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锁垫片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更新时间:2024-06-18 2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汽车门锁垫片成型工艺

与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和说明汽车门锁垫片的造型设计和成形零件模具设计的过程。通过运用模具设计基础和CAD/CAM等这些课程的知识去做一次模具设计的实践,并在这次实践中锻炼自己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次模具设计的实践中,我运用CAD软件对产品造型进行了绘图设计及CAD软件的3D与2D转换,同时运用到模具知识对产品造型进行反馈,使产品结构更加合理,也积极查找资料对汽车门锁垫片的模具成形零件进行设计。使我又进一步的了解冲压模具的知识,同时加深了对冲压模具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的理性知识;并掌握模具设计的关键要点和设计方法。

这个毕业设计是工业产品的设计的典型实例,这对于我以后的设计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与帮助,也相应带动了工业产品高速与持续发展。希望以后能为人们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造福人类,造福社会。

关键词:

汽车门锁垫片、CAD、冲压模具、模具设计

- 1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前言

冷冲模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专业实训环节,学生通过对金属进行冲压或弯曲成型工艺与冷冲模具的综合性分析设计训练,要求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具体运用和巩固《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及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了解冷冲模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2:训练学生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如《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有关技术资料、熟悉有关国家标准、规范;使用经验数据,进行估算等方面,接受全面的训练。

3:掌握冷冲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并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今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打好必要的基础。

2009年12月1日

- 2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目录

摘要: ...................................................................................................... - 1 - 关键词: .................................................................................................. - 1 - 前言 .......................................................................................................... - 2 - 第一章 冲压工艺及零件分析 ................................................................ - 5 - 1.1.冲压工艺的优点 ...................................................................... - 5 - 1.2.冲压成形的特点 ....................................................................... - 5 - 1.3.零件的工艺分析 ....................................................................... - 6 - 第二章 工艺方案的确定 ........................................................................ - 8 - 2.1.方案比较 ................................................................................... - 9 - 2.2.确定方案 ................................................................................... - 9 - 第三章 排样方案的确定 ...................................................................... - 10 - 3.1.板料宽度、导料板间距离、步距的确定 ............................. - 10 - 3.2.排样图的设计 ......................................................................... - 11 - 3.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 - 11 - 3.4.材料的经济利用 ..................................................................... - 11 - 第四章 压力中心的计算 ...................................................................... - 12 - 4.1.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 - 12 - 4.2.结果列表如下: ..................................................................... - 13 - 第五章 冲压力的计算 .......................................................................... - 14 - 5.1.主要力的计算 ......................................................................... - 14 - 第六章 模具工作尺寸的计算 .............................................................. - 16 -

- 3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6.1.冲裁间隙 ................................................................................. - 16 - 6.2.刃口尺寸计算 ......................................................................... - 16 - 第七章 凹、凸模的尺寸计算及强度的校核 ...................................... - 20 - 7.1.凹模的外形尺寸计算 ............................................................. - 20 - 7.2.根据凹模周界确定模架总体结构。 ..................................... - 21 - 7.3.凸模的设计 ............................................................................. - 21 - 7.4.凸模的强度与刚度的校核 ..................................................... - 21 - 第八章 压力机有关参数的校核以及零部件的选择 .......................... - 22 - 8.1.压力机闭合高度的校核 ......................................................... - 22 - 8.2.装备零件的选择 ..................................................................... - 23 - 第九章 模具制造装配要点 .................................................................. - 23 - 第十章 结束语 .................................................................................... - 24 - 参考文献: ............................................................................................ - 24 - 致谢 ........................................................................................................ - 24 - 附录: .................................................................................................... - 25 -

- 4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第一章 冲压工艺及零件分析

冲压工艺按其变形性质可分为材料的分离与成型两大类,每一类中又包括许多不同的工序,其中冲裁!拉深和翻边是最常用的三种基本工序\冲裁是指利用冲模在压力机上使板料分离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它包括切断、落料、冲孔、修边、切口等多种工序,但主要是落料和冲孔工序;拉深是指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件或将已制成的半成品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他较复杂形状的开口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翻边是指利用翻边模在预加工好的毛坯上依靠材料的拉伸,沿一定的曲线翻成竖立凸缘或沿毛坯的曲边,借助材料的拉深与压缩以形成高度不大的竖边的一种冲压加工方法。 1.1.冲压工艺的优点

