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

更新时间:2023-10-04 2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D集成电路中的TSV技术概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马志才

1. TSV技术简介

TSV(through silicon via)技术是穿透硅通孔技术的缩写,一般简称硅通孔技术,是三维集成电路中堆叠芯片实现互连的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由于TSV能够使芯片在三维方向堆叠的密度最大、芯片之间的互连线最短、外形尺寸最小,并且大大改善芯片速度和低功耗的性能,成为目前电子封装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技术。如图1.1所示是4层芯片采用带载封装方法(tape carrier package,TCP)(见图1.1(a))和采用TSV方法(见图1.1(b))封装的外形比较。业内人士将TSV称为继引线键合(wire bonding)、载带键合(TAB)和倒装芯片(FC)乏后的第4代封装技术。

图1.1 TSV 封装外形比较

2. TSV及其技术优势

a) 缩小封装尺寸;

b) 高频特性出色,减小传输延时、降低噪声;

c) 降低芯片功耗,据称,TSV可将硅锗芯片的功耗降低大约40%;

d) 热膨胀可靠性高。

3.TSV的主要技术环节 1) 通孔的形成

晶片上的通孔加工是TSV技术的核心,目前通孔加工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深反应离子刻蚀,另一种是激光打孔。

激光技术作为一种不需掩模的工艺,避免了光刻胶涂布、光刻曝光、显影和去胶等工艺步骤,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未来当TSV的尺寸通孔降到lOUm以下时,激光钻孔就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这两种技术的细节及其选择仍然在探索中,不过一些先期进入的厂商已经推出相应的加工设备。

此外,形成通孔后还有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的淀积以及孔金属化等工艺技术。图3.1是6个芯片堆叠采用TSV封装的存储器示意图。

图3.1 采用TSV封装的存储器示意图

2) 晶片减薄

如果不用于3D封装,目前0.3~0.4mm的晶片厚度没有问题,但如果晶片用于3D封装则需要减薄,以保证形成通孔的孔径与厚度比例在合理范围,并且最终封装的厚度可以接受。即使不考虑层堆叠的要求,单是芯片间的通孔互连技术就要求上层芯片的厚度在20~30μm,这是现有等离子开孔及金属沉积技术比较适用的厚度。目前较为先进的多层封装使用的芯片厚度都在100μm以下。未来芯片厚度将达到25μm甚至更小。

晶片减薄目前采用磨削加工,要经过粗磨、精磨和抛光等不同的加工工序。晶片减薄技术中需要解决磨削过程晶片始终保持平整状态,减薄后不发生翘曲、下垂、表面损伤扩大、晶片破裂等问题。

3) TSV键合

完成通孔金属化和连接端子的晶片之间的互连通常称为TSV键合技术。这种技术采用的工艺有金属一金属键合技术和高分子黏结键合等,而目前以金属一金属键合技术为主要方式,因为这种技术可以同时实现机械和电学的接触界面。例如铜一铜键合在350~4000C温度下施加一定压力并保持一段时间,接着在氮气退火炉中经过一定时间退火而完成TSV键合。现在这种TSV键合已经有相应设备问世。

图3.2是已经完成通孔处理并将多层芯片键合的TSV封装剖面图。

图3.2 TSV封装剖面图

4. TSV的技术关键

3D IC技术继续向细微化方向发展,硅通孔3D IC互连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通孔的刻蚀。TSV穿孔主要有两种工艺取向——先通孔(via first)和后通孔(via last),前者是在IC制造过程中制作通孔,后者在IC制造完成之后制作通孔。先通孔工艺又分为两种——前道互连型和后道互连型。前者是在所有CMOS工艺开始之前在空白的硅晶圆上,通过深度离子蚀刻( DRIE)实现,由于穿孔后必须承受后续工艺的热冲击(通常高于1000℃),因而多使用多晶硅作为通孔填充材料;而后道互连型则是在制造流程中在制造厂实现的,一般使用金属钨或铜作为填充材料。显然,先通孔方法必须在设计IC布线之中预留通孔位置,在IC器件制造完成之后,在预留的空白区域进行穿孔,一般采用激光钻孔的方式,通过电镀镀铜实现孔金属化,因而具有更好的导电性能。这两种方法哪个会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其中诸多技术细节仍然需要探索研究。

在晶圆制造CMOS或BEOL步骤之前完成硅通孔通常被称作Via-first。此时,TSV的制作可以在金属互连之前进行,实现core-to-core的连接。该方案目前在微处理器等高性能器件领域研究较多,主要作为SoC的替代方案。Vi

a-first也可以在CMOS完成之后再进行TSV的制作,然后完成器件制造和后端的封装。而将TSV放在封装生产阶段,通常被称作Via-last,该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可以不改变现有集成电路流程和设计。目前,部分厂商已开始在高端的Flash和DRAM领域采用Via-last技术,即在芯片的周边进行通孔,然后进行芯片或晶圆的层叠。

Aviza公司David Butler 10月在SEMICON Europa期间的演讲中,比较了以上两种最基本的集成方案(表1)。可以看出,Via-first工艺的设计需要在IC设计阶段进行,对关键尺寸(CD)控制的要求比Via-last制程更为严格。Lam Research公司3D IC刻蚀产品线资深产品经理Steve Lassig则认为,对于TSV工艺开发,目前最需要的是业界尽早就最佳工艺集成方案达成共识。正是因为业界未能达到共识,目前硅通孔技术可以说还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表1 硅通孔方法比较

此外,3D TSV的关键技术难题还包括:通孔的形成;堆叠形式(晶圆到晶圆、芯片到晶圆或芯片到芯片);键合方式(直接Cu-Cu键合、粘接、直接熔合、焊接);绝缘层、阻挡层和种子层的淀积;铜的填克(电镀)、去除;再分布引线(RDL)电镀;晶圆减薄;测量和检测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8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