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五章

更新时间:2023-10-22 1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

教学目的: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教学时间:6学时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变化趋势的理论,主要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理论。本章难点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发展趋势。

课外阅读文献: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课外讨论: 全球化的实质,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分课时教学安排:

第1课时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第2课时全球化及其后果,第3课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第4课时资本主义经济政

1

治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第5课时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第6课时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内容设计

本章教学内容的核心问题: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是什么?当代资本主义有哪些新变化?怎么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的实质及表现形式是什么?

以反垄断法、全球问题,全球化为引导问题来展开自由-垄断问题的讨论。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由于08年的经济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因而重要要放到金融资本问题上。金融资本及形成: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它是生产集中和垄断发展的产物。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资本概念最早是由希法亭提出的。当时的希法亭(Hilferding)、霍布森(Hobson)和列宁都曾对这一现象作过理论分析。但是,希法亭把金融资本与银行资本混为一谈。科学的金融资本概念是由列宁提出的。列宁指出,金融资本是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与混合生长,金融资本既可以以银行垄断资本为中心组

2

成,也可以以工业垄断资本为中心组成的。

当代经济全球化正是以金融为主要手段,而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推动力正是金融资本,它决定资本的流向、流动量及企业的利润率,甚至也是整个经济和政治的决定力量。它不受任何权力控制,也没有边界。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本流动全球化。二是货币体系全球化。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四是金融机构全球化。五是金融协调和监管全球化。

在当代全球化条件下,金融资本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疯狂的掠夺\年到1995年,第三世界的公共债务增加了21倍,从620亿美元增加到12900亿美元。债务利益增加了2.3倍,从50亿美元增加到2400亿美元。

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列宁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第二、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第五、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由旧殖民主义转为新殖民主义,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更多地采取比较缓和与隐蔽的手法,打着援助的旗号实现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但在对外关系仍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势力范围。所以,垄断资本主义虽然基本经济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其基本内容及其实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经济全球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国际水平分工的形成及其居主导地位的趋势,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

3

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

三是金融全球化。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最后,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全球各类金融市场正在向连成一片的方向发展。目前,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大区域的外汇市场已经连为一本。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它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使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三个原因:

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送速度,也大降低了信息的成本,把世界连为一体;

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它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并成为是主导性企业组织形式;

三是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放弃计划经济体制,转而向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体制是基础性资源配置机制。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年4月18日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说:“在全球化和新技术正给一部分人带来迄今为止无法想象的利益的同时,另一部分人——据估计人数更多——却仍然享受不到这些利益。”过着极度贫穷的生活,这是“可耻的!让人不能接受的”。

与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本主义相比,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五个方

4

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

重点要让学生明白自然人与法人之间的差别。法人,是指拥有自主经营的财产,能独立地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经济组织,即相对于自然人的民事主体。作为按股份制建立的经济组织形式,法人组织一直以出资人财产委托管理人的身份出现,而不是出资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公司股东的身份开始变化,公司法人和以退休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机构法人取代个人或家族成为公司的主要持股者,股份公司的所有制亦相应地转变为法人资本所有制。这一转变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因为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随着生产社会化的更大发展,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垄断竞争的加剧,它的某些局限性(如筹集资本的能力有限、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倾向等)越来越不能适应生产力更大程度上的发展要求。而法人取代个人成为股东主体,更加拓宽了股份公司的筹资渠道,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尤其是机构法人股东实行证券组合投资,降低了投资的风险性。同时法人持股有助于加强法人组织间的联系,可以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进行决策。法人资本所有制更适合生产社会化和垄断大公司的发展需要。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只要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采取资本雇佣劳动的形式,那么财产占有关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占有关系。在法人资本所有制的条件下,法人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法人大股东不再像过去分散的私人股东那样更多地用在市场上抛售股票的方式对公司经营者实行间接控制,而是通过控制董事会直接参与公司重大决策,迫使公司经理阶层服从法人大股东的意志和利益。其结果是重新确立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3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