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word版文档:第一章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6:00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讲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

参 考 系 1.定义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2.对参考系的理解

(1)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为了观测方便和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同一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时,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如坐在高铁中的乘客,以车为参考系,乘客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考系,乘客是运动的. (3)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针对训练】 1.

图1-1-1

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1-1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 )

A.“歼-10”战斗机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解析】 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

【答案】 B

质 点 1.定义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2.意义

为了使研究问题简化而引入的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物体可以当做质点的情况

(1)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物体各点的运动情况都完全相同(如做平动的物体),一般都可以看成质点. (3)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

错误!

【针对训练】

2.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在伦敦举行.中国代表团以38金、27银、23铜名列奖牌榜第2名.下列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叙述中,研究对象可以看做质点的有( )

A.讨论运动员参加10 000 m比赛的时间时 B.研究体操运动员动作的规范性时 C.研究乒乓球的旋转角度和受力点时 D.研究铁饼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时 【答案】 AD 位移和路程 概念 区别 联系 位移表示质点的相对位置 位移 的变化,它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1)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 路程 迹长度 位置指向末位置 (2)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 (1)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2)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 移大小等于路程 【针对训练】 3.一个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

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A指向B 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 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 【答案】 C 速度与速率 1.平均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

s

(2)定义式:v=. t

(3)方向:跟物体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的运动快慢. (3)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错误!

【针对训练】

4.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B.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

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

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与所用总时间的比值 【答案】 A

加 速 度 vt-v0

1.定义式:a=;单位是m/s2.

t

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4.判断物体加速或减速的方法

(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与v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针对训练】

5.(2013届延安大学附中模拟)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解析】 速度和加速度无必然联系,A对;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可以增大或不变,B错;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C错;速度增大,加速度也可以不变或减小,D错.

【答案】 A

(对应学生用书第2页)

区别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 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

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

(1)不管物体做什么运动,其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其瞬时速率. (2)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一般不相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两者大小相等;若物体做曲线运动或做往复运动时,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2013届安康中学检测)如图1-1-2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

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2 s,3 s,4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1-2

A.物体沿曲线A→E的平均速率为1 m/s

5

B.物体在A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2

C.AB段的平均速度比ABC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点的瞬时速度 D.物体在B点的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

【审题视点】 题图为轨迹图,已知每个坐标方格线度1 m,可求出各段位移大小,但不能计算出轨迹长度.

【解析】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图中信息不能求出ABCDE段轨迹长度,故不能求出平均速率,A错.

s5

由v=可得:vAC= m/s,故B正确.

t2

所选取的过程离A点越近,其过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点的瞬时速度,故C正确. 由A经B到C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D错误.

【答案】 BC 【即学即用】 1.

图1-1-3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100 m决赛和男子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3 s和19.32 s的成绩卫冕成功,获得两枚金牌,成为历史上连续两次卫冕男100 m和200 m双项奥运冠军的第一人.如图1-1-3为博尔特在比赛中的英姿.对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 m决赛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5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8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解析】 200 m决赛的跑道有一段弯道,所以200 m决赛的位移小于200 m,所以A

200 m

错;2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2<=10.35 m/s,故B错;100 m决赛的平均速度v1=

19.32 s

100 m

=10.38 m/s,而最大速度无法确定,故C对,D错. 9.63 s

【答案】 C

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比较 物理量 物理意义 公式及单位 关系 s 速度v 表示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v= tm/s 速度的变 化量Δv 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方向 Δv=vt-v0 m/s Δv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速度的 加速度a a= Δt变化率 m/s2 三者无必然 联系,v很 大,Δv可以 很小,甚至 为零,a也可 大可小.相 同的是三者 均为矢量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大小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而速度大小的改变关键是看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速度增大,如果相反,则速度减小(记忆口诀“同加反减”).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不断变小,速度也不断变小

【解析】 速度变化大,可能所用时间也很大,则加速度不一定大,故选项A错误.由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选项B正确.速度的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可知选项C错误,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时,速度不断变大,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时,速度不断变小,故选项D错误.

【答案】 B

对加速度的进一步理解

(1)加速度a不是反映运动的快慢,也不是反映速度变化量的大小,而是反映速度变化

Δv

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越大,a越大.

Δt

(2)加速度a与速度v无直接关系,与Δv也无直接关系,v大a不一定大;Δv大,a也不一定大.如高速行驶的汽车,v很大,a一般很小,甚至等于零;机车由静止到高速行驶,其速度变化量很大,但经历的时间也很长,所以加速度并不一定大.

【即学即用】

2.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Δv

A.由a=知,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Δt

B.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 C.只要a>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

D.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解析】 由于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可以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也可以规定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当a>0时,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要分析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应分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D.

