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学部分著作和译著(2009)

更新时间:2024-01-30 17:3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民事诉讼法学部分著作和译著

柯阳友

(2009级诉讼法学研究生参考资料)

一、著作

(一)民事诉讼研究

1.江伟著. 探索与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江伟主编. 民事诉讼法专论(研究生教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3.江伟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江伟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 理由.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江伟主编. 民事诉讼法典专家改建 议稿及立法理由.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杨荣馨主编. 民事诉讼原理.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常怡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生教材).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7.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研究生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8.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原理(第三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9.田平安著. 程序正义初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11.柴发邦主编.体制改革与完善诉讼制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社,1991

12.王锡三著.民事诉讼法研究.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 13.谭兵主编. 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变革与创新.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4.赵钢著. 民事诉讼法学专题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

15.汤维建等著. 民事诉讼法全面修改专题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6.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北京:清 华大学出版社,2000

17.张卫平著.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8.张卫平等著.司法改革:分析与展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9.张卫平著.探究与构想——民事司法改革引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20. 张卫平著.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21. 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修订本).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3

22. 齐树洁主编.民事司法改革研究(第三版).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

社,2006

23.齐树洁主编.民事程序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4.刘荣军著.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5.王亚新著. 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26.王福华著. 民事诉讼专题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7.肖建华著. 民事诉讼立法研讨与理论探索.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8.李祖军著. 契合与超越:民事诉讼若干理论与实践. 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2007

29.傅郁林著. 民事司法制度的功能与结构.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0.刘敏著. 原理与制度:民事诉讼法修订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31.廖永安著.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32.邵明著.民事诉讼法理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3.毕玉谦、谭秋桂、杨路著.民事诉讼研究及立法论证. 北京: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6

34.何文燕等著. 民事诉讼理念变革与制度创新.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

2007

35.冉升富著.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5

36.景汉朝著. 司法实践中的理论探索.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7.中国法制出版社编. 民事程序法论文选萃.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38. 江平主编.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发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39.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篇.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40.汪祖兴主编. 民事诉讼法·涉外与仲裁篇.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1.田平安主编. 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2.李祖军主编.民事诉讼法·诉讼主体篇.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43.廖中洪主编. 民事诉讼法·诉讼程序篇.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4

44.唐德华主编. 民事诉讼理念与机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45.王文杰. 民事诉讼法之变革.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6.陈刚. 移植与创新:混合法制下的民事诉讼.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47.何文燕、廖永安著. 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的探索. 北京:中国检察出 版社,2002

48.江伟、杨荣新主编. 民事诉讼机制的变革.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8

49.叶自强著. 民事诉讼制度的变革.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50.梁书文主编. 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51.金友成主编. 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52.李交发著. 中国诉讼法史.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53.张卫平著. 推开程序理性之门.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4.叶自强著. 民事诉讼法的新发展.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55.吴英姿著. 民事诉讼法:问题与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6.杨立新、汤维建主编. 民事诉讼法教学参考书. 北京:中国人民大

3

学出版社,2002

57.汤维建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8.何秉群等著. 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2009

59.赵振宇著. 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60.吴欣著. 清代民事诉讼与社会秩序. 北京:中华书局,2007

61.公丕祥主编. 回顾与展望: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研究. 北京:人民法院出 版社,2009

62.程春明著. 司法权及其配置:理论语境、中英法式样及国际趋势.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二)比较民事诉讼法与外国民事诉讼法(说明:此部分是中国人著或者主编的书,译著部分是外国人写、中国人翻译的书)

1.常怡主编. 比较民事诉讼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沈达明编著. 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江伟主编. 比较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4

4.常怡主编. 外国民事诉讼法新发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5.谭兵主编. 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6.田平安主编. 比较民事诉讼论丛. 北京:法律出版社

7.陈刚主编. 比较民事诉讼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

8.汤维建主编. 外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9.乔欣主编. 外国民事诉讼法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10.陈刚主编.自律型社会与正义的综合体系.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6

