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B复习要点

更新时间:2024-04-30 23: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语文B复习要点

1.吴江派是明代传奇成熟期出现的一个风格流派,代表人物是沈璟。他主张剧本必须在音乐上“合律依腔”,强调戏曲语言必须“本色”。

2.明清传奇是指一种特殊的戏曲体裁。“传奇”的体制有如下特征:一是副末开场,二是分出标目,三是分卷,四是出数,五是生旦家门,六是下场诗,七是音乐格律体制。要求每出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普遍采用南北曲合套。

3.南唐中主李璟的传世名作为《摊破浣溪沙》。李璟、李煜词的合刊名为《南唐二主词》。 4.江西诗派是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诗派。代表人物是黄庭坚。他反对以诗干政的风气,强调诗歌抒发个人的情性;他提出“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诗法,有意追求语言和声韵的奇险拗峭,大大发展了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和以文字为诗的风气。黄庭坚去世后,诗人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因黄庭坚是江西人,此诗派由此得名。

5.晚唐体是北宋初年的一个诗派。此派除丞相寇准外,多为在野名士,以魏野、林逋等为代表。他们以贾岛、姚合的晚唐体为崇拜对象,多写闲逸情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诗境狭小,成就不高。

6.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一脉相承,后人习惯将这两次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称为“古文家”,成就最高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7.《西厢记》的故事,最早出自于唐代作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叫《会真记》)。之后最有影响的改编作品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的北杂剧《西厢记》。

8.宋初词坛有些作家将士大夫特有的生活感受写入词中,促进词的雅化,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

9.南宋后期诗坛较有影响的有两个诗派:一是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的永嘉派,也称“四灵派”,二是以戴复古、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派,这一派因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而得名。南宋王朝覆灭前后,又涌现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爱国诗人,如郑思肖、汪元量等,写下“宋亡之诗史”。

10.汤显祖,别号清远道人,居室称为玉茗堂。他著有五种传奇,为《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箫记》,后四种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牡丹亭》是其代表作,取材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11.元杂剧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初期作品有四种类型:历史剧、社会剧、公案绿林剧和婚恋剧,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

12.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说话艺人的底本。

13.明代四大奇书及其类型包括: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等);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杨家府演义》等);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西洋记》《钟馗全传》等); 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14.“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诗人群,代表人物是辛笛、穆旦、郑敏等9人。80年代出版了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

15.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刊出胡适的白话诗。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16.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出现了《太白》、《芒种》、《新语林》等左翼小品文刊物,集合了瞿秋白、茅盾、唐弢等作家的作品。

17.“京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潮流,主张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偏重于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这一派的领衔作家是沈从文。

18.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阿Q正传》等多篇作品,1923年这些小说结集为《呐喊》出版,体现了新文学的实绩,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 19.姚雪垠的《李自成》既是历史小说,又可称为“革命历史小说”。

20.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多篇作品,并结集为《呐喊》、《彷徨》。鲁迅代表了现代小说的开端和巅峰。

1.中唐主要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3.“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所创作的诗歌,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的新体诗。西汉的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4.《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料汇编,主要记载策士们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谋划或说辞。西汉时刘向对其整理并定现名。《战国策》的人物摹绘、比喻和寓言以及铺排恣肆的风格特色对后世辞赋、散文均有较大影响。

5.史传是汉代散文成就最突出的领域,《史记》和《汉书》代表其最高水平。 6.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7.茅盾是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及《子夜》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8.20世纪30年代,鲁迅主编过《语丝》、《萌芽》等刊物。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杂文为主,编有《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还写有多篇借古喻今的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9.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剧出现了集体创作的高潮,如十几位作家联合完成的《保卫卢沟桥》。桂林一度成为戏剧活动的中心,1944年在桂林举行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

会”,影响很大。

10.老舍,小说家、戏剧家。其戏剧作品多是配合社会时事之作,如抗战时期的《归去来兮》。1949年以后的剧本有《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全家福》、《神拳》等。《龙须沟》是建国后第一个以北京市政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它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是老舍戏剧艺术的高峰。

11.20世纪30年代后,报告文学逐渐成为现代散文的分支,代表作:夏衍的《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12.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在北方出现了“京派”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京派作家理论的先导,在他们的影响下,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箫乾等“京派”作家发表了不少散文佳作。

13.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新月诗派”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最突出的理论主张是新诗的格律化。后期“新月派”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以徐志摩为主要的旗帜。

14.中国小说的雏形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此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形的小说作品,就是后来的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15.关汉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本色派、豪放派的开创者。其社会剧《窦娥冤》成就最高,还有爱情剧《救风尘》、《望江亭》,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等。

16.元代南戏出现了“四大传奇”,即《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和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7.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人。其谥号为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18.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大力倡导、支持下,出现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古代散文革新运动。它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骈体文为批判对象,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进行变革,文学史上称之为“古文运动”。

19.柳永之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是苏轼。苏轼“以诗为词”,是对词内容的一次彻底的解放;他有意打破诗词界限,将诗歌创作方法引入词中。他于传统的婉约词外又开豪放和旷达词风。

20.唐代诗坛的“张王乐府”是指张籍和王建的诗歌。

1.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是鲁国编年史,相传孔子曾对其加以修订,后被列为儒家经书。其“尚简”传统与委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世颇有影响。 2.先秦百家争鸣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3.除《史记》《汉书》外,两汉还有一些历史散文,较知名的有赵晔的《吴越春秋》、袁康的《越绝书》。

4.巴金的很多小说书写旧家庭的罪恶,以及青年一代的反抗与叛逆。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的成就最大;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表现革命和恋爱的题材。

5.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是《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小说特色是对市民社会特别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风俗式的精细描写,带有浓厚的“京味”,成为“京味小说”的源头。

