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天然气现状与发展趋势

更新时间:2024-04-26 08: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酒 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业设计(论 文)

2013 级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 专业

题 目: 天然气现状与发展趋势 毕业时间: 2016年7月 学生姓名: 雷凯、姬东燕、霍建斌 指导教师: 肖彩琴 班 级: 2013级石化(1)班

二〇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届各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 雷凯、姬东燕、霍建斌 班级 2013石化(1)班 专业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 指导教师第一次指导意见 题目能与专业相贴近,但内容深度不够,占有的文献资料较少,无创新点,格式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要求:1.查阅7-10篇相关文献,更新文章中的内容;2.明确创新点,尽量能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3.参考学院的论文模板重新排版,如:数字和分子式用“Times New Roma”字体,首行缩进2个字符等。 2015 年 3 月 15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成绩: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成绩: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第二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第三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 教学系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 学院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说明:1、以上各栏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2、此表附于毕业论文 (设计)封面之后。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及文献对天然气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

了论述,并根据天然气所具有的特点清洁、优质、具有竞争力、资源丰富、发展速度快、使用方便,转换效率高,环境代价低、投资小和建设周期短等优势提出了有关天然气的现状、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对策、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形式、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天然气在未来几年里的发展状况作了预测,同事对天然气的合成原理及主要合成原料作了详细论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天然气也是目前最理想、最切生活实际、最具有发展前途的新型能源。

关键词:天然气, 现状,发展趋势, 新型能源

一、概述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就人均资源占有量而言,我国的一次性能源非常匮乏。与煤炭、石油等黑色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的氮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悬浮微粒极少,几乎不产生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而产生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为煤的 40% 左右,燃烧之后也没有废渣、废水。天然气的转换效率高,环境代价低,投资省和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世界能源工业的主要潮流。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优质、具有竞争力的能源和化工原料,其资源丰富、发展速度快、使用方便,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而且,由于其含碳量低,符合能源非碳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但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的席卷,如何准确判断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如何全面分析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趋势,是天然气行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十分关注的课题。

(一)天然气现状概况

天然气是一种埋藏于地下的可燃性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成分中 85~95 % 为甲烷(CH4),比重轻于空气,极易挥发,并在空气中扩散迅速。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 5~15 % 时遇明火或大于天然气燃点 530 ℃ 时即燃烧,属可燃可爆性气体。在 -162 ℃ 常压下可液化,称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后体积缩小到

1/600。天然气属于清洁燃料,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

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如果将天然气的效应系数为1,则石油为 1.85,煤为 2.08。

地球上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 140 万亿立方米,年开采 2万多亿立方米,可采68年。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利用还又许多工作可做。专家们证实,占天然气主要成份的甲烷不仅可以有机生成,也可以无机合成。早在地球形成之初,甲烷就已经存在于地壳之中,天文学家也发现一些星球可能是被甲烷大气层包围着,这一理论大大拓展了天然气资源的勘探领域。此外,海洋学家发现

1

在大洋深处的海底由于海水的压力作用,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液态甲烷,其数量之大将可支撑人类数十年的文明。

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 1.2 %,目前年产量 200 亿立方米,预计 2000 年达到 250 亿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 38 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 7~10 万亿立方米,可采 95 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由于资源勘探后,未能有效利用,以及政策不配套,造成用气结构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天然气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的资源,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需求的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主要市场是武汉,预计年供气 20-30 亿立方米/年;

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3千亿立方米,目前主要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输气能力分别为:北京方向

660mm×900 km,30 亿立方米/年,供北京、天津、河北;西安 426 mm × 480 km,8~9 亿立方米/年;银川 426 mm × 300 km,3~4 亿立方米/年。该资源已具备建设第

二条东送管道的条件,今后市场主要可能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以及华东地区;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现已通过海底管道年输香港 29 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还有部分天然气送海南岛供三亚的一座

100 MW 燃机电厂和化肥厂使用。但南海的资源开发前景看好,但海上天然气开

发难度较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因此,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2

二、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天然气工业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的天然气工业一直是从属于石油工业的,因此它从勘探开发到利用都

