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3-03-19 07:06: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案例

案例 某钢铁集团的成本核算及管理

一、企业介绍

某钢铁集团某薄板有限公司是隶属于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50多年的生产历史,固定资产5350万元,拥有员工188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2人,有15个专业科室及5个生产分厂,产品分钢材加工、金属制品、防盗门三大系列,7个品种,22种规格。主要产品有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一般用途热镀锌低碳钢丝、混凝土用预应力钢丝、螺旋钢丝、防盗门。以及今年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新开发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复合包装袋等新产品。年钢材加工能力8万吨,防盗门1万樘,产值1亿元,利税2000万元。其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同行业先进之列。

二、基本核算方法

从生产工艺而言,企业的产品生产属于连续式的多步骤生产;从产品生产组织而言,主要是属于大批量生产。因此,该企业采用分步法和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对于生产线生产的产品采用品种法合算。

三、项目背景

我国钢铁企业间生产成本存在很大差距,从今年前7个月各企业主要钢材产品制造成本统计来看,高低相差在50~70%之间,如普碳钢连铸钢坯单位制造成本平均为1278.98元,最低只有1066.37元,最高却达1,839.15元,高低相差772.78元;高碳线材单位制造成本平均为1541.14元,最低为1238.33元,最高达1825.10元,高低相差539.77元,因此,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成本存在很大下降空间。在钢材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通过企业加强管理,减能降耗,行业平均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节能降耗是冶金企业走出困境,提高全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战略选择。钢铁工业产品成本中的可控制部分主要是能源消耗,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冶金行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1998年某吨钢综合能耗为920公斤标准煤,吨钢可比能耗为808公斤标准煤,为行业中拥有绝大多数传统工艺、传统装备和一般性产品的钢铁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增效作出了典范。如果全行业能耗水平达到济钢的水平,就可挖掘7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节能降耗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重要途径。某的经验进一步证明,只要认真抓好节能降耗,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克服自身的薄弱环节,实施低成本战略,企业的面貌肯定会改变。当前,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立于不败,除了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科技含量等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成本和价格,因此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就成为企业扭亏增盈的重要途径。一个企业对产品成本管理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经济效益。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去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一是要有硬件,二是要有软件,其中软件的使用和开发更重要。它不仅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能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给企业带来变动的经济效益,同时软件应用得好坏直接会影响到企业高层领导者决策正确与否。所以选择一套科学、便捷、适应的管理软件,是致力于加强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管理软件在成本核算上的运用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一直是公司站在科技前沿考虑的问题,经过公司对管理软件市场调查研究,从中选择了经国家财政部验收、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评测、中国金蝶K/3系统作为公司管理软件。

特别指出的是,在选择金蝶K/3系统时,根据以前成熟的经验,公司先考察验证对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功能要求,再验证报表系统、账务系统方面的达标情况,最后再决策使用。经过了这么一个选择过程,如何利用金蝶K/3系统加强成本核算呢?

案例

总体思路:“从账制表、表间取数、从表制证、账表结合、账证相对”。从账制表是指从录入的账本中通过以表格形式取数,制作有关表格,也可以通过K/3系统(以下称“软件”)手工制作表格。表间取数是指通过软件制作的各类表格间用定义公式形式相互取数,得到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表制证是指在制作好各类会计信息的表格中取数,通过定义会计凭证公式,达到制作会计凭证的目的。账表结合是指从账上取得的会计信息,反映在报表中要真实,起到互相对应的作用。账证相对是指上述不论通过从表制证,还是从账制证均应作到账证相符、账表相符。

某集团物流实施涉及到的企业和部门众多、业务类型多样。从业务流程角度看,既包括业务全面且独立的企业实体,又包括仅有库存管理的二级生产车间,还包括负责提供办公用品等辅助材料的相关部门;从核算方式看,不仅包括完全独立核算的股份公司,还包括独立考核的内部企业。(各企业间的业务处理流程见附1所示)从业务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某集团涉及物流的企业和部门较多,其中虽然拥有采购权限的部门较多但采购业务模式基本相同;某集团产品销售主要是通过销售公司,但有些生产辅料的公司(如耐火公司、炉料公司等)也有相应的销售业务产生,并且在这些公司的销售业务中包括内销和外销两种(销售价格分为内部价格和外部价格两种)。