6.自20世纪30年代起,沈从文创作了他以“湘西”为主题的小说代表作,如《边城》《萧萧》《三三》等。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将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推向极致。 7.伤痕小说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揭露和控诉“四人帮”罪行、宣泄人民呼声的小说类型,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叶辛的《蹉跎岁月》、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8.郭沫若在抗战期创作了很多历史剧,如《虎符》、《屈原》、《唐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夏衍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有《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9.在延安解放区,20世纪40年以后,其话剧民族化的方向转为接受中国旧剧和民族遗产,出现秧歌剧的高潮,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还出现新歌剧的创作热潮,贺敬之、丁毅创作了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

10.鲁迅是文化批评的杂文大家。《坟》是其杂文的开创期;从《华盖集》到《而已集》是其杂文的发展期;还有《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其记叙性散文的代表作是《朝花夕拾》,一些篇章有自叙传色彩;其散文诗集《野草》多采用象征手法展现作者内心世界。

11.周作人的散文有一种平淡悠远的趣味,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北京的茶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

12.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曾兴起 “象征派”诗风,代表人物李金发。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受“象征派”影响,其《雨巷》成为现代诗的经典之一。

13.20世纪30年代有两位著名诗人,诗风都贴近现实、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一是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等;一是臧克家,有《烙印》等诗。 14.抗战时期诗人与战争的现实密切联系,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创作潮流,其中佳作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15.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其内容以记载人物的言谈举止和轶闻琐事为主。

16.初盛唐是唐代小说的准备和形成时期。代表作:王度的《古镜记》、张鷟的《游仙窟》等。

17.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是早期的戏曲艺术形态,是元代杂剧的母体。

18.南北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了南戏。南戏在元代发展成熟,最终发展为明、

清传奇。

19.与关汉卿同时期的著名作家白朴、马致远等。其佳作有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黄粱梦》。

20.中期是元杂剧继续繁荣和题材风格转化期,文人剧、爱情剧和隐逸道化剧鼎立。文人剧的佳作有《荐福碑》、《王粲登楼》,爱情剧出现了划时代杰作——王实甫的《西厢记》,隐逸道化剧有《岳阳楼》、《陈抟高卧》等。

1.反思小说是文革后继“伤痕小说”之后出现的小说类型,作品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大顺造屋》、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2.改革小说是出现在文革后的一种小说类型,主要是对80年代各个领域改革引起的社会震荡的直接反映,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阶级斗争的“反修防修剧”中影响最大的三部有: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陈耘《年轻的一代》、丛深《千万不要忘记》。

4.老舍的一些戏剧以人物为戏剧作品的首要因素,其作品被称为“小说体戏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

5.1957—1966年,出现当代歌剧的短暂兴盛,代表作《洪湖赤卫队》、《红霞》、《江姐》。历史剧也比较繁荣,有曹禺的《胆剑篇》、郭沫若的《武则天》《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

6.郁达夫是创造社主要作家之一。其早期散文富有自叙传色彩;其记事抒情散文主观性强烈,多内心独白,如《还乡记》。其另一类散文是游记,如《屐痕处处》、《闽游滴沥》。

7.林语堂主张用幽默的艺术揭示生活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如《剪拂集》。20世纪30年代以后,林语堂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

物,更加提倡幽默小品的创作。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贺敬之和郭小川是这一诗体的主要作者。

9.贺敬之是歌剧《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诗歌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郭小川50年代作品有《致青年公民》、《致大海》、《望星空》,还有曾引起争议的《一个和八个》等,60年代作品有《青松歌》、《甘蔗林—青纱帐》等。 10.中唐是唐代小说的繁荣和成熟期。代表作有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还出现了牛僧孺的《玄怪录》、郑还古的《博异志》等传奇集。

11.晚唐是唐传奇演变和衰退时期。这一时期的传奇集有李玫的《篡异记》、裴铏的《传奇》、袁郊的《甘泽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著名单篇作品有《虬髯客传》、《聂隐娘》等, 《三水小牍》中的《非姻传》被认为是唐传奇的最后一篇佳作。 12.晚期是元杂剧总体上衰微时期,创作中心南移,代表作家有萧德祥、秦简夫、郑光祖等。郑光祖名声最著,代表作有《倩女离魂》《王粲登楼》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

13.明代南戏四大声腔是: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梁辰鱼按照昆山腔创作的《浣纱记》标志着文人传奇的基本确立。

14.南北宋之交,在南方温州地区孕育成了南戏。南戏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温州一带的歌谣小戏而形成的。其故事大都比较长,一般剧目都有三五十出之多。南戏在元代发展、成熟,并最终发展成为明清传奇。

15.康熙年间,出现了清代最杰出的两部戏剧作品,即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清朝一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品,二人并称为“南洪北孔”。

16.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参与过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革新失败

后被贬。因曾任柳州刺史,所以又称“柳柳州”。

17.新乐府诗派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亦称元白诗派。他们继承和发展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传统,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理论,开展了新乐府运动,形成浅切平易的诗派。

18.韩孟诗派是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刻意追求奇险诗风。韩愈的诗以“以文为诗”和奇崛险拗为特色,开出奇崛奥衍一派。这一派的重要成员还有贾岛、姚合等。 19.宋真宗景德年间,王若钦、杨亿等人在秘阁编纂《册府元龟》一书,吟风弄月,互相酬唱,后由杨亿将这些诗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体”也由此得名。此派代表为杨亿、刘筠和钱惟演,他们以李商隐为宗。

