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卡罗纳》一课的反思

更新时间:2024-03-20 1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注人性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 上《卡罗纳》一课的反思

海原五小 冯兴桂

《卡罗纳》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课文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一书。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在生活中人人都会遭遇不幸和痛苦,人与人之间需要真诚地帮助和理解,更需要同情和怜悯,这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和价值。《卡罗纳》—这篇讲述了人间真情故事的课文,本来是发生在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然而却深深地打动了孩子们,使他们沉入其中不能自拔。为此令我深为震撼,对现行教育反思了很长时间,也想到了很多。

人性教育缺失的反思。人性善恶的命题已被人类讨论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定论。但在儿童的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善”的存在,他们印证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语的确是一句真理。年小的儿童就是一张白纸,他们洁白无瑕,天真可爱,他们身上存在着人类童年生活的本真。可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这张纯洁的白纸被功利社会的画笔、金钱至上的铜臭、家长不切实际的臆想(期望)描绘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人类童年的本真丧失殆尽,海德格尔“人类诗意的栖居”也彻底完蛋。现在老人跌倒我们不敢扶,怕讹诈;歹徒作恶,我们冷眼旁观,保持沉默,怕伤及自身;不说真话,阿谀奉承,钻营取巧,唯利是图,圆滑世故,冷漠自私??。这是我们人类自己吗?我们已认不得自己了,在深深的暗夜,即将黎明的时刻,改悔吧,人们。

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失责。我们关注成绩、关注名校、关注工作的舒适与悠闲、关注工资的高低、关注现实物质生活的质量,我们为现实利益,拼杀竞争,斤斤计较;可我们忘记了对人性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忘记了关注心灵和灵魂。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环境的污染恶化、社会道德的滑坡堕落、人们恶性竞争,进而焦虑,迷茫,无所适从。这就是人性教育缺失所带来的恶果,是今天教育的遗憾和损失。上《卡罗纳》一课,孩子们被课文内容深深打动,他们身临其境叙说自己所受教育感动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感受到了儿童心灵深处存在的“真善美”,给我震颤和启发。因此我要大声说,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大力倡导推行人性教育,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价值和功能的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前言”部分,“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文字对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做出了恰当、准确、全面的表述,是迄今为止人们对汉语言最为科学的认知。何为“人文性”?其实《标准》对语文课程“人文性”表述清晰而明确,就是对个人自身精神成长的关注,而自身精神的成长来自于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提高自身思想文化修养。受教育者自身精神的成长,需要人类优秀文化的滋养,二者是递进的,相辅相成的,没有

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收,就谈不到自身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自身思想文化修养不提高,就谈不上自身精神的成长,这样,何来人文性?

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看到对语文课程“工具性”重视有加,而对语文课程“人文性”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了语文课程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不统一。现在全社会对各门课程“工具性”的重视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群体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成绩,不输在起跑线上,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校“月考”要质量,老师“题海”提成绩,家长“辅导”占跑位,社会群体印刷“复习资料”捞利润,官员贴金唯政绩。每年六七月,高考中考小考之后,在火药味儿浓烈的硝烟中几家欢喜几家忧。这就是现今功利教育的现状,学生在考试的几座大山的压力之下,那有人文性可言。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已失去了当初教育的本义,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向畸形的,可怖的道路发展,这正是由于对“人文性”的轻视而造成的恶果。现在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而且刻不容缓。欣喜的是社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对语文课程“人文性”轻视这一严重教育现象,《卡罗纳》一课的选文就是对语文“人文性”重视的明证。我们希望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选文越多越好,学校和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让语文教育回归到自然、良性的发展。

语文课程选材的反思。这几年社会上兴起民国教材热,国学热,还有对现行教材的热烈讨论和质疑。无论怎么说,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现行教材在选材是存在一些

