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分析:专题04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更新时间:2024-04-10 04: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知识支撑】

1.经济生活

价值决定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

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搞好宏观调控。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财政、税收、货币信贷政策的作用,加强宏观调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发展中要尽可能减少单位产品的资源及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废弃物产生,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政治生活

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公民要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 1 -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管理和服务是政府的职能,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能,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积极承担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义务,主张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下,采取措施减缓或适应气候变化。

3.文化生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建设是前提,它为其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政治建设是根本,它为其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为其他建设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氛围,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和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天人相统一,人既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大自然的奴隶,而是大自然的朋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全社会形成节能减排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4.生活与哲学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我们党的每一次理论创新和重大部署,都是根据实践与时俱进的结果。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从明确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到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再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不是自然的奴

- 2 -

隶,人类也不是自然的上帝。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方法。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发展的观点。从四位一体上升到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

【能力测试】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回答1-3题。

1.“绿色GDP”是指从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后的数值。我国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的是

A.与国际社会接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节约能源,确保国家竞争力 C.增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2.昔日的北大荒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70亿公斤。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个巨额的“罚单”: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3.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这种发展模式说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由于其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

- 3 -

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回答4-6题。

4.下列有利于减少PM2.5,建设“美丽中国”的做法有 ①改善能源结构,尽量使用清洁能源

②控制源头,向国外或西部转移高污染的产业 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这一做法表明 A.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B.政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 C.政务公开有利于对政府权力的制约

D.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关注民生

6.月朦胧,鸟朦胧,空气雾霾浓。2013年的第二个周末起,中国多地遭遇“十面霾伏”,京津冀地区尤重。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严重污染的根本原因,扩散条件极端不利是直接原因,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影响叠加,加重了污染水平。对雾霾天气形成的分析

①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看到了联系的多样性 ③坚持了全面的观点 ④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回答7-9题。

7.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有利于

①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消除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差距 ③发挥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任何国家都有和平利用海洋的权利。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为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要搞海上扩张,更不是追求海上霸权。这表明我国

①积极发展国家的海洋权益 ②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 4 -

③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④是反对霸权和强权的主力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区域功能配置和定位,将国土空间和资源环境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这做到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实事求是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长久的大计,也是当前的大事。回答10-15题。

10.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应该

①扩大投资规模,实现生产高度集中②提高节能环保意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③以盈利为生产经营的根本出发点 ④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从消费者角度,发展低碳经济应该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B.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C.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D.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2.低碳生活要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如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要提高公众的觉悟,最重要的是

A.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B.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拒绝落后、腐朽文化 13.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政府的角色应是 ①各方利益的协调者 ②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③企业管理的参与者 ④市场秩序的监管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 -

15.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因此,应该让“低碳生活方式”成为全民的实际行动。这启示我们

①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② 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 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 意识能够直接起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6.漫画启示我们

①低碳经济一定能给企业带来高效益 ②企业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③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④政府要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来源:Zxxk.Com]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6 -

材料三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⑴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⑵材料二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⑶结合材料二,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⑷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 7 -

15.【答案】B (由小到大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要,量的积累)

16.【答案】C (漫画中有政府、有企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离不开政府,企业制定战略要符合产业政策,政府是监管服务而不参与)

17.【解析】 第①问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探讨和论证问题的能力,结合经济生活作答,注意表题,横纵比较;第②问行为主体是党,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答题,围绕党的有关知识;第③问,知识的范围是唯物论,要学会众材料中提炼观点,“面对严峻形势”做到了从

,“

- 8 -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0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