20.永嘉派(四灵派)是南宋后期诗坛较有影响的一个诗派:以徐玑、徐照、翁卷和赵师秀为代表,称为永嘉派,因四人名、字中均有“灵”字,也称“四灵派”。 1.《诗经》中的歌诗按其不同乐调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俗曲,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正声,指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2.《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唯有毛诗流传后世。

3.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主要的楚辞作家,与屈原并称“屈宋”。

4.春秋末年至战国前期的诸子散文多为语录体或保留语录体痕迹,代表:《老子》、《论语》、《墨子》。

5.《老子》又名《道德经》,基本上代表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本源。

6.《老子》为语录体,极富哲理,文多用韵,语多对偶,对后世骈偶押韵之文颇有影响。

7.《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后学编纂。《论语》是语录

体散文集,对后世笔记小说、语录类及小品类散文很有影响。

8.《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著作汇编。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基本主张为“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等,反映小生产者的愿望要求。其文尚质不尚文,质朴无华。 9.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从语录体逐渐演进为单篇论文,代表:《孟子》、《庄子》。 10.《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名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11.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2.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13.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是继老子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也称《南华经》。

14.《史记》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传记性作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5.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最具特色的小说家之一。1943年在“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杂志《紫罗兰》上发表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其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成为当时上海文化市场上非常流行的畅销书作家。

1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一批以工农兵群众为主要人物的作品,如反映土改的长篇: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17.最能代表解放前小说成就的作家是赵树理,其作品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

18.1949-1966年的十七年,小说创作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特征,强调反映社会本质和变革的趋向。长篇小说是这个时期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如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欧阳山的《三家巷》、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周立

波的《山乡巨变》、浩然的《艳阳天》、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

19.寻根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说类型,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郑义的《老井》、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20.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小说类型,注重对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复写,以所谓客观化的冷漠笔法来叙述现实的困厄与无奈。这类创作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等为代表。

1.《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编撰。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主张性善论,强调民贵君轻和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其雄辩犀利的文风对唐宋古文很有影响。

2.《庄子》中的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及杂篇为其门人及后学所著。庄子为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视“逍遥游”为人生最高境界。《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就最高者。

3.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发展为长篇大论,是独立的个人著述,标志着议论文在体式和技巧两个方面的高度成熟。代表:《荀子》《韩非子》。

12.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大儒,也是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荀子主张性恶说,提倡法制,有唯物主义的天道观,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为荀子自著,多为专题论文,显示学者之文的特色,是后人心中真正的论说文。

4.社会剖析派:这是属于“左翼”的文学流派,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分析指导创作,反映重大题材,用阶级分析方法剖析和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因为能充分满足时代的需要,这一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当代都有巨大影响。

5.以革命文学组织“左联”为主的“左翼小说”,强调跟进时代,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追求强烈的宣传效果。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光慈的《短裤党》、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丁玲的《韦护》、张天翼的《包氏父子》以及萧红的《生死场》

等。

6.1949-1966年的十七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有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党费》、茹志鹃的《百合花》、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7.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塑造了“新人”梁生宝等一批达到相当艺术水准的“典型人物”形象。

8.杨沫的《青春之歌》带有“自叙传”色彩,可以看作是一部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史”。

9.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出现新的小说创作潮流,包括“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还有“寻根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

10.王蒙以50年代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知名。80年代发表《风筝飘带》、《春之声》、《蝴蝶》等小说,多以共和国历史的沉浮为题材,发掘人性的丰富性。他的有些作品追求意识流。

11.“乡土文学”作家群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多是流落城市的文学青年,热衷于用回忆的笔触写故乡的破败和辛酸,作品多带浓厚的乡土气息,较知名的有彭家煌、台静农、许杰等。

12.1906年,李叔同等人在东京成立春柳社,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该剧团公演的《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13.20世纪20年代,西方戏剧作品纷纷被介绍到中国来。最早的一批戏剧都是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有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

14.1921年爱美剧社在上海成立。1926年徐志摩、余上沅等人成立中国戏剧社,主张“研究戏剧艺术、建设新中国国剧”;田汉主持了南国社。

15.第一个文学十年的戏剧侧重揭示社会问题,表现男女平等、婚恋主题的作品盛行,如余上沅的《兵变》、洪深的《赵阎王》、欧阳予倩的《泼妇》《潘金莲》,熊佛西的《兰

芝与仲卿》。

16.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如《寄小读者》、《往事》;30年代代表作《平绥沿线旅行记》;40年代发表系列散文《关于女人》。

17.沈从文的散文多关注湘西之作,如《湘行散记》、《湘西》,充满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18.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主要继承解放区散文创作的传统,讴歌时代、表现重大社会主题、报告新时代的生活现象成为其主要内容,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19.当代杂文方面,有邓拓、吴晗等人用以古论今的方式写的报纸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长短录》等。

20.文革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才真正恢复起来。如孙犁的《晚华集》、《无为集》,陈白尘的《云断梦忆》,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等,巴金的《随想录》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

1.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重新提出了美文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学者散文有张中行的《负暄琐话》,金克木的《天竺旧事》、《文化的解说》,王佐良的《一次动情的旅行》等。

2. 五言诗的真正确立是在汉代,最早出现在民间。东汉中期以后,文人开始五言诗的创作。

3. 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4.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成就最高者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所编的《文选》,其作者多为失意文人,这些作品多为他们在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

5.《诗经.黍离》中“黍离之悲”的含义包括怀念故土盛世、感伤国势衰亡、希望天佑东周。

6. 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 ,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7.《韩非子》是韩非自著。韩非是先秦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力主“法后王”。其文章重质轻文,严峻峭拔,剖析入微。

8.两汉论说文包括哲理和政论两大类。后者指单篇流传的奏疏和专论,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晁错、刘向等人。