1、业务模型

(1)采购业务。各拥有采购权限的公司采购业务的模式基本相同(即从供应商处采购相应的原料和其他物料、用品),但由于这些公司向集团内部其他企业提供材料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集团内部企业材料领用。集团内部拥有采购权限的企业通过采购流程采购的原料和其他材料按照各生产部门的需要将物料发送到相应的生产部门,主要包括:炉料公司、材料公司、耐火公司、自控部、保卫部等。该类公司在处理与集团内部企业往来出入库成本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在与企业内部其他公司进行结算时采用企业内部统一定价处理。当该类公司或部门发生外销业务时,外销材料的出入库成本计算采用实际成本法(加权平均法),与外销的对应企业结算时采用实际价格进行处理。

2)独立的企业向集团内部企业销售材料。某集团控股的独立公司采购的物料向集团内部企业提供时通过销售的方式,销售时要开具相应的发票,这类公司包括:实业公司和股份公司。这类公司在处理与集团内部企业往来出入库成本时采用计划成本法,在与企业内部其他公司进行结算时采用企业内部统一定价处理。当该类公司或部门发生销售业务时,销售材料的出入库成本计算采用实际成本法(加权平均法),与外销的对应企业结算时采用实际价格进行处理。

3)集团内部拥有采购权限的企业之间的材料调拨。当生产中需要的物料必须是进口材料时,进出口公司则作相应的采购业务,但由于生产中提供的材料和炉料必须是材料公司和炉料公司提供的,因此将会发生进出口公司的物料向材料公司和炉料公司的调拨。

(2)销售业务。某集团的销售业务通过专门的销售公司完成,该公司有一套专项开发的独立的销售系统,负责全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的销售

(3)仓存业务。在集团内部各企业都有独立的仓库,在处理集团内部企业间物料的传递业务时物料的出入库成本将根据集团制定的内部价格进行计算;而当企业发生外销业务时,物料的出入库成本将根据实际的价格进行计算。

由于某集团对半成品和成品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因此集团内部各生产部门生产的半成品及成品都是通过一个专门仓库进行统一管理。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入库时都要经过质检部门的检验。原材料在投入生产之前需要质检部门对材料进行重量的重新测定,以鉴别材料应用于何种产品的生产;半成品和成品在入库之前需要质检部门鉴定材料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价格。

案例

(4)其他业务。某集团进出口公司主要负责进出口相关业务的处理,本身并不涉及到物流业务的处理,但根据某方面的要求,现进出口公司也设立了相应的虚仓,这样该公司也将涉及到物流出入库业务的处理。该公司将涉及的出入库业务主要针对某集团内部,出入库成本的计算同样将采用集团内部的统一定价。

2、关键业务。由于某集团是一家传统且大型的国有企业,在物流业务的调研工作中,可以发现一些已成形的关键业务和工作习惯,这些关键业务是某集团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的较难改变的的业务。

1、统一的采购计划。某集团各部门通过采购计划上报的方式将大体的采购计划通报给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根据各部门上报的采购计划与各部门的物料库存量情况作比较,通过比较的结果汇总生成集团的采购计划。由于各采购部门采购的物料不同,集团公司要将汇总的计划分解成各采购部门相应的采购计划,然后下发给各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2、成本计价方法及成本差异分摊。由于某集团内部各企业是独立考核业绩的,因此各企业的出入库成本都要详细计算。在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发生物料转移时各企业采用的是计划成本法,然后在月底对成本差异进行计算和分摊(成本分摊按部门和产品类进行);当集团内部企业产生销售业务时,由于针对的是集团外部企业,其成本计价方法采用的是实际成本法,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库成本。这样便产生了一种物料可能涉及到两种计价方法。

3、物料编码统一。某集团大概有物料10万余种,物料编码的统一工作是日后工作的保证。现在某集团下属的公司、部门很多,物料编码各单位都有一套方案,物料编码的统一工作正在进行。

4、质量检验部门对物料及产品的检验和重量的重新计量。质量检验是某集团物流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原材料的检验将确定原材料的合格程度,从而确定原材料的入库和退回;对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可以鉴定产品的等级并确定产品的价格。

3、具体成本核算方法与K/3运用

本公司成本核算采用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法。公司因下属的几个生产厂没有形成单独成本核算体系,所以这些厂的成本核算工作就落实到了公司财务部。公司财务部面对成本核算对象复杂、计算方法灵活、步骤繁琐等特点,经过有关会计电算化专家和金蝶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设计,公司设定了一套操作方法灵活、切合企业具体情况的成本核算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成本会计人员的工作。众所周知,分步法是成本核算方法中最为繁琐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的思路一旦形成,日后核算驾轻技熟。

