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5.3.1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更新时间:2023-04-19 02: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实验情境,弓I发学生学习兴趣,弓I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试验1:教师以窗格为例,已知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用三角尺进行检验,发现同位角相等?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呢?

试验2:学生试验(发印制好的平行线纸单).

(1)要求学生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直线a、b相交;

(2)选一对同位角来度量,看看这对同位角是否相等.

学生归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二、主体探究,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其他性质以及对命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1

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

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

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回答).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要求学生学习推理的书写格式. 活动2

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活动3

如何理解并记忆性质2、3,谈谈你的看法!

(1)性质2、3分别已知什么?得出什么?

(2 )它与前面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3)性质2、3的应用格式.

b ?/ all b(已知)

???/ 3=Z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all b(已知)

???/ 2+Z 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

活动4

解决问题.

问题1: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

A=115°,/ D=100° .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梯形的两底是互相平行

的)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注意启发学生回答为什么,进一步细化为较为详细的推理,并书写出.

〔解答〕因为ABCD是梯形.

所以AD//BC.

所以/ A+Z B=180°,/ D+Z C=180°.

又/ A=115 ° ,Z D=100°.

所以Z B= 65°,Z C= 80°.

问题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 B等于142°,第二次拐的角? C是多少度?为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根据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容易得到Z B和Z C相等,于是得到Z C= 142°问题3:如图,一束平行光线AB与DE射向一个水平镜面后被反射,此时Z 1 = Z 2,Z 3=

Z 4.

(1) Z 1、Z 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Z 2与Z 4呢?

学生活动设计:从图中可以看出:/ 1与/ 3是同位角,因为AB与DE是平行的,所以 / 1= / 3?又因为/ 1 = / 2,/ 3= / 4,所以可得出/ 2= / 4?又因为/ 2与/ 4是同位角,所以BC // EF ?教师活动设计:这个问题是平行线的特征与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综合应用. 由两直线平行,

得到角的关系用到的是平行线的特征;反过来,由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用到的是直线平行的条件?同学们要弄清这两者的区别.

〔解答〕略.

问题4:如图,若AB//CD ,你能确定/ B、/ D与/ BED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活动设计:

由于有平行线,所以要用平行的知识,而/ B、/ D与/ DEB这三个角不是三类角中

的任何一类,因此要考虑构造图形,若过点E作EF//AB,则由AB//CD得到EF//CD,于

是图中出现三条平行线,同时出现了三类角,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到:/ B= / BEF、/ D =/ DEF,因此/ B+Z D = Z BEF + Z DEF =Z DEB .

教师活动设计: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特别是构造图形这个环节,适当引导,让学生养成“缺什么补什么”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过点E作EF//AB.

所以Z B=Z BEF .

因为AB//CD .

所以EF//CD .

所以Z D = Z DEF .

所以Z B + Z D = Z BEF + Z DEF = Z DEB.

即Z B+Z D = Z DEB .

变式思考:

如图,AB//CD,探索Z B、Z D 与Z BED 的大小关系(Z B+Z D +Z DEB = 360° ).

A B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 ?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 .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有什么区别?

判定: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的关系.证平行,用判定. 性质:已知平行的关系得角的关系?知平行,用性质.

作业:习题5.3.

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重点、难点)

2?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

一、复习引入

问题: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判定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关系,性质是已知平行关系得角的关系.

两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先用判定再用性质

如图,C, D是直线AB上两点,/ 1 + Z 2= 180°, DE平分/ CDF , EF // AB.

Ew -------------- F

1

(1)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

(2)若/ DCE = 130°,求/ DEF 的度数.

解析:⑴由/ 1 + Z DCE = 180°,/ 1+ / 2= 180°,可得 / 2 = Z DCE,即可证明CE // DF ;

1

(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Z CDF = 50。?由DE平分Z CDF,可得Z CDE = 2Z CDF = 25 ° 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Z DEF的度数.

解: (1)CE/ DF.理由如下:TZ 1 + Z 2= 180°, Z 1+Z DCE = 180°,「.Z 2 = Z DCE, ??? CE // DF ;

(2) ?/ CE // DF , Z DCE = 130°,:Z CDF = 180 °—Z DCE = 180°—130 °= 50 °?/ DE 1

平分Z CDF ,???/ CDE = 2Z CDF = 25° . ?/ EF // AB,?/ DEF = Z CDE = 25° .

方法总结:根据题目中的数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 从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用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用平行线的性质,二者不要混淆.

探究点二:先用性质再用判定

如图,已知DF // AC,Z C = Z D , CE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

解析:由图可知Z ABD和Z ACE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CE / B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Z ABD = Z C.

解:CE / BD.理由如下:T DF // AC,「.Z D = Z ABD. vZ C=Z D ABD = Z C, ? CE // B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2Z EDF.

(1)判定Z BAE,Z CDE与Z 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⑵Z AFD与Z AED之间有怎样的

数量关系?

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

解:(1) Z AED = Z BAE +Z 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 作EG / AB.v AB / CD , ? AB // EG / CD ,???/ AEG = Z BAE,Z DEG = Z CDE.vZ AED = Z AEG + Z DEG AED = Z BAE + Z CDE ;

(2)同(1)可得Z AFD = Z BAF + Z CDF.vZ BAF = 2Z EAF , Z CDF = 2 Z EDF , BAE 333 3 3 + Z CDE = 2Z BAF + ;Z CDF = ;(Z BAF + Z CDF) = 3Z AFD ,?/ AED = |Z AFD.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

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板书设计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判定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ME

113如图, AB / CD , E, F分别是AB, CD之间的两点,且Z BAF = 2Z EAF , Z CDF

式,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

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

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4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