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

更新时间:2023-10-13 10: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教学要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一)例题

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根本原则 C.本质属性 D.基本要求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社会和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理解。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新境界。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逐渐清晰、不断深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取得了新的重大认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更全面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利于更全面地体现党的奋斗目标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有利于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由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国家的这种性质,决定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我们具有不断促进和谐、最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

目前,我国社会在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故选项C“本质属性”是正确的。

(二 )练习题

1.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 A.苏联 B.南斯拉夫 C.越南 D.古巴 2.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两大阵营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进行阶级斗争 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7.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 )

A.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改良的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8.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A.集体领导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民主集中制.

9.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实现共产主义 1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2.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13.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个别企业有组织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

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4.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 15.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

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1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1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8.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9.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实践 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0.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

A.由谁来进行统治 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 D.国家政权

22.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一)例题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答案] 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本质、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创新理论的一大成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是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也是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入学思想的关键。在历史上,有不少哲学家,尤其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十分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理解超越于以往哲学主要表现在:首先,它强调入是具体的、现实的人,即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克服了以往哲学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抽象人的缺陷。其次,它认为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它是包含所有个人、群体和整个人类在内的社会范畴,克服了人本主义哲学把人归结为“个体的个人”的局限。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二是指人民,这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只有从“人人”和“人民”这两个层面去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的基本含义,才能全面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

(二 )练习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

A.对资本主义弊病进行了深刻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5.社会主义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是( )

A.苏联模式 B.南斯拉夫模式 C.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民主社会主义模式

6.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 B.历史传统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地域环境不同

7.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夺取国家政权 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8.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文化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 ) A.帝国主义时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B.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必然表现 C.资本主义新变化带来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9.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 )

A.政治领导 B.组织领导 C.思想领导 D.集体领导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 D.坚持改革开放

11.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 )

A.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 B.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人社会主义 C.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 D.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12.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 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 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 13.列宁指出的具备革命形势的主要特征是( ) A.被压迫阶级的贫苦和灾难超乎寻常的加剧

B.统治阶级遭受危机,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C.多数工人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并且抱有为革命牺牲的决心 D.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14.科学社会主义主要理论来源是( )

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C.德国古典哲学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15.《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 ) A.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B.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

C.把全部生产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

D.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6.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

A.无产阶级是先进的阶级 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 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 D.无产阶级是最强大的阶级 17.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 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 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 18.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

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9.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D.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 20.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 )

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 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 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 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21.之所以说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 A.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C.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D.是因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

22.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形式的基本观点(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 D.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和和平两种形式

23.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和平发展原则

24.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 )

A.发现了社会上的阶级斗争,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

B.提出了人类社会史就是阶级斗争史的学说

C.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只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25.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 )

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

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 26.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 )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

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趿

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 27.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 )

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B.按劳分配

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的领导

28.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 )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国家开始消亡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9.社会主义民主是( )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30.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 ) 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

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

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

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 三、辨析题

(一)例题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认为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是无法解决的。唯一的出路是把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变为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占有形式。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要实现的客观规律。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发 生这样那样的失误以至挫折。但是,不管出现多大曲折,由社会规律所决定的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中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最终得到实现。 (二 )练习题

1.20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2.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3.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四、材料分析题 (一)例题

1.[材料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页)

[材料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776页)

[材料3]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取决于某些“客观”的条件的成熟,特别是先进工业结构的形成,这些条件由资本主义通过盲目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的作用产生出来。这样资本主义就是注定要产生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认为他的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科学。它还是另一种

暴力革命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只要了解社会;它不是革命的无产阶级将起来推翻资本主义,而是积极地动员人们去这样做。它插手去改变世界。问题是,如果资本主义的确是由注定它要被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社会替代的规律所支配,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问题是要改变它”呢?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既然看来人们无论如何受必然规律的约束,为什么又必须动员和劝告人们遵照这些规律行事呢?

([美]阿尔温.古尔德纳:《两种社会主义》。摘自陶德林、石云霞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52页) 请回答: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2)试分析阿尔温.古尔德纳的观点。 [答题要点]

(1)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从历史考察来看,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的变化,必然要导致整个社会的变革。人类社会各个形态的依次交替,都体现了这样的规律。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前一个社会形态发展,也都为后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奠定着基础,创造着条件。由此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新的条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母体,它创造的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孕育出的新社会因素,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解放,使社会主义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经济文化基础。

从现实分析来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生产与以往一切生产活动相比,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这就是生产的社会化。马克思恩格斯看到,生产的社会化已经使生产资料成为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开始实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产品面向社会的需要。但生产资料以及劳动成果却依然掌控在私人手里,这就造成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产生阶级对立。而国家又站在经济生活之外,不干预经济活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也导致了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因此,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实现生产管理的社会化,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就成为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在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也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资本通过股份制的方式由个人手里也逐步开始向集体、向社会、向国家转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种转移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却印证着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从价值判断上来说,社会主义的实现,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内在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民主自由,文明和谐,促进入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不渝的普遍追求。社会主义主张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消除阶级对立和社会贫富分化,使每一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使每一个人的权利都能得到保障,使每一个人的发展都能充分实现,正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要求的体现。

(2)阿尔温。古尔德纳试图用规律的必然性否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否定人们可以按照客观规律去改变世界。这是没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和掌握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实践活动。在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人并不是被动的受制于规律,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

(二 )练习题

1.[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时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724页)

[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13页)

请回答: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2. [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

社2004年版)

[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

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版,第684页)

[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一一不论以什么名义一一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

(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五、简答论述题

(一)例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的论断?

[答题要点]

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虽有曲折,但基本上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特别是“二战”以后,更是这样。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惊呼:“时间不是我们的朋友”。然而,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世界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曲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人低谷,危机重重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一现象,“两个必然”还是否成立?回答是肯定的,这仍然取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状况。

“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作为两种制度、两种运动进行现实较量所产生的历史现象,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现实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每一次自我调节,都使它所容纳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而社会生产力的发挥则可能给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带来某种炫耀的资本; 现实中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失误,同样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暂时受阻无疑会使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蒙受尘垢。在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上述两种现象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从历史的明处看去。“两个必然”的实现进程不是直线,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曲线。但是,“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却是另一种形式。什么是“两个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呢?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的发挥和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成熟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从“世界历史性”的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同步的渐进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挥一分,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就成熟一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越是发挥,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就越是趋于成熟;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殆尽之日,就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存在条件完全成熟之时,当然也就是“两个必然”全面实现之秋。这就告诉我们,同世界历史上其他社会形态的演进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大尺度的历史时代。至少从1825年欧洲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那时起,一直到“两个必然”彻底实

现之日止,都属于这个历史过程。在这个大时代里,无论历史演进的箭头发生怎样的偏斜,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正像黄河怎么九曲十八弯也要东归大海一样。站在这样的历史制高点上看去,当前世界历史上发生的这点儿变化,就实在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是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一个插曲;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无非是把“两个必然”实现的进程推进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永远不会成为资本主义的朋友。

(二 )练习题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 2.如何认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3.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率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规律?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前进的曲折性?

7.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的区别与联系? 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9.怎样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0.加强和改进党的先进性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4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