9.贾谊的代表作是《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代表作为《言兵事疏》、《论削藩疏》、《论贵粟疏》。刘向是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其最为后世传诵的是《谏营昌陵疏》,被誉为“西京第一书疏”。

10.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

11.初唐有两大作家群:一是继承六朝遗风的宫廷诗人,主要有唐太宗君臣(如“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二是改革六朝诗风的诗人,以“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为代表。

12.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期和第一个高峰期,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其主体是山水田园和边塞两大诗派和李白、杜甫两大诗人。

13.盛唐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盛唐诗坛有两座巅峰:“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诗风沉郁顿挫。

14.中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代宗大历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是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以钱起、卢纶为代表)”。刘长卿自诩为“五言长城”,韦应物与稍后的柳宗元合称为“韦柳”。

15.贾平凹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有关陕西商州地区农民生活变迁的小说,如《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等“商州系列”小说和长篇小说《浮躁》。1993年出版《废

都》,表现荒凉的“废都”意识,引起极大争议。

16.王安忆有“寻根小说”《小鲍庄》。1986年以后,她发表了“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小说。八九十年代之交,她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伤心太平洋》汇入这一时期的“家族叙述”小说潮流。90年代中期以后,她的《长恨歌》等作品引领了“老上海怀旧潮”。

17.汪曾祺只写短篇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等,继承的是“京派作家”的风格。

18.第一个文学十年最突出的剧作家是田汉和丁西林。丁西林专长独幕喜剧,代表着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就,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 19.田汉是创造社作家,为现代话剧起到了奠基作用,其作品呈现出诗人写剧的特色,强调一种诗人情调的流动,代表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20.第二个文学十年,许多作家迅速左转,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其作品转为对现实奋争的关注。

1. 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鲁迅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2. 罗敷 是 《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 3. .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

4. 曹操是建安时期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内容包括四大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比如反映时代乱离何和人民疾苦的,如《蒿里行》《苦寒行》,被称为“汉末实录”;表现自己政治理想和雄伟抱负的,如《观沧海》、《龟虽寿》等。曹操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5.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6. 乐府本是国家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六朝时称这些合乐的曲辞为“乐府”,“乐府”遂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汉代乐府民歌。

7.《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8.司马迁开创了本纪、世家、纪传、书、表五种体例,其“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原则为中国史学开创了优良传统。《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史书,也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高峰。

9.班固所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并称“史汉”。 10.《汉书》记载了从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由于是奉诏编修的,故其坚守儒家正统思想,艺术成就逊于《史记》,更具有“官史”色彩,对后世正史的影响实在《史记》之上。

11.晚唐诗坛前期主要有“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是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无题》等爱情诗尤为后人称道,在艺术上形成了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色。杜牧的诗众体兼长,七绝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明快、豪爽俊逸。

12.晚唐后期诗坛有两大倾向:一是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批判现实派,写下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二是以司空图、韩偓为代表的隐逸派,更注重诗歌的艺术形式。

13.北宋初年诗坛,“卑弱”是其根本毛病。北宋初年出现的“白乐天体”,代表为李昉、徐铉,这一派后起之秀王禹偁学习杜甫和白居易,实为北宋诗文革新之滥觞。 14.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晚唐体,主要学习姚合、贾岛,此派代表除宰相寇准外,还有魏野、林逋等。

15.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西昆体,主要学习李商隐诗风,以王若钦、杨亿为代表。杨亿将此派诗歌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诗派由此得名。

16.张承志的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其作品《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等,都与蒙古族历史、回族历史和现实生活有关。 17.鲁迅又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作品大都收入《热风》和《坟》。

18.1924年至1925年继续创作小说《祝福》、《离婚》、《伤逝》等,编成第二部小说集

《彷徨》出版。

19.20世纪30年代突出剧作家有李健吾、夏衍和曹禺。李健吾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等。夏衍的《赛金花》运用漫画笔法,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将时代特征融入到剧中人物身上;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与经典之作,其中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

20.20世纪90年代后,当代戏剧出现了主旋律戏剧、经典名剧、商业性戏剧、实验戏剧并存的局面。有表现时代人物和重大社会现实的作品,如《三峡魂》、《中国制造》,也有对经典小说的重新展现,如《死水微澜》、《生死场》。

1.《尚书》以记言为主,是古代最早的散文体式,它代表了西周之前散文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古代散文逐渐走向成熟。

2.《国语》是西周初年至春秋末各国的文献汇编,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其记言之文及其所开创的国别体对后世颇有影响。

3.北宋诗坛的全盛时期是神宗、哲宗两朝,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王安石的诗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苏轼是登上北宋诗坛顶峰的人物,其诗最突出特点是“以文为诗”。

4.爱国诗歌是南宋前期诗坛的一种突出现象,代表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人。 5.南宋中期,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形成独特的“诚斋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代表了其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不愧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诗歌最主要的内容都是爱国诗,陆游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爱国诗人。

6.曹禺于1933年创作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该剧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真正走向确立。1935年创作剧本《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日出》与《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7.曹禺的五个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促进了中国现代

话剧的成熟。

8.1926年,徐志摩、余上沅等人成立了中国戏剧社,主张“研究戏剧艺术、建设新中国国剧”。

9.第一个文学十年(1917-1927)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地方有:《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小说月报》、《语丝》等刊物。

10.《新青年》从1918年1月开始,就全部采用白话文。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专门讨论现代散文的《美文》一文,将“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看作现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

11.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12.20世纪20年代,现代散文的收获很丰富,名家名作有:冰心的《笑》、《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这一时期散文的成就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3.第二个文学十年(1927-1937年),在北方出现了“京派”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其理论先导,还有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萧乾等“京派”作家。