11.李双元、谢石松.国际民事诉讼法概论(第二版).武汉:武汉 大学出版社,2001

4

12.王亚新著. 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北京:清华 大学出版社,2002

13.张卫平著. 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外国民事诉讼研究 引论.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

14.乔欣、郭纪元著. 外国民事诉讼法.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5.汤维建著.美国民事司法制度与民事诉讼程序.北京:中国法制 出版社,2001

16.汤维建主编.美国民事诉讼规则.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17.蔡彦敏、洪浩著. 正当程序法律分析——当代美国民事诉讼制度 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18.白绿铉著. 美国民事诉讼法.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19.徐昕著.英国民事诉讼与民事司法改革.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2

20.齐树洁主编. 英国民事司法改革.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1.张卫平、陈刚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1997

22.张家慧著.俄罗斯民事诉讼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3.毛玲著.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24.沈达明著.1999年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诠释.北京: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5

25.齐树洁主编.英国司法制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26.齐树洁主编.美国司法制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三)基本理论

1.江伟,邵明,陈刚著. 民事诉权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左卫民等著.诉讼权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刘敏著. 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 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沈冠伶著. 诉讼权保障与裁判外纷争处理.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

2008

5.相庆梅著. 从逻辑到经验民事诉讼权的一种分析框架. 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8

6.黄娟著. 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研究:兼谈中国民事诉讼现代化之路径.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黄松有著. 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张力著.阐明权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9.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0.张爱球著. 现代社会中的诉讼功能.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学出 版社,2008

11.李祖军著. 民事诉讼目的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2.王福华著. 民事诉讼基本结构.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13.唐力著. 民事诉讼构造研究——以当事人与法院作用分担为中心. 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6

14.廖中洪著. 民事诉讼体制比较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 15.都本有著. 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研究. 大连:大连出版社,2008 16.张晋红著. 民事之诉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17.李龙著. 民事诉讼标的理论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8.段厚省著. 民事诉讼标的论.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19.张家慧著. 当事人诉讼行为法律研究.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 社,2005

20.林剑锋著.民事判决既判力客观范围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21.罗筱琦著.民事判决研究:根据与对策.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22.刘青峰著. 司法判决效力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3.邱业伟著. 民商事诉讼错判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4.范愉著.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0

25.徐昕著.论私力救济.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6.顾培东著. 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修订版).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

27.冀宗儒著. 民事救济要论.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28.何兵著. 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9.徐昕主编.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0.范愉著.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1.左卫民等著.变革时代的纠纷解决:法学与社会学的初步考察.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2.戴建庭著.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3.蔡虹著.转型期中国民事纠纷初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4.赵旭东著.纠纷与纠纷解决原论:从成因到理念的深度分析.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5.春扬著.晚清乡土社会民事纠纷调解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9

36.蒋剑鸣等著. 转型社会的司法:方法、制度与技术. 北京:中国人民公 安出版社,2008

37.徐继军著. 民事司法平衡制度研究.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38.李楯著. 法律、司法制度与法律社会学.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9.高其才等著. 乡土司法:社会变迁中的杨村人民法庭实证分析.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9

40.高其才等著. 政治司法:1949-1961年的华县人民法院. 北京:法律出 版社,2009

41.高其才等著. 基层司法:社会转型时期的三十二个先进人民法庭实证研 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2.高其才著. 多元司法:中国社会的纠纷解决方式及其变革. 北京:法律 出版社,2009

43.贺卫方.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44.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2000

45.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6.刘作翔著. 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

47.孔祥俊著. 司法理念与裁判方法.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48.刘青峰著. 审判解释引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49.李麒著. 市场经济与诉讼文化.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四)总论

1.刘学在著. 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廖永安著. 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研究——对民事诉讼主管制度的扬弃与超 越.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孙邦清著. 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4.梁书文主编. 民事诉讼管辖司法解释诠释.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2

