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22 01: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篇 7--9章

1、欲望、效用与偏好

(1)欲望:欲望是指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指人对未得到的某种东西的一种需要。

欲望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不足之感;第二,有求足之愿。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社会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

欲望三个特征:(1) 欲望无限性。(2) 欲望强度递减性。(3) 欲望满足的替代性。

欲望、需要和需求的区别联系:欲望往往反映一种不是非常明确的缺乏,而需要表示具有明确的对象,但不一定具有购买能力的欲望;而需求表示既有明确的对象,又具有购买能力的需要。

(2)效用(utility):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某种物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得到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就是效用小。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同一种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效用不同,对于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与地点,效用大小也不一样。效用和马克思经济学中的“ 使用价值” 概念是有区别的。

效用有共性,也有个性。效用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条件所制约。效用与人们的审美习惯也有关系。

(1) 偏好的可比性。消费者能够按照其偏好程度对给定的商品进行排列。

(2) 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可传递性保证了消费者的偏好是一致的,是理性的。

(3) 偏好的非饱和性。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都没有达到饱和点,或者说,对于任何 一种商品,消费者总是认为多比少好。 效用论

(1)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 theory) 基本观点: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可加总求和的,也就是说效用的大小可用基数(1,2,3,…)来表示。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2)序数效用论(ordinal utility theory)

认为效用只能用序数度量,即用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商品效用的大小,而不能确切地说出各种商品的效用到底是多少。

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行为。 7.2 边际效用分析与无差异曲线 边际效用分析

(1)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

效用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分,分别用TU(total utility)和MU(marginal utility)来表示。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则总效用函数为:TU=f(Q)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边际效用数为:MU=? TU(Q)/? Q

商品的边际效用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当一个消费者连续增加同一商品消费时,他从增加的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越来越小,即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这种变动趋势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

表7-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商品的消费总效边际效 量 用 用 1 10 10 2 16 6 3 19 3 4 20 1 20 0 5

与商品的边际效用一样,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即随着货币收入量的不断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低收入者每增加一单位货币比高收入者每增加一单位货币会产生更大的满足。 如果将高收入家庭的货币减少某一数额,而使同等数额的货币收入转移到低收入家庭,这样会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通常假定货币收入是不变的。在这一假定下,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每元钱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重要性是一样的。

(3)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这里的均衡是指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个假设条件:消费者的偏好是固定的;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商品的价格是固定的。

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分析法,得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均衡的两个条件,用公式表示就是:p1Q1+p2Q2+p3Q3+…+pnQn=M

表示消费者购买的各种物品花的钱刚好等于消费者的全部收入M,这是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

MU1/p1=MU2/p2=MU3/p3=…=MUn/pn=λ

表示每一单位货币(即每一元钱)无论购买何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也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4)消费者剩余:一个消费者在对一种商品所付的价格,少于他为得到此商品而愿意支付的价格,这样他就从购买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剩余。这种满足的剩余称为消费者剩余。 不同的商品与不同的消费者其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是不同的。从某些商品中所得的消费者剩余比从另外一些商品所得到的大得多。

当购买量为OC时,梯形OAEC面积表示小王消费可乐所获得的总效用,矩形OBEC面积表示为买进可乐所支付的货币代表的效用,三角形ABE面积即为消费者剩余。

在大多数市场上,消费者剩余确实反映了经济福利。(前提是消费者是理性的.) 如果是非理性的:比如吸毒

消费者剩余=吸毒者愿意支付的(如果很高)-实际支付的(如果很低) 那么这种消费者剩余就不是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减去其生产成本。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总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 =买者的评价- -卖者的成本

效率:如果使总剩余最大的资源配置,这种配置是高效率的 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分析 (1)无差异曲线

为简化分析,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

无差异曲线就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给消费者以相同满足程度的一条曲线。 有两种商品共有四种组合,每一种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满足程度是相同的。

图7-3的无差异曲线是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下得出的,如果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则可以有其他的组合方式,可以产生若干条无差异曲线。如图7-4所示。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并凸向原点。