14.20世纪90年代,散文因其轻巧多变迅速成为主要的文体之一。代表作: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周国平的《人与永恒》、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等突出人生和文化哲理思考的“文化散文”。

15.贾平凹是民间风俗的展示者。80年代以来的散文集中写商洛山区,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十分经典的作品;其后,他又有“闲适”风格的作品,如《说话》、《四十岁说》。

16.余秋雨是历史文化的哀情者,散文中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形成对人文山水的关注,有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17.1936年,何其芳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何其芳著名的散文

集《画梦录》于1937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画梦录》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延安时期,何其芳散文变得平易朴实,有《还乡杂记》等。

18.现代文学时期,散文诗兴起。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这类创作较大的结集,鲁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19.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借散文继续着文化评论的努力,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20.代表中国新诗初期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其《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话本小说有两个发展阶段:前期多为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和书会才人的粗糙记录,如《清平山堂话本》。后期的话本又叫“拟话本”,主要产生于明中期以后,代表作是“三言”、“二拍”等,其最大特点是文人创作的供阅读用的案头文学。

2.清代的章回小说中,鸿篇巨制有《醒世因缘传》等。诞生于康熙中期的《儒林外史》和诞生于乾嘉时期的《红楼梦》是两篇不朽杰作。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出现大量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以期改造社会。还有讽刺、谴责小说,如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等。

3.明清时期,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拟话本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4.海子被认为是当代诗坛的一个“天才诗人”,创作了很多抒情短诗和《太阳 . 七部书》等长诗。

5.闻一多是“新月派”的领衔人物之一,他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其诗集《死水》中的诗作就贯彻了“三美”理论。他还多年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有《神话与诗》、《楚辞校补》等专著。

6.被誉为“乡愁诗人”的是余光中,乡愁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 7.1942年冯至出版的《十四行诗》,完全采用了现代白话口语的形式。

8.“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

9.“象征派”诗歌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诗风,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生涩的意象和暗示性的隐喻,表现人的幻觉、潜意识以及对人生隐秘的探求。

10.“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他们坚持“纯诗”的观念,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

11.20世纪30年代“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以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这一派代表诗人有殷夫(白莽)、蒲风等。 12.代表20世纪40年代新诗歌发展水平的是七月派和九叶派。

13.“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他们的创作趋向现实主义,追求诗歌的政治性和战斗性,从时代变革潮流中吸取诗情,同时注入诗人的个性。这一流派的作品选集有《白色花》。 14.“文革”结束后,“朦胧诗”形成一种创作潮流。代表作者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15.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为“民间诗歌”。

16.1976年1月起,为悼念刚刚逝世的周恩来总理,谴责、批判“四人帮”政治集团,

大批民众陆续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悼念和抗议活动,被称为“天安门诗歌运动”。这是群众自发的诗歌创作运动,其意义不只是属于诗歌。

17.明代传奇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是南戏向传奇的转变期,代表作如丘濬的《五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等。

18.传奇的成熟期,产生了“三大传奇”,即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阙名的《鸣凤记》,标志着传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传奇的成熟期出现了吴江派和临川派。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20.明代传奇的繁荣期是明传奇创作最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冯梦龙、孟称舜、阮大铖等名家。

1.清代传奇的高潮期出现的优秀作家作品有:“苏州派”代表作家李玉,代表作《一捧雪》、《人兽关》、《占花魁》以及与人合著的《清忠谱》。还有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文人派和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

2.康熙年间,出现了清代最杰出的两部戏剧作品,即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二人并称为“南洪北孔”,集传奇创作之大成。

3.临川派是明代传奇成熟期出现的一个风格流派,代表人物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他力主文学作品应表现“童心”、“性情”和“真情”,强调以“意趣神色”为主,不主张拘泥于音韵格律。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松散的戏剧派别,即临川派。 4.北宋及辽金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诸宫调是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今存唯一的全本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5.《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以八十回抄本流传。最早刻本为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刻一百二十回本(简称“程甲本”)。

6.唐传奇小说是在六朝的志怪小说和逸史杂传类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唐代新

兴起的小说形式,由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

7.话本小说有两个发展阶段,后期的话本又叫“拟话本”,主要产生于明中期以后,代表作是“三言”、“二拍”等,其最大特点是文人创作的供阅读用的案头文学。 8.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

9.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戏曲艺术中大致包括文学剧本、戏曲音乐和舞台美术三个部分。 10.先秦时期除了音乐歌舞外,还有以说白为主的表演艺术,出现了以插科打诨、调笑滑稽为职事的宫廷演员,称为“俳优”、“弄人”、“倡优”。

11.汉代的表演艺术称为“百戏”,其中主要有角抵戏与歌舞戏。角抵戏的代表剧目是《东海黄公》。

12.唐代歌舞戏剧目众多,代表作有《大面》、《踏摇娘》等。著名的“参军戏”也产生于唐代,其有两个角色:一为参军,一位苍鹘。

13.宋代是戏曲形成的时期。宋代的表演艺术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所,叫“瓦舍勾栏”。在宋代,各种伎艺都在瓦舍、勾栏中演出,便孕育出一个新的、有数个角色以代言体说唱并运用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被时人称为“杂剧”。

14.北宋及辽金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今存唯一的全本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即金杂剧,与宋杂剧一脉相承。

15.后人对韩愈评价很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诗韩笔”指的是杜甫的诗歌和韩愈的文章;苏轼称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

16.《昌黎先生集》是韩愈的文集,《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的文集。 17.词最早产生于民间,《云谣集杂曲子》是我国第一部词总集。

18.中唐时期,文人填词风气渐开,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等人均为早期文人词作家,此时词坛呈现由民间词向文人词过渡的风貌。

19.晚唐时文人填词之风愈炽,最有代表性的是温庭筠,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人。