5.肖建华著. 当事人问题研析.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6.张晋红著. 民事诉讼当事人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7.蔡彦敏著. 民事诉讼主体论.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8.蒲一苇著.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9.范愉编著.集团诉讼问题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汤维建等著. 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机制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11.王开定著. 美国集体诉讼制度.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2.王嘎利著. 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谢文哲著. 公司法上的纠纷之特殊诉讼机制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14.甘培忠等著. 新类型公司诉讼疑难问题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15.徐卉著. 通向社会正义之路:公益诉讼理论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16.张艳鑫著. 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兼论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大. 北 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7.陆平辉著. 宪法权利诉讼研究.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8.汤欣主编. 公共利益与私人诉讼.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9.邓一峰著. 环境诉讼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8

20.颜运秋著. 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21.伍玉功著. 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2.宋朝武等著. 调解立法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3.邱星美、王秋兰著. 调解法学.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4.强世功编. 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北京:中 国法制出版社,2005

25.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最高人民法院诉讼调解规范化研究课题组. 最高人 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26.李仕春著.民事保全程序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7.廖永安等著.诉讼费用研究:以当事人诉权保护为分析视角.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28.吕锡伟等著.诉讼费用交纳办法释义.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五)证据

1.江伟主编.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光中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3.毕玉谦、郑旭、刘善春著. 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论证. 北京:法律 出版社,2003

4.高家伟、邵明、王万华著. 证据法原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

5.张卫平主编. 民事证据制度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肖建华主编. 民事证据法理念与实践.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肖建华、肖建国等著. 民事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 社,2005

8.张永泉著. 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9.韩波著. 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梁书文主编.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新释解. 北京:人民法 院出版社,2006

9

11.刘善春、毕玉谦、郑旭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 版社,2000

12.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著. 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13.李国光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4.曹建明主编. 诉讼证据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十三届学术讨论会获奖 论文集.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15.张卫平主编. 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王利明、江伟、黄松有主编. 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 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

17.徐继军著. 专家证人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8.柯昌信、崔正军主编. 民事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 社,1998

19.田平安著. 民事诉讼证据初论.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0.何家弘主编. 证据学论坛(1~14).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法律出版 社

21.何家弘、张卫平主编. 外国证据法选译(上、下,增补卷). 北京: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0,2002

22.毕玉谦著. 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3.毕玉谦著. 民事证据原理与实务研究.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24.齐树洁、王振志主编. 证据法案例精解.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5.甘文著. 行政诉讼证据司法解释之评论.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6.齐树洁主编.英国证据法.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27.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北京:中信出版社,1996

28.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9.叶自强著.举证责任及其分配标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30.裴苍龄著. 新证据学论纲.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31.陈刚著.证明责任法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2.何家弘主编. 电子证据法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

33.纪格非著. 证据能力论:以民事诉讼为视角的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05

34.刘春梅著. 自由心证制度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 厦门:厦门大学出 版社,2005

35.宋英辉、汤维建主编. 证据法学研究评述.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出版社,2006

36.宋英辉、汤维建主编. 我国证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人民公 安大学出版社,2006

37.李军著. 民事诉讼的书证问题研究-以合同诉讼为例. 成都:西南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38.黄维智著. 鉴定证据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39.毕玉谦著. 民事证明责任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0.熊志海等编译. 英国成文证据法.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41.吴宏耀著. 诉讼认识论纲——以司法裁判中的事实认定为中心.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2.李浩著. 民事证据立法前沿问题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3.何家弘著. 从应然到实然—证据法学探索.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44.张军著.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 版社,2008

45.蒋铁初著.明清民事证据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46.汤维建著.民事证据立法的理论立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7.吴杰著.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理论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48.王学棉著.证明标准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北京:人民法院出 版社,2008

49.廖永安著. 民事证据法学的认识论与价值论基础.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09

50.邵明著. 正当程序中的实现真实:民事诉讼证明法理之现代阐释.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9

11

51.许可著. 民事审判方法:要件事实引论.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52.奚玮著. 民事当事人证明权保障.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六)审判程序

1.江伟主编. 中国民事审判改革研究.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程序改革热点问题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 社,2001

