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课后答案汇总1-5

更新时间:2023-12-27 15: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2.资源配臵——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资源稀缺就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生产什么?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等等,上述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资源配臵(Resources Allocation)的问题。

3.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4.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实证分析——实证分析(Positive Aualysis)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对经济现象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变化的后果会怎样等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验来判断。

6.规范分析——规范分析(Normative Au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7.边际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把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称为边际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就是运用导数和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微增量的变化,用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的一种方法。

8.均衡——均衡(Equilibrium)是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在经济学的分析中,均衡是指影响经济活动的两种相反力量相互作用而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均衡状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二、问答题

1.稀缺性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稀缺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答: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求而言,人的需求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而在一定时间与空间范围内资源总是有限的,相对不足的资源与人类绝对增长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一方面,稀缺性是相对的,它不是指物品和资源的绝对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即相对于人的无穷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和物品也是不足的;另一方面,稀缺性又是绝对的,因为物品和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一切国家和地区都是存在的,即稀缺性存在于一切的时间和空间。

2.为什么稀缺性存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作出选择?

答:从生产的角度来说,资源稀缺就要进行选择,例如,选择生产什么?选择如何生产?选择为谁生产?等等。生产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选择生产哪些产品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如何生产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同一种产品的众多生产方法中来选择最有效率的技术方法,例如,根据拥有资源的优势可以选择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等不同的生产方式;为谁生产则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制度要求来决定产品的分配。例如,在市场经济中,稀缺性资源生产的产品是根据价格的高低来决定它的归属。上述三个问题通常被称为资源配臵(Resources Allocation)的问题。

3.从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需要的无限性说明经济学的定义。

答: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特征,决定了资源稀缺性的客观性,也就是说,资源的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成了任何社会都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研究这一基本经济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经济制度不同,资源配臵的方式就不同,基本经济功能实现的方式也就不同。经济学就是研究在一定社会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臵和利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4.试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答: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或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研究如何对稀缺性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定位及研究内容来看,两者在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差异性。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前面分析说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臵才能够实现最有效率的使用。微观经济学从微观层面探讨单个经济单位或经济个体如何配臵稀缺的资源;宏观经济学从宏观层面探讨经济整体如何通过减少经济波动,维持稳定发展来实现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组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尽管把微观经济学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还有不同的看法,但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经济学对于市场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说明各个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而透过价格决定过程,可以弄清楚收入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运行的有效性,从而找到实现稀缺性社会资源最佳配臵的方法和途径。宏观经济学对国民经济整体功能的研究,有助于说明整个经济产出水平的决定过程,而透过产出水平决定过程,可以弄清楚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问题,有利于找到经济平稳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所以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前提和基础,宏观经济变量也必然会影响微观经济变量,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更是加强了对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

5.试述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答:实证分析(Positive Aualysis)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对经济现象是怎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变化的后果会怎样等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它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分析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对事实的检验来判断。如果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它在逻辑上必须站得住,而且要与经验证据相符。

规范分析(Normative Aualysis)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因而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是:实证分析避开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规范分析的内容具有主观性;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尽管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实证分析是主要方法,但规范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规范分析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第二章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问答题

1.什么是供求规律?影响供给及需求的因素各有哪些?

答:供求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当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刺激供给增加,抑制需求;而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又引起供给减少,刺激需求,从而使市场价格趋向稳定,供求实现平衡。

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有:(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的偏好;(4)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的预期等。

引起供给变动的其他因素:(1)该商品的价格水平;(2)技术因素;(3)资源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价格变化;(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2.请画图说明需求、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变动影响的几种情形,并作扼要说明。

答:(1)图1为供给不变条件下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当需求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收入、相关商品价格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需求发生变化,则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反之,需求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如图1中所示的需求曲线由D1变动到D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Q1减少至

Q3。

图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

(2)图2为需求不变条件下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前提下,因受该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化(如