? 在同一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表示给消费者的效用越大,反之,则越小。

?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是不能相交的。 消费者偏好较高的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二个极端例子(P.467) 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二个商品)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二个商品)

(2)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MRS(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MRSxy=-?y/ ?x (?x:x商品的增加量 ?y:y商品的减少量) 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该点斜率的负值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指人们得到一单位某种物品而愿意牺牲的另一物品的数量是递减的。 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的,涉及两种商品同时变动,并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这里的边际替代率实质就是一种商品用另一种替代品表示的边际效用。

(3)预算线(预算约束线):预算线又称等支出线、消费可能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价格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预算线的斜率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即-P1/P2。图7-5

只要给定消费者的收入I和两商品的价格P1和P2,则相应的预算线的位臵和形状也就决定了。预算线的横、纵截距分别为 和 。 PxX+PyY=M(I) Y=M/Py-Px/PyX 所以,预算线的斜率为:-Px/Py

预算线的移动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两商品的价格P1和P2不变,消费者的收入I发生变化,预算线平行移动。图(a)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两种商品的价格P1和P2同比例同方向发生变化,这时,相应的预算线的位臵也会发生平移。图(a)

第三种情况:当消费者的收入I不变,P1发生变化P2保持不变。如图(b)所示:P1下降,使得预算线由AB移至AB′。相反,P1上升,使得预算线由AB移至AB″。同样道理,在图(c)中,P1不变,P2的下降与提高,分别引起预算线由AB移至A’B和A”B。

第四种情况: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时变化。也有多种情况:可能同方向、同比例;同方向、不同比例;不同方向、不同比例

(4)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指在既定的收入和商品价格下,消费者购买一定数量组合的商品使 其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稳定状态。

现在我们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图下

消费者均衡的公式

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效用达到极大值)的均衡条件是: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的比率,即:MUx/MUy=Px/Py 证明:(1)E点是预算线AB的一点,其斜率为:-Px/Py (2)E点又是无差异曲线I2的一点,其斜率为:

dy/dx=-Mux/Muy 所以MUx/MUy=Px/Py 7.3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我们可以用消费者均衡来分析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于收入变化而导致的商品购买量的变化的现象。

在消费者偏好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对两种商品的购买。图7-8 如果商品价格同时下降,尽管货币收入不变,但实际收入增加,这种情况与收入增加是相同的。

(2)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增加跌价商品的购买量以代替其价格相对上升的商品,而效用水平未发生变动的现象。 假设甲商品的价格下跌了,乙商品的价格不变,购买价格下跌的甲商品增加以替代乙商品。图7-9

正常商品、劣等商品与吉芬商品 (1)正常商品

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会使得消费者用这种商品来代替其他价格未变的商品,因而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即替代效应是正效应。同时,价格下跌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从而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即收入效应也为正数。

正常商品或正常品是指具有这两种特点的商品,如图7-10所示。

(2)劣等商品

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后,对该商品的需求反而减少,即收入效应为负。凡具有这种特点的商品叫劣等商品或低等商品。 劣等商品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为负数,是因为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提高后,消费者会购买和消费更为高级的商品。图7-11所示,表示了劣等商品的价格下降后的需求变化情况。 (3)吉芬商品

违反需求规律的商品称为吉芬商品。

图7-12说明吉芬商品在价格下降的需求变动情况。降价的总效应表现为收入的负效应大于正的替代效应,其结果导致该商品需求量的明显减少。

表3-6 价格下降的影响

类 别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正常商品 增加 增加 增加

劣等商品 减少(负值) 增加 增加

吉芬商品 减少(负值) 增加 减少 XX2(总效应)=XX1(替代效应)+X1X2(收入效应)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系数 (1)收入消费曲线

当其他条件不变而仅有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位置会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得到收入消费曲线。图7-13

(2)不同商品的恩格尔曲线形状

恩格尔通过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无论个人、家庭,还是整个国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将趋于下降。

收入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重可以用恩格尔系数来表示。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他们越贫穷。反之,则说明他们越富裕。 消费政策

