在2004年,中、日、韩三国工程院共同签署的《亚洲工程师道德指导意见》中,就将对生命健康、安全和福祉的责任放在了首位。建筑师的安全诚信观,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安全减灾的应急系统及安全规划中,在建设项目的选址、方案创作、功能设计乃至安全环保建材的使用上,建筑师都必须贯彻保障公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的准则,杜绝所有自觉或不自觉的以公众生命安全与健康为代价的设计项目,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将由技术保障不确定性引发的事故灾难风险降至最低。
(作者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
“异地高考”难在哪里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972字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今春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他说的“异地高考”,是指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参加高考,而非“高考移民”。而在已经获得“异地高考”试点的重庆,却还未见形成明确的改革思路。该市教委称:“异地高考涉及流入地流出地的协调,需要教育部在全国层面的统筹。且改革办法涉及高考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地方上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地方政府,异地高考犹如“烫手山芋”:不推进,与促进教育公平背离:推进,本地户籍人口可能反对。至于异地高考所涉及的高考利益调整,由地方试点也或许不妥,因为在调拨各地录取计划以及考试组织方面,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都很有限。一项截至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已接近2.3亿,其随迁子女达到1400万。如何让这些孩子在流入地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和资助补贴,是全国两会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众所周知,求解异地高考难题,主要应调整高考利益。其中,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具体利益冲突,区域间的高考录取指标不均衡、教育质量不均衡又是主要原因。若以不改变整体高考利益格局为前提,采取“居住证+学籍”或“纳税证明+学籍”报名方式,由于涉及“瓜分”城市高等教育录取资源的问题,就会扰动本地户籍人口的“蛋糕”。
对于纠结的异地高考,有评论指出,改革凡涉及利益调整,必然有人反对,越是利益复杂,反对越强烈。破除既得利益,推进复杂改革的路径只有一条——在制订方案时,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并将形成的初步方案提交人大机构讨论、审议,让各种意见交锋、各种利益博弈,最终只要是以微弱多数通过的方案,大家就都必须依法执行。
或许,推进异地高考的最大阻力,就在于缺失这一决策机制。尽管异地高考的改革设想已经被写进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但由于复杂的既得利益调整难以逾越,加上《纲要》不是法案,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一切因素都可能使异地高考设想陷入迟迟落不了地的困境。
可见,解决异地高考,一不存在技术问题,二也不仅是考试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教育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因此,很有必要回到一个基本常识上:相对于具体改革措施,更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改革机制。只有基于这种认识的设计,改革方案才具有操作性。
美国内政高于外交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995字
联军对利比亚实施空袭第5天,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已经将在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移交给了北约。3月21日,奥巴马致信美国众议院议长表示,“这些(军事)打击在性质、持续时间以及规模上都是有限的。这些有限行动是为其他同盟伙伴采取进一步行动创造条件。”3月22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透露,未来联军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强度将减弱。同一天,希拉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将在几天内移交领导权。
与冷战后美国主导的任何一场战争相比,美国参与此次空袭行动的意愿、决心与投入都可谓大相径庭。美国这次如此低调,原因何在?
表面上看。美国方面的表现显得有些反常,但从奥巴马执政以来的外交理念、它所面临的现实困难等方面考虑,如此表现又是顺理成章。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吸取其前任推行单边主义外交的教训,积极倡导以“巧实力”为主导的外交理念,强调奉行多边外交,依靠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以期恢复美国的国际形象,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因此,对于利比亚的动乱,美国政府虽明确主张“卡扎菲下台”,并声称不排除应对利比亚问题的任何解决方案,但仍积极立足于通过联合国等多边渠道打压卡扎菲政权,阻止利比亚暴力升级。尤其是在这次空袭行动中,奥巴马政府以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授权的建立“禁飞区”为目标,而不是实施“斩首”行动。
奥巴马政府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谨慎表现的确受制于一些现实的困难与考虑。从美国的预算和兵力资源来看,美国已无力再开辟一条新战线,正如美共和党资深参议员卢格所言,美国的财政预算已经捉襟见肘,美国的部队已经不堪重负。特别是奥巴马总统提出的2012财年预算案至今未获国会通过,联邦政府靠临时预算决议维持正常运行,而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势必增加军事预算而加剧府会矛盾;奥巴马政府显然对于与一个穆斯林国家开战,并因而在阿拉伯世界激起新一轮反美浪潮的前景心怀顾忌;从选举政治角度来看,美国共和党参选人已经拉开了2012年大选的序幕,奥巴马总统本人也开始了紧张的竞选连任的部署。在未获广泛支持的情况下过深卷入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对于奥巴马的2012年选战显然不利;而从利此亚国内情况来看,美国还没有找到真正可靠并能与卡扎菲相抗衡的反对派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联军继续扩大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其后果无法预料。说到底,又是内政高于外交。
地震.海啸、核危机关于人类未来的思考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755字