成本、技术因素变化或突发性事件等)使该商品的供给发生变化,则会引起供给曲线的变动:供给减少,则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减少;反之,供给增加,则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增加,如图中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S1变动到S3,均衡点由E1移至E3,相应地,均衡价格由P1下降至P3,均衡数量由Q1增加至Q3。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图2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

(3)需求与供给同时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如何,需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确定:①需求与供给同向同幅度变动,则均衡价格不变,均衡数量增加或减少;②需求与供给变动幅度相同但变动方向相反,则均衡数量不变,但均衡价格上升或下降;③需求与供给变动方向相同但幅度不同或变动方向不同且幅度也不相同,则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化难以确定,其具体变动结果取决于需求与供给各自变动的力度的大小对比。因为需求的变动与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向变动,而供给变动与均衡价格反向变动但与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3.假定芝士蛋糕的市场供求数据如表2.4所示。

表2.4 芝士 蛋糕市场供求数据

价格(元/块) 5 6 7 8 9 10 11 需求量(万块/月)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供给量(万块/月)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问:①芝士蛋糕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多少?②如果每块芝士蛋糕价格是10元,描述芝士蛋糕市场状况并说明其价格会如何变动?③假定科学杂志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过多摄入芝士可能是引起青少年肥胖症的原因,则芝士蛋糕市场会发生何种变化?

答①,根据芝士蛋糕供求表数据可知,此时蛋糕市场的均衡价格为8元/块,均衡数量为120万块/月。

②如果每块芝士蛋糕价格是10元,此时市场的需求量为80万块/月,而供给量为160万块/月,存在超额供给80万块/月,也即有80万块/月的蛋糕无法销售出去,这样厂商必然会以降价销售的方式展开竞争,随着蛋糕价格的下降,一部分生产成本相对高的厂商退出生产,使蛋糕的供给量减少,与此同时,随着蛋糕价格的下降,消费者的队伍会扩大,直到蛋糕的价格变动到8元/块,数量为120万块/月时,供给量与需求量正好相等,此时蛋糕市场实现均衡状态。

③当消费者获知且相信科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则消费者对芝士蛋糕的需求会减少,在芝士蛋糕价格不变而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使芝士蛋糕的需求减少,即引起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而芝士蛋糕的供给不改变的情况下,必然会使芝士蛋糕的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4.假定中华广场星巴克咖啡的需求函数为:Qd=1 600?100P,表2.5是该店咖啡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5 咖啡需求

价格(元/杯) 需求量(杯) 12 400 13 300 14 200 15 100 16 0 ① 求价格12元和14元之间的需求价格弧弹性。②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 = 14元时的点弹性。③由于吉之岛退出中华广场而使星巴克的需求函数变化为Qd = 1 200?60P,此时星巴克在P =14元的点弹性是多少?

解①,根据题意,

? Q PQ E ? ? ? ? ? Q ? 2 =??200?12?14???d?PP?PQ?PQ1?Q22?QP1?P2 =13

32400?200

②,根据题意,由于当P=14时,Qd=1 600?100×14=200,所以,有:

dQdQPQ E ? ? d P ? ? ? ??(?100)?dPQd141600—100?14?7

P③, 根据题意,由于当P=14时,Qd = 1 200?60×14=360

Ed??dQ

148407dQPQ??(?60)??????1200—60?143603dPdPQP

5.假定,2008年冬季湖南电取暖器价格上涨了20%,需求量下降了2%,同时羊毛衫的价格未变,需求量却上升了10%。问①羊毛衫对电取暖器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②电取暖器和羊毛衫是替代品还是互补品?