冲压是机械制造业中一种较先进的加工方法,利用这种加工方法可以得到形状比较复杂和用其他加工方法不太容易加工的制件,与切削加工相比,具有材料利用率高、制品力学性能好,互换性强、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1.2.冲压成形的特点

尽管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法很多,但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使平板毛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与精度的零件。由于冲压成形板料毛坯的厚度尺寸远小于板面尺寸,

- 5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以及外力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与其他塑性加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因此冲压成形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平面应力状态较多 由于冲压成形板料毛坯的尺寸特点,模具对毛坯的作用力一般作用于板料的表面,产生数值不大且垂直于板面的单位压力,但此单位压力已足以产生使板材塑性变形的内应力。

(2)伸长类变形多 相对于板面尺寸,冲压毛坯的厚度很小,压应力作用下的抗失稳能力也很差,在没有抗失稳装置的约束作用下较难顺利的冲压成形,因此在各种冲压成形方法中,以拉应力为主的伸长类冲压成形多于以压应力为主的压缩类成形。

(3)静水压力影响小 在板料冲压成形时,毛坯中的内应力数值接近或等于材料的屈服应力,有时甚至小于板料的屈服应力,因此处理静水压力的方式和方法都不同,有些情况下静水压力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4)模具的约束作用轻 在冲压成形中,模具对板料毛坯作用力所形成的约束程度较轻,大多数情况下板料毛坯都存在一定的自由度,常常只有一侧表面与模具接触,而另一表面是非接触的自由表面。甚至有时板料变形部分的两侧表面都不与模具接触,此时的变形则是靠模具对其相邻部分施加外力来实现。

1.3.零件的工艺分析

在设计冲压过程中需多道工序时,必须综合考虑下列各种条件的影响。

- 6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1)冲压变形及趋向的要求 在数道工序加工时,对其工艺过程的总体设计、工序先后的安排及其是否要增加一些附加工序,都应从变形的发生及其控制的原理出发,以保证需要变形部分先变形、不需要变形的部分不变形、有害的变形排除掉,使之很好的达到精度和质量要求。

(2)冲压件尺寸精度的要求 对冲压件的几何尺寸或形状有较高的精度要求时,必须增加一道精整工序,实际上静压、校正弯曲也是精整工序。

(3)模具的结构和强度上的要求 模具形式的选定,主要取决于生产批量的大小。一般生产批量大,可选复合模或连续模,生产批量小,可选通用模与简易模。根据产品图纸及相关要求如下图所示:

图1.1

由工件简图1-1可见,此工件有落料和冲孔两个工序。将外形视为落料,则需要冲压的共有两个¢9mm的孔,各位置间的尺寸比较小,如果设计成级进膜,模具制造成本较大,并且冲压后成品件留在模具上,在清理模具上的物料时会影响冲压速度。因此,选用单侧刃定距级进

- 7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生产。。

从技术要求和使用条件看,此工件形状较为简单,要求精度也不高。由图看出其主要工序为落料和冲孔。因此对工件有如下要求:

(1)材料:Q235低碳刚抗剪强度?好的冲压性能。

(2)结构:外形结构简单,无特殊要求,一般冲压能满足要求。 (3)精度要求:该零件尺寸无特殊要求,均为自由公差。精度要求不高。按精度要求IT =12级取。(各公差查表机械制图附表22):

?0.21?0.21mm、R200mm, 孔类尺寸: 侧刃 22.20?0.12?0.1560mm、90mm

00020mm13mm10?0.21?0.18?0.15mm、 轴类尺寸: 、

?345mpa t=0.5mm具有良

650?0.3mm

孔 心 距: 37?0.125mm

结论:该零件适合冲压,可以冲裁。

第二章 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的外形简单,形状规则,材料为Q235低碳刚,厚度t=0.5mm, =345MPa。由于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而且成型工艺只有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所以设计关键是设计模具工作零件的结构,保证模具使用寿命。

- 8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2.1.方案比较

该零件包括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 :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 : 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 : 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看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两次定位带来累积误差,造成孔的定位精度不高。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精度高。考虑到孔边距只能大不能小,凸凹模加工困难,安装有难度。生产效率教方案一高。

