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更新时间:2024-07-01 08: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务[2012]25号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

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4.同一开课单位的课程,若教学内容相近、学时相差不到8学时的课程归并为同一门课程,即学时和课程名称均相同。

5.各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意见》中关于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安排模板请见附件2。

6.时间安排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负责人登陆教研科主页网上填报。请各院(系)于4月29日以前完成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联系人:祝慧、郑德康 电话:22861518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附件1: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2: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

教务[2012]25号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各院(系):

为做好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次修订对通识教育模块部分做了较大调整除,具体要求请见《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附件1)。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模块由各专业根据《意见》要求进行调整。

2.今年,我校新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筑学专业首次招生,这两个专业要认真组织、科学论证,做好新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3.教改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要将“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成果体现到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4.同一开课单位的课程,若教学内容相近、学时相差不到8学时的课程归并为同一门课程,即学时和课程名称均相同。

5.各专业在制订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意见》中关于总学时、总学分的要求,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教育课安排模板请见附件2。

6.时间安排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各专业负责人登陆教研科主页网上填报。请各院(系)于4月29日以前完成2012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联系人:祝慧、郑德康 电话:22861518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附件1: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附件2: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

附件1:

关于修订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特对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增加院系办专业自主性,按专业需要设课

本着调动院系自主办专业积极性的原则,对学校原定的通识教育课程,除“思政课”外,学校只对某一类公共基础课程提出修读学分要求,不指定具体课程。公共基础课开课单位给出课程名称和学分,由各专业进行选择;各专业也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向开课单位提出本专业的设课要求,经过双方沟通协商决定开设课程和学分。公共基础课要加强教学改革工作,主动适应、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对相同学科类别的专业,院系在一年级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上,尽可能一致,为学生在一年级调整专业创造条件。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教学总学时,加强专业核心课程,提高实践教学学分(含课内上机、实验按学时折算的学分)比例,强化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避免课程的理论化和学科化。原则上,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30%,非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应不少于总学分的20%。

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鼓励开发以能力培养为纽带,能对一组相关课程实现有机联系的项目课程。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综合锻炼学生理解、思维、应用、实现、合作、表达等多方面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培养模式

加强与地方企业、行业的密切合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用人单位、毕业校友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利用东莞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创建富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支持工科专业借鉴“卓越计划”班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经验,开展CDIO模式、

“3+1”模式、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嵌入式等多种模式的探索实践;鼓励有条件的文科类专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参照专业认证标准,调整课程体系

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要立足长远,为今后通过专业认证做好准备。工科专业课程设置应满足我国《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鼓励各专业参照相关国际认证标准要求设置课程。

五、培养方案框架 1、培养方案组成

2012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教学计划、辅修计划、素质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和创新能力四部分组成。

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1、专业代码、学制 2、培养目标 3、业务培养要求

4、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5、毕业规定 6、授予学位

7、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8、四年教学进程安排表 9、学时、学分分配及比例 10、修读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表 11、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12、其它说明 2、学时与学分要求

各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原则上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高学时。课内总学时包括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计划学时,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大约为7:3,选修课开出的学分数与学生应修读的学分数比例不低于1.5:1。

四学年教学的周学时数要安排合理,防止出现低年级过紧,高年级过松的情况。第1~4学期必修课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以内;第7学期周学时控制在12~16学时以内(小学教育专业除外)。在1~6学期,每学期安排考试(含复习)2周,集中实践性环节与理论教学周要做好衔接,防止出现无课的情况;在没有集中实践性环节的学期,理论教学周为18周,相应的课程学时安排也应适当调整。

学分的计算:计算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理论教学课程每16学时为1学分;不够16学时但达8学时以上计0.5学分,不足8学时的不计学分;实践教学每周计1学分,不够半周的不计学分。

本科生毕业所需修满的总学分原则上控制在190~200学分之间。本科各专业的毕业规定不能少于各种学分的最低要求(见表1)。同时鼓励学生通过辅修、选修和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获得更多的学分。

表1 各类本科专业课内总学时与学生毕业时所需修满的学分要求

专业类别 理工科类 非理工科类 课内总学时 理论教学总学分 实践教学最总学分 (含实验、上机) (不含实验、上机) 低总学分 ≤2300 ≤2500 ≤200 ≤200 ≤129 ≤148 56 37 课外学分 15 15 六、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第二课堂活动五大类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这类课程由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有“思政”课、数学、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体育、军事训练与教育等;公共选修课程分科技、艺术、外语、人文、社科、经管类,学生必须修满6学分,各专业可根据专业需要,提出具体的选修类别要求。

(1)“思政”课教学安排

“思政”课教学安排在第1-6学期。“思政”课除理论教学外,其余学时安排课外讨论、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以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要求。以下课程开课单位为思政部。