?Qx解①,根据题意,

Exy?Qx?PyPy?10 %?0.5

②由于电取暖器和羊毛衫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Exy?0.5>0的数,所以二者是替代品。

6. 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增加对社会保障住房建设的投入以及对农户补贴以推进“家电下乡”,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数据,并运用弹性理论分析上述措施的政策效果。

答:略。

第三章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问答题

1.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请用生活中现象加以解释。

答:所谓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此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在沙漠等水资源稀缺的地方,水是人们耐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其边际效用极大,人们对之倍加珍惜。但在城市等供水系统完善的地方,水是“取之不尽”随处可得的,人们对水的使用量很大,其边际效用也小,因而在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也较为严重。

2.请画图说明预算线变动的几种情形,并作扼要文字说明。

答:预算线是收入与价格为一定条件下的消费可能线,若收入或价格变了,预算线将发生变动。预算线的变动有以下四种情形:

①若两种商品价格不变,但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预算线因消费者的收入变动而变动,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②若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两种商品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与第一种情况相同,会引起预算线的截距变化,使预算线发生平移。

A1 A

A A2 0 B2 BB BB1X

图3-1 收入影响下的预算线移动

向变化时,预算线不变。

③若两种商品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均发生变化,但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相同,即同比例同方④消费者的收入不变,一种商品价格不变而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及截距相应变化。

YA A

A1YA0A20 B2 B0 B1

X

0 B BX

Y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

X商品价格变动引起预算线变动

3.请根据你某月的收支情况,以消费者均衡理论加以分析,看看你是否是理性消费者。 答:略。

4.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 = XY + X + 2Y + 2,预算线方程为4X + 6Y = 130,试求该消费者的最优消费组合。

解:由预算线方程得:y=

653?223x

2代入效用函数,得:U = ?33464 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为:??x??0, 得 x?16,

dx33代入预算方程,得:y?11

5.假定商品X的价格PX = 15,商品Y的价格PY = 4,消费者收入M = 100,求①预算线的方程式;② M和PY不变,PX下降40%时的预算线的方程式;③PX和PY不变,消费者收入增加1倍的预算线方程式。

解①:由题意:15x?4y?100,得预算线方程:y?25? ②:M和PY不变,PX下降40%,即15×(1—40%)=9, 9x?4y?100 ,得新的预算线方程:y?25? ③:15x?4y?200,得预算线方程:y?50?

6.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不变,但其主要生活用品(米、油、天然气、水、电)等价格上涨,你认为消费者会改变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吗?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会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答题要点:①由于所列的消费者的米、油、天然气、水、电等主要生活用品是生活必需品,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也无法找到可替代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小,所以,消费者不会因为该类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大幅减少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但可以通过“节约”的方法适当减少消费。

②按照经济学原理,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会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因为在消费者收入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主要生活用品的价格上涨,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且主要生活用品价格弹性小,消费者在无法因为该类商品价格上涨而减少其消费的情况下,就只能减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从而使消费者总的效用水平降低,生活水平下降。这也就是在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人们尤其是固定收入(包括低收入)者叫苦不迭的原因。

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报酬递减: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不变,只是不断增加某一种要素投入,则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最终会逐渐减少。

3dux?64x?136

154x

94x

154x

2.等产量线:也叫等生产线,是表示生产技术不变时生产同一产量某种产品的不同的投入组合的轨迹。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预算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5.生产者均衡:是指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6.扩展线:是表示生产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者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将采用的最佳投入组合的轨迹。

7.规模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降 。

规模不经济:由于产出水平的提高,或者说因为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下上升。

8.外在经济:是指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引起的平均成本下降。

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部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上升。

9.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使用特定资源而放弃的该资源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需要现实的货币支付,会在厂商的会计账目上记录和反映出来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和支付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支付给各要素所有者的报酬而形成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应该计算为成本但却未在形式上进行货币支付的厂商本身所拥有的生产

要素的报酬。

10. 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是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间周期。 正常利润:是指厂商自有生产资源应该获得的正常报酬。 经济利润:是厂商销售收益扣减经济成本的余额。

11.短期总成本:是厂商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全部成本。短期内它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构成。

固定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为一

常数,与产量的变化无关。

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是指每变动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量,或微量产量变动所引起

的总成本变动量。

12.长期总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最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单位产品分摊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企业在长期内每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加量。

二、画图

1.试用图示的方法阐述生产者均衡的确定。

2.图示SFC、STC、SVC、SAC、AVC、AFC和SMC之间的相互关系。

3.作图说明MP、AP与MC、AC之间的对应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s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