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 参考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25 10: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节 歧义现象分析(P232—233)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即指出其歧义类型)。

1.学生家长: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以是联合词组,即学生和家长;也可以是偏正词组,即学生的家长。

2.保留意见: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以是述宾词组,也可以是偏正词组。

3.研究老舍的文章: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可以是述宾结构,即“研究/老舍的文章”;也可以是偏正结构,即“研究老舍的/文章”。

4.部分被侵占的国家: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可以是“部分/被侵占的国家”,偏正关系;也可以是“部分被侵占的/国家”,偏正关系。 5.上头就是李厂长。动词“是”可以表示“判断”,也可以表示“存在”;这也跟名词有关,“上头”既可以表 示“领导”,也可以表示“处所”。

6.陈玲是前年生的孩子。语义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陈玲”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

7.我准备了一年的粮食。结构层次关系不同引起歧义:“一年”可以作“准备”的补语,也可以作“粮食”的定语。

8.他们就订了五份杂志。语义指向不同引起的歧义:“就”可以指向“他们”,重音在“他们”上,表示“订的杂志”多;也可以指向“五份”,重音在“就”上,表示“订的杂志”少。

9.我们小组讨论。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可以是“我们川、组讨论”(主/谓(状中)),也可以是“我们小组/讨论”(主(偏正)/谓)。

10.钱华到这里工作才一个月,好多人还不认识。“好多人”可以作施事者,也可以作受事者,这是语义角色不同引起的歧义。 11.追得我满头大汗。“我”可以是施事,追别人;也可以是受事,被别人追。这是语义角色不同引起的 歧义。

12.他让老婆狠骂了一顿。“让”可以是被动的意思,相当于介词“被”;也可以是使动的意思,相当于“指使”。这是“让”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 二、“在+名:+的+名:”也是一个歧义格式,请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条件,并举两个有歧义的例子,

两个没有歧义的例子。 “在外边的座位”有歧义。“外边”既可以指房间的外面,也可以指靠外面的座位。造成歧义的条件是:

名:是表示方位的名词,名:是表示事物的名词。类似的例子如:“在上面的梨/在下面的筐”。当名,是表示事物的名词名:是表示方位的名词,就没有歧义,如:“在桌子的上面/在电灯的旁边”。

三、下列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没有歧义)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由于结构层次关系不同而引起歧义。可分化为“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击溃了”和“主力部队击溃了敌人”) 3.他借了我十块钱。(动词“借”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可分化为“他借给了我十块钱。”和“他向我借了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没有歧义。)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有歧义。“老陈”可以是“考虑”的施事,也可以是“考虑”的对象。可分化为“老陈要考虑考虑做这种工作”和“做这种工作,要考虑考虑老陈”。)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有歧义。“他的妹妹”可能是“喜欢”的施事,也可能是“喜欢”的受事。可分化为“是他的妹妹喜欢”和“喜欢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有。(没有歧义)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有歧义。可能是“中东/石油价格”,也可能是“中东石油/价格”。可分化为“中东的石油价格”和“中东石油的价格”。) 9.小张不要了。(有歧义。“小张”可能是“?”嘄施事,也卯能暯“要”的受事。可以分化为“小张不要东西了”和”(刪人+不覃尯张亦”。)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没有歧义) 四、“不要打电话”可能有四种意思,分别由结构层殡、繓构关系的不同和词义的不同所引起,请予以分儖。? ? ①不想打电话(,而想庲自?一趟。耩这?的结构层次是“不要{打电话”,动宾结构。 ? ①不想打电话(,而想庲自?一趟。耩这?的结构层次是“不要{打电话”,动宾结构。 ②别打电话(?这疵诟有闬题。)这里的结构层次是“不要[打电话”,偏歳结枔。 ③不覡拍扳电话。这里的“打电话”是手部动作“用手击打电话机”的意思。

④不要拨电话。这里的“打电话”是“用手拨电话号码”、“通话”的意思。 五、下面的歧义是因为语义关系不同而引起的,请予以分化。 1.相信的是傻瓜。(有两种理解:“傻瓜”是“相信”的施事,或者是受事。) 2.扮演的是一名演员。(有两种理解:“演员”是“扮演”的施事,或者是受事。) 思考题

一、分析、研究歧义现象对学习现代汉语语法有什么作用?试举例说明。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歧义又叫做“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深入了解歧义现象,并且能够进行分化,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理解,同时,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也很有帮助。 二、巧妙地运用歧义,可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你能够举一些例子来吗?

有这么一句话: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完了。让一对夫妻来念,结果丈夫念成: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完了。而妻子则念成:男人没有了女人/就完了。

三、请自己动手搜集一些例子再归纳出一两种新的歧义格式,并略加分析。 据说北京某饭店的大玻璃窗上用红漆赫然写着这样两行字: 大炒驴 饼饼肉

人们以为是什么新品种“大炒驴”和“饼饼肉”,其实只是“大饼”“炒饼”和“驴肉”,这就是利用汉字既可以横排,也可以竖排的特点,在视觉上造成歧解。

四、歧义还有一种类型,即由于语境而引起的歧义,你能够举出一些例句来吗?

有时一句话本身没有歧义,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使个别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因而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例如《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被迫逃到成皋后,

与陈宫一起准备投宿吕伯奢处。热情的伯奢准备沽酒杀猪款待,而多疑的曹操却乘伯奢沽酒时潜入草堂后窃听,只听得一句:“缚而杀之,何如?”便以为是指自己,于是“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及至“搜之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才知是误杀好人。又如一个小贩在极力推销他的苹果,并宣称这是“进口”的,结果大家吃了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特别,去责问这个小贩,他居然回答:“苹果都是进口的不?”让大家哭笑不得。他就是利用“进口”的多义,而故意误导。这种误会,生活中有,书面上也有。这种事实说明,语言本身没有歧义,客观上也可能造成歧义——这就是在语境中产生的歧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z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