【答案】 AD

(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

“匀速运动”模型的实际应用 “匀速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且应用广泛.例如:声、光的传播都可以看成匀速,而实际生活中的运动估算,也经常用到这一模型,如计算飞行时间,在这类问题中位移的计算是关键,有时要巧用几何关系(如光波、声波反射、折射问题如图1-1-4),有时要估算长度(如高速摄影见图1-1-5),有时要求相对位移(如动态测速)

s

等.这类问题的核心方程只有一个:v=,对应图象如图1-1-6.

t

声波通过云层反射 高速摄影子弹穿苹果 图1-1-4 图1-1-5

图1-1-6

(2013届吴中中学质检)如图1-1-7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

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

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1-1-8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1.0 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 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1-1-8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图1-1-7 图1-1-8

【规范解答】 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 s,由题图可知p1、p2

1.0 s1

之间有30小格,故每一小格对应的时间间隔t0== s,p1、n1间有12个小格,说明

3030

1

p1、n1之间的间隔t1=12t0=12× s=0.4 s.同理p2、n2之间的间隔t2=0.3 s.

30

t1t2因而汽车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时离测速仪的距离分别为s1=v·,s2=v·. 22

汽车这段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t1-t2

s=s1-s2=v()=17 m.

2

汽车在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刻应分别对应于题图中p1、n1之间的中点和p2、n2

之间的中点,其间共有28.5个小格,故接收到p1、p2两个信号的时间间隔t=28.5t0=0.95 s,

s

所以汽车速度为v车=≈17.9 m/s.

t

【答案】 见规范解答 【即学即用】

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

1

间上相差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km/s.)

3

【解析】 如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

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历的时间,则有d=vt1①

则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历的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

d2 ??2+h2=vt2②

2

已知t2-t1=Δt③

代入数值得h=2.0×103 m. 【答案】 2.0×103 m

(对应学生用书第4页)

●理解参考系,位移等概念 1.(2012·宝鸡模拟)湖中O处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处出发向东行驶4 km,又向北行驶3 k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 km B.相对于小船,O处的观察员始终处于静止状态 C.相对于O处的观察员,小船最终位于东偏北37°方向5 km处

D.相对于湖岸上的另一观察员,小船不可能是静止的

【解析】 在O处的观察员看来,小船最终离自己的距离为32+42 km=5 km,方向

3

为东偏北θ,满足sin θ=,即θ=37°,A错,C对;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B错;若湖岸上

5

的观察员运行速度大小、方向均与小船一样,则小船相对其而言是静止的,D错.

【答案】 C

●“匀速运动”模型应用 2.(2012·山东高考基本能力)图1-1-9是一种应用传感器监测轨道车运行的实验装置.在轨道某处设置监测点,当车头到达传感器瞬间和车尾离开传感器瞬间,信号发生器各发出一个脉冲信号,由记录仪记录.

图1-1-9

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cm,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1-1-10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

图1-1-10

A.0.20 cm/s B.2.0 cm/s C.22 cm/s D.220 cm/s

s

【解析】 由题图可知,轨道车通过监测点用时1 s,由v=知,v=22 cm/s,C项正

t

确.

【答案】 C

●平均速度的理解与计算

3.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约是9.2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0.92 m/s D.无法估算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

位移

【解析】 平均速度=,可算得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选项

时间

A正确.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等于7 s末到7.1 s末的平均速度,约为9.2 m/s,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 A

●加速度大小求解 4.(2011·安徽高考)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2Δx?t1-t2?Δx?t1-t2?A. B. t1t2?t1+t2?t1t2?t1+t2?

2Δx?t1+t2?Δx?t1+t2?C. D. t1t2?t1-t2?t1t2?t1-t2?

【解析】 方法一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平均

Δxt1速度为v1=,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平均速度

t12

t1+t2Δxt2为v2=,即为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v1变化到v2的时间为Δt=,所以物体运动t222

v2-v12Δx?t1-t2?

的加速度为a==,A对.

Δtt1t2?t1+t2?

方法二 令物体的初速度为v0,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知:

2Δx?t1-t2?112

Δx=v0t1+at2及Δx=(v+at)t+at两式联立消去v可得a=. 0120

2122t1t2?t1+t2?

【答案】 A

●结合图象考查平均速度、加速度 5.(2010·广东高考)如图1-1-11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

图1-1-11

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0~2 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

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

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解析】 由图象可知:质点在0~4 s内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D错.0~2 s内的位移

0+21

s=×2×1 m+2×1 m=3 m,故B对.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0~1 s内的平均速度v= 22m/s=1 m/s,故A错.0~1 s内的加速度a1=2 m/s2;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a2=1 m/s2,故C项正确.

【答案】 BC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z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