表2 “思政”课学时安排

序号 课 程 名 称 教学学时 学分 52 24+8 3 2 开课学期 1 4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含形势与政策8学时)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含形势与政策8学时) 3 5 形势与政策(注1) 6 “思政课”社会实践 64 36+8 16 2W+2W 4 2 1 2+2 文科第5学期 理工科第6学期 文科第6学期 理工科第5学期 4、6 注1:“形势与政策”课以全校性专题讲座进行,由宣传部、学生处和思政部负责组织。 (2)数学类课程

数学类课程开课单位为计算机学院。理工科专业选够15学分,经管类专业、文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等根据需要选择。

表3 数学类课程设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课程名称 高等数学A 高等数学B 经济应用数学 大学文科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数学建模 总学时 60+100 45+67 45+67 45 36 54 48 32 学分 4+6 3+4 3+4 3 2 3 3 2 周学时 4、6 3、4 3、4 3 2 3 3 2 (3)大学物理及实验

开课单位为电子工程学院。理工科专业在下表中选择适合本专业的课程。

表4 大学物理课程设置

序号 1 2

课程 大学物理A 大学物理B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总学时 总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100 80

52 48

72+80 64+64

4.5+5 4+4

4、5 4、4

2、3 2、3

(4)大学英语课程

大学英语在第一学年(两个学期)为基础英语课程学习阶段,即保持现有的

大学英语教学学时和学分,开设英语口语课程和听力自主学习课程,以加强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鼓励学生在第一学年中就通过四级考试。第二学年进入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阶段。拓展课程包含一组课程,由各专业指定其中一门课程做为必修课。

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修满8学分的英语课;其它专业需修满14学分。

表5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课程名称 大学英语 总学时 60+68 学分 周学时 4+4 1+1 4+4 2 2 2 2 2 2 2 4、4 4、4 2 2 2 2 2 2 2 适用专业 除音乐学、体育之外的专业 除音乐学、社会体育之外 的专业 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 理工科专业 文学院、政法学院和师范学院 经贸系和工商管理学院 文科专业从中选一门 4 3 开课学期 1、2 3、4 1、2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 达标测试(注1) 大学英语 60+68 (预备级) 理工职场英语 人文职场英语 商务职场英语 实用翻译 实用写作 英美社会与文化 跨文化交际 32 32 32 32 32 32 32 理工科专业从中选一门 4 注1:“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5)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开单位为计算机学院,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外,各专业须修满6学分。

表6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 C语言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总学时 总学分 上机学时 周学时 开课学期 30 64 64 64 2 4 4 4 16 32 32 32 2 4 4 4 1 2 2 2

动态网站建设(基于ASP.NET) 网页制作基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VF) 数据库应用技术(基于Access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SPSS 在教育中的应用 网络连接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特效合成 图像处理 Linux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电子商务应用 微机组装与维护 Delphi 应用教程 Flash动画制作 (6)其它公共必修课

64 64 64 64 64 32 32 32 32 32 32 48 48 16 48 32 4 4 4 4 4 2 2 2 2 2 2 3 3 1 3 2 32 32 32 32 32 16 16 16 16 16 16 20 20 16 24 16 4 4 4 4 4 2 2 2 2 2 2 3 3 1 3 2 2 2 2 2 2 4 3 4 4 4 4 4 4 3 3 3 体育、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事训练与教育4门公共必修课设置情况如下。

表7 其它必须设置的公共必修课

序号 1 2 3 4 课程名称 体育(注1) 就业指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2) 军事训练与教育 总学时 学分 周学时 开课学期 1-6 7 1 适用专业 除社会体育外的各专业 各专业 各专业 各专业 开课单位 体育系 学生处 师范学院 保卫处 28+30+15+1+1+0.5+ 2、2、1、 15+15+15 0.5+0.5+0.5 1、1、1 16 1.5 2W 1 24 3 2 2 注1: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

注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专业定开课学期。其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7)供选择的公共必修课

在表8中,各专业选择不少于3.5学分的课程做为本专业的公共必修课。

表8 供选择的公共必修课程

序号 1 2 3 4 5 6 7 8 课程名称 管理学概论 创业管理学 经济学原理 大学语文 应用写作 信息资源检索 美学原理 逻辑与思维训练 总学时 32 32 32 24 32 24(其中上机6学时) 32 32 学分 2 2 2 1.5 2 1.5 2 2 开课单位 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经济与贸易系 文学院 文学院 图书馆 师范学院 思政部 “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电工实习”、“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和“工程制图”等由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决定是否开设。

(8)全校公共选修课

全校公共选修课按科技、外语、社科、文学、艺术、经管类开设,本科生毕业时须修满至少6学分。学生不能将与自己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程选修。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由各院(系)确定。各专业要参照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结合专业认证、学科专业发展趋势和要求,确定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各院(系)对相近专业共同的学科基础课程,要加强管理,构建学科基础平台,做到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相同。各院(系)应总结过去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院内外专家教授意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学科的学科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由各专业确定。在高年级除开设专业必修课外,设置灵活的专业方向模快课程,应让学生根据就业需求有更多的机会选修本学科的专业选修课。