20.唐末五代之交另一位著名词人是韦庄,他在词中多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使文人词开始走向抒情化道路。韦庄与温庭筠合称“温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2.《诗经》中的歌诗按其不同乐调划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即土风俗曲,包括十五国风;雅,即正声,指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歌舞曲,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3.《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唯有毛诗流传后世。

4. 宋玉是屈原之后最主要的楚辞作家,与屈原并称“屈宋”。

5. 五言诗的真正确立是在汉代,最早出现在民间。东汉中期以后,文人开始五言诗的创作。

6. 迄今有案可查的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东汉班固的《咏史》。

7. 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趋于成熟,成就最高者是《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所编的《文选》,其作者多为失意文人,这些作品多为他们在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

8.《诗经.黍离》中“黍离之悲”的含义包括怀念故土盛世、感伤国势衰亡、希望天佑东周。

9. 我国第一位有诗集传世的伟大爱国诗人是屈原,其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10. 屈原开创的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和典范。鲁迅称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

育、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大学语文B复习要点74等内容。

11.罗敷是《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1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13.曹操是建安时期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14.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作品是《古诗十九;15.“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所创作的诗歌;16.乐府本是国家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17.《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分为古文《;18.《尚书》以记言为主,是古

11. 罗敷是《汉乐府.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 12.《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思妇诗。

13. 曹操是建安时期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歌内容包括四大类:纪事、述志、游仙、咏史。比如反映时代乱离何和人民疾苦的,如《蒿里行》《苦寒行》,被称为“汉末实录”;表现自己政治理想和雄伟抱负的,如《观沧海》、《龟虽寿》等。曹操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4. 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作品是《古诗十九首》。

15.“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所创作的诗歌,是一种极富地方特色的的新体诗。西汉的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

16. 乐府本是国家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六朝时称这些合乐的曲辞为“乐府”,“乐府”遂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其中的民歌部分称为汉代乐府民歌。 17.《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18.《尚书》以记言为主,是古代最早的散文体式,它代表了西周之前散文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古代散文逐渐走向成熟。

19. 我们今天看到的《春秋》是鲁国编年史,相传孔子曾对其加以修订,后被列为儒家经书。其“尚简”传统与委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世颇有影响。

20.《国语》是西周初年至春秋末各国的文献汇编,约成书于战国初期,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其记言之文及其所开创的国别体对后世颇有影响。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料汇编,主要记载策士们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谋划或说辞。西汉时刘向对其整理并定现名。《战国策》的人物摹绘、比喻和寓言以及铺排恣肆的风格特色对后世辞赋、散文均有较大影响。 2.先秦百家争鸣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3.春秋末年至战国前期的诸子散文多为语录体或保留语录体痕迹,代表:《老子》、《论语》、《墨子》。

4.《老子》又名《道德经》,基本上代表老子的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本源。

5.《老子》为语录体,极富哲理,文多用韵,语多对偶,对后世骈偶押韵之文颇有影响。

6.《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后学编纂。《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对后世笔记小说、语录类及小品类散文很有影响。

7.《墨子》是先秦墨家学派著作汇编。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基本主张为“兼爱” “非攻” “尚贤” “节用”等,反映小生产者的愿望要求。其文尚质不尚文,质朴无华。 8.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从语录体逐渐演进为单篇论文,代表:《孟子》、《庄子》。 9.《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人编撰。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仁政、王道的主张,主张性善论,强调民贵君轻和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修养。《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其雄辩犀利的文风对唐宋古文很有影响。

10.《庄子》中的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及杂篇为其门人及后学所著。庄子为老子之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视“逍遥游”为人生最高境界。《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艺术成

就最高者。

11.战国后期的诸子散文发展为长篇大论,是独立的个人著述,标志着议论文在体式和技巧两个方面的高度成熟。代表:《荀子》《韩非子》。

12.荀子是孟子之后的大儒,也是由儒入法的过渡人物。荀子主张性恶说,提倡法制,有唯物主义的天道观,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为荀子自著,多为专题论文,显示学者之文的特色,是后人心中真正的论说文。

13.《韩非子》是韩非自著。韩非是先秦法家学派集大成者,力主“法后王”。其文章重质轻文,严峻峭拔,剖析入微。

14.两汉论说文包括哲理和政论两大类。后者指单篇流传的奏疏和专论,最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晁错、刘向等人。

15.贾谊的代表作是《治安策》、《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代表作为《言兵事疏》、《论削藩疏》、《论贵粟疏》。刘向是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其最为后世传诵的是《谏营昌陵疏》,被誉为“西京第一书疏”。

16.史传是汉代散文成就最突出的领域,《史记》和《汉书》代表其最高水平。 17.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余年的历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

18.司马迁开创了本纪、世家、纪传、书、表五种体例,其“不虚美、不隐恶”的著史原则为中国史学开创了优良传统。《史记》不仅是伟大的史书,也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高峰。

19.班固所著《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并称“史汉”。 20.《汉书》记载了从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的历史,由于是奉诏编修的,故其坚守儒家正统思想,艺术成就逊于《史记》,更具有“官史”色彩,对后世正史的影响实在《史记》之上。

1.除《史记》《汉书》外,两汉还有一些历史散文,较知名的有赵晔的《吴越春秋》、

袁康的《越绝书》。

2.《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名著。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3.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孔子提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并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5.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是继老子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道家学派经典著作《庄子》也称《南华经》。

6.《史记》中文学价值最高的是本纪、世家、列传三类传记性作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8.初唐有两大作家群:一是继承六朝遗风的宫廷诗人,主要有唐太宗君臣(如“文章四友”之一的杜审言);二是改革六朝诗风的诗人,以“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为代表。