与石油工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天然气的地质成因、分布规律、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储运和加工利用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过去把天然气生产作为一种“副业”处理的体制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天然气远景资源量丰富,且近几年又陆续探明了陆上陕甘宁、川东、新疆三个大气区,海上也已发现了南海气田,这些天然气田的储量都在千亿立方米以上,因此就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利用等各环节进行符合其规律的运作管理,可以解决目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如从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入上看,油气投资比历年都比较低,一般每年天然气勘探开发总工作量只占石油总工作量的十几分之一。所以研究成立专门的天然气专业管理机构是保证天然气工业加速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有关天然气储量、产量和商品率问题

1.储量与产量不相适应

所谓的不相适应有两个含义:一是现已探明储量规模与我国天然气的丰富

的远景储量规模之间的比例不适应,二是现在每年产气量与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数量的比例不适应,达不到一个经济规模,造成了勘探资金投入回报不足,勘探开发利用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我国天然气年生产量最多的四川气田为例,

1994 年虽然产气 70.67 亿立方米,占陆上产气量的 40% 多,但仍然与其 3000

亿立方米以上的探明储量规模极不相称,同时陕甘宁、新疆等新气区的产量都有待大幅度提高。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天然气的储量实际上是一种存货,花了投资探明了储量,但不能合理及时地投入开发就会造成资金积压,没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天然气的商品率太低

目前我国原油商品率一直稳定在 95% 左右,已经相当高,但天然气的商

品率一般都在 60% 左右,只有四川达到 90% 以上。由于商品率太低企业难以

3

获取相应的利润和收入。而阻碍商品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气价太低,利润差,企业提高商品率积极性不高;二是不少油田天然气的部分产量来自原油伴生气,普遍存在气的压力较低,外输困难,处理起来需要一定的投入,相对来说,成本较高,因此对商品率提高兴趣也不大。而天然气的商品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

三、发展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对策

(一)实施国家扶持政策,确立天然气工业的独立地位

纵观国外,如前苏联早在 1958 年天然气年产 120 亿立方米时,即成立了天然气工业部,后来建立起整套的组织保证体系,保证其天然气工业迅速发展。加拿大、英国、印度及土库曼斯坦等国,在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也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管理机构或部门。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在现行的混合体制下,不能做到针对天然气的特点制订其政策及管理办法。应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天然气工业特点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与原油生产独立的天然气产业部门,在国家扶持下,与原油生产协调发展。否则“油气并举”的方针不能真正落实,天然气的发展也就难以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回报率

在国家投资“拨改贷”后,石油企业无法再完全依靠国家,对天然气生产的

资金注入明显不足,四川气田的资金缺口具有代表性。因此,对天然气企业来说就不能只等国家“救济”或与“婆婆”讨价还价。解决办法:一是可参考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发行国内外债券进行融资,如中石化已成功发行债券;二是可提高天然气的储量有偿使用费,以加大对天然气勘探方面的投资;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采取与地方或其他企业合作投资的办法;四是控制对外借款,减轻债务和利息负担,减少国际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风险;五是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如对部分地区天然气开采采取优惠政策,区别气田的丰度及勘探开发难易程度,判定不同税种和税率,以扶持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可吸引

4

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或合作开发,以期解决或补偿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还需花大力气降低成本,主要抓好两个方面:(1)调整机构,精干队伍。陆上石油行业劳动生产率低,直接原因是人员过多。目前陆上石油 150 多万职工,年产 1.39 亿吨石油,而海洋石油总公司,仅有不到 3 万职工,年产石油1000 万吨,从这一比较就可以看出陆上石油工业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距,也可知道人工成本数量的巨大。因此天然气工业的发展也要突出主业,提高人员素质和机构效率。(2)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减少勘探风险,提高科技在生产发展中的贡献比重,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世界范围来看,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占 60%,而在我国科技的贡献率仅占 30% 左右,需要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需要能带来巨大利益的与生产相结合的科技进步。成本控制好了就可以使天然气生产获得比较好的收益,也就提高了投入资金的回报率。总之,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缓解国内能源供需矛盾,顺应世界能源发展潮流出发,必须加速发展天然气工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优质、高效、清洁的能源。