3.刘家兴主编.新中国民事程序理论与适用.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7

4.廖中洪著.中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研究.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

5.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调研小组.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京:法 律出版社,2003

6.王亚新等著. 法律程序运作的实证分析.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7.熊跃敏主编. 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王琦主编.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9.黄松有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简易程序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法 律出版社,2003

10.章武生著. 民事简易程序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齐树洁著.民事上诉制度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2.杜闻著.民事再审程序研究.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3.刘洋,宋冰等著. 我国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北京:知识产 权出版社,2008

14.周晖国主编. 民事再审制度理论与实务研究.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6

15.王强义著. 民事诉讼特别程序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16.陈爱武著. 人事诉讼程序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7.叶永禄著. 票据诉讼制度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七)执行程序

12

1.杨与龄编著. 强制执行法论(最新修正).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2.孙加瑞.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概论.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3.沈德咏主编.民事强制执行法起草与论证(第一册).北京:中国法 制出版社,2002

4.黄松有主编.民事强制执行法起草与论证(第二册).北京:中国人 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5.沈德咏主编.中国强制执行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北 京:法律出版社,2003

6.童兆洪著.民事执行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7.孙加瑞.强制执行实务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8.邹川宁著.民事强制执行基本问题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

9.沈达明著.比较强制执行法初论.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1994

10.常怡主编. 强制执行的理论与实务.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1.谭秋桂. 民事执行原理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2.于喜富主编. 民事强制执行制度创新与争鸣.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13.黄金龙著. 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规定实用解析. 北京:中国 法制出版社,2001

14.翁晓斌著.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15.童兆洪著. 民事执行的法理思辨.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 16.严仁群著. 民事执行权.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17.葛行军著. 民事强制执行实务专题讲解.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18.董少谋编著. 民事强制执行法.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八)台湾地区部分著作

1.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 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一~十二).台北:三民书 局,1986-2004

2.杨建华著.问题研析 民事诉讼法(一~五). 台北:三民书局,1994-

13

1998

3.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 4.郑玉波,杨建华主编.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上、下).台北:五南图书出 版公司,1984

5.邱联恭著.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台北:三民书局,1992 6.邱联恭著.程序制度机能论.台北:三民书局,1996 7.邱联恭著.程序选择权论.台北:三民书局,2000 8.邱联恭著.程序利益保护论.台北:三民书局,2005 9.陈荣宗,林庆苗著. 民事诉讼法. 台北:三民书局,1996

10.王甲乙,杨建华,郑健才著.民事诉讼法新论.台北:广益印书 局,1999

11.陈计男著. 程序法之研究(一、二).台湾:三民书局,1987,1995

12.黄国昌著.民事诉讼理论之新开展.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5;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3.姜世明著.举证责任与真实义务.台北:新学林出版公司,2006 14.许士宦著.证据收集与纷争解决.台北:新学林出版公司,2005 15.许士宦著.审判对象与适时审判.台北:新学林出版公司,2006 16.许士宦著.程序保障与阐明义务.台北:新学林出版公司,2003 17.杨仁寿著. 法学方法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18.王泽鉴著. 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19.王泽鉴著. 民法总则.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20.王泽鉴著. 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21.王泽鉴著. 民法物权(用益物权·占有).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1

22.王泽鉴著. 债法原理(1~3).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九)其他

1.陈光中、江伟主编. 诉讼法论丛(1~11).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006 2.樊崇义主编. 诉讼法学研究(1~11).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2006

14

3.卞建林主编. 诉讼法学研究(12~15).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2009 4.陈桂明主编. 民事诉讼法学专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5.陈光中、江伟主编. 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 论文集).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樊崇义、卞建林主编. 中国诉讼法判解(1-7).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7.陈光中主编.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历次年会综述汇编.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卫平、齐树洁主编. 司法改革论评(1~9). 中国法制出版社,厦门大学出 版社

9.张卫平主编. 民事程序法研究(1~4). 中国法制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10.常怡主编.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长春:长春出版 社,1991