(1)公共物品与税收

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仅取决于在市场上所购买的各种商品,即私人物品,而且还取决于不用直接购买的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不通过市场交易,而由政府提供的商品与劳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或经济上不可能把不支付费用的人排除在外;非竞争性是指无论增加多少消费者,都有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保护消费者的政策 “消费者协会” (3)消费外在化的干预政策

消费者的消费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臵的利用,产生消费的外在化。消费的外在化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如果消费者个人的行为对社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则为正的外部性,反之,如果消费者对社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则为负的外部性。 外部性(externality)P.204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无补偿的影响。也可以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关系来理解。 13.1.1成本的基本概念

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1、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显明成本就是一般会计学上的成本概念,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这些支出是在会计帐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项费用支出。

隐含成本是对厂商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所应支付的费用。这些费用并没有在企业的会计帐目上反映出来,所以称为隐含成本。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一种作为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几乎每一个企业的重要隐性成本都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 Eg:假定海伦用她的储蓄的30万美元从前一个所有者那里买下了她的糕点厂。

如果海伦把她的这笔钱存入支付5%利率的储蓄账户,她每年将赚到1.5万美元。因此,为了拥有自己的糕点厂,海伦放弃了一年1.5万美元的利息收入。这放弃的1.5万美元是海伦企业的隐性机会成本之一。

假设现在海伦并没有购买工厂的全部30万美元,而只是有自己储蓄的10万美元,并以5%的利率从银行借了20万美元 ,根据经济学家的看法,拥有企业的机会成本仍然是1.5万美元。机会成本等于支付银行贷款的利息(显性成本1万美元)加放弃的储蓄利息(隐性成本5000美元)。

海伦的会计师只衡量显性成本,将把每年为银行贷款支付的1万美元利息作为成本。 2、经济成本和会计成本

经济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时对使用的生产要素所应该支付的代价。它包括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

经济成本=隐含成本+显明成本 会计成本就是指显明成本。

会计成本=显明成本=经济成本-隐含成本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减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

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企业的显性成本。要注意的是,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

会计师如何看企业 经济学家如何看

企业

经济利 润 会计利润

隐性成

收益 收本

经济成

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

3、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短期成本是指企业只调整某些生产要素量时所发生的成本。 长期成本是指企业调整全部生产要素量时所发生的成本。 4、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成本(TC)是指企业生产某一特定数量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总额。短期总成本包括两部分:固定成本(TFC)和变动成本(TVC)。

平均成本(AC)是平均单位产量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AFC)和平均变动成本(AVC)之和。

边际成本(MC)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减量。 C C TVC

TFC

0 Q 0 Q

图13-1 短期固定成本曲图13-2 短期变动成本曲

13.1.2 成本函数

成本函数反映了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时期不同,成本函数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

13.2 短期成本函数

13.2.1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C TC TVC TFC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O Q 图13-3 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曲线 13.2.2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平均固定成本(AFC):厂商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AFC=TFC/Q 平均变动成本(AVC):厂商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变动成本。AVC=TVC/Q 平均成本(AC):厂商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AC=TC/Q=AFC+AVC

AC

C AVC

AFC

0 Q

图13-4 平均成本曲线

13.2.3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平均变动成本的关系 1、边际成本曲线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变动规律:MC随着产量的增加,初期迅速下降,很快降至最低点,而后迅速上升,上升的速度快于AVC、AC。

2、边际成本曲线一定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变动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1)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即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下方。 (2)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即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的上方。 (3)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即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交。

?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C SMSMCSAC,SAC↑ C

SMC=SAC,SAC最低 N

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Q

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 ?SM

SM C C SMC

SMC>AVC,AVC↑ C SMC=AVC,AVC最低 M

Q

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短期分析 N点——收支相抵点 M点——停止营业点

(1)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 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2)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M点:厂商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 为把损失减少到最低,应停止生产。

C N M MC AVC AC

0 Q 13.3 长期成本函数 13.3.1 长期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调整全部生产要素量时所发生的成本。 长期总成本曲线可以从企业扩展线推导出来。 13.3.2 长期平均成本