四、天然气价格与天然气发展问题研究

从石油安全、石油替代和鼓励天然气发展的战略高度上看,我国天然气从开发、运输到消费,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统一的政策法规环境。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一是打破地区性垄断,推进天然气行业市场化;二是进一步实现天然气价格机制市场化;三是解决天然气税收政策双轨制问题;四是解决天然气合作政策双轨制问题;五是解决天然气运输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形式

1.用户萎靡,需求锐减。

作为 21 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只有 4% 左右,只有区域市场最发达的川渝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 14%,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当。

5

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危机对天然气的影响很广泛,也很明显众所周知,化工、化肥、钢铁、汽车等行业是天然气的用能大户,但这些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进入萧条期,纷纷减产或者停产,导致天然气需求直线下降。

2.价格承受力下降,相关产业受牵连。

2008 年 11 月,上海居民用户燃气价格调整方案正式实施,天然气价格从每

立方米 2.1 元上调至 2.5 元。新民网民意调查显示,多达 68% 的人认为:“金融危机还涨价,不为百姓着想。”

此外,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原本定于近期调整天然气价格的计划已经推迟,这个计划短时期内甚至会被取消。而且,与天然气相关的LNG项目、煤层气等产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LNG项目增长将放缓,过去因为价格高得不到气源,现在国际上天然气主要产气国相继减少产量,使得LNG项目更不容易得到气源。另外,气代油、气代煤等工程建设也会陷人停滞状态。以河南油田正在开展的“气代油”项目为例。如果油价低于 40 美元,煤炭价格低于

1000元人民币,而天然气的价格不变,那么用天然气代油、天然气代煤的经济动

力就会大为降低。显然,现在正处于这种对天然气发展大为不利的非常时期。

挑战往往和机遇并存,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虽然存在,但其中无疑也孕育着积极的因素。

成本锐减,终端受益。机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大宗商品、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天然气企业控制成本。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管道建设等工程项目需要大量的钢材或进口专用管材,金融危机对钢材需求量较大的房地产、造船、汽车等行业造成重大影响,直接导致钢材需求大大减少,价格下降,加上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降低了专用管材等物资的采购成本。

二方面,有利于我国油气企业的海外并购和进口天然气谈判。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油气企业加强海外资产收购,争取更多的海外权益,或者说给天然气资源带来了机遇。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油价大跌,直接或间接与油价挂钩

6

的国际天然气价格也下跌。在世界对能源需求下滑的情形下,有利于我国引进管道天然气和LNC价格的谈判。因此,我国的油气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油价回落、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资产价格走低等有利时机,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战略性投资和并购机会,促进公司较快发展。

三方面,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完善天然气行业政策提供了机遇。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情况下,世界对能源的需求增速减缓,国际油价向下调整,对我国而言,这是完善天然气价格和行业监管等政策的机遇。

我国的天然气行业正处在发展的旺盛时期,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因素不会给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发展带来太大影响,我们要看到有利因素的存在:

一是天然气的用户终端获益。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成本的降低,使天然气终端用户能够享受到更低的价格。目前,在我国广东、福建等地的天然气价格高达 5元/立方米。如果天然气的生产和供应成本下降,他们将可以用上更便宜的天然气。

二是天然气的供气范围将扩大。虽然天然气紧张的供需局面还不能扭转,但是经济危机对天然气的供应矛盾将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天然气主要用户用气量的减少,使一些天然气供应不足的地区能获得以往得不到的气源。以上海市场为例。天然气供应过于集中,主要用户减少用气量后,天然气供应开始分散,有利于更多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三是LNG项目发展有望迎来有利时机。由于国际采购价格降低,青岛、唐山等LNG接收站也会因祸得福,降低成本。而且石油价格明年还有下跌的趋势,这样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市场形势,有利于采购到更便宜的天然气。

四是利于更新竞争格局,重新洗牌。近年来,国内天然气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各大企业寡头博弈,信心百倍,都想在天然气领域占据更大的领地。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小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可能不如大企业。此次经济危机已使得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一些中小企业撤资或倒闭,危机可能会使一些经营业绩不好的中小型天然气利用企业陷入困境。由于其资金不如大企业雄厚,融资难度大,在