问题的,而不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众所周知,由于时代的局限,我国的语文教材选材走过了曲曲折折的道路,总的来说政治说教的选文相对多于人性的心灵的选文。那么语文选材以什么为标准呢?笔者以为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好,以“文质兼美”为准,“绝不宜问文出于何人、流行何若”,①这正体现了语文教材选材的回归。《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使汉语言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又要保持汉语言自家的本色,在语文课程选材上务必做到两个坚持。坚持与时俱进,增选文质兼美彰显人性美、心灵美的文章,做到普世价值的融通;坚持本国汉语特色,增选历代文质兼美的“国学”文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卡罗纳》一文,正是体现了人性美、心灵美的好文章,达到了中国儿童与外国儿童心灵的汇通。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既学习了字词句段等汉语知识,又受到了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材中增选这样文质兼美的课文,实在是很有必要。

儿童本位的反思。儿童在教育中应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近代中外的哲学家、教育家有过很多的论述,即使在今天仍然有人在讨论辨析。在今天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里,观察儿童、认识儿童、尊重儿童,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但实话实说,反观

今天的教育现状,在这个功利的社会里,我们其实在“挂羊头卖狗肉”,“无知”的儿童被我们成年人“骗了”,用现在的一个流行词来说,儿童被我们成年人“忽悠”着。现在几乎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成人把自己的梦,叠加给孩子,越来越沉重的书包,放学后节假日的各类补习班,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延续我们成人的梦。我们给孩子最好的食品,最好的衣服,家里不用劳动,学校不要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甚至不能春游,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为了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不再受苦,受累。再然后呢,再就不知道了。这就是现今中国家长的想法和对孩子的期望。很多孩子不堪家长和学校的压力,以选择自杀来解脱学习的“苦海”,酿成社会的悲剧,这不争的事实让人警醒和反思。现在全民被功利教育的洪流胁裹,陷入教育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痛不堪言。

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科学共识。当然,教育的发展也要顺应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儿童教育来说,夸美纽斯指出:“我们的格言应当是:凡事都要跟随自然的教导,要按观察能力的发展第次,要使我们的方法依据这种顺序的原则。”②卢梭更是把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说得更明确,他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儿童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③另一位教育家—杜威,甚至提出了儿童中心说的论述,他说:“我们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自己的出发点。”④但同时杜威并不赞成让儿童完全放任自流,或者从外面强加于儿童,这两者都是根本错误的。这些哲学家、教育

家对儿童在教育中的论述,给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运用。在学习《卡罗纳》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然后展开讨论和质疑,完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人惊讶的是,我的完全放手和适时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引领,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真诚而热烈的讨论、对人物命运的关心和发问,同学们深入课文内容融于情景之中,心灵上受到了教育;就连平时上课“无动于衷”的学生也受当时课堂气氛的感染,学习得那么积极和认真。现在想起来上这样的课,真是享受。

注释及参考书目:

①网络资料 凤凰卫视7月19日《腾飞中国》文字实录。 ②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夸美纽斯论教育”P178页。

③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卢梭论教育”P182页。

④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杜威论教育”P192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师之责—人性教育》沈辰著 《班主任教育智慧》张月昆主编

2015年1月30日

家对儿童在教育中的论述,给我们今天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和运用。在学习《卡罗纳》一课时,我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然后展开讨论和质疑,完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人惊讶的是,我的完全放手和适时遵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引领,起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真诚而热烈的讨论、对人物命运的关心和发问,同学们深入课文内容融于情景之中,心灵上受到了教育;就连平时上课“无动于衷”的学生也受当时课堂气氛的感染,学习得那么积极和认真。现在想起来上这样的课,真是享受。

注释及参考书目:

①网络资料 凤凰卫视7月19日《腾飞中国》文字实录。 ②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夸美纽斯论教育”P178页。

③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卢梭论教育”P182页。

④孟健、马晓丽 《先哲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杜威论教育”P192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师之责—人性教育》沈辰著 《班主任教育智慧》张月昆主编

2015年1月3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o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