表示各种不同产量条件下的最小的平均成本的曲线就是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5-7。 LAC曲线SAC曲线的包络线。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SAC3、SAC2、SAC1。 在产量为OQ1时,要选择SAC1这一规模,因为这时平均成本OC1是最低的。 当产量为OQ2时,则选择SAC2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OC2最低。 当产量为OQ3时,则选择SAC3这一规模,这时平均成本OC3最低。 对应于每一个产量,都有一个最佳的短期平均成本点,把所有这些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是该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与无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的包络线。 13.3.3 长期边际成本 1、LMC的概念及图形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LAC、LMC曲线的关系:

从图中可看出LMC与LAC的关系:当LMCLAC时,LAC呈上升趋势;当LMC=LAC时,LMC曲线与LAC曲线在LAC的最低点相交,此时:LMC=LAC=SAC=SMC 13.4 企业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13.4.1 企业收益

总收益:指厂商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商品和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额,也即全部的销售收入。

平均收益:指厂商平均出售每一单位的商品和劳务所能得到的货币收入。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表现出如下特征(P.321) (1) 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示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

(2) 由于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曲线,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且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3) 由于边际收益的不断递减,厂商的总收益曲线是先上升再下降。当边际收益为零时总收益曲线达到最高点。

竞争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a) 一家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价格价格(b) 一家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需求需求0产量0zjzd2@163.com产量 垄断者的收益

总收益 P x Q = TR 平均收益 TR/Q = AR = P 边际收益 ?TR/?Q = MR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价格。 垄断者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当一个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它就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减少了它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

当垄断者增加它销售的数量时,这对总收益( P x Q)有两种效应: 产量效应:销售的产量越多,因此Q越大。 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 垄断者的利益最大化

垄断者通过选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垄断者然后可以利用需求曲线找出使消费者购买那种数量的价格。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 垄断者的利益最大化2. ...这时需求曲线表示价 格与这种数量相一致。成本与收益1. 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决定了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B 垄断价格 平均总成本A 需求边际成本 0QMAXzjzd2@163.com边际收益数量

垄断的利润 (利润等于总利润减去总成本)

利润 = TR - TC 利润 = (TR/Q - TC/Q) x Q 利润 = (P - ATC) x Q

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 垄断者的利润 药品市场 成本或收益成本和收益 边际成本 垄断价格EB 专利期内的平均总成本价格 专利到期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DC 的价格需求边际收益 需求 边际收益垄断数量竞争数量0数量zjzd2@163.com 0QMAX数量 竞争企业市场与垄断企业市场的差别

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 = MR = MC 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P > MR = MC 垄断厂商的均衡

1.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中,垄断厂商的生产决策也依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仍然有经济利润、零经济利润和亏损三种情况。结合图15-1分析。

2.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行业可以在长期中保持经济利润

在长期中,垄断厂商显然会通过生产规模的调整来保持自己获得经济利润(也叫垄断利润)。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SMC 3. 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与完全竞争的企业不同,垄断者没有供给曲线。 垄断者也要使销售量实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但价格与边际收益和价格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在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既定时,需求曲线越陡峭,这一产量可以销售出去的价格就越高。

pritof由此可知,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唯一的对应关系,因而完全垄断市场上也不存在供给曲线。这一结论可推广到带有不同程度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15.3 垄断的福利代价

与竞争企业相反,垄断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不合意的。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高价格使垄断极为合意。 无谓损失

由于垄断者通过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打入消费者支付意愿和生产者成本之间的一个楔子。

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适水平。 有效的产量水平价格边际成本对买者的价值垄断者的成本垄断者的成本对买者的价值效率产量需求(对买者的价值)数量0对买者的价值大于对卖者的对买者的价值小于对买者的zjzd2@163.com成本成本Harcourt, Inc. items and derived items copyright ?2001 by Harcourt, Inc.垄断的无效率价格无谓损失l垄断价格边际成本边际收益需求0垄断产量zjzd2@163.com效率产量数量 垄断的无效率: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15.4 无谓损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

