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更新时间:2023-09-13 10:28: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五、图表题 六、案例分析

第一讲 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

资源、资本、信息 (一)产生

诞生于上世纪40—50年代

产生背景:① 需求 ② 行业 ③ 保障(详见笔记P1) 美国人创立:① 政治 ② 经济 ③ 文化

(二)发展 (1)早期

① 20—30年代 研究传播效果,“枪弹论”(行为主义理论、皮下注射论、“刺激—反应论”)

1.所谓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人类关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机制,是智能的象征。

2.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 3.传播的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需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

(1)拉斯威尔(1902一1977) 美国著名政治家。

其主要观点为传播的“5W模式”和基于“5W”基础上的直线传播模式。

1-5W模式即who-谁-传者研究、 says What-说什么-内容研究、In Which Channel-经什么途径-通道研究、To whom-对谁说-受者研究、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效果研究。

5W模式虽然简单,但是指明了传播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指明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组成。

(2)勒温(或译为“卢因”)(1890—1947)

勒温是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理论中“守门人”(“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群体动力学导师。

“守门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勒温成为传播学创始人的重要理论原因。他认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不许信息流通的人或机构,即为“守门人”。“守门人”的主要作用是选择和过滤他所接到的信息。

群体动力学:勒温认为,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整体,人也是

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这观点暗示传播者,要通过传播改变一个人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不仅要考虑受传者的个人特性,而且要考虑他所属的群体的特点和环境因素。勒温还将心理学知识引入传播学研究,用来研究“群体生活的途径”,以及群体对个人的观念、动机、愿望、行为和倾向的影响。

(3)霍夫兰(1912-1961)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 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 二是他的“劝服”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战期间,霍夫兰应聘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率领专家小组指导和研究美军的思想训练计划,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在此研究基础上,霍夫兰于1953年出版了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之作《传播与说服》。

(4)拉扎斯 菲尔德

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

拉扎斯菲尔德通过分析性地利用样本调查,做出了影响个人行为的、有因果关系的推论。他及其助手进行著名的传播效果研究里程碑——“伊里调查”(调查伊里县选民把票投给谁的问题),合作完成《人民的选择》。

“伊里调查”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人民的选择》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著作。

一是提出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

二是提出了“两级传播论”和“舆论领袖”的观点。 此外,将面对面的访谈和分组试验、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也是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方法论体系做出的一大贡献。

(5)施拉姆(1907—1987)

“集大成者”和“传播学之父”。

施拉姆是传播学这一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他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创立传播学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年编撰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媒》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 ② 著书立说。1949年出版《大众传媒》,收录了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是传播学第一部经典教科书。1956年出书《报刊的四种理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维埃主义理论),是西方传媒理论的经典之作。60年代,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出版《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标志着“发展传播学”的起步。

③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了众多知名学者。他晚年创建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传播学人才,形成了“施拉姆学派”。他前前后后建立的传播学研究机构有衣阿华大学舆论调查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等。

第二讲 传播P5

传播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类型

(1)自我传播

内向传播也被称为内向传播、人内传播、内在传播,是个人内在的信息活动,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个体)

(2)人际传播

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一般是指人们相互之间面对面的亲身传播,又称面对面传播,人对人传播。(群体)

(3)群体传播

指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组织)

(4)大众传播

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社会)

人类传播的演进

(1)口语传播时代

人类开口说话—用手写字。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却受到时空限制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 (2)文字传播时代 以手抄为主。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3)印刷传播时代

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了文字信息的批量生产和大量复制。印刷媒介在社会变革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大众传播时代 (5)网络传播时代

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新的飞跃。电子技术推动了电脑诞生。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1)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式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

(3)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应。德国著名传播学者K·梅尔腾曾指出两者的对应关系。 (笔记P6)

世界传播文化的三次革命(笔记P7)

(1)从印刷到报业,到大众传播(首次革命)

(2)从广播到电视 (3)网络新媒体

第三讲 传播材料 (笔记P8)

人类传播的材料是信息,它的流通必须经过物质外壳的处理即符号化才得以进行。 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 申农——信息论

维纳——控制论

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2)表达性 (3)流动性

信息的特征: (1)普遍性

信息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信息,上课的铃声,交通的红绿灯,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无不是信息。 (2)依附性

教师活动:烽火传敌情,结绳记事,等等都说明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区分说明书本和文字内容,电视和新闻的关系。

教师活动:总结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信息需要依附在一定的载体上存在,并且同一信息可以有不同的载体,而不同载体传递信息的效果是不同的。 (3)价值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咨询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及。 (4)时效性

李小姐看到一个海报,说是百货大楼服装八折销售,于是兴高采烈的去大楼购物,可是到了大楼,李小姐却很失望,原来大楼是为庆祝建店二十周年而搞的三天打折销售活动,现在活动已经结束了。 (5)共享性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社会信息的特点

(1)亦是物质信息。

(2)大脑加工的信息,是信息的信息。

客观世界是第一性的,人脑中的信息是第二性的

(3)语言文字为载体。 (4)多样化。

什么是符号

符号: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是对事物或意义具有指代和表述功能的图示,它是信息形式和外部载体。

意义的象征 (1)指代性 (2)社会共有性

① 表示性意义(辞典意义,首次联系中产生) ② 内涵性意义(引征意义《二次联系中产生)

③ 发展性

创新、改造与淘汰

④ 独创性、多义性、灵活性、认同性、隐含性

符号的分类

A.信号和象征符;

B.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语言、文字

是人类的重要标志,是一切的传播的核心。没有它,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人类复杂的思维过程和文化之火就不可能继续下来。 有声语言:对话、独白

无声语言:书面对话、书面独白 语言的特点

① 词语创造的随意性

② 开放性(以《大话西游》为例)

③ 概括性(死线抽象、忽视差异——千篇一律、以偏概全、非此即彼、主观倾向性) ④ 社会性

(2)非语言符号:

是指不以人工创造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或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它是语言之外的其他人类传播符号,如体语、类语言、服饰等。 特点:组合性、连续性、不可间断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zh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