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拜金主义的女人

更新时间:2024-02-14 09:5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摘要:简·奥斯汀是18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当时社会女性文学兴起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写作视角独特,大多是关于当时社会女性意识的问题,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是印证她的观点的作品之一。在她看来,任何美满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与金钱的基础上的,二者缺一不可。本文对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女性意识;中产阶级;局限

简·奥斯汀的作品多与女性婚姻有关系,她的视角非常独特,对事物观察非常细腻,用诙谐、幽默的文字描述她周围的世界。作为当时社会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彻底打破了以男性文学为主导的局面,她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女性,以文学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描述,向社会发出了女性声音。《傲慢与偏见》是她女性意识体现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被社会公认的揭示女性意识的作品。18世纪末期,英国是以男子为主导的男性社会,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几乎完全依靠男子生存,所以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这种歧视是与生俱来的,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如果恰巧女性具有了某种学识,那么请把它隐藏起来。”但奥斯汀就像怪胎一样,没有遵循社会的发展轨迹,她把女性强势的一面展示出来,对社会女性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义。在她看来,女性与男性具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在精神上和智力上都是独立的。这些在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一、《傲慢与偏见》创作的时代背景

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与中心思想,《傲慢与偏见》也不例外。但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代的英国到处是嘈杂的机器轰鸣声,而《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却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未受现代文明冲击的田园风光,这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讲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说这部作品更多的是充满了幻想。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泯灭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一些敏感者很难适应和接受,在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和失落感,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伤感文学。这类作家往往用非现实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现象,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充满了不屑和否定,用人类本真的意识和情感来看社会。在伤害文学中,很少出现阶级压迫和束缚,她们崇尚自由、自然,正是这种观念为简·奥斯汀创造了理想的空间。在当时的社会里,贵族和中产阶级具有崇高的地位,女人几乎是他们的附属品。在《傲慢与偏见》对这种关系并没有任何隐晦,非常直白地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揭示,如贝内特姐妹的父亲死后,她们却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贵族与中产阶级的女性,只能不厌其烦地陪伴父母、朋友参加各种舞会,没有任何地方会为她们提供工作。她们只有在家里才能

施展自己的才华,如果家里有女仆,那么她们将无所事事。

二、《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现

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远远高于一切,所以很大程度上忽视女性。当时的社会普遍认为,女性不需要去创造物质财富,她们的日常生活就是服务自己的丈夫和亲人。所以在贵族或中产阶级家庭中,即便有享受不尽的生活和金钱,但她们的生活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她接受教育的内容大多是规范女性品行的手册,让一名女性具有典雅的气质,而不是让一名女性成为物质的创造者。她们没有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改变她们命运的唯一方式是婚姻。尤其是在18世纪,当时社会的女性在诸多方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这一点上,奥斯汀在她的小说中有大量的描述,她除了揭示当时社会丑恶一面,还揭露更加深层的东西——女性意识。在这个男权主义的社会里,女性的安全根本无法得到保障,而奥斯汀便是这个社会的逆鳞,因为在一个极为不利的环境中,她毫不畏惧地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正如星星之火,照亮了那个极度黑暗的社会。

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许多有教养的女性,但她们都无法与伊丽莎白相比,因为她总是与众不同:

首先,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在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女性一向被人们看成附庸品,是需要依靠男性来生活的。而伊丽莎白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实,她的独立思维体现出女性对独立意识的渴望。奥斯汀利用伊丽莎白与达西恋爱过程,对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在《傲慢与偏见》中,傲慢和偏见是男人对女人的看法,而伊丽莎白却对此不屑一顾,她追求完美的婚姻,认为任何金钱基础上的婚姻都是失败的,所以在柯林斯向她求婚的时候,她敢违背母亲的意愿,尽管柯林斯的背后附加了金钱、名誉等诸多耀眼的光环,但伊丽莎白却视而不见。达西为伊丽莎白的美貌而折服,他向伊丽莎白求婚也遭到了拒绝。在别人眼里,达西代表了仪表、财产、地位,他几乎拥有一切,拒绝他显然是最坏的注意。而在伊丽莎白眼里,达西傲慢无礼、不尊重感情,直到达西彻底放弃一切,在得到伊丽莎白谅解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可以看出,伊丽莎白对婚姻幸福的追求更注重的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奥斯汀正是借伊丽莎白宣示女性的独立意识,而女性地位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其次,女性才智意识的体现。《傲慢与偏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性,尤其是在面对男人的刻薄时,她总是能争取到女性最主动的一面。比如在对彬格莱性格理解时,伊丽莎白则以自己的理解来评价彬格莱,对此彬格莱则用“不知道其以前是个研究人性的专家”来“讽刺”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回答道:“可是最有趣的还是研究复杂的性格,至少这样的性格有研究的价值”。话中有话,显示出伊丽莎白的聪慧与辩论才气。