日本发生9.0级地震,然后,是海啸,房屋、汽车等一切因现代人生存而有的设施、器物皆被海浪席卷,海水过处,山川田地旧貌无存;然后,是核危机,核电站的多重保护性设施尽皆被破坏或失灵,爆炸屡生,辐射超标,险情不断。在这一系列连续发生的灾难中,万余人死亡,过万人失踪。
同为人类,面对这一切,正常的、善良的人们,必先伤心、惦念,在可能的情况下,伸出援手,而不是相反。其后,则应反思自己,防惠于未然,增强自己应对灾害的能力,同时,又应思考人类的未来,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人类少为天灾所伤,不为人祸所害。
人们相互之间,难免芥蒂,有利益之争,有历史旧账,但面对同类的不幸,为人应有同情之心,或者是如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不忍之心,恻隐之心。
日本是一个忧患意识较强的国家,应对灾难、危机,一般有细致周密的准备,日本的学
校、医院等建筑物中都大字明示,“逃生”二字,箭头指示逃生自救之路,日本国民常有不间断地应对各种灾害的实际训练,使人们知道一旦灾害发生,怎样避险、自救、互救。核设施设有多重保险应急装置——防止泄漏的外壳,在灾害发生时自动停机,在外部供电中断时自己发电以注水降温,等等。但在多重灾害重叠发生时,仍给日本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人死亡,更多的人流离失所,平静的生活被打乱,精神、物质遭受巨大损失。
由此,我们在关注日本,尽力相帮的情况下,也须想到如果灾害发生在我们这里,我们能不能有更充足的准备,能不能有更好的日常训练,能不能有更透明的信息公开,能不能呈现积极应对灾难惨剧的国民品性和心态。
我们的每一个公民——年幼者、学生、成年人、为人父母者,以至老年人,知道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都有哪些种吗?知道由人的行为而可能引发的灾害又有哪些吗?知道一旦这些灾害来临,我们怎样避险、逃生,自救、互救吗?有过在训练中自己亲身实际操作演练的经历吗?政府建立了足够的应对灾害的设施吗?有足够的经常检查保证质量的物资储备吗?特别是政府的应急“预案”,老百姓知道吗?一旦事发,政府各部门能够协同行动,老百姓和政府能够相互信任,并在行动上配合吗?
应对灾害,减少损害,不只在灾害来临时一个个个体行动的总成,还反映在日常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诸多方面。以类似此次日本的这种多重灾害重叠发生为例,核电站、易燃易爆剧毒化工企业、石油储罐、高坝等,在区域规划时,是否就应考虑到不能设于地质活动断层之上或附近,是否就应考虑和居民生活区保有必要的距离。从近年传媒披露的信息看,我们自己这里有些问题还是需要立即着手解决的——坐在火药桶上,指望不爆炸(尽管有时爆炸的概率确实不太大),总是与“以人为本”相悖的。
日本此次地震、海啸与以往我们所知的地震、海啸(如汶川地震、海地地震、东南亚海啸)不同,就是它发生在发达国家、有核电站这样的人造高危设施,于是,在自然灾害上叠加了核危机。这,使我们必须作更深远的思考。
两个问题。一是:怎样防备由自然现象和人造物叠加而成的灾害。除了设立和实施更严格的核安全框架、高危险物和设施(易燃易爆剧毒化工企业、石油储罐、高坝等)管理制度、保险机制外,还须从根本上认识联系现代“技术”本质的,或说是与生俱来的巨大危险。中国人习惯了“科技”并提,其实,科学和技术是相关联而又必须区别的两种事物。科学,是系统化的、按照一定规范的、对自然现象的一种认识;认识是一个过程,在具体的时段,只有相对正确而无绝对正确。而技术,则是建立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它实践化,能够对自然界带来改变、变化和改造。现代技术从来就是一把双刃剑。
二是:是否要造出那么多人造物。仍以核为例,一般的答案是:需要更多的电。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改变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长应为了人,消费应适度;人的幸福,不在奢靡;一切成功人士——政治家、企业家、行政官员,及其他——最大的功业应是使尽可能多的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使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其他。
人类需要的是“调整”。核辐射,固然会造成污染,但愿也能警醒人类,对人的心态,对国际格局,对经济发展的走向,对今后的能源发展和应用,以及,对人的生存和消费模式,作进一步的调整。
抓住社会建设的战略机遇期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1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050字
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已经过去的10年中,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社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社会建设领域看,中央关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适时正确。
正在阅读:
2011年瞭望时评第13期01-04
急救员考试题(答案)03-01
市委常委班子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讲话稿05-31
钢网设计指导手册04-16
《认识浮力》教案12-23
生活需要伙伴作文600字07-08
安全教育培训实施方案201710-31
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06-16
《反垄断法》考试复习题01-17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时评
- 2011
- 超星尔雅创新创业期末答案
-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学期周末数学作业1(无答案)
- 提示归还分期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
- 道路改造项目中碎石运输的设计47633952
- 冷冻机油的动向
- 2019-“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汇报-推荐word版(1页)
-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三物理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复习教案
- 八年级英语下第一单元1-3
- 三年级电子类专业基础课试卷 卢
- KJ254矿用数字化电力监控系统简介
-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及答案详解
- 学生两分钟预备铃习惯的培养
-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教案
- 关于开展2018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
-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试题B2010+答案
- 山西省监狱警务督察论文
-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的报告-摩根斯坦利2012.11 - 图文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作业参考答案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刘建亚)》作业答案
- 20个必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