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

更新时间:2023-07-30 00: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

2009-10-16 20:41:30 作者:许永 Hits: 197

南京市“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初中化学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指在以自然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形式下,将班级学生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根据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一组的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由学生分别在各自的小组中学习其内容并掌握某些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互相检查评价,以确保第一个小组成员掌握该内容。然后,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参加传统方法的测验。

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践及创新。着重开展互相帮助、监督、检查评价的研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参与讨论及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每一阶段学习后,每一个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参加传统方法的测验,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测验成绩,着重对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整体水平的评价,对小组整体进步显著的给予表彰,从而避免小组成员间产生学习依

赖性。

2、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学习讨论,师生共同探究赞等形式的学习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协作,能力和思考表达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基本动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其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教师教学的对象--学生,他们有着好动、好奇、好胜、喜异、爱新等心理特征。对此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但每个人都有获得优势的需要。并且通过满足人们的优势需要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具有更稳定、更持久的力量。可见,学习互助合作小组成员按档次比例优化组合,开放设疑,质疑、释疑等参与活动的空间等。均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并满足自己在不同时候的优势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也提出了“期望理论”。这一理论可用公式表示为: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其中,“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效价”是指被激励对象目标价值看得多大。“期望值”是指导致某种结果或满足某种需要的概率。这个理论说明:一个人把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能实现的概率越高,那么激起的动机就越强烈,焕发的内部力量也就越大。可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同时提高效值和期望值。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一旦学生成为学习主人,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效值和期望值。由此可见,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

(3)合作学习理论:

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4)主体性学习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面推进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决定从2006年

秋季开始,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实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南京市从2003年秋季起,初中全面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目前初中化学课程实施新课程已进入第3个年度。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仅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培养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启蒙性的科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

我校是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从目前我校学生学习化学的情况来看,他们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一种应付式的学习境况下,学习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之下,学习缺乏主动性,不善于与他从交流共享学习的乐趣,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等。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有效唤起学生有效地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动共同探求知识奥秘的动力。将学生从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引导到一种自觉自发的学习状态,培养学习对学习化学的待续长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感受与交流共享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化学学业水平。

研究者试图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前大班额条件下的小组学习的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分配互助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和人数;

2、如何制定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规范和学习目标;

3、如何对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

4、如何在小组中促培养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9月-10月,查阅有关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选定研究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并进行初测,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学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因素,将学生按一优、二中、一差分成四人一组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并制定小组学习目标及学习要求,初步制定小组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制定量化评分表。

(2)实施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3月,按小组开展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以单元教学为单位,每单元教学结束进行统一测验,结合测验成绩和平时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的表现等诸方面综合考查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全班中的进步,考查小组整体的学习水平,并与平行班级作适当的比较。并根据每位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使小组组合达到最优化。定期搜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记录和教学反思。

(3)总结阶段:2008年4月-5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结题材料。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测量法等研究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及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条件

(1)目前我校九年级有13个平行教学班,有广泛的实验基础

(2)我校有两个计算机室,10M光纤上网,有配备较为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硬件基础较好。

(3)本人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十五年,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能力,且本人也参加了第一市个人课题研究,顺利结题,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学校对课题研究工作非常重视,给予了各方面的大力扶持。

2、预期成果

(1)实验研究报告

(2)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量化评分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夏正盛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STAD型合作学习简介:目标、模式、实施及评价》

何李来 2005.4

4.《试论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盛群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22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