第三,女性学习意识的体现。伊丽莎白是一个热爱学习且言谈幽默的女性,她在面对愚蠢时表现极为反感。比如她得知达西姨妈鼓动达西访问自己时,她说:“凯瑟琳夫人这次倒是帮了大忙??你有勇气把凯瑟琳夫人的自讨没趣,向她自己再宣布一遍?”“要不是我自己有封信要写,我一定像另外一位年轻小姐一样,坐在你身旁,欣赏你那工整的书法。”这些话既显示了伊丽莎白说话的幽默,又对凯瑟琳夫人与彬格莱小姐进行了讽刺,言谈的艺术十分高超。

最后,女性叛逆意识的体现。奥斯汀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是不逊于男性的,她们具有高贵、坚强、独立的性格,比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她睿智、有主见,超凡脱俗,正是超强的女性意识,造成了她对达西的种种“偏见”。所以说,从伊丽莎白身上看到了奥斯汀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强烈愿望以及全新的妇女观。奥斯汀将伊丽莎白塑造成一个叛逆性极强的女性,她与当时社会的女性完全不同,她对传统观念充满了蔑视,对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充满了抗议。如她在得知姐姐生病后,“急急忙忙地大踏步走过了一片片田野,跨过了一道道围拦,跳过了一个个水洼??她这时己经双脚乏力,袜子上沾满了泥污。”当她以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并没有被惊讶、指责、愤怒吓倒,而是表现得非常从容,被人看不起,可她并不介意。

三、《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首先,男女平等意识。在工业革命的英国,社会没有为女性提供工作机会,她们只能依靠父母或丈夫,在经济上的依赖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即使在贵族和中产阶级之中,女性同样没有地位。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女性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吸引男性的目光,为自己找到一个好归宿。中产阶级家庭的女性的日常生活,便是陪伴父母、朋友长时间滞留在各种舞会之中,她们钻研学问、练习才艺只是为了得到男性的青睐,说明白只是想成为一件更值得男性喜欢的附属品。《傲慢与偏见》中,彬格莱小姐与达西门当户对,然而彬格莱仍然想尽办法提高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讨达西的欢心。

其次,婚姻基础。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描述了她对婚姻的认识。如夏绿蒂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女性,但她为了金钱嫁给了柯林斯,这是建立在纯粹的金钱、利益基础上的婚姻;莉迪亚与维克汉姆私奔,这是建立在纯粹情欲基础上的婚姻;班内特先生贪恋班内特太太的美貌,这是纯粹的为了美貌的婚姻。这些婚姻将最终是失败的,也是奥斯汀所不屑。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明伶俐、果断勇敢,达西才貌双全、善良慷慨,金钱和真正爱情的婚姻才是最完美的结合。在奥斯汀看来,吉英和彬格莱的婚姻是美满幸福的,一个纯真善良,一个仪表堂堂,双方互相爱慕。但由于彬格莱十分优柔寡断,使两人的爱情遇到许多波折,但最终

