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 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12-23 10: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1.课名:《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全书共8卷,按内容分为36门。《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则被编入书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是一种好的品格。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定畏难情绪,要巧妙引导,让学生激发自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发展学生认识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角度考虑,准备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发观法:即课堂上,教师或学生提出适当的相关问题,通过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活动,相互学习,解决问题。 具体说本节课由五个基本环节组成: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交流研讨,梳理内容;课堂展演,分析人物;小结课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感知文章大意,在把握情节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知识与技能 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行》基本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流程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导入 师:下午的课,同学们打起精神来! 生:(坐端正。) 师:在正式上课之前,有一个问题想要问问同学们。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聪明、诚实、善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看看这篇简短的古文中,里面的人物都是怎样的人。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齐读课文。(板书题目) 朗读初步体会 师:同学们读真不错。在朗读中,有哪个字或者哪些生:不(音否)。 师:为什么这个字读否? 生:通假字。 师:那么除了字音,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 生:停顿(句读)。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3)门外/戏 (4)待君久/不至 (5)相委/而去 (6)友人/惭,下车/引之 (7)元方/入门/不顾 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问题 齐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 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专注听讲 让学生对课文有最基本的感知,便于接下来课堂的展开 课文,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 生:对话的语气。友人怒、友人惭、元方的语气。 师:很好。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和语气情感。 交流梳理内容 师:同学们将这个小故事读得生动可感,非常好。接疏通文意,可以参照工具书。可以自行寻找重点字词,也可以围绕PPT上展示的问题进行思索。遇到暂时解决不了 研讨,下来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默读课文, 的词语可以将其圈画出来,一会我们全班讨论。 1、PPT展示: (1)找出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2)找出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 (3)找出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 (4)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 2、重点字词 (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行,出行。) 圈画字词 小组交流 问题 用问题串联起课堂环节,小结字词翻译 思考问题,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 解决字词(4)至:到 (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 (6)乃至:(友人)才到。(乃:才。) (7)时年:这年(那时)。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 (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诚信,讲信用。 (14)礼:礼貌。 (15)惭:感到惭愧。 (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顾:回头看。 (18)不同称谓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对别人一种有礼貌的称呼,相当于“您” 家君: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书本31页 3、PPT展示问题的答案: (1)两个意思比较难以理解的字: 期:约定,如不期而遇。 相:互相,文中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我”。 (2)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 尊:敬辞,用于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和事,如尊姓大名。 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如家父。 (3)两个字形不同而意相近的字:舍、委:舍弃。 (4)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的字:信、礼。 4、全文翻译 同桌之间互译课文,注意补齐省略句中省去的内容。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课堂分析人物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解决了阅语言、神态,想象他们的动作,把这个小故事演一演。注意:人物的语言可以用文言文,也可以用白话文,但要求组内统一。要求脱稿演绎。 (学生演绎情节) 师:请同学来评价一下刚才的表演。 生:演得很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 师:抓住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呢?从原文中找出能体现他们性格的字词并进行分析,这些字是如何刻画人物性格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陈太丘——守信——“待君久不至”久;率性——“已去” 友:用语文雅,有较高修养——“尊君在否”尊;无信无礼——“日中不至”“对子骂父”;率性——“友人便怒曰”怒;知错能改,较为诚恳——“友人惭”惭、“下车引之”引(人物性格的丰满) 元方:聪明伶俐,说话周全,有礼有节,能言善辩??——“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率性——“入门不顾”(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 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评价 思考,回答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巩固课文所学,自然过渡到接下来的人物形象分析 展演,读障碍。那么接下来,请几位同学上台,注意抓住人物的格特征)(着重分析) (如果时间尚有富余,可再请一组上来演绎) (师:几位同学演绎得不错。从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中,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陈太丘、客人、元方这帮人是怎样的人? 生:大气、胸襟开阔、率真?? 师:陈太丘“舍去”是率真,元方“入门不顾”是率真,友人“怒曰”是率真。同学们再联系一下我们所知的那个时代,联系一下魏晋时期的名人嵇康阮籍等,我们发现,当时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率性,可见那个社会追求—— 生:率真、自由、洒脱。 师:是的,你们说得太好了,那是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年代。那时的文人都是这样真实、率真、有个性,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关于那个时代的文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联系生活想一想,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有些无礼呢? 生:(各抒己见)不失礼。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很懂得为人之礼节,有一些小脾气是可以理解的,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失礼。客人毕竟是长辈,且客人已经认错了,还下车引之,元方应该原谅他,不该“入门不顾”。(如果别人这样,我们应当以宽容之胸怀,不 小结课堂 齐读课文。 师:学完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做人应当守信、懂礼、知错能改(客人身上最值得欣赏之处)。 师:是呀,我们要做一个守信、懂礼、知错能改的人——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故事? 生:关于信与礼的、开门见山的、戛然而止的、关于人品行修养的故事?? 师:关于这个问题,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同样的一个故事,每位同学写出来的也必然带有自己的观点与风格。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选取课文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描写片段进行拓写,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思考问题,各抒己见 小结延伸 去求全责备。如果是自己,则自我要求做到礼节周全。) 齐读课文 思考作业 与课堂开始的问题相呼应,再点课文主题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 元方 机敏能言,有礼有节 客人 怒——惭,知错能改 教后小记

课堂后半段进行得过于匆忙,文言文字词的讲解也过于仓促。 时间允许,应当在分析完人物形象之后再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应该把课堂更多交给学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7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