7

管理和技术上不如大企业先进完善,因此抗风险能力薄弱,经济危机的动荡很可能使其陷入困境,甚至退出市场。但从另一角度看,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与所在行业有关,与企业规模大小的关系不大。比如,天然气制氢、化肥等行业,不论企业大小,影响都很明显,天然气价格一波动,无论中小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所受的影响及其程度,主要取决于天然气采购价格在用户成本中的比例。

经济危机有利于国内的市场竞争。当前,我国燃气市场的现状是,大公司迅猛发展,小公司难以立足。新奥、中民、中华燃气等大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中石油、中华燃气凭借资源优势,信心十足,中石化也在积极发展燃气事业。

但是,大公司往往关注大市场,比如,一些沿海、沿江、沿线城市。中石油的口号是低于 40 万人口的城市原则上不进入,而中华燃气也表示低于 60 万人口的城市原则上不进入,这直接造成我国内陆一些中小城市用不上天然气。因此,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需要一些小公司。经济危机的到来,由于原来的用气大户减少了用气量,使原本没有气源的小公司能够得到气源,这种结构过剩给中小企业创造了机会,催生了中小企业的萌生和发展。这就给小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且将加快我国中部地区用上洁净能源的步伐。目前,在湖北地区就有不下于 10 家这样的小企业。

五、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

(一)中国天然气产业现状

据预测,中国天然气的高峰产量是 1100~1300 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天然气产量仅 304.3 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产量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天然气消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1.中国天然气生产现状

自 1980 年以来,世界能源生产总量一直上升,但 1990 年后增速减缓。在能源结构中,天然气比重在上升,由 1980 年的 17.7%, 上升到 1999 年的

24.4%。 2001 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从上年的 21.8 亿吨油当量增至 22.2 亿吨油当

8

量,增长了 1.7%。 该年度北美地区天然气产量并没有受到需求疲软的影响,因天然气售价较高,产量不降反升,增至 6.9 亿吨油当量,增幅达 1.6%。中东地区天然气产量增长最快,从 2000 年的 1.9 亿吨油当量增至 2.1 亿吨油当量,增长了 6.7%,主要原因是卡塔尔和阿曼扩大了液化天然气的出口。同期,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但 1997 年达最高点后开始呈下降趋势, 2001 年天然气生产达到 303.4 亿立方米,比 2000 年增加 31.4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11.5%。中国天然气储采比除低于独联体和中东国家外,远高于其他天然气生产国,潜力巨大。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在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且所占比重很小,2001 年仅占总量的 3.4 %。

2.中国天然气消费现状

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从 1980 年以后也一直上升,但近年世界天然气需求不旺,

2001 年消费量为 2.4 万亿立方米( 21.6 亿吨油当量),仅比 2000 增长 0.3%,

这主要是北美地区气价较高和经济低迷使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锐降 5% 所致。 全球其他地区的天然气消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以亚太地区增长最为强劲,增长了 5%。

同期,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一直上升,结构在变化,而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小,且在下降。从 1978 年的 3.2% 降至 2001年的 2.5%,见表 2。据权威机构统计,1999 年,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比例中,世界平均水平为 24%,美国为 25.2%,俄罗斯为 53.8%,连能源短缺的日本也达到 13.2%,而中国仅为

2.5%。

(二)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环境污染压力上升

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

一是污染结构由工业污染过渡到工业和生活污染并存,后者的排放总量所占比率迅速上升;

二是污染范围由点状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

9

湖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三是污染区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逐步向农村乡镇转移,并出现从东部向西部转 移的趋势。

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决定了中国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供给不足,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下降,一批重要矿产将依靠大规模进口来满足发展的需要。石油进口将不断增加,预计 2010 年对外依存度达到 50%。因此,天然气产品作为清洁能源将会日益得到人类的青睐,天然气产业将会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其发展。

2.天然气基础设施薄弱

天然气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是天然气干线管网、城市内配气管网和天然气利用设施等基础设施薄弱。目前国内陆上大型天然气管道仅有陕西靖边至北京的管道,增压后输送能力为 3 0×108m3/a。若要满足 2010 年 1150×108m3/a 的天然气需求,则需建设覆盖 20多个省的天然气管网。目前各城市配气管网也远不能满足天然气利用的需要。