具体操作:在日常生产费用归集完毕及当期所有的生产费用全部过账后(包括电费、水费、天燃气分配完毕),整个费用处于待分配状态,则进行成“批”从表制证,但一定要注意对该“批表”进行F9刷新,尔后进行各生产费用分配。费用分配过程中产生很多“成本计算表”,这些“表”都要事先在报表系统中设定。

(1)制造费用中辅助车间分配:钢铁公司辅助生产部门有模具车间、机修车间、水车间、电车间、气车间,它向全公司几个基本生产部门提供能源动力。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交互分配问题,其思路和操作方法如下(彩玻三厂属于在建工程项目试生产阶段):将“制造费用”科目中的各辅助生产部门(车间)的贷方余额逐步结转至各自对应的“辅助生产”科目中明细科目“车间经费”借方。

根据上述模式设计自动转账凭证,操作完成后进行第一次凭证过账。凭证过账是为了下一步成本费用凭证直接从账上取数。利用功能键F9对下一步从表制证的表格进行刷新。在“属性”栏设置“重新计算表格。完成本步骤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2)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将“辅助生产”科目中各车间 “车间贷方”科目(专设过渡科目)按比例分配(有的按产品重量、有的按钢和铁产品销价比例)至“基本生产”科目中“钢、铁在产品”二级科目下的“直接材料、车间经费、燃动费”成本类明细科目中。

案例

根据上述模式设计自动转账凭证,操作完成后进行第二次凭证过账。利用功能键F9对下一步的从表制证的表格进行刷新。完成本步骤时间大约需要1分钟。

(3)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公司属于工业产品制造业,其制造要经过炼焦、烧结、炼铁、炼钢、煤气、连铸钢胚等工序。根据制造工序,公司设置了炼焦厂、烧结厂、炼铁厂、煤气厂、氧气厂、炼钢厂等几个基本生车间。

将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科目中上述各车间 “车间贷方”明细科目(专设过渡科目)平行结转分配至“生产成本”科目中各基本生产车间二级科目下的“直接材料、进口材料、直接工资、车间经费、燃动费”成本类明细科目中。

根据上述模式设计自动转账凭证,操作完成后进行第三次凭证过账。利用功能键F9对下一步从表制证的表格进行刷新。在“属性”栏设置“重新计算表格”。完成本步骤时间大约需要1分钟。

(4)基本生产之间费用分配:因炼铁其工序上的半成品很少,可忽略不计。所有进入当期炼铁生产制造成本均被归集到以下几个基本生产部门中。根据产品特点将这些费用成本分配到炼铁在产品成本和气在产品成本中,形成“金字塔”型,最终,各项生产费用归集分配到炼铁、炼焦在产品各个明细中。再利用金蝶会计软件中报表功能制作产品成本计算单部分项目。

1)在“基本生产”或“生产成本”(成本核算方面有的单位叫法不同,但内容一样)中能够直接分清炼铁、炼钢产品制造车间的二级科目“各成本明细”,逐步结转至“炼铁、炼钢产品”明细科目下的“直接材料、进口材料、直接工资、车间经费、燃动费”成本类明细科目中。如“煤气车间—直接材料”科目直接转至“煤气在产品——直接材料”科目;“炼钢成型车间—直接材料”科目直接转至“钢在产品——直接材料”科目;“炼钢成型车间——燃料动力费”科目直接转至“钢在产品——燃料动力费”科目,以此类推。

2)有些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不同产品品种,它们成本费用分配就要按比例分配,最后也归集至“钢在产品”各明细成本科目中。

根据上述模式设计自动转账凭证,操作完成后进行第四次凭证过账。利用功能键F9对下一步从表制证的表格进行刷新。在“属性”栏设置“重新计算表格。完成本步骤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

(5)计算产成品成本:本步骤系炼钢产品成本核算最后一步,它根据“产品成本计算表计”算每一种产品的成本,最后制作自动转账凭证。

所有与当期生产产品有关的费用,最后通过转账归集至“生产成本—连铸胚在产品”各明细科目和“生产成本—高速线材”各明细科目中。在“生产成本—连铸胚在产品贷方”(屏成本汇总数)和在“生产成本—高速线材在产品贷方”(锥成本汇总数)各一笔按按产品重量分配至不同产品规格中。完成本步骤时间大约需要12分钟。

