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定稿)

更新时间:2023-10-05 13: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风险分级管控 作业指导书

莒州集团有限公司

目 录

1 分级管控目的 ...................................................................... 2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 2 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 3 4 名词解释 .......................................................................... 3 5 企业概况 .......................................................................... 4 6 职责 ............................................................................. 5 7工作程序和内容 ..................................................................... 5 8 文件管理 .......................................................................... 14 9 绩效考核 .......................................................................... 14 10 持续改进 ......................................................................... 15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 分级管控目的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2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03号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4—2017) 2.2企业安全生产资料

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内部安全操作规程 企业组织机构划分图 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经过对本公司工作场所的现场调查分析,同时对企业现有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见表1。 序号 单元 混砂作业、混砂机、铲车 1 铸造车间 自动造型机、手工造型、行车、储气罐及管道 行车、电炉、熔炼材料、浇注包、熔炼作业、浇注作业 制芯机、二氧化碳管道、制芯作业 行车、风镐、振动床、清砂机、清砂作业 2 清理车间 抛丸机、储气罐、乙炔气瓶、氧气瓶、气割、电动平车、悬臂吊 磨光机、行车、电焊机、整形机、打磨焊补作业 热处理电炉、冷却水池、热处理作业、叉车 3 4 5 机加工车间 仓库 配电系统 行车、磨光机、电焊机、修磨作业、装车发货 铣床、镗床、锯床、钻床、加工中心、机加工作业 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行车 铸造车间、清理车间、机加工车间、其他辅助空间 表1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4 名词解释

DB37/T 2882-2016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风险 risk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可接受风险 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4.3重大风险 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4.4危险源 hazard

3

子单元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

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4.5风险点 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6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4.7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4.8风险分级 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4.9风险分级管控 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4.10风险控制措施 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4.11风险信息 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4.12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risk classification control list

企业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 5 企业概况

莒州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镇后石灰窑村,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以提供特种铸钢件、球墨铸铁件、耐磨金属材料铸件及机械加工为主的制造型高新技术企业。

莒州集团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三大系列500多个品种规格,包括普通铸钢件,耐磨、耐热特性金属材料铸件,球墨铸铁件。产品广泛用于电力、冶金、建材、化工、铁路、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军工、船舶等多个行业,出口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打造国际领先的环保技术产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大环保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先后在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等城市设立研发与市场服务中心,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环保研究院、天津水泥设计院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环保科技创新体系。

4

莒州

集团始终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使集团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突出,结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国际化优秀企业集团,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6 职责 6.1 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有效运行负第一责任。 其主要职责应包括:

(1)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人力、物资等资源; (2)成立体系建设推动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3)组织制定风险分级管控的相关制度,确定各系统、各部门、各岗位职责与责任,并定期进行督

导、考核;定期组织对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估; (4)发动全员参与风险辨识。 6.2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和运行的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专门工作小组制定风险判定准则、风险点辨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管控措施的制定,负责确定管控层级和运行的更新、评估等。 6.3 生产管理部门(公司办公室)

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承担专门工作小组的管理工作和方案的实施;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6.4 各生产车间

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并及时更新;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7工作程序和内容 7.1 工作程序

风险分级管控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 (1)准备阶段; (2)全员培训; (3)制定判定准则; (4)风险点确定; (5)危险源辨识; (6)风险评价;

5

(7)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8)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9)风险公告; (10)持续改进 (11)规范文件管理。 7.2准备阶段

7.2.1组建工作机构,业务培训

组建组织机构。企业成立以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以安全机构负责人为组长,安全管理人员、设备技术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各车间安全、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具体组织、承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全员培训。聘请青岛顺昌检测评价有限公司的专家分层次、分阶段讲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标准,理解标准、统一认识、掌握方法。各部室、车间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单位的风险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进行培训,培训记录登记建档。 7.2.2收集资料

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企业的相关资料,在专家指导下,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场所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平面图(包括各个车间、辅助生产和维修、办公区)及周边环境; (2)安全、职业卫生及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程; (3)组织架构图;

