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及其澳大利亚课后提升

更新时间:2023-06-05 02:0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洋洲及其澳大利亚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海陆分布图(右图)”,回答以下2题。

1.图中曲线P表示某地区

1月份20℃等温线,虚线

P1、P2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等温线P应向P1方向弯曲 B.等温线P应向P2方向弯曲

C.等温线P通过P1、P2之间没有弯曲

D.等温线P夏季向P1方向弯曲,冬季向P2方向弯曲 2.图中阴影部分地区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其 限制性因素,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营造农田防护林 B.发展混合农业

C.东水西调 D.禁止过度抽取地下水 读右图,回答以下2题。

3.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 的是( )

A.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 C.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

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

4.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 C.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 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读右图,回答以下3题。

5.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湿润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6.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c.该国首都是最大的城市

d.地广人稀,人口相对集中在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 A.abcd B.abc C.acd D.abd

7.关于该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畜牲业、种植业并重,且以畜牲业为主 B.农业现代化侧重于小型机械化、水利化 C.小麦分布集中于东南和东北地区

D.由于交通运输的发展,小麦分布由南向北扩散 读甲、乙、丙三个国家的轮廓图,回答以 下2题。

8.关于甲、乙、丙三国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 叙述正确的是( )

A.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 B.都分布有热带沙漠景观

C.人口密集区都位于国土的东南部 D.都是所在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9.关于三国进出口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进口铁矿 B.都出口小麦

C.都进口石油 D.都进口热带经济作物

读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10.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形地貌、水文、

生物、土壤等要素构成,俄罗斯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图中图例甲、乙、丙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

A.气候类型 B.地形 C.降水量 D.土壤

11.据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列关于澳大利亚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叙述错误的( ) A.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 B.东西两岸降水差异较大 C.东岸因受东南信风及暖流的影响,降水多 D.北部降水有季节变化 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以下2题。 12.下列选项中,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A.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13.关于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B.气候适宜

C.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悠久 读甲、乙、丙三幅图,回答以下2题。

14.当处于乙图反映的季节时,甲图中M、N、P、Q处 于多雨季节的是( )

A.M B. N C.只有Q点 D.P、Q 15.当处于丙图反映的季节时,下列可能出现的现象 是( )

A.胶东半岛荣成市天鹅湖的天鹅进入栖息高峰 B.黄淮海平原进入麦收季节

C.海南岛的蔬菜生产产销两旺 D.南非高原牧场草长莺飞,牛羊成群 读“澳大利亚大陆多年平均每日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以下3题。 16.影响各地年均每日日照时数均不足12小时的直接因素是( ) A.降水 B.地形 C.洋流 D.纬度 17.下列选项与图中a、b、c三点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相符 的是( )

A.a=c<b B.a=b>c C.b>a>c D.a>b>c 18.图中EF沿线地区没有出现的自然带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回答下面以下3题。

19.澳大利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于( ) A.甲区域中 B.乙区域中 C.丙区域中 D.丁区域中

20.下列关于澳大利亚农业发展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草原上自流井多,气候干燥,促成了发达的畜牧业 ②降水的地域差异明显是受山脉和东北季风的影响 ③冷冻科技革新,促成了畜牧产品的大量出口 ④与北半球的农产品供应和市场需求具有季节互补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读下列四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图示四个国家 中,有三个面积居于世界前六位,另一个是人口 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据此完成以下2题。 22.图中国家依次是( )

A.①日本②澳大利亚③美国④巴西 B.①俄罗斯②加拿大③澳大利亚④日本

C.①俄罗斯②澳大利亚③印度④美国 D.①孟加拉国②巴西③印度④美国 23.关于图中a、b、c、d四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山脉位于两大洲的分界线上 B.b山脉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地 C.c山脉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d山脉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以下2题。 24.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12月至次年1、2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25.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二、综合题

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

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7.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左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右上图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右下图为左图中①—③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28.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局部地区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图。

材料二 天然橡胶是轮胎制造的主要原料,其主产区在亚洲,0° 而主要消费地集中在亚洲、美国和欧洲。

材料三 2010年11月1日,位于①区域的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出大量烟尘和火山灰,冲上6千米的半空。此区域下半年来已有多座火山相继喷发。

30° (1)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形成原因却有很大不同,请简要

分析。

(2)说明此季节A处盛行风的风向,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其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CCAD DADCB ACADB ACAAB DCACB 二.综合题

26(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 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27(1)地理分布:生产地在西澳大利亚州的中西部;主要出口地为东亚。优越条件: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 (2)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原因: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3)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丰富,集中在冬季。

28(1)均为热带雨林气候;①处成因: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②处成因: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2)西北风; 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西北风来自海洋,较湿润,带来较多降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x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