11.廖中洪主编.民事诉讼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 北京:中国检察出 版社,2006

12.杨荣馨主编. 完善立法 加强法治:全国民事诉讼法、仲裁法修改与完善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13.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著. 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综述. 长 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14.胡夏冰,冯仁强编著. 司法公正与司法改革研究综述. 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01

15.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培训班编.民事诉讼法讲座. 北京:法律 出版社,1992

16.梁书文主编. 民事诉讼法适用意见新释.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17.唐德华著. 民商审判——唐德华文集.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18.侯猛著. 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中国最高法院研究. 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7 19.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曹建明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理解与适用. 北京:人民 法院出版社,2008

2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编. 审判前沿问题研究——最高人民法院重点调研

15

科书)、准确性(应核对准确)。硕士论文引用的文献不少于20种(包括著作和期刊论文),最好30种左右。尽量不使用网上的论文,因为网上论文有的没有在出版物上发表(不像刊物经过专家评审、编辑审查且没有稳定性),有的网上论文是已经在期刊上发表过(不如直接引用期刊论文)。可以引用报纸如人民法院报、法制日报等的法学文章。不管是著作、期刊或报纸论文,都必须注明详细的信息(作者、书名或论文名、译著的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第多少页、期刊名哪一年第几期、报纸的年月日第几版)。尽量少引用案例,如果引用字数要少且注明出处。论文的统计数据一定要注明出处。按照规定,一篇硕士论文应引用一到三个外文原文,如果有困难,不引用也可以,不是大问题。初学者合理引用的方法:(1)将别人一大段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几句话引用原文,其他的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述,但往往觉得别人的一个字就很难改,这是因为行家写文章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尽管难努力去做;(2)你的一段中前几句话是甲文章的,中间几句是乙书上的,后几句话是丙文章的,或者有些话是自己的,但这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即看似你这一段有几个参考文献,却是别人文章的某一段的内容,你照搬过来而已,也等于是抄的;如果每一段都这样,文章的参考文献显得太多,当然多些参考文献没有大的瑕疵,一般不认定抄袭,即使有点问题也容易解释,反之如果一段都是别人的而没有注明出处,那就是性质问题即抄袭,风险就很大;(3)一般来说,引用书上的安全性高一些,因为书上的内容网上不易查到,但书上的有些内容可能在期刊上发表了,所以自己在引用时在百度、google和期刊网上查一下,如果有就要标参考文献或者转换成自己语言,当然标明还是安全一些。此外,特别要在拟定大大小小的标题时下功夫,可以琢磨我发的资料上别人文章的标题是如何拟定的,就如同取名字一样。

6.如何采用“上标”?在要标序号处点字体,然后在字体对话框中点上标就在上标栏里出现一个对勾,点确定,再打上[1]等即可。如何打破折号或者长线?比如在这句话的破折号与长线间要打破折号(或者作者简介上面的长线),将鼠标放在破折号后敲空格键到所需的长度,将此段距离选定后点字体对话框中的删除线(就在删除线左边的小方框里显示一个对勾),然后点确定即可。

四、社会需要的八种能力

(一)天然能力。它是指天生带来的一种能力。如嗓子很好成为歌星的刘欢、

26

超女、快男,打篮球的小巨人姚明,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身材相貌好的模特等。开发和利用自己的天然能力,就能使自己更快地获得成功。但一个人的自然能力是需要天赐的,光靠后天的努力是不行的。一个人外表和容貌美丽或英俊,使别人第一眼对你有个好印象,但最终人们是不是喜欢你、尊重你、欣赏你,不是用外表来判断的,而是根据你的气质、风度、人品、思想、学识、智慧、能力、情感、胸怀、责任心等来判断的。

(二)劳动能力。它是指在什么技术都没有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活下去的能力。如中国的农民靠种地活着,环卫工人,保洁和家政服务人员等。劳动能力的背后是认真精神和敬业精神。不管做什么工作,一个人的工作如果做到超过周围的人、领导或者老板不忍心让他人替代你或放心放手让你干的程度,是真正的成功。有的人可能从来没有认真地劳动过,糊弄凑合差不多就行了,因为懒惰是人的天性,需要通过人的自觉努力才会克服。