方案三:级进模先冲孔后落料,两道工序用单侧刃定距,可实现自动化送料。精度可满足制件要求。效率在以上方案中最高。

2.2.确定方案

结论:通过对以上方案的分析,决定采用级进模冲裁该零件,由于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制造方便,维修容易等特点,模具强度较高,寿命较长。便于实现自动化。采用侧刃定距保证定位.该零件属于小型零件,而且产量是大批量生产。从模具的制造复杂性和价格还有生产效率等方面考虑,所以决定采用方案三为最佳方案。因此选用单侧刃定距级进模生产。

- 9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第三章 排样方案的确定

3.1.板料宽度、导料板间距离、步距的确定

根据板料厚度t=0.5mm;查表得工件间搭边a1=2.2mm 侧搭边

a=2.5mm采用单侧刃定距,导料板导向无侧压装置。按公式

条料宽度 :

0B???Lmax?2a??nb1???Lmax?1.5a?nb1??00?a??0.75a?

??65?1.5?2.5?1?2??mm?70.750?0.5mm0?710圆整后:B???0.5mm

侧搭边由原来的:?a??0.75a?1.875? 变为?a??2mm? 导料板间距离:

B??B?C?Lmax?1.5a?nb1?z

??71?0.5?mm?71.5mm

切后导料板间距离:

B1??Lmax?2a?C/2?Y/2??65?4?0.25?0.05?mm?69.3mm步距 :A??D?a1?mm??20?2.2?mm?22.2mm

- 10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3.2.排样图的设计

3.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一个步距的利用率 ??2s?100% A?B???202?982???????360?S?65?20?2????4.5??20?2??30?22????

??1300?127.17?341.91?197.58?mm2?1028.5mm2

1028.5s?100%?65.25% ?100%?22.2?71A?B??

3.4.材料的经济利用

冲压件大批量生产成本中,排样的目的就在于合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的利用率。 选用900?1000的板料。有两种剪法。

- 11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竖剪横剪

A B

A种:方法可剪900/71=12.6即12张条料 每张条料剪1000/22.2=45.04 即45个制件。

一张板料一共剪12?45=540个制件。

同理B种方法可剪560个制件。因此选择B为裁剪方案。 一张条料的利用率:

??ns900/22.2?1028.5?100%?100%?64.38%

L900?B900?71一张板料的利用率:

??n?s560?1028.5?100%??100%?64?0?1000900000

第四章 压力中心的计算

4.1.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冲裁力合力的作用点称为冲模压力中心。为了保证压力机和冲模正

- 12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常平稳的工作,必须使冲模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中心重合。该零件压力中心分析图如下图所示。

为了保证压力机和模具的正常工作 ,应该使模具的压力中心与压力机滑块的中心线重合。

建立如下图所示坐标系;画出受力的边。

x0?LLnxn1x1?L2x2??L?Ln1?L2?根据公式

y0LLnyn 1y1?L2y2???L?Ln1?L2?求得x0= 7.52 y0=3.36

4.2.结果列表如下:

基本要素长度L/mm 各凸模压力中心坐标 - 13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X Y L1?9??28.26 22.2 -18.5 L2?9??28.26 22.2 18.5 L3=2 32.2 36.25 L4=34.19 21.1 35.25 L5=20 0 32.5 L6=17.3 -10 23.85 L7=34.19 -5.22 0 L8=17.3 -10 -23.85 L9=20 0 -32.5 L10=65 10 0 合计:压力中X0=7.52 Y0=3.254.51 心: 36 第五章 冲压力的计算

5.1.主要力的计算

模具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和下出件无需顶件装置。单侧刃定距。凹模为直臂式。

F总?F冲孔?F落料?F卸料?F推件?F侧刃

F冲孔=1.3Lt???1.3?28.26?0.5?345?N?6337.31N

F落料

- 14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1.3Lt??1.3??20?20?65?17.3?17.3?34.19??0.5?345?38972.41N

F卸料?K卸?2F冲孔?F落料??0.055??2?6337.31?38972.41??2840.59N

F推件?2F推孔?F推制件?2?K推?n?F冲孔??K推nF落料?2?0.063?8?6337.31??0.0633?8?972.418??6388?19642.09?26030.09N

n?h??0.51?/t?5?1/0.5?8

(卡在凹模内的制件和废料各为8个)