干线和配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如何吸引投资和组织是实现巨大天然气需求的关键问题之一。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一是到主要城市的天然气干线管网;二是城市内天然气配气管网;三是天然气利用设施:天然气发电厂、化肥厂、工业燃料用户改造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巨大,尤其是天然气干线管网和城市管网建设。

3.天然气市场体制不完善

健全的市场体制对于市场的发育至关重要,而目前国内在天然气价格制定、合同履行、天然气分配和市场开放等四个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国家按天然气的应用制定井口气价,井口价加净化费和管输费后为用户价。净化费按国家收费标准执行,管输费现无统一标准。尽管国家已多次调整气价,但仍存在价格背离价值的情况,影响企业投资天然气产业。城市天然气用户价格现由各当地政府制定,用户利用天然气还需交纳数值很大的入户费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的情况,

10

影响利用天然气的积极性。天然气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多个环节,现在没有能有效保护买卖双方利益的标准购销合同和保证合同履行的措施。一方面拖欠气款将影响供气企业的生存;而另一方面,不能达到保质、保量地供应给用户的基本要求。

目前,天然气是国家统配商品,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开放市场是促进天然气利用的有力措施。目前有两大垄断经营的网络影响天然气的利用。一是城市天然气管网,二是国家电网。这两大领域对第三方不平等、不透明,对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不利。长期垄断经营不利于从多渠道吸引投资天然气利用项目,更不利于通过竞争降低成本和促进消费。

4.天然气供需市场分布不合理

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老、少、边、穷地区,地表条件多为沙漠、黄山塬、山地,地理环境恶劣。多数勘探对象具有“低、深、难”的地质特点,对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而天然气消费市场却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气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区,最远的轮南至上海 4000 公里,最近的忠县到武汉 695 公里,靖边至北京 853 公里,涩北至兰州 953 公里。 “九五”期间储量的迅速增长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但规模浩大的工程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要在“十五”末西气东输才能实现。“九五”已造成长庆、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的产能积压。因此,下游市场的开拓、培育,以及长输管道的建设滞后于资源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由于资源分布区与市场消费区不匹配,管道建设速度较慢且分布不合理,上、下游发展不协调,制约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天然气产业投资大、回收慢、周期长、风险大,上下游的投资极度缺乏。

5.天然气管理体系和法规不健全

目前,中国天然气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存在政府专门管理机构缺位,有关政策、法规缺位,供应主体企业与利用主体企业合作缺位等问题。

11

(三)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1.战略方向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应为提高天然气产业化水平、建立天然气现代化产业组织、完善天然气专门化政策法规、培育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市场。

2.战略原则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原则,应坚持市场经济主导原则、政府调控扶持原则、上下游主导企业原则、企业与地方协作发展原则、投资融资对外开放原则、主辅产品一体化原则、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原。

3.战略重点

应成立国家天然气产业管理机构,制定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扶持资金和税费优惠政策,确定天然气发展的主导企业,探索以主导企业为主、地方企业协调发展模式,组建专门的研究组织。

(四)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1.建立国家天然气协调管理体系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及地方企业等多家进行,各家独立经营,虽有利于竞争,但在勘探部署、开发安排上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各行其是,进行了一些重复性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而,国家有必要成立一个完整的天然气产业管理体系,主要职责是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各家的勘探开发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源,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到 2005 年底,国家应在石油天然气行业建立起公平、稳定的永久性综合管理体制。考虑到上游和下游领域的构成不同,所需的监管及其程序也不同,因此,可分设永久性的上游和下游监管委员会。首先,将政策和监管职能从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使国有企业能够集中于盈利性经营活动,精简人员,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创建一个新型的法律体系,以便通过法律为石油天然气的综合监管提供基础。

12

2.促进天然气产业主体的建立和完善

大力发展天然气。中国政府公开声明的目标是将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从目前的 2.5% 提高到 2010 年的 6%。增加天然气的市场渗透率,将减少煤的消费量,从而缓和用煤对环境、特别是对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酸雨)。党的十四大后,中国已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天然气产业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基础。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内的天然气主体企业,应围绕着最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积极促进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场不断发展的同时发展企业自身。增加国有企业和行业其他参与者的竞争压力促进效率提高。事实证明,竞争力量,而不是政府控制和指令,是促使现有资源得到最佳使用的有效方法。通过竞争,可以使国有企业改进管理,更好地利用其资本,逐渐成为世界级公司。