(4)在用设备清单(特种设备可单列); (5)详细工艺流程;

(6)原材、辅材、过程、最终物料清单; (7)外协或外包的类型;

(8)已识别的危险源识别清单、重要危险源清单,对应的措施(可能在危险源清单中体现); (9)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10)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 (11)应急预案及演练;

(12)隐患排查表(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节假日、季节、综合检查表); (13)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 (14)特种作业人员或需持证上岗人员台账; (15)安全专篇;

注:所有需提供资料的范围需涵盖机械加工生产。 7.2.3编写体系文件

建立企业的风险管控制度,编制分析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作业指导书、作业活动清单,完善设备设施清单,确定危险源辨识方法和分析评价方法,并编写各类工作用表。

6

7.3 制定风险判定准则

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与选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和企业的承受能力、职业健康安全的愿景和有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规模和行业特点,确定选用风险矩阵分析法,R=L×S,其中R是风险值 ,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件后果严重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应考虑以下因素: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强制性条款;

——机械加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及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机械加工行业的其他要求。

运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进行风险评价时,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见(表7-1),对“发

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见(表7-2),风险值判定(R)(表7—3)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7-1)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3 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2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7

“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S)”(表7-2)

等级 5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人员 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100万元以上 50万元以上 停工 企业形象 部分装置(>2 重大国际影响 套)或设备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地区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截肢、骨折、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业的安全方针、制度、听力丧失、慢规定等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1 完全符合 性病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无伤亡 无损失

风险值判定(R)(表7—3)

风险值 风险等级 20-25 A/1级 极其危险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没有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形象没有受损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B/2级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4-8 C/3级 显著危险 2 年内治理 D/4级 轻度危险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8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7.4 风险点确定 7.4.1 风险点划分原则

本公司的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7.4.2 风险点划分方法

公司采用风险程度分析法进行风险点的辨识:企业组织质检、技术、安全、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7.4.3 确定风险点

本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风险点: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名称 混砂作业、混砂机、铲车 行车、电炉、熔炼材料、浇注包、熔炼作业、浇注作业 自动造型机、手工造型、行车、储气罐及管道 制芯机、二氧化碳管道、制芯作业 行车、风镐、振动床、清砂机、清砂作业 抛丸机、储气罐、乙炔气瓶、氧气瓶、气割、电动平车、悬臂吊 磨光机、行车、电焊机、整形机、打磨焊补作业 热处理电炉、冷却水池、热处理作业、叉车 行车、磨光机、电焊机、修磨作业、装车发货 铣床、镗床、锯床、钻床、加工中心、机加工作业 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行车 设备维修 7.4.4 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

公司建立风险点排查台账,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置、诱发事故类型等信息汇总

9

区域位置 铸造车间 清理车间 机加工车间 仓库 机修车间

填入风险点排查表。格式见《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5)。

风险点辨识信息表(表7)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示例)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类型 级别 所在单位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责任单位 责任人 备注 7.5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对所有风险点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辨识方法的选择、辨识范围的确定、辨识活动的开展等环节。 7.5.1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公司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

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对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保持工作危害分析记录及危险源辨识信息表。

对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7.5.2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风险点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辨识过程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材料、成品等的运输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气候及环境影响等。 7.5.3 危险源辨识

企业应组建危险源辨识工作组,在对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进行培训的基础上,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有组织地有序开展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步骤:发动全员参加、讲述方法、辨识、填写危险源信息、汇总、审查补充完善。 ——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GB/T 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

10

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等。

——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7.5.4危险源辨识信息台账

将按照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辨识的风险点的危险源及可能的事故类别、位置等相关信息填入下表。

(表7-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信息表

填报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主要危险源 风险程度危可能导致 M E S R 险性评价 危险级别 典型控制措施 层级 序号 风险点名称 所在位置 7.6 风险评价 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均应进行风险评价。本公司的风险评价采用风险矩阵法(LS)评价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过程中,对各项指标的取值和风险程度的选择,遵循企业建设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确定的风险准则的要求取值评价。并将评价计算结果填入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表7-6)》。 7.6.1 风险评价及分级