(三)技能。人要想自尊、自爱、自信地活下去,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可以用这种能力换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财富资源和生活资源等。我们都要问问自己能做什么,怎样才能把一种事情做得非常好,以致于别人只要有这种事情就马上想到找你做。(1)知识技能。知识本身不是技能,但它能为技能奠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犹如学了多年英语与运用英语翻译写作。如教师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讲课技能换取了应得的工资和其他收益。每个人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都有一个过程,如当教师、法官、律师等。(2)技术能力。拥有一门非常熟练的技术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保证。社会需要许多专门技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许多工作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需要参与工作的人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如电脑办公。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只有你的技术比别人更高明的时候,你才可能找到你想要的工作和要获得的报酬,主要衡量的指标是技术水平、个性是否随和、是否有合作精神、是否敬业。(3)研究创新能力。知识、技术能力的进一步升华就是研究创新能力,它是用自己拥有的知识或技术去解决别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技术能力是一种熟练的重复,而研究创新是一种创造,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激情。创新能力往往是一种自我悟性,是对原有知识体系和自我能力的一种突破。

(四)与人和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人要想成大事,一要勇敢,敢想敢干;二

27

要能团结别人一起做事,会利用别人的资源和长处,懂得去理解别人和获得别人的信任;三是能不断排除自己身上的缺点变成一个强大的人。(1)表达能力。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想法和需求,让别人了解你,不能自闭,你不说就可能错过了一些机会乃至一错再错,并且想办法说服别人和争取别人帮助你。有话在心口难开,给人的印象害羞、内向、木讷乃至无能。应当特别注重表达的方式、效果,比如发短信、打电话、利用一些机会面谈、登门拜访中采用哪种方式或者先用哪种方式然后用哪种方式,还包括在什么时间,是否要带点礼物带什么礼物,等等。尊重他人一定要让感受到受到尊重,否则没有取到应有效果。人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犹如相亲时第一次就感到不合适或者看不上,那就很难有下文。人要有三头,即头脑、口头、笔头,也就是运用自己的头脑和智慧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方式展示和表达自己。(2)谅解能力。要学会谅解社会的缺点,学会谅解别人的缺点,但是不要谅解自己的缺点。当你发现或者别人指出你的缺点后一定要马上改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宽阔,眼光远大。(3)沟通能力。当人与人之间产生误解、隔阂、冲突、矛盾、意见分歧时,不能回避,否则关系越来越差,甚至成为死对头。应当开诚布公,直面问题,重在及时性,不能拖,在没有第三者的合适场合和时间真诚沟通,达成谅解、理解和共识。(4)回应能力。应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肯定和赞扬他人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人对自己的帮助给予精神上或者物质上的回报。要学会和运用四个感:感谢、感激、感动、感恩。(5)危机公关能力。当婚姻关系、亲戚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上下级关系等出现危机时,或者单位领导、直接责任人因发生事故、出现意外事件而导致要承担责任、发生风险时,应及时果敢采取各种得力措施有效化解、缓和严重的事态或者回复和恢复原有的关系,当然必须要找出问题的症结,不能回避,不能拖,错过了时机,就很难恢复或者解决问题,后果很严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些关系恶化到一定程度,其后遗症会越来越严重。如果是同事关系,你赶不走对方也不能把对方怎么样,但对方可能会把你怎么样,并且还要合作共事,如果是上下级关系,领导会不断整你甚至往死里整,迫使你走人。如果是婚姻关系,则离婚不可避免。如果是恋爱关系,则往往分手。有一句流行的话: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事实上超过了限度(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则很难重来。解决危机,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