以上完成整个公司成本核算仅需20分钟,大大地缩短了财务人员成本核算时间,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利用金蝶K/3系统中自动转账功能和报表功能等完成成本核算操作,其功效是减少了日常工作中凭证输入量和解决了成本核算手工操作带来的繁琐,达到了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仅仅是我们对成本核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过程体会和实践,其他单位如果有条件的话,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寻找出适合自己单位成本核算的操作思路。 随着我们对成本管理的不断深入,推行更先进的成本管理手段,加强向成本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永远作为企业不断遵循的目标之一;同时我们应为积极推行我国成本核算向前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某药业集团成本核算及信息化建设

一、企业介绍

某药业在上交所上市之前,只是一家设在某地的国有大型制药企业,其诞生于抗战时期,

案例

是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某药业是由某制药厂为主要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上市公司。1997年5月公司上市后,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某药业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并购了20多家企业,成立了15家子公司,企业每年的销售额也由2亿元猛增到接近20亿元,发展成为一家销售网络遍及国内外,主营业务涵盖新药开发、药品制造、医药经营及制药装备等领域,横贯科研、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大型现代化制药集团。

随着公司规模的飞快发展,整个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成为某药业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某药业的领导层敏感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开始了加快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自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来,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软件应用逐步增强,从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到成本核算,再发展到最近的基于网络的集中式财务管理。2001年10月,某药业与用友公司签定合作项目,采用用友NC管理软件,以适应上市之后迅速扩张至全国15家子公司的集团化管理。

二、成本核算方法

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三个分厂负责生产:注射剂分厂、片剂分厂和原料药分厂。从生产工艺而言,注射剂分厂和片剂分厂的产品生产属于单步骤生产,原料药厂的产品生产属于多步骤生产;从产品生产组织而言,前两个分厂属于大批量生产。因此某药业公司分别采用品种法和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

三、管理信息手段的选择和发展

某药业管理信息化面临的第一个课题是,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去做。是循序渐进,按照财务软件、供应链系统、CRM系统的顺序先后建设,还是一步到位,立即着手投资进行ERP(企业资源计划)全套系统建设?为此,公司有关人员拜访接触了许多家软件供应商,其中既有ORACLE、SAP等国际知名的管理软件企业,也有用友等多家国内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

经过反复比较、斟酌和论证,公司排除了一步到位上马ERP的想法,因为他们意识到,在企业自身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仅就企业的销售网络信息化来说,一下子放弃以前的销售体系,更换成全新的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企业可能面临巨大的震荡,而整个ERP一旦失败,投资风险、业务转换风险等多方面的问题就可能把企业拖跨。本着对企业业务发展负责和对股东负责的想法,某药业公司决策层最终决定,选择财务软件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逐步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以降低风险。在引进管理软件的摸索过程中,某药业将培养自己的技术队伍,然后以点带面,推动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从电算化到成本管理的发展。确定了管理信息化的突破方向之后,某药业公司开始了循序渐进的探索之路。1997年,某药业公司采用用友财务软件7.0版,公司的会计记账由手工记账实现了电算化,提高了公司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基本满足了公司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某药业公司的会计人员对电算化的各种工作也逐步熟练,某药业公司因此专门组建了IT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维护和简单开发。

财务软件的应用加深了公司有关人员对财务信息化的理解,他们意识到,电算化仅仅是一种工具,如果说用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记账只是一种管理工具的升级,那么,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利用财务信息系统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才是一种企业管理方法的根本性转变。于是,公司决定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2000年8月,某药业公司采用用友最新推出的U8管理软件,解决以成本核算为中心的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业绩的重要指标,它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为正确计算企业损益提供基础信息,因此对企业十分关键。在启用U8成本管理系统之前,某药业主要采用手工方式核算产品成本,手工条件的成本核算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无法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且滞后时间过长、误差太大的成本资料对企业管理也没有参考价值。因此,

案例

某药业公司必须将成本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借助财务管理软件来实现企业成本管理。

四、成本核算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1、规范成本核算流程。借助U8管理软件,某药业公司实现成本核算的基本流程包括基础信息设置、具体方法设置、日常数据录入、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几个部分。

