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明生态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新视野

更新时间:2024-06-21 21: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文明生态史观与中学历史教学新视野

作者:陈晓亚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5年第05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哲学家克罗奇这句名言意味深长。一方面它提示用当代视角去观照历史,另一方面也昭示赋予历史研究以当代意义。在历史教学和研究中,笔者尝试打破历史教学理念的传统蒲篱,借鉴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文明生态史观,拓展历史教学新视野,在历史和现实双向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谈一谈笔者的一点尝试和探索。

文明生态史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这本巨著中提出来的,他通过人类历史上各大文明形态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力求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它对于我们开拓历史研究和教学视野显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文明: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

人类跨进了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下,文明形态依然顽强地支撑着文化内核和价值判断。

(一)文明的认知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意味深长,直击人心。从文明形态学视角来看,这首歌更是传达文明传承和文明认知的文化基因符号。当今社会,信息传递迅捷,交通便利发达,打破了过去文明族群的聚居状态。区域变换,移民潮涌,但历史文明的纽带和印记深深铭刻在文明族群集体无意识的深处。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始终感受到文明基因深层次的呼唤和警醒。 (二)文明的融合

余秋雨先生在《第四座桥梁》演讲中认为,文明之间交往融合往往通过四座桥梁,一是经典学理之桥,二是民俗器物之桥,三是民俗风情之桥,四是传达群体人格的文化信息之桥。文明间交往融合最深层的是文化精神层面的交往,通过文化精神层面的交往传达民族精致的灵魂,获得世界性的感动。在参观敦煌莫高窟时,余秋雨先生惊奇地发现,佛学东渐过程中,莫高窟雕像雕刻技法又深深打上希腊文化的烙印。一尊尊无言肃穆的佛像无意中成为几大文明相互融合的结晶和见证。

二、教育:创新与超越的起点

文明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教育。作为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面对新世纪、面临科技信息浪潮的冲击和洗礼,对教育,尤其是历史教育必然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z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