9.盛唐是唐诗的成熟期和第一个高峰期,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其主体是山水田园和边塞两大诗派和李白、杜甫两大诗人。

10.盛唐山水田园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盛唐诗坛有两座巅峰:“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其诗风豪放飘逸;“诗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其诗风沉郁顿挫。

11.中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代宗大历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是刘长卿、韦应物和“大历十才子(以钱起、卢纶为代表)”。刘长卿自诩为“五言长城”,韦应物与稍后的柳宗元合称为“韦柳”。

12.中唐主要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诗派和韩孟诗派。

13.晚唐诗坛前期主要有“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李商隐是晚唐诗歌成就最高的作家,其《无题》等爱情诗尤为后人称道,在艺术上形成了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色。

杜牧的诗众体兼长,七绝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明快、豪爽俊逸。

14.晚唐后期诗坛有两大倾向:一是以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批判现实派,写下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二是以司空图、韩偓为代表的隐逸派,更注重诗歌的艺术形式。

15.北宋初年诗坛,“卑弱”是其根本毛病。北宋初年出现的“白乐天体”,代表为李昉、徐铉,这一派后起之秀王禹偁学习杜甫和白居易,实为北宋诗文革新之滥觞。 16.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晚唐体,主要学习姚合、贾岛,此派代表除宰相寇准外,还有魏野、林逋等。

17.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西昆体,主要学习李商隐诗风,以王若钦、杨亿为代表。杨亿将此派诗歌编为《西昆酬唱集》,西昆诗派由此得名。

18.北宋诗坛的全盛时期是神宗、哲宗两朝,主要代表人物是王安石、苏轼和黄庭坚。王安石的诗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苏轼是登上北宋诗坛顶峰的人物,其诗最突出特点是“以文为诗”。

19.爱国诗歌是南宋前期诗坛的一种突出现象,代表诗人有陈与义、吕本中、曾几等人。 20.南宋中期,出现了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这“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歌形成独特的“诚斋体”;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代表了其田园诗的最高成就,他不愧为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陆游诗歌最主要的内容都是爱国诗,陆游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爱国诗人。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多篇作品,并结集为《呐喊》、《彷徨》。鲁迅代表了现代小说的开端和巅峰。

2.茅盾是社会剖析派的领军人物,其作品《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及《子夜》标志着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3.巴金的很多小说书写旧家庭的罪恶,以及青年一代的反抗与叛逆。代表作有“激流

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的成就最大;还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表现革命和恋爱的题材。

4.老舍的小说代表作是《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小说特色是对市民社会特别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风俗式的精细描写,带有浓厚的“京味”,成为“京味小说”的源头。

5.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最具特色的小说家之一。1943年在“鸳鸯蝴蝶派”通俗文学杂志《紫罗兰》上发表处女作《沉香屑第一炉香》。其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成为当时上海文化市场上非常流行的畅销书作家。

6.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出现一批以工农兵群众为主要人物的作品,如反映土改的长篇: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7.最能代表解放前小说成就的作家是赵树理,其作品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

8.1949-1966年的十七年,小说创作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特征,强调反映社会本质和变革的趋向。长篇小说是这个时期最受读者欢迎的形式,如柳青的《创业史》、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曲波的《林海雪原》、欧阳山的《三家巷》、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浩然的《艳阳天》、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

9.1949-1966年的十七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有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峻青的《黎明的河边》、王愿坚的《党费》、茹志鹃的《百合花》、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等。

10.柳青的《创业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塑造了“新人”梁生宝等一批达到相当艺术水准的“典型人物”形象。

11.杨沫的《青春之歌》带有“自叙传”色彩,可以看作是一部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

史”。

12.姚雪垠的《李自成》既是历史小说,又可称为“革命历史小说”。

13.文革结束后进入新时期,出现新的小说创作潮流,包括“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还有“寻根小说”以及“新写实小说”。

14.王蒙以50年代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知名。80年代发表《风筝飘带》、《春之声》、《蝴蝶》等小说,多以共和国历史的沉浮为题材,发掘人性的丰富性。他的有些作品追求意识流。

15.贾平凹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发表有关陕西商州地区农民生活变迁的小说,如《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等“商州系列”小说和长篇小说《浮躁》。1993年出版《废都》,表现荒凉的“废都”意识,引起极大争议。

16.王安忆有“寻根小说”《小鲍庄》。1986年以后,她发表了“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小说。八九十年代之交,她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伤心太平洋》汇入这一时期的“家族叙述”小说潮流。90年代中期以后,她的《长恨歌》等作品引领了“老上海怀旧潮”。

17.汪曾祺只写短篇小说,代表作《受戒》、《大淖记事》等,继承的是“京派作家”的风格。

18.张承志的小说有一种散文化倾向,其作品《旗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黑骏马》、《北方的河》、《金牧场》等,都与蒙古族历史、回族历史和现实生活有关。

19.鲁迅,原名周树人。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此后又有《孔乙己》、《阿Q正传》等多篇作品,1923年这些小说结集为《呐喊》出版,体现了新文学的实绩,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 20.鲁迅又是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作品大都收入《热风》和《坟》。

1924年至1925年继续创作小说《祝福》、《离婚》、《伤逝》等,编成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出版。

1.20世纪30年代,鲁迅主编过《语丝》、《萌芽》等刊物。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杂文为主,编有《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等。还写有多篇借古喻今的小说,结集为《故事新编》。

