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偏瘫的临床研究 修改稿

更新时间:2023-09-13 23:45: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分析

刘静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儿内二科 404000)

【摘要】 目的 观察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疗效。 方法 脑瘫患儿110例,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加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总疗程为半年。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分。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有效率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GMFM评分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肢体运动发育能力。 【关键词】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脑瘫;康复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它是集头部和躯干肢体治疗于一体,采用微电脑、数字电路控制、全数字显示的新型治疗仪。主要根据患儿肢体运动障碍情况选择不同的肌肉位置,通过电刺激引起脑的局部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脑循环功能,促进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发育。现将该治疗仪应用于临床治疗和观察,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儿童分院脑损伤干预科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患儿病情均符合2004年全国小儿脑瘫专题研讨会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标准[1]。11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其中治疗组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6—36月(平均13.5月);痉挛型40例,肌力低下型10例,混合型5例。对照组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36月(平均14.5月),其中痉挛型45例,混合型6例,肌力低下型4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治疗组即脑循环系统仪治疗组。①采用上海晋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的JD2008脑循环系统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治疗。该仪器共有ABCDE五组输出,其中AB二组为头部治疗装置,CDE为躯干、肢体治疗装置.它是将AB电极放置于两耳后乳突出或者

放置于颈后枕椎两侧处,设置刺激参数为模式20--25之间,CDE电极放置于该肌肉组织的运动神经点或放置于该肌肉组织的阿是穴,设置刺激参数为模式20--25之间。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0次为一个疗程, 间停1周后连续下一个疗程。②运动疗法。根据脑瘫类型及临床症状选择具体措施,包括Bobath、Vojta、上田疗法等,由治疗师上下午个执行45分钟,其余时间指导家长行康复训练。

(2)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治疗。 1.3 评定方法及标准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NFM)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的情况并记分[2]。评分结果包括(1)原始分(即各能区的测试得分);(2)总百分比(即5个能区原始分占各自总分的百分比之和再除以50)。患者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以上为显效;总百分比提高6%--12%为好转;总百分比提高小于6%为无效。有效率为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及x2检验。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分析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

n 55 55

性别 男 30 31

女 25 24

平均年龄(月)

x±s

脑瘫类型(例)

痉挛性

40

45

肌力低下型

混合型

5 6

13.5±2.1 14.5±1.8 P≥0.05

10 4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两组脑瘫患儿的疗效评估中,治疗组共显效24例,显效率为43.6%,好转30例,好转率为54.5%,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共显效12例,显效率21.8%,好转33例,好转率为60%,有效率为81.8%。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为11.51,P<0.05)。 2.2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GMFM总百分比分别为23.95±11.32、25.10±11.12,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总百分比

分别为38.61±12.95、31.15±11.21,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t分别为6.747和2.351,均P<0.05);脑循环系统治疗仪治疗组GMFM总百分比的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89,P<0.01)。

讨 论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患儿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其中包含偏瘫型脑瘫,在临床康复中,大多数脑瘫患儿主要是一侧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或者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加重,影响患儿的翻身、手支撑、坐、爬、站、走等运动功能的发挥,脑循环系统仪采用多电极,多波形、多频率的特种刺激方法,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微循环,帮助患儿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以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协助产生正常的反应,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改善脑微循环、增加局部脑血流量,肌肉神经系统的康复,反复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步发展为正常的运动模式,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运动功能,是现代康复中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3]。采用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 ,结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GMFM评分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据史惟、王素娟等[4]报道,采用GMFM量表是专门针对脑瘫患儿制定的粗大运动发育评定方法,从而增加了GMFM的临床应用范围,可合理、客观地反映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发育变化。本文从临床角度说明脑循环系统治疗仪通过电刺激有减轻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发育,增强疗效,并缩短病程,提高患儿生活质量[5],脑循环治疗仪能显著改善脑瘫患儿脑部微循环,提高受损脑组织的供血及供氧,减轻脑组织坏死,加速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恢复[6],可作为脑瘫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疗效好,该仪器安全可靠,无副作用,也不会因经验不足,而影响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 史惟,廖元贵,杨红等.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与Peabody粗大运动量表在脑性瘫痪康复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3-424.

[3] 王亦军.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24例疗效分析[J].九江医学.2002,17(1):43.

[4] 史惟,王素娟,廖元贵等.运动发育推拿法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354-363.

[5]瞿佳,于凤玲.脑循环偏瘫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6,7(1):53-54.

[6]汪捷峰、熊萍 胡玉辉等. 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华实用护理杂志, 2008,24(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d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