仍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美满的婚姻走到了最后。然而,如果说吉英和彬格莱的婚姻是美满的,那么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则是完美的。他们从相识到产生偏见,再到重新认识,最终碰撞出爱情的火花,诠释了爱情的完美。在奥斯汀看来,金钱、爱情是成就婚姻的基础,这两个条件缺少一个便是不完美的。金钱作为婚姻的基础,是日后婚姻走向幸福的物质保障;爱情作为婚姻的前提,只有充满爱情的婚姻才是美满幸福的。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个是上流社会的男性,一个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女性,他们的结合必然是幸福的,这也显示出奥斯汀对削弱社会阶级间的差距、实现阶级之间自由流动的愿望。

最后,女性价值。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主要以男性作家为主,女性作家寥寥无几。现实中的奥斯汀并没有受到男权主义的影响,她在承受种种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六部著作,显示出女性也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傲慢与偏见》带给了社会女性更多的思考,作为当时社会中的女性,在走向婚姻殿堂的时候要考虑两个因素。婚姻最重要的是爱情,只有情投意合、价值观一致,才能使婚姻走向幸福;金钱是婚姻的物质条件,也是决定未来的婚姻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贫穷只能使幸福化为虚幻的泡影,婚姻虽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但没有物质保障的婚姻,幸福就难以保障。

四、总结

简·奥斯汀对独立的女性意识充满了渴望,但受当时社会的影响,她在认识女权主义上具有一定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她笔下的伊丽莎白,敢于对抗当时社会,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对当时社会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虹编选.奥斯丁研究[J].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2]贺萍.浅析简·奥斯丁作品中的女性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3]朱锐.试析《傲慢与偏见》对男性中心话语权的挑战与迎合[J].外国文学研究,2014.

篇二:从《名利场》探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

外国语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从《名利场》探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英文题目:

学生姓名:某某某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某某某

开题报告书 The Analysis Of Victorian Women’s Vanity from W.M. Thackeray’s Vanity Fair 07031522051045 000级本二十班职称:讲师2011年11月

1,选题目的和意义:《名利场》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这部伟大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以幽默,讽刺,旁白等叙事手法陈述故事,通过愉快活泼的对话刻画人物,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当时英国上流社会尔虞我诈的种种丑态,使作品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奠定了萨克雷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萨克雷在夏普身上灌注了他对新革命主义和新资本主义的思考:她集十九世纪西方世界的种种虚荣,虚伪于一身,滑稽剧似的展示了一个野心勃勃,追逐名利的形象。通过分析,对比《名利场》中的女性人物来揭露十九世纪女人的虚荣观,我们可以得出她们是当时时代和社会风气的产物的结论。

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

萨克雷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评论家,被夏洛蒂.勃朗特亲切称为“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他的巨著《名利场》颇受社会关注,它深刻的了反映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态,它的许许多多方面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国内,高丽萍(2002)对《夏泼与艾米莉亚两个女性形象比较---重读<名利场>》中看女性地位;吴伟仁(2003)《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揭示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在国外,Ferris(1983)在《萨克雷》中认为《名利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腐败的批判。他歌颂了善良的“维多利亚天使”-艾米利亚,鞭策了阴险虚伪的“女冒险家”-贝基.夏普。William Elkins(1990)《萨克雷的<名利场>》指出萨克雷关心的主角是贝基.夏普不是艾米利亚。然而。Dyson(1964)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认为《名利场》是世上最不正直的作品,它的不正直之处体现在对人物的刻画、犀利的讽刺、明确的说教。对《名利场》内涵的探索与趋于多元化,从《名利场》揭示的社会问题如女性的虚荣观对在当今社会具有现实意义。在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人们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从《名利场》探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3 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特征

3.1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女性的典型形象。

3.1.1 从聪明邪恶的贝基.夏泼折射出一位虚伪的女冒险家形象。

3.1.2 从善良愚笨的阿米莉亚折射出典型的男权社会中的女性气质。

3.2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虚荣观

3.2.1 对物质财富的极端渴望

3.2.2 对社会地位的盲目追逐

4 女性虚荣观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和结果

4.1 女性虚荣观的原因

4.1.1 资本主义男权至上

4.1.2 女性没有经济的独立

4.2 女性虚荣观的结果

5 结论:

The Analysis Of Victorian Women’s Vanity from W.M. Thackeray’s

Vanity Fair

Ⅰ Introduction

Ⅱ Literature review

Ⅲ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glish Women in the Victorian Age

3.1 The typical images of the English women in the Victorian Age

3.1.1 An hypocritical figure of the female adventurer reflected from intelligent

evil Becky

3.1.2 The typical feminity of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reflected from kind but

stupid Amelia

3.2 Vanity of Victorian women

3.2.1 Extreme desire for material wealth

3.2.2 Blind pursuit for social position

Ⅳ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Female Vanity's Social Phenomenon

4.1 The reasons of female vanity

4.1.1 Supremacy of the capitalist patriarchy

4.1.2 Women without economic independence

4.2 The consequences of female vanity

Ⅴ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lexander, D. 1824.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M]. Signet Classics.

Chang, Y. 2008.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Tianjin: Nankai University Press. (常耀信,《美

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Ferris, I. 1983. W.M. Thackeray [M]. Boston: Twayne Publishers.

Dyson, A. E. 1964. Vanity Fair: An Irony against Heroes [J]. Critical Quarterly.

Gao, L. 2002. A comparison between Amelia and Becky-Reread Vanity Fair. Journal of JiNing

Normal College,5:65-95. (高丽萍,夏泼与爱米丽两个女性形象比较——重读《名利场》[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5期。)

Thackeray. 1997. Vanity Fair [M]. Bantam Books

Tilloson, G. 1995. William Makepeace: The Critical Heritage [M]. London: Routledge.

Wu, W. 2003.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Yan, X. & X, Wei. 2002. On the comparison structure in Vanity Fair. Journal of He Bei

Broadcasting University,1:74-108. (阎献彬,魏现江, 试论《名利场》中的对比结构[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1期。)

Yang, B. 2002. Vanity Fair (Chinese) [M] . Beijing: The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杨

必《名利场》(中译本)[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篇三: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院 系:中 文 系专 业:汉语言文学姓 名:张 馨 丹 学 号:080101302052 指导教师:胡 雪 燕教师职称:副 ⅹ ⅹ

填写日期:2011年11月20日

摘 要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油人家的女儿,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后来她生一儿一女,儿子叫长白,女儿叫长安。由于长期的心理扭曲,导致她女儿的生活也受她影响而扭曲起来。她还去捣乱儿子的生活,让她的儿媳芝寿也心存怨念。

关键词:

曹七巧;长安;芝寿;

Abstract

" The golden cangue" is the typical work of Zhangailing’s novels.The heroine is Cao qi qiao. She is a sesame oil one’s daughter. She was took to the rich house by her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In this house she was been a wife for a disabled. Later she gave birth to a son and a daughter. The son is called Changan. The daughter is called Changbai. As a result of long time psychological distortions, leading to her daughter’s life also be distortions. She also went to the trouble of living sons, let her daughter-in-law Zhi Shou also be done.

Key words: Cao Qi Qqiao. Chang an. Shou Zhi.

目录

前言 .................................................................... 3 一、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分析 ................................................ 5 (一)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 ............................................... 5

报复心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长安的自卑心理 .................................................... 7 (三)芝寿的悲惨形象 .................................................... 8 结束语 .................................................................. 9 致谢 ................................................................... 10 参考文献 ............................................................... 11

前言

《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店人家的女儿。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于是她失去本该属於她的正常人的生活,而天天守着一个活僵尸式的丈夫。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病态生活,由于想念着钱,她忍受了这样的生活。然而她毕竟是一个正常人。出于生理的需要,她用心去追求小叔子。而小叔子却并不真的喜欢她,这使得本来就忍受煎熬的她越发地悲凉了,后来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一位富孀,但其实什么也没得到,只不过用青春和爱情换来了姜家戴给她的金锁而已。她的心理扭曲是这社会的必然产物。她的扭曲让她身边的一切也扭曲起来,她的女儿的生活,她媳妇的心理也跟着扭曲起来。这样的扭曲让她们的人生悲凉起来。于是她们的病态生活也就这样形成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z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