F侧刃?1.3L?t??1.3?24.2?345?0.5?N?5426.85N

F总?2F冲孔?F落料?F卸料?F推件?F侧刃

??12674.62?38972.41?2840.59?26030.09?5426.85?N?85944.56N?85.94KNF公称?(1.1~1.3)F总?1.25?85944.56?107.43KN

根据总压力可初选压力机为开式可倾压力机160KN。 其型号如下表: 开式可倾压力机型号表:

型号 公称压力/KN 滑块行程/mm 滑块行程次数/min 最大封闭高度/ mm 封闭高度调节量mm 滑块中心线至床身距离/mm 立柱的距离/mm 工作台孔/mm

JS23-16 160 45 120 220 45 160 220 前后 - 15 -

160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左右 直径 工作台寸/mm 模柄孔尺寸/mm 床身最大可倾角 直径 深度 前后 左右 240 210 300 450 35 40 60 350 第六章 模具工作尺寸的计算

6.1.冲裁间隙

冲裁模凸、凹模刃口部分尺寸之差称为冲裁间隙,用Z表示,又称双面间隙,单面间隙用Z/2表示。间隙是冲裁模设计中很重要的工艺参数。

合理冲裁间隙的确定:

落料部分以落料凹模为基准计算 ,落料凸模按间隙值配制;冲孔部分以冲孔凸模为基准计算,冲孔凹模按间隙值配制。既以落料凹模、冲孔凸模为基准,凸凹模按间隙值配制。

6.2.刃口尺寸计算

该零件属无特殊要求的一般冲孔和落料。采用分别加工法加工凸、凹模。

- 16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件精度取IT12级磨损系数 x?0.75 Q235材料厚度0.5mm

查课本表3-33 Zmin?0.04mmZmax?0.06mm

Zmax?Zmin??0.06?0.04?mm?0.02mm

凸凹模分别按IT6和IT7级制造。公差均查机械制图书 附表22) 尺寸9由冲孔获得(x?0.75 ??0.15)

(?T=0.009mm?A=0.015mm均为计算后尺寸查得) 冲孔 :

dT??dmin?x????

T0 ??9?0.75?0.15?0?? dA??dT?Zmin?0??AT ?9.110?0.009mm??A?0.015?9.150mm

??9.11?0.04?0 校核?T??A?Zmax?Zmin

0.009mm?0.015mm?0.024mm?0.02mm (不能满足间隙

公差)

因此,只有缩小?T、?A提高制造精度,才能保证间隙在合理范围内,

由此可取:

?T=0.4?Zmax?Zmin??0.4?0.02mm?0.008mm?A?0.6?Zmax?Zmin??0.6?0.02mm?0.012mm

?0.012d?9.15mm mm故尺寸9mm dT?9.110 A0?0.008侧刃: (1)dT1??dmin??A?x??????22.2?0.75?0.21????22.358?0.013mm

000TTdA1??dT?Zmin?0

??22.358?0.04?0- 17 -

??A?0.015?22.3980mm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校核:0.013mm?0.015mm?0.028mm?0.02mm 不满足间隙公差

?0.012故dT1=22.3580mm ?0.008mm dA1?22.3980 (2)dT2dA2??dT?Zmin?0??dmin?x????0T=?6?0.75?0.12?0???0.015?6.130mm

T ?6.090?0.009mm??A??6.09?0.04?0??A 校核:0.009mm?0.015mm?0.024mm?0.02mm (不满足间隙公差)

?0.012?6.130mm 故 dT2?6.090?0.008mm dA2尺寸37mm 孔心距

Ld?L?1???37?0.125?2?0.125?mm?37?0.03mm 8落料:先确定凹模

尺寸65mm(x?0.75 ??0.3) ?A?0.03mm ??0.019mm

T(?A 、 ?T 计算后分别按IT为6、 7级查得)

DA??Dmax?x??00??A??65?0.75?0.3?00T??A?0.03?64.780mm0?0.019DT??DA?Zmin?????64.78?0.04????64.74T

mm校核:0.03mm?0.019mm?0.049mm?0.02mm(不满足间隙公差)

?0.012故尺寸65mm DA?64.780mm DT ?64.740?0.008mmT尺寸20mm(x?0.75 ??0.21)?A?0.021mm ??0.013mm