根据确定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对识别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价;根据表7-6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的定量值确定风险级别,填入表7-6中。完成的本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

风险分级是指根据风险值的大小(意味着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不同等级,根据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最终降低风险的目的。

11

下表为本公司风险分级及应对措施,根据风险划分标准将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评级,对于不同的级别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交由不同层级管理。

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五级 重大 较大 一般 低风险 红 橙 黄 蓝 该危险源出现不可承受风险时 立即停产、撤人,做好应急 立即采取措施,做好应急 制定整改方案 下达整改指令 立即提醒、改进 责任 公司 公司 车间 班组 岗位 7.6.2确定重大风险 重大风险是企业日常风险分级管控的重点,重大风险的确定按以下原则判定: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判定为重大风险:

——对于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的风险的;

——有限空间、高压电器抢险等作业现场9人以上的; ——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7.6.3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内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风险点的名称、类型、风险级别等信息填入风险台账,即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 7.7 风险控制措施

7.7.1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有减轻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应急措施等。 7.7.2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

风险控制的技术性方法按如下顺序选择排除、替换、降低、隔离、程序控制、保护、纪律等。 7.7.3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风险控制措施应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等,充分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

在制定控制措施时,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应急处置措施等。制定控制措施前,应首先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该项风险,应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7.7.3.1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限位、过卷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

12

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7.7.3.2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尽可能地采取较高级的风险控制方法,并多级控制。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才能控制的风险,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制定方案。 7.7.4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

对辨识确定的所有危险源按照法规、工艺、管理等要求制定风险管控措施,填入表7-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信息表》中,形成分级控制和隐患排查的依据和责任划分的依据。

对确定的风险点,按照7.7.3的原则,考虑法律法规、经验、安全管理技术、常规控制措施和行业发展水平,制定与企业、社会及行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分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培训、个体防护和应急控制等措施。编制的风险点管控措施填入《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作为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的依据。 7.7.5 评审

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 ——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7.8 风险分级管控 7.8.1风险分级

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4级、5级\\D级:蓝色风险;低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班组应引起关注,负责D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岗位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3级\\C级:黄色风险;一般危险,需要控制或整改。车间应引起关注,负责C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2级\\B级:橙色风险;较大危险,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较大及以上风险危险源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业务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1级\\A级:红色风险;重大风险,极其危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

13

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公司应制定管控措施,进行重点管控。 7.8.2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

本公司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分为公司级、车间(部门)级、班组级及岗位级等四级进行管控。

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例如:公司管控的风险,车间、班组、岗位均应进行管控。 7.8.3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层级

公司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将包括全部风险点及各类危险源的风险分级管控层级信息,填入《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中;同时绘制企业风险点的“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7.8.4风险告知

本公司应建立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8 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台账、危险源统计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重大、较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文件进行管理。如风险判定准则、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方法,作为管控措施的制度、规程等进行管理。

应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产生的记录、文档进行管理,确保记录或文档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保存和处置受控。

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可追溯性。 9 绩效考核 9.1 成果

公司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至少产生以下成果: ——风险点排查台账、危险源统计表; ——岗位与作业活动划分清单、设备设施清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及分级管控信息表; ——重大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风险告知牌;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等。

14

9.2 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3 绩效考核

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应对整个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过程、最终成果及整体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方法、考核频次及奖惩措施。 企业可参照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考核奖惩。 10 持续改进 10.1 评审

本公司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评审应当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10.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10.3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5

9.2 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得到保持和改善;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9.3 绩效考核

企业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应对整个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过程、最终成果及整体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方法、考核频次及奖惩措施。 企业可参照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考核奖惩。 10 持续改进 10.1 评审

本公司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评审应当根据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或公布。 10.2更新

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完善风险信息。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10.3沟通

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公示或公布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1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xr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