这两种情况之间的区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价格歧视:企业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物品卖给不同顾客,尽管对两个顾客的生产成本是相同的。这种做法被称为价格歧视。

当一种物品在竞争市场上出售时,实行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在竞争市场上,有许多以市场价格出售同一物品的企业。

对于一个价格歧视的企业来说,它应该有某种市场势力。 完全价格歧视:完全价格歧视描绘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顾客的支付愿望,并对每位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

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 (a) 单一价格垄断者(b) 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价格价格 消费者剩余 无谓损失垄断价格 利润利润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 边际需求需求收益 zjzd2@163.comzjzd2@163.com 0数量销售量0销售量数量 价格歧视的例子:电影、飞机票价、折扣券、奖学金、数量折扣 15.5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政府决策者会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对垄断问题做出反应。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力。 管制垄断者行为。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无所作为。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

反托拉斯法其目的在于遏制垄断权力的法律集成。反托拉斯法给与政府促进竞争的各种方法。允许政府阻止合并。允许政府分解公司。禁止公司以使市场竞争减弱的方法协调他们的活动。

两大重要的反托拉斯法

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1890):减少当时被认为主宰经济的大而强的“托拉斯”的市场势力。 克莱顿法 (1914):加强了政府的权利,并使私人对此类诉讼合法化。 管制:政府机构管制垄断企业的价格

如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将是有效率的。

管制:实际上,管制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允许垄断者从降低成本中以更高利润的形式得到一些利润,这种做法要求对边际成本价格定价的某种违背。

公有制:政府管制的不是由私人企业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在美国,政府经营邮政服务)。 无所作为:政府最好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如果“市场失灵”的程度远远小于根植于现实政治制度中经济政策不完善性所引起的“政治失灵”。 15.6 结论:垄断的普遍性 垄断是常见的。大多数企业对它们收取的价格都有某种控制,因为这种物品与其他企业提供的物品并不完全一样。有相当大垄断势力的企业是相当少的。 只有少数物品时真正独一无二的。

16.1在垄断与竞争之间: 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 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有某些竞争特点又有些垄断特点的市场。

垄断竞争的特征:许多卖者(有许多企业竞争相同的顾客群体)、产品差别、自由进入 产品差别:每个企业生产的一种产品至少与其他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略有不同。每个企业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自由进入:企业可以无限制地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市场上企业的数量要一直调整到经济利润为零时为止。 16.2 短期和长期均衡 短期中的垄断竞争者

当企业有利润时,新企业有进入市场的激励: 这种进入增加了顾客可以选择的产品数量。 减少了市场已有的每家企业面临的需求。 使已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随着已有企业产品需求的减少,这些企业的利润下降了。 短期中的垄断竞争者

当企业有亏损时,市场的企业有退出的激励: 随着企业的推出,顾客可选择的产品少了。

这种企业数量的减少扩大了留在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的需求。 退出使仍然留下来的企业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随着留下来的企业产品需求的增加,这些企业利润增加。

长期均衡:这种进入与退出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市场上企业正好有零利润时为止。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两个特点

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使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的两个特点

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 自由进入和退出使经济利润为零。 总结: 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 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调整来实现MR=MC的均衡条件,并且同样存在有经济利润、亏损和经济利润为零的情况。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 MR=MC,其中,P=ATC(AVC)。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之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差别—生产能力过剩与价格加成。 过剩生产能力

企业在完全竞争之下没有过剩生产能力。

竞争市场上的自由进入使企业生产平均总成本最小时的产量。使平均总成本最小时的产量称为企业的有效规模。 过剩生产能力

企业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过剩生产能力。

在长期中,完全竞争企业生产有效规模,而垄断竞争企业的生产低于这一水平。 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对于竞争企业来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

垄断竞争企业总是渴望得到另一个顾客。因为它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以牌价多出售出一单位产品就意味着利润多了。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垄断竞争市场并没有完全竞争市场全部合意的福利特点。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由于价格加成的存在,一些对物品的评价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但小于价格)的顾客没有购买物品。因此,垄断竞争市场有垄断定价时正常的无谓损失。 为了实行边际成本定价,决策者就需要管制所有生产有差别产品的企业。由于这种在经济中如此之普遍,所以。这种管制的管理负担是巨大的。