3.加大天然气产业投资力度

天然气勘探投资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致使近年四川、长庆等天然气主探区勘探工作量下降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天然气产业发展的进程。由于下游管道和用户基础设施耗资巨大,因苦于资金缺乏,进展缓慢,致使天然气用户落实难度较大。如陕-京输气管道已顺利进入北京,但由于用户基础设施未能跟上,用户落实程度差,致使管输能力难以有效发挥作用,鄯-乌管线亦存在类似的问题。另外,工业锅炉改造等也需要大量资金,企业也难以负担。

资金问题是困扰天然气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妥善解决,才能推动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资金缺乏问题的解决要一靠政府、二靠生产企业、三靠用户。从政府角度讲,制定适应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价格体系、税收体系及扶持鼓励天然气产业的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从生产企业角度讲,以寻找大中型气田为目标,提高勘探效益;以新技术为依托,提高开发效益,在生产的各个环节精心安排、厉行节约,最大限度地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从用户角度讲,开拓利用天然气的领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天然气价格政策,为天然气产业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吸引外国投资。国家应充分利用那些先进的外国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资源和资

13

金资源,使它们投资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上游和下游领域。可以让它们更多参与产品分成合同、允许它们投资于管道和其他基础设施、大型国有企业的股票继续到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等多种方式吸引这些投资。

4.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攻关

通过 10 多年的攻关和引进国外技术,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进步很快。但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理论及相应的勘探开发在造、储层等地质条件复杂。

为了加快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应针对中国天然气藏的地质特点,重点攻克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地区(黄土塬、高陡构造、碳酸盐岩裸露区、山前逆冲带等)地震勘探技术(采集、处理、解释等);解决深层、高压地层、大倾角地层、水平井钻井技术;攻克深层、高温高压地层测井及测试技术;完善和发展低孔、低渗、低压气层的保护和改造技术;发展复杂类型气藏(低孔低渗气藏、裂缝型气藏、凝析气藏等)开发技术。

5.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的研究

天然气利用领域广泛。中国天然气除油田生产自用外,目前主要用于居民及商业燃气、化工原料(合成氨、甲醇)、工业燃料,发电、天然气汽车正处于起步阶段。预计天然气发电将是天然气利用的重要领域。为了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天然气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所以,加强天然气利用技术研究迫在眉睫。

14

致□□谢

首先,感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的所有领导和老师。他们严谨的学风、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一直感染和激励着我不断上进,使我大学两年的时光充实而有意义。“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在这所美丽的校园里,不断成长,在这里我所学到的所有,必将使我受益终生。

再次,感谢化学工程系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这两年来的细心教导和培养,你们的细心教导使我一次次的走向成功的彼岸。

同时也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肖彩琴老师。本论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从论文选题直到论文的最终完成,她都给予我尽心尽力的指导。肖彩琴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必将产生影响。借此机会,特向肖彩琴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最后,感谢我的两个合作伙伴给我最大的帮助,我们在经过各自的努力之后使我在生活中学到了合作、团结意识。

在本论文的写作中,我也参照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经验数据,许多学者的科研成果及写作思路给我很大启发,在此向这些学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我的家人、同学、朋友对我的大力支持,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使我能够继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人。

通过这次毕业论文使我认识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实际经验是良好的重要基础,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不管在哪里,我们都会谨记各位老师、同学的帮助。

15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9五规划》和英国BP公司世界能源年鉴。科学出版社,2003

【2】陈忠义。《应对油气储运快速发展研究安全技术和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顾安忠。《天然气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敬加强、梁光川、蒋宏业。《天然气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甘正旺,许振良.洁净煤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

【6】 王爱华,等洁净煤技术进展与展望[J],节能,2004,(5)

【7】 钱伯章. 石化行业节能降耗的潜力与途径[J ] . 资源节约与环保 , 2007

【8】罗勤、陈赓良。《天然气国家标准实施指南》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9】张海滨.浅析我国发展天然气的必要性及其风险[J].中国高

新技术企业,2009

【10】刘志光.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讨论[J]. 煤化工,2009

【11】 彭波. 中石化企业全面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N ] .中国石化报 , 2006206214 (4) .

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3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