4.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校参加的实践教学环节理工类本科专业应不少于35周,文科类本科专业应不少于25周。实践教学环节尽量安排在寒暑假和第八学期集中进行。

(1)军事训练与教育:2周,安排在新生入校后前2周进行。《军事理论》和入学教育在此期间完成,由保卫处、学生处、学生所在院(系)负责组织安排。

(2)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工科专业课程设计不少于2次,总时间不少于4周,文科类专业在第四、六学期各安排一次学年论文。

(3)“思政”课社会实践:由思政部负责组织实施,安排在第4和第6学期的暑假或随课堂进行。

(4)生产或岗位实习:3—5周,原则上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或第七学期进行。

(5)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不能超过16周,安排在第8学期。

5.创新能力培养与课外学分

本科生毕业时获得的课外学分应不少于15学分。课外实践活动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和各院(系)组织,学校统一制定认定标准。获得课外学分的具体办法见《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素质拓展(课外培养)计划》。各院(系)、各有关部门应切实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精心制订和落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内容安排见《东莞理工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七、具体规定 1.学年安排 学年 一 二 三 四 合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学期周数 20 20 20 21 21 20 20 20 161 教学周* 15 18 18 19 19 18 19 备注 含军训与入学教育2周,考试2周 考试2周 考试2周 考试2周 考试2周 考试2周 考试1周 含机动1周,毕业教育1周 说明:1.*在2-6学期,若没有安排集中实践性环节,理论教学周必须为18周; 2.1-6学期的考试周安排在每学期的最后2周。

2.课程考核

教学计划中必修课一般为考试课,选修课一般为考查课。鼓励开展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特别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每学期3学分及以上的必修课程(“思政课”除外)必须安排期中考试。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附件2.1 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理工科) 1.部分通识课安排表 课程 类别 理 学 论 分 学 时 3 52 2 32 实 践 学 时 上 机 学 时 考 开课学期及周数、周学时 核 1 2 3 4 5 6 7 8 开课单位 方 15 式 E 4 E E E T 2 2 4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课 程 名 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4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 识 教 育 课 程 形势与政策(注2) 高等数学(A)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注3) 大学计算机基础 体育(注4) 就业指导 4 64 1 16 10 160 8 128 2 E 4 6 计算机学院 E 4 4 外语系 外语系 2 14 16 T 2 计算机学院 T 2 2 1 1 1 1 T T 2 体育系 学生处 4 118 1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5 24 (注5)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 6 96 师范学院 注:1.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2. 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 数 2 4 学 分 3 4 实 践 2 4 开课学期及周数 上 开课单位 机 1 2 3 4 5 6 7 8 2 保卫处 2 2 思政部 实 军事训练与教育 践 教 “思政课”社会实践 学 3.学分与学时要求

课内总学时(含课内实验、上机)/总学分 理论教学总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教学总学分 课外学分 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

≤2300 / ≤143.5 ≤129 ≥56 15 ≤200

附件2.1 学校统一设置的通识课安排模板(文科)

1.部分通识课安排表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理 学 论 分 学 时 3 52 2 32 实 践 学 时 上 机 学 时 考 开课学期及周数、周学时 核 1 2 3 4 5 6 7 8 开课单位 方 15 式 E 4 E E E T 2 2 4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思政部 外语系 外语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4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 概论 识 形势与政策(注2) 教 大学英语 育 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课 标测试(注3) 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 体育(注4) 就业指导 4 64 1 16 8 128 2 E 4 4 2 14 16 T 2 计算机学院 T 2 2 1 1 1 1 T T 2 体育系 学生处 4 118 1 1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5 24 (注5)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 6 96 师范学院 注:1.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表示“双语教学”;

2.“形势与政策”课,分课堂教学与专题讲座两种形式进行。1、6学期为全校性专题讲座,各8学时;

3.“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分别在第3、4学期进行,由外语系提出4个项目,由学生选择其中2项进行自主课外学习,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该学分;

4.体育课在学生第2、3学年时采用俱乐部课外活动模式教学:第2学年,学生每周锻炼3次,每次为1小时;第3学年,学生每周锻炼2次,每次为1小时;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负责在课外完成。

6.音乐学、社会体育专业不用填“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达标测试”课程。

2. 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 数 2 4 学 分 3 4 实 践 2 4 开课学期及周数 上 开课单位 机 1 2 3 4 5 6 7 8 2 保卫处 2 2 思政部 实 军事训练与教育 践 教 “思政课”社会实践 学 3.学分与学时要求

课内总学时(含课内实验、上机)/总学分 理论教学总分(不含课内实验、上机) 实践教学总学分 课外学分 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

≤2500 / ≤156 ≤148 ≥37 15 ≤20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z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