28

顾及别人的面子,两个人在没有第三者的场合开诚布公地谈直至化解,即化干戈为玉帛。

(五)忍受能力。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如同一团散沙的面粉,被社会不断地揉搓,最后变成非常有韧性的面团的过程,也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要经过不断的磨炼才能成熟。做人必须要有一个信念。心理承受能力:(1)忍受孤独的能力。人是孤单地奋斗的,主要还是靠自己,能够遇上贵人帮你,那是你的福气,你要懂得感恩。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帮你,你就很顺利,就能解决你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当今社会,人都很势利、功利、自私、冷漠,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笑你无恨你有的人也不少。在取得成功之前,没有人会崇拜你和注视你。(2)忍受失败的能力。一个人生活中通常失败为多,成功为少。每一次失败都是后来成功的基础。每次行动都成功的人并不多。人们失败以后往往找外在的理由,如果自己尽心尽力了,就能坦然地为自己开脱,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但常常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尽管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抓住机会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人要能经受得住失败,并在失败中奋进,人关键要有精神支柱。屡战屡败是一种结果,屡败屡战是一种精神。自立是一种状态,自强是一种精神。(3)忍受屈辱的能力。如求人办事有时会感受到屈辱。忍受暂时的苦难和屈辱是必要的,使自己的抗击打能力增强,更有韧性,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心理不平衡、天天抱怨、叹息是没有用的,只能折磨自己,应勇敢地面对,等待成功。此外,还必须锻炼生理上的承受能力,投入精力和体力,贵在坚持。

(六)吃苦能力。任何事情做成功的过程都是一个艰苦而单调的过程。从传统上来看,农村孩子能吃苦、有耐力,但现在农村、城市的孩子都差不多了,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时候就被父母惯坏了,不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艰苦能力、节制能力,要什么给什么,缺乏艰苦精神和耐力,缺乏礼貌、礼节,不懂得尊重人,唯我独尊,自私功利,以致于与社会打交道就一塌糊涂。社会是无情的,不会因为你父母宠你,他人和社会也继续宠你,你巴结有权有势有钱的人还不见得搭理你,不整你不刁难你就算不错的。锻炼自己的吃苦精神和耐力,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艰苦环境对人的好处远大于舒适环境。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吃些苦,靠自己打拚出来,竞争力强,到四十岁时物质上比较富裕、事业上比较成功,后来就过得顺利、舒适,反之则后半生很难受。

29

(七)竞争能力。在社会中一定要通过竞争才能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竞争中取胜,意味着你用正确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超越别人和超越自己。应当主动参与竞争。一定要有竞争意识。竞争是无形的,但却是非常残酷的。整个社会的竞争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你可以说我不参与竞争,我每天吃饭、睡觉不是挺好的吗?但你可以这么说,但是整个社会并不允许你这样做。如果这么做,就会处于金字塔的底层,你会感到整个金字塔的重量都压在你身上,好像整个社会都在欺负你,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在爬金字塔的过程中,你越往上走竞争也就越激烈,你的对手的能力也就越强,你就要加倍地付出劳动和努力。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都是比较坚强、有活力、有竞争力并能取得成功的人。而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通常都是没什么出息的人。退出竞争,避免艰苦,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八)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对技术能力的要求是尽可能一心一意把一种事情做好,而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有能力把一帮人聚集起来把一种事情做好。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做事情的计划、程序和结果的控制能力上。这需要一个人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协调别人做事的能力。只要个性开朗,做事有条理,有合作精神,愿意比别人更多地付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管理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就应该成为领导人,成为领导人就必须要领导能力。管理是一种程序,领导是一种艺术。领导能力包括三个要素:一是作为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和自信,二是领导必须组织一个强大的团队,能够利用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三是知人善用,不但能用人,而且能够看出每个人的长处,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用人用得恰到好处。领导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是天生的,后天的学习只能补充。在关键时刻,领导人的决策几乎是一种直觉。

五、民事诉讼法的特点

1.民事诉讼法是对应于除刑法、行政法之外的实体法的程序法。 2.民事诉讼法理论多且比较难。 3.民事诉讼法的适用面广且适用性强。 4.民事诉讼法的司法解释多。

六、授课安排和考试方式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m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