垄断竞争与社会福利

垄断竞争可能引起社会无效率的另一个人方面是,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可能并不是“理想”的数量。也就是说,可能有太多或太少的进入。

两种外部性效应:产品多样化外部性。抢走业务的外部性。 产品多样化外部性:

由于消费者从新产品引进中得到了消费者剩余,所以存在与进入相关的正外部性。 抢走业务的外部性:

由于其他企业从新竞争者进入中失去了顾客和利润,所以存在与进入相关的负外部性。 16.3 广告与品牌

当企业销售有差别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每个企业都有以做广告来吸引更多自己特殊产品买者的激励。 广告

销售略有差别消费品的企业,通常都把收益的10%-20%用于广告。

就整个经济而言,广告支出占企业总收益的2%左右,或者每年2000亿美元左右。 广告的批评者认为,企业做广告是为了操纵人们的嗜好。

批评者还认为,广告抑制了竞争。广告往往努力使消费者相信产品差别大于实际情况。 广告的辩护者认为,企业用广告向顾客提供信息。 辩护者还认为,广告加剧了竞争。

企业愿意用大量的钱来做广告,这本身就向消费者传递了一个所提供产品质量的信号。 品牌

品牌的批评者认为,品牌使消费者感觉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差别。经济学家对品牌的辩护是认为品牌是消费者保证他们购买的物品高质量的一种有用方法。 品牌给消费者提供了在购买前不易判断质量的产品质量的信息。

品牌向企业提供了保持高质量的激励,因为企业保持自己品牌的声誉都经济目的。 垄断竞争市场上有三个特点:许多企业,有差别的产品和自由进入。 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在相关的两个方面不同于完全竞争市场。第一,每个企业有过剩生产能力。这就是说,它在平均总成本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部分运动。第二,每个企业都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垄断竞争没有完全竞争所有合意的特点。存在由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引起的垄断的标准无谓损失。企业的数量(以及产品的种类)可能过多或过少。垄断竞争中固有的产品差别使企业使用广告与品牌。广告与品牌的批评者认为,企业用这些方法利用了消费者的无理性,并减少了竞争。广告与品牌的辩护者认为,企业用这些方法向消费者提供信息,并使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竞争更为激烈。 第十七章 寡头 不完全竞争:这些行业中的企业有竞争对手,同时又没有面临着使他们成为价格接受者的激烈竞争。经济学家把这种状况称为不完全竞争。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类型

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17.1 寡头市场: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由于寡头市场只有几个卖者,所以,寡头的关键特征是合作与利己之间的冲突。 寡头市场是指在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相互竞争的生产者的市场。

寡头市场并不存在自然的或法律的进入限制,但存在由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引起的进入限制,故初始投资较大。 寡头的市场特征

少数几个卖者都提供与其他企业相似或相同的产品。 寡头企业是以一种竞争企业所没有的方式相互依赖的。

寡头集团合作起来并像一个垄断者那样行事—生产少量产品并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寡头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的特点

第一,很难对产量与价格决定做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 第二,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第三,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寡头模型有两类,一种是传统模型,一种是现代的博弈论模型。 传统模型: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一种传统的寡头模型,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所以也常被称为是“双头模型”。

假定生产成本为零,所以图中没有成本曲线。在均衡状态中,甲、乙两个厂商的产量都为市场容量的1/3。

寡头与博弈理论

博弈论是一种分析战略行为的方法,它分析参与者之间有相关性,每方的决策都影响对方的情况下各方的行为决策及后果。

著名的博弈案例称为“囚犯的两难处境”(也称作“囚徒困境”)。

囚犯的两难处境是一种有纳什均衡特性的博弈,被称为优势战略均衡。。优势战略是一种无论另一参与者采取什么行为自己都采取最好行动的战略。优势战略均衡是对每一个参与

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1者都是优势战略时的均衡。 17.1.1 双头的例子

只有两个卖者的寡头,即双头。双头是寡头中最简单的类型。 17.1.2 竞争,垄断和卡特尔

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卡特尔:一致行动的企业集团

虽然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并赚到垄断利润,但往往是不可能的。反托拉斯法把禁止寡头之间的公开协议作为公共政策的重点。 17.1.3 寡头的均衡