DA??Dmax?x??00??A??20?0.75?0.21?00T??A?0.021?19.840mm0?0.013DT??DA?Zmin?????19.84?0.04????19.80Tmm

校核0.021mm?0.013mm?0.034mm?0.02mm(不满足间隙公

- 18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差)

?0.012mm DT?19.800故尺寸20mm DA?19.840?0.008mm

尺寸R20mm(孔类尺寸)

(x?0.75 ??0.21)?A?0.021mm ??0.013mm

TDA??Dmax?x??00??A??20.21?0.75?0.21?00T??A?0.021?20.050mm0?0.013DT??DA?Zmin?????20.05?0.04????20.01Tmm

校核0.021mm?0.013mm?0.034mm?0.02mm(不满足间隙公

?0.012mm DT?20.010差)故尺寸20 DA?20.050?0.008mm

尺寸13mm(x?0.75 ??0.18?A?0.018mm ??0.011mm)

TDA??Dmax?x??00??A??13?0.75?0.18?00T??A?0.018?12.870mm0?0.011DT??DA?Zmin?????12.87?0.04????12.83Tmm

校核0.018mm?0.011mm?0.029mm?0.02mm(不满足间隙公差)

?0.012mm DT?12.830故尺寸13 DA?12.870?0.008mm

- 19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第七章 凹、凸模的尺寸计算及强度的校核

7.1.凹模的外形尺寸计算

根据公式建立如图所示凹模外形: 凹模厚度:

H?kb??15mm? b——凹模刃口的最大尺寸 单位 mm

k——为系数

b?73.5mmk查表为0.2H?0.2?73.5?14.7mm圆整为20mm

凹模壁厚

C??1.52?H??3040mm? C?35mm

先估算凹模外形尺寸A??2C?20?22.2?mm?112.2mm

B?2C?73.5?143.5mm

也就是凹模周界L=112.2mm B=143.5mm

查表 选择标准凹模尺寸为L=160mm B=160mm 160?160

- 20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7.2.根据凹模周界确定模架总体结构。

选择后侧式导柱模架。

凹模周界L=160mm B=160mm 闭合高度Hmin=180mm H 上模座160?160?40 下模座160?160?45 导柱28?170 导套28?100?38

7.3.凸模的设计

max=220mm

模具采用弹压卸料 凸模的长度L=h1+h2+h3+ h h1=凸模固定板厚度 (0.6-0.8)H 取16 mm h2=卸料板厚度 h1-2=14mm h3=导料板厚度 h3 =5mm t=板料厚度 t=0.5mm h增加长度 h=15.5mm L=h1+h2+h3+ h=(16+14+5+0.5+15.5)mm=55mm 冲孔、落料、侧刃凸模长度均为55mm

7.4.凸模的强度与刚度的校核

承压能力的校核

- 21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凸模承压能力按下式校核:?FZ/????压? Amin式中: ?——凸模最小截面的压应力,单位MPa

/FZ凸模纵向所承受的压力,它包括冲裁力和推件力(或顶件力)单位N???压??——凸模材料的许用抗压强度,单位MPa

对于T8A;T10A;Cr12MoV;工具钢,淬火硬度为58~62HRC时,

可取??压??(1.0~1.6)?103MPa 确定Cr12MoV为凸模材料

/FZ?F?F推?6337.31?3194?9531.31NAmin?34.20mm2

??/FZAmin?9531.31?278MPa ?????压?? 强度足够。 34.20第八章 压力机有关参数的校核以及零部件的选择

8.1.压力机闭合高度的校核

选择模架的 闭合高度H

min=180mm H

21m5 m

max=220mm

0m?H?Hmin?10?H?Hmax?5 19m

压力机的允许范围最大封闭高度为220mm 调节量45mm

175mm〈H压力〈220mm 模架允许的范围在压力机的范围内。所以

该压力机满足冲裁要求。

- 22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8.2.装备零件的选择

卸料螺钉:内六角螺钉M12?50 (12个) 销钉M6(8个)

外六角螺钉M8?20(4个) 开槽圆柱头螺钉M6?10(4个)