利用管理软件来实现成本核算,首先必须进行基础设置,为成本核算的开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基础设置内容主要包括:部门设置、存货设置、成本对象以及工序设置等等。在U8成本管理系统中,成本费用的来源有多种形式,如:可以手工录入,也可以直接从总账、存货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等子系统直接取数。某药业成本核算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存货系统和总账系统。

某药业公司没有启用工资以及固定资产系统,因此,成本项目中的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来自于总账系统;成本项目中的材料费用来自于存货核算系统。

某药业公司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进行设置的费用分配率包括共用材料分配率、人工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分配率以及在产品分配率。经过对料、工、费的来源进行设置,某药业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成本费用的初次分配和归集的设置,即将大部分材料费用归集到各产品名下,将其他成本费用归集到各生产部门范围内。为了计算最终产成品的成本核算,还必须按部门归集的成本在部门内部各产品之间、在产品和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此,在管理软件中,需要定义各种分配率,为系统自动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完备的基础设置。

在成本管理系统中,提供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自动计算、分步骤计算。自动计算即系统一次性完成成本计算工作,不需要人为干预,省时省力;分步骤计算即按照手工成本核算的习惯分步骤计算成本,每完成一步,均可查询该步计算结果,如发现异常,可修改成本基础设置或日常资料。修改完毕,再进行计算。分步骤计算有利于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成本计算完毕后,可以随时查询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的汇总成本以及明细成本,可以按工序、按部门查询其产品成本。

成本的归集和分配方法一般于期初确定,并在成本系统、存货系统和总账系统中利用初始设置固定下来。方法一旦固定,期中只需要录入相关的业务数据,系统自动计算各产品成本。期中的工作内容,称之为成本核算日常处理。

期初,某药业已经将各成本费用的来源进行了初始设置,需要进行成本计算时,可以在成本管理系统中,通过自动“取数”来完成料、工、费的获取。

月末,成本费用必须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因此,某药业必须对本月完工产品和在产品进行统计,为成本分配提供依据。

根据所选的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某药业还可以录入相应的其他资料,如实际工时日报表、工序产品耗用表、在产品约当系数表、分配标准表等等。

通过基础设置,企业可以确定成本核算方法、成本费用来源;通过日常处理,企业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确定成本分配具体依据。至此,进行成本计算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可以执行系统“成本计算”功能。

2、应用效果分析。通过企业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某药业公司节省了成本核算的人工成本,提高了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计算企业期间损益、考核部门业绩以及进行成本分析提供了数据。

某药业公司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自动进行部门业绩考核、进行产品获利情况比较分析。各生产分厂的业绩考核、各产品的获利情况分析,都需要以及时、正确的成本核算数据为依据。成本管理系统还可以将产品的计划价或实际价与该生产部门的产品成本进行对比,得出该生产部门的利润,以利于不同部门之间的业绩比较。成本管理系统不仅为企业考评提供了依据,而且为企业后续经营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案例

另外,成本管理系统详细、准确的成本资料为成本分析的展开奠定了数据基础。通过不同期间产品成本的比较,企业可以发现产品成本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找引起这种变动的原因,然后针对原因采取措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最后,成本管理系统采用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对各产品的成本项目构成比例进行分析,可以找出降低成本的可操作因素。企业根据成本核算所提供的明细资料,对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构成进行更明细的分析,可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在因素,提高企业效益。 作业成本法在某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一、企业介绍

某建筑集团为有限责任,具有50多年的生产历史,固定资产4.5亿元,拥有员工近2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200人,有5个施工处,可以承揽道路、隧道、桥梁、房屋等工程,具有一级资格。年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其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同行业先进之列。其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是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其外部的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间接费用在建筑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大大提高,尤其是对企业整体资源配置成本比例还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就是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体系不再适应现行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建筑施工企业规模的提高,制造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随着新理论、新材料、新思想、新的经营模式等的出现,促使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不再只局限于普通的工程产品,而会使建筑企业的经营范畴和服务类型都将更为丰富,这为施工企业实施 ABC 体系创造了必要条件。建筑施工企业投资规模是巨大的,这在主观上迫使企业去寻找一种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从而达到企业控制和节约成本的目的。所以,作业成本法基本理论的引入与实施,克服传统成本体系下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往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在作业成本系统中变成可控,有助于建筑施工企业对项目施工成本的准确核算,优化施工业务流程,减少施工生产过程中的不增值作业,减少资源的浪费,从而达到降低施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等目标。