纳什均衡是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寡头的均衡:当寡头企业个别的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它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

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 (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P.368 17.1.4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卖者数量增加如何影响结果:

产量效应: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在现行价格时每多销售1加仑水将增加利润。

价格效应: 提高产量将增加总销售量,这就会降低水的价格并减少所销售的所有其他加仑水的利润。

两者会达到一种均衡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

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 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17.2 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策略的情况下如何行事。

我们所说的“策略”这次词是指每个人在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时,必须考虑其他人对这种行动会做出什么反应的状况。

由于寡头市场上企业数量很少,每家企业都必须按策略行事。

每个企业都知道,它的利润不仅取决于它生产多少,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企业生产多少。 17.2.1 囚徒困境

即使在合作使所有人状况变好时,人们在生活中也往往不能互相合作。 寡头博弈:利己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和垄断利润的合作结果。 人们有时能合作的原因:只要参与者都非常关心未来的利润,他们就将放弃欺骗的一次性好处。因此,在多次进行的囚犯困境博弈中,参与者都可以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结果。 17.3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寡头之间的合作是不合意的,因为它使产量太低而价格太高。 贸易限制与反托拉斯法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890) 克莱顿法(1914)

寡头通过形成一个卡特尔并像垄断者一样行事以使自己的总利润最大化。

如果寡头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结果是产量大于垄断的结果,价格低于垄断结果。 囚徒困境表明,利己使人们即使在合作符合他们共同利益时也无法维持合作。 囚徒困境的逻辑适用于许多情况,包括军备竞赛,做公告,公有资源问题和寡头。 决策者用反托拉斯法来防止寡头从事减少竞争的行为。

生产者行为分析 (生产理论) 第1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

1、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三种组织形式,即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是指单个自然人独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2合伙企业是指两个或以上自然人共同出资经营的厂商组织; 3公司制企业则是指按公司法建立和经营的厂商组织。 2、生产

生产,就是指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即把投入变成产出的过程。

例如,煮饭就可以看作一种简单的生产过程。它需要投入米、水、电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经过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大米加工成米饭这一产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组合并制成产品的过程,产品是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结果。 3、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劳动(L)、资本(K)、土地(N)企业家才能(E) 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又可以分成两类:1外生性生产要素(传统的生产要素)

2内生性生产要素(知识或技术)和企业家才能

4、 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也就是资源的有效配置。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是机会成本。

经济效率的实现。A一是产量既定时生产的总成本最小 B再者是总成本既定时产量最大

1.2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Q=f(X1,X2,…,Xn)

Q=f(L,K)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1.3 常见的生产函数

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可变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固定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只存在唯一一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即生产要素之间不可替代,如果要增加产出,要素投入必须按照同一比例增加。

1、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是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Q=Minimum(L,K)在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下,产量取决于较小比值的那一要素。

2、 可变比例的生产函数

要素的投入比例可变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生产函数。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事实上说明了不同的生产要素在某种生产过程中不可相互替代,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其产要素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即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可变的。 第2节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是指厂商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长期则指厂商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在短期内: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 在长期内所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短期的生产函数在这里就是指劳动要素投入量可变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则是指劳动和资本都可变的生产函数。

2.1 几个基本概念

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 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总产量(TPL)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TPL=f(L, 劳动的平均产量(APL)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

)是短期生产函数的数学表达式。

劳动的边际产量(MPL)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产量是总产量的一阶导数。

假设投入劳动从1个单位逐渐增加为8个单位,则相应的生产函数劳动力数量(L)总产量(Q)平均产量(APL)边际产量(MPL)。表4-1

4. 生产的三个阶段

根据可变要素的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时,生产者在选择劳动力的投入数量时存在三种情况,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之为生产的三个阶段。图4-2(b) 第一阶段是劳动力的投入数量从0到到APL曲线的最高点B’ 之间 第二阶段是从APL曲线的最高点B’ 到MPL为零点C‘之间。 第三阶段从MPL为零点C‘开始。

