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分析平头式塔机起重臂

更新时间:2023-11-19 00: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平头式塔式起重机起重臂的有限元分析

一、实验目的:

综合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有限元技术进行机械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能力,独立解决本专业方向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机械结构问题分析规划的能力,能正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合理定义单元、分析系统约束环境,正确加载求解,能够提取系统分析结果。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限元技术辅助机械系统设计和分析的特点,推动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进一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所从事的机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任务:

本专题实验借用上一学期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金属结构部分的参数和设计成果,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设计分析,用ANSYS软件对塔机的起重臂、平衡臂和塔身结构进行模型构建和强度、刚度分析,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掌握有限元法进行工程实例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问题分析:

塔机工作时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易造成钢结构的破坏,起重臂作为塔机的主要受力部件,其结构强度和刚度关系着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分析起重机臂架在典型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及模态特性,可在虚拟阶段对其进行强度及稳定性校核,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本次实验周对

平头塔机起重臂进行分析。

塔机起重臂主要载荷包括:起重臂自重、风载荷、吊重、吊重风载、惯性力或其他水平力。

臂架自重:参考同类型产品结构按比例初步估计为4T 小车及吊钩:重量初步估计为0.625T 风载荷:按照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为风力系数,臂架为三角形结构,查表得 为计算风压,工作状态取Pw=250MP 为迎风面积 —前片结构迎风面积 --后片结构迎风面积

为结构充实率对于桁架取0.4 为结构充实率对于桁架取0.4

根据前后片外形轮廓尺寸计算出前后片迎风面积

—前片对后片的挡风折减系数,根据前片充实率及桁架 隔比查表定位0.28 计算可得:

其他水平力:回转惯性力(Q为吊重)

起重臂根据上学期金属结构课程设计得,截面呈三角形结构上主肢采用(外径121mm壁厚32m),下主肢采用两根18b扣方。斜腹杆采用(外径30mm壁厚6m),水平腹杆采用(外径30mm壁厚6m)。

单元统一采用beam188

材料分析:起重臂主肢材料选用Q345钢,弹性模量a,泊松比0.3,钢材密度7.85g/cm3;腹杆材料选用Q235钢,弹性模量,泊松比0.3,钢材密度7.85g/cm^3。

结构分析:手工计算时在起升平面和回转平面都作为悬臂梁计算。 有限元分析时由于起重臂受水平方向载荷以及竖直方向上载荷而且结构为空间立体结构故简化模型应为三维模型梁结构。

约束条件:起重臂与塔身连接,两根下肢与塔身铰接需要限制五个自由度(仅绕Z轴旋转自由度未被限制),上主肢铰接,但考虑到它们实际连接性状上主肢与塔身连接可等效为限制X轴方向上的自由度。

载荷条件:设计计算应在最恶劣载荷条件下计算,在竖直平面内受自重及吊重。臂架自重通过密度及重力加速度实现,吊重在起重臂一端添加。水平平面内受风载荷以及回转惯性力,风载荷通过均布载荷实现,挡风面所受载荷为迎风面0.28,回转惯性力通过水平横向均布载荷代替。吊重风载较小忽略该力。 (二)实验过程:

1.单元选择:根据起重臂结构特征把起重臂杆件处理成梁单元。选择beam188单元进行模拟就可以满足分析要求。Beam188是一种线

性梁单元,Beam188单元还改进了梁构件另两维的可视化特性,可以让用户清晰的看到各个部位的应力和变形。Beam188单元对细长到中等粗短的梁结构的分析都很适合。Beam188单元默认为6个自由度,当beam188单元的Keyopt(1)设置为1时增加扭曲幅度自由度,beam188单元的程序默认设置值为0,也就是认为横截面的扭曲幅度足够小到可以忽略。Beam188单元可以通过参数secdata、secoffset、sectype、secwrite及secread定义截面,截面与单元用截面ID号(SECNUM)来关联,截面号是独立的单元属性。

2.设置基本属性:定义单元为beam188,并且分别定义上下主肢,斜腹杆,水平腹杆的截面,然后定义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密度。 3.建模过程:

(1)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依次输入坐标值。

(2)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lines →Straight lines→依次连接上一步生成的特征点,

形成上下主肢,斜腹杆,水平腹杆。如下图

4.划分单元:

(1)经分析选择单元格长度为1m比较合适。选择单元格长度为1m。 (2)对各个杆件进行网格划分并赋予其截面属性。

5.施加载荷:

(1)施加边界约束,起重臂与塔身连接,两根下肢与塔身铰接需要限制五个自由度(仅绕Z轴旋转自由度未被限制),上主肢也与主肢铰接,但考虑到它们实际连接性状上主肢与塔身连接可等效为仅限制X轴方向上的自由度。

(2)在竖直平面内受自重及吊重。臂架自重通过密度及重力加速度实现,吊重通过在臂架一端施加力。水平平面内受风载荷以及回转惯性力,风载荷通过均布载荷实现,挡风面所受载荷为迎风面0.28,回转惯性力通过与风载荷同向的水平横向均布载荷代替。 6.后处理:

Main Menu: solution→solve→current LS→OK 7. 定义力:

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 →define table→add→user able for iterm MY→by sequence num→smisc→smisc2→apply→user able for iterm MZ→by sequence num→smisc→smisc3→apply→依次定义SFZ,SFY , SBYT , SBZT →user able for iterm →by sequence num→smisc→apply→依次定义smisc5 , smisc6,smisc32,smisc34 →ok→close 。 处理图如下: 静MY

(

)

水平面内弯矩较小主要集中在与塔身连接处 动MY

加上回转惯性力弯矩有所增大。 静载:弯矩MZ

起升平面内弯矩依然是与塔身连接处最大 动载:弯矩MZ

静载剪力SFZ

动载剪力SFZ

静载剪力SFY

动载剪力SFY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x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