侧刃 IA型 模柄:压入式模柄。直径40mm孔深60mm

第九章 模具制造装配要点

凹模板、导尺均是需淬火的零件,凹模板加工后,在线切割和淬硬之前,在模架的下模板上进行装配。在凹模上划出各个行孔和圆孔的线,并根据计算数据划出压力中心线,使压力中心线与下模座的中心线对正。钻、攻螺孔,将下模板、凹模板、导尺进行装配,校正导尺间距后,钻铰销钉孔,将上述三板固定。钻孔并安装挡料销,安装承料板。然后将下模全部拆开,将凹模板和导尺热处理淬硬后进行线切割加工,用平面磨床磨平后重新装配。

固定在上模板的上模部分,各凸模和凸模垫板都应淬硬,装配前将凸模淬硬并完成全部加工,垫板装配前不淬硬。装配时,将凸模压入凸模固定板,在垫板上钻孔,将外形凸模固定在垫板上,在与卸料板穿在一起。凸、凹模间隙为0.108mm,在凹模型孔中垫0.1mm的硬纸片,以确定间隙。将已组装为一体的凸模固定板、凸模、卸料板、垫板一同,并使凸模插入凹模孔中,将上模板通过导柱、导套与下模板装在一起,透过上模板钻、攻螺孔,使上模板、垫板、凸模固定板固定。检查无误后,钻、铰销钉孔,打入销钉,再钻、攻螺孔、安装卸料螺钉,上模全部拆开,将垫板淬硬磨平,安装橡胶板,再次装配上模,完成模具装配。

- 23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第十章 结束语

通过本次冷冲模的设计,使我对冲裁模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老师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完成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实战性的知识。

此次设计中,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来进行冷冲模的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在设计时,把原始数据图形数据化的参数输入计算机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并通过显示器给出分析结果和图形,同时还可在显示器上对分析结果和图形进行补充修改和完整,使设计达到最佳水平,比动手画图更省时和省力,而且清晰明了,可见(CAD)技术在冷冲模设计中已从理论阶段走上了实用阶段。

这次设计得到 李秋力老师的帮助和辅导,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使我们明白了(CAD)在模具设计时的总体流程,以后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冷冲模设计》 陈智刚主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

2.《AUTOCAD机械制图与课程设计》 王谟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书》 王芳 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4.《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成虹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5.《冲压模具图册》 杨占尧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致谢

本次毕业设计即将结束,我谨向对我的毕业设计给予大力支持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毕

- 24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业设计进行精心指导。正是因为有了您的指导,我的设计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在我的成绩里有您辛勤的汗水,我所学到的知识也将会受益一生,它们将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真挚的对老师们说声谢谢!!

同时,对关心我们毕业设计的系领导表示衷心的谢意。为了能让我们顺利按时的、保证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各位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为我们毕业生特意安排出计算机机房,一方面方便了大家的毕业设计进程,另一方面,我们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相互的合作请教,给对方找出不足,解决了问题。从而,再次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进一步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让我们的同学感情更深更浓!这段美好的学习生活,以后肯定会成为我们时常提起的快乐话题!是一段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往事!

最后,再次感谢李秋力老师对我毕业设计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您在工作之余对我的毕业设计及其他各方面的细心指导,在大学的最后日子里,能再次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离不开您的全力帮助,请接受我真诚的谢意——谢谢老师!!

附录:

装配图 零件图

- 25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业设计进行精心指导。正是因为有了您的指导,我的设计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在我的成绩里有您辛勤的汗水,我所学到的知识也将会受益一生,它们将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真挚的对老师们说声谢谢!!

同时,对关心我们毕业设计的系领导表示衷心的谢意。为了能让我们顺利按时的、保证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各位领导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条件。为我们毕业生特意安排出计算机机房,一方面方便了大家的毕业设计进程,另一方面,我们在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相互的合作请教,给对方找出不足,解决了问题。从而,再次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进一步在即将毕业的日子里让我们的同学感情更深更浓!这段美好的学习生活,以后肯定会成为我们时常提起的快乐话题!是一段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往事!

最后,再次感谢李秋力老师对我毕业设计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感谢您在工作之余对我的毕业设计及其他各方面的细心指导,在大学的最后日子里,能再次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离不开您的全力帮助,请接受我真诚的谢意——谢谢老师!!

附录:

装配图 零件图

- 2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