生产只可能在第二阶段即从B'点到C'点的区间内进行。 5.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对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来说,边际产量表现出的先上升而最终下降的规律被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是: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和固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组合比例。 第3节 长期生产函数

3.1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产品所需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等产量曲线与效用理论中的无差异曲线是很相似的。 Q=f(L,K) 假定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函数是Q=L1/2K1/2,当Q1=6和Q2=8时,生产这两个产量的各种资本投入量和劳动投入量的组合,可由表4-2列出,根据表4-2所列Q1=6和Q2=8和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组合,可以描绘出两条相应的等产量曲线,如图4-3所示。

等产量曲线同无差异曲线一样,它具有如下特点: (1) 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大。(2) 同一等产量曲线图上,两条不同的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3)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当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发生变化时,就意味着生产者在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时,必须同时相应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3.2 边际技术替代率

产量曲线的斜率代表了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的能力。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称为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图4-4所示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解释:以劳动对资本的替代为例,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劳动的边际产量逐渐下降,资本的边际产量则逐渐上升。因此,随着劳动对资本的不断替代,作为逐渐下降的劳动的边际产量与逐步上升的资本的边际产量之比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 3.3 等成本曲线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生产理论中的等成本线是一个和效用理论中的预算线非常相似的分析工具。 TC=PKK+PLL,也可写成

等成本线如图4-5所示,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的劳动与资本的各种组合。

惟有等成本线上的任何一点,才表示用既定的成本全部花完能买到的劳动和资本的组合。

3、4 厂商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 1、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假定厂商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生产一种产品,它们的价格和厂商用于购买两种要的成本是已知的。图4-6 惟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该点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要素组合投入劳动和资本进行生产可以得到最大的产量,称为均衡点。

两条曲线相切意味着在切点它们的斜率相等。也就是说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比例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2、产量既定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技术效率最优的另一种形式就是生产者在期望得到一个既定的产量时会要求生产成本最小。这可以用图4-7来说明。 惟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三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即表示劳动与资本要素的价格是确定的),但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成本支出水平。

等产量曲线Q与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只有在等产量曲线的等成本线的切点为E才是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

第4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4.1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所有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同时同比例增加与由此带来的产量增加之间的比例关系。 1、 规模报酬在厂商的生产中,当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同时同比例增加时,产量的变化可以有三种情况。

(1) 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事实上,规模经济是长期规模报酬递增的一种表现形式。(2)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3)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厂商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2、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一种长期规模报酬递增的形式。

规模经济与一般的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在扩大生产规模引起产量递增时往往伴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后者则一般是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产量递增。 规模经济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

(1) 工厂规模经济。 形成工厂规模经济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专业分工的利益 、学习效果 、建设费用的节约性。 (2) 企业规模经济。 除上述已论及的形成工厂规模经济的原因外,形成企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点:大批量购入原材料和大批量销售产品的利益 、交易内部化 、研究和开发的利益 、资金和财务的利益 。

4.2 范围经济

1、学习效应

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与其他人可以积累起产品设计、生产和管理的经验,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

“学习效应”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的生产率取决于它的生产历史,历史上生产过的越多成本就越低;二是产品的生产历史越长,其成本降低的潜力越小。

学习效应理论不仅解释了企业间超越的可能性,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速度要快于发达国家。 2、 范围经济

如果一个厂商同时生产多种产品的支出小于多个厂商分别生产的支出,或者说一个企业从事多种产品生产所引起的长期平均成本递减或收益递增,经济学家就称这种现象为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或者多产品(multi-product)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有的企业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时也可以有范围经济。 扩大范围之所以能产生经济效应,可能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 合成效应。(2) 内部市场。(3) 减

少经营风险。(4) 扩大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