二、方法介绍

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旨在弥补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促使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在这种成本体系中,成本的流动过程为资源成本转化为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再转化为产品成本。

2、ABC与传统成本计算的比较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在传统成本制度下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分配标准是采用人工工时或机器台时,首先分摊到各个生产部门,再按生产部门确定费用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在作业成本制度下,首先将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或作业成本库确定分配率,将费用分配到产品的成本中。所谓成本库,是指可以用同一项共同的成本动因,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的单位。

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适用于间接费用项目较少、间接费用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情况。在高度自动化和 JIT(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适时制生产系统)时代,人工费在成本中的比例越来越小,间接费用的比例大幅度

案例

上升,且制造费用的构成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仍以日益减少的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必然导致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由于对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率进行分配,因此,它能够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成本扭曲问题,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对于正确分析作业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进行资本支出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业成本法最重要的优点就是它能促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进行成本控制。一旦确认了某种产品消耗的间接成本产生的原因,那么管理人员就会从降低成本角度对各种间接成本进行重新评估,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以促使间接成本费用的降低。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促使企业有效地控制间接成本,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1、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条件

从本质上来看,ABC 法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一种成本管理方法。ABC 的适用条件有 2个层次。

(1)ABC 作为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的成本通过资源、作业、产品 3 个层次的计算,以求得到较为准确真实的成本信息,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采用这种成本计算法,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二是企业管理水平较高。三是企业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四是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五是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掌握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

(2)ABC 作为一种作业分析方法来说,却并不局限于上述条件,上述条件是针对作业成本计算的,而不是针对成本管理,即作业分析法。因此,任何需要改善基础管理,把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进行作业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都适用作业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是适应于现代制造环境而产生的,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尚未涉足作业成本法,但进入 80 年代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实行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建筑企业新的管理思想、组织和模式的创新、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都促使我国建筑企业要采用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特征和计算步骤

2.1基本特征

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的几个基本特征:

(1)作业。从作业管理角度出发,无附加价值的作业应当尽量剔除,所以,作业成本计算中所指的作业是指会发生成本且具附加价值的经济活动。

(2)资源。作业成本法是适合于对间接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方法,所以,这里的资源库中汇集的是一些间接费用耗用的资源。

(3)作业的成本会计处理。在作业成本制度中成本的发生按其性质记载,再将有关成本按各作业进行归类,就是将已确认的作业看成是一个成本中心,而不是将某一生产部门视为成本中心。

(4)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相关性,作业的成本分配必须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5)增加直接成本。在传统成本制度下只有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属于直接成本,其余各项则归于间接成本。在作业成本制度下则尽可能将各类成本都归于直接成本。

2.2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作业导致成本的产生,成本与费用是通过作

案例

业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这一过程可以分为以下 5 个步骤:

(1)确认和计量企业耗用的资源。

(2)分析和确认耗用资源的作业将这些作业分类汇总建立作业库。

(3)确定资源动因,用资源动因将归集起来的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作业。

(4)确定作业动因,用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摊到最终产品。

(5)计算产品成本。将分配到某产品的各作业成本(库)和直接成本(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合并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再将总成本与产品数量相比,计算出该产品的单位成本。

3、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建筑施工企业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作业成本法是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其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计算出产品成本,还在于计量各种作业耗用资源的成本,本质上是计量分析资源的流动。

(2)实施作业成本法应遵循成本—— 效益原则,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关键还需考虑其成本。

(3)作业成本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在作业的确认、成本动因的选择和同质成本库的确认上,不同的会计人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主观随意性有时会带来与实际较大的偏差。

(4)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的完全成本制度,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产品成本包括以前不能追溯的期间费用,计算出来的成本指标值比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差异很大,实施时应注意与现行成本制度的衔接和融合。

(5)实施作业成本法必须取得单位最高层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工作,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避免和消除交叉作业,消除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阻力,以促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这是作业成本法的精髓。

(6)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做好会计有关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否则,假帐真算,运用成本昂贵的作业成本法,无异于劳民伤财。

(7)作业成本法经过西方国家的应用,被证明是先进而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但是,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每个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最合适的,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其应用环境盲目使用,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成本控制方法,它融合了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在我国,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应用行业也从制造行业推广到了服务业,这为我们在施工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施工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作业成本法。即使目前非常先进的施工企业没有全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也应吸收它的有关思想、观念来改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12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