2.自20世纪30年代起,沈从文创作了他以“湘西”为主题的小说代表作,如《边城》《萧萧》《三三》等。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将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推向极致。 3.伤痕小说是文革后最早出现的揭露和控诉“四人帮”罪行、宣泄人民呼声的小说类型,代表作有刘心武的《班主任》、卢新华的《伤痕》、叶辛的《蹉跎岁月》、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4.反思小说是文革后继“伤痕小说”之后出现的小说类型,作品具有更多的理性色彩和悲剧意味。如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高晓声的《李大顺造屋》、王蒙的《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等。

5.改革小说是出现在文革后的一种小说类型,主要是对80年代各个领域改革引起的社会震荡的直接反映,如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的《新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

6.寻根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说类型,特点是力图用现代意识探寻民族文化的得失,以及民族精神重建的可能性,主要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郑义的《老井》、王安忆的《小鲍庄》等。

7.新写实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小说类型,注重对日常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复写,以所谓客观化的冷漠笔法来叙述现实的困厄与无奈。这类创作以池莉的《烦恼人生》、刘震云的《一地鸡毛》、方方的《风景》等为代表。

8.社会剖析派:这是属于“左翼”的文学流派,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分析指导创作,反映重大题材,用阶级分析方法剖析和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因为能充分满足时代的需要,这一流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乃至当代都有巨大影响。

9.以革命文学组织“左联”为主的“左翼小说”,强调跟进时代,反映重大题材,表现

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抗,追求强烈的宣传效果。代表作家作品有蒋光慈的《短裤党》、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丁玲的《韦护》、张天翼的《包氏父子》以及萧红的《生死场》等。

10.“京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的小说创作潮流,主张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偏重于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这一派的领衔作家是沈从文。

11.“乡土文学”作家群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多是流落城市的文学青年,热衷于用回忆的笔触写故乡的破败和辛酸,作品多带浓厚的乡土气息,较知名的有彭家煌、台静农、许杰等。

12.1906年,李叔同等人在东京成立春柳社,这是中国最早的新式戏剧社团,该剧团公演的《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13.20世纪20年代,西方戏剧作品纷纷被介绍到中国来。最早的一批戏剧都是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代表作有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

14.1921年爱美剧社在上海成立。1926年徐志摩、余上沅等人成立中国戏剧社,主张“研究戏剧艺术、建设新中国国剧”;田汉主持了南国社。

15.第一个文学十年的戏剧侧重揭示社会问题,表现男女平等、婚恋主题的作品盛行,如余上沅的《兵变》、洪深的《赵阎王》、欧阳予倩的《泼妇》《潘金莲》,熊佛西的《兰芝与仲卿》。

16.第一个文学十年最突出的剧作家是田汉和丁西林。丁西林专长独幕喜剧,代表着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话剧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成就,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 17.田汉是创造社作家,为现代话剧起到了奠基作用,其作品呈现出诗人写剧的特色,强调一种诗人情调的流动,代表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

18.第二个文学十年,许多作家迅速左转,田汉发表《我们的自己批判》,其作品转为对现实奋争的关注。

19.1930年,左翼作家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剧团联盟,强调戏剧是“所谓一种政

治的辅助工作”,将革命戏剧推向工农群众。“九一八”以后,抗日救亡剧大量出现,如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这阶段的代表作品: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其中《五奎桥》影响最大)、历史剧《武则天》等。

20.20世纪30年代突出剧作家有李健吾、夏衍和曹禺。李健吾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等。夏衍的《赛金花》运用漫画笔法,夏衍的《上海屋檐下》,将时代特征融入到剧中人物身上;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与经典之作,其中四幕剧《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

1.抗战爆发后,抗日救亡剧出现了集体创作的高潮,如十几位作家联合完成的《保卫卢沟桥》。桂林一度成为戏剧活动的中心,1944年在桂林举行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影响很大。

2.郭沫若在抗战期创作了很多历史剧,如《虎符》、《屈原》、《唐棣之花》、《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夏衍在抗战时期的代表作有《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 3.在延安解放区,20世纪40年以后,其话剧民族化的方向转为接受中国旧剧和民族遗产,出现秧歌剧的高潮,如《夫妻识字》、《兄妹开荒》。还出现新歌剧的创作热潮,贺敬之、丁毅创作了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白毛女》。

4.新中国成立后,反映阶级斗争的“反修防修剧”中影响最大的三部有:沈西蒙《霓虹灯下的哨兵》、陈耘《年轻的一代》、丛深《千万不要忘记》。

5.老舍的一些戏剧以人物为戏剧作品的首要因素,其作品被称为“小说体戏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

6.1957—1966年,出现当代歌剧的短暂兴盛,代表作《洪湖赤卫队》、《红霞》、《江姐》。历史剧也比较繁荣,有曹禺的《胆剑篇》、郭沫若的《武则天》《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等。

7.新时期(1978年以后)以来,一大批及时反映时代潮汛的作品接连诞生,如《于无声处》、《报春花》、《丹心谱》等表现拨乱反正的剧作;如《曙光》、《陈毅市长》、《彭大

元帅》等表现老一辈革命家的剧作。

8.20世纪80年代产生一批有影响的实验戏剧作品,如沙叶新《耶稣 . 孔子 . 披头士列侬》、魏明伦《潘金莲》、陈子度《桑树坪纪事》。尤其是锦云的剧作《狗爷儿涅磐》用喜剧形式表现悲剧人物,产生较大影响。

9.受西方现代话剧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话剧舞台掀起变革的大潮。1982年,高行健与北京人艺推出《绝对信号》,开始了实验话剧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剧作还包括警世寓言剧《天下第一楼》、《黑色的石头》等。

10.20世纪90年代后,当代戏剧出现了主旋律戏剧、经典名剧、商业性戏剧、实验戏剧并存的局面。有表现时代人物和重大社会现实的作品,如《三峡魂》、《中国制造》,也有对经典小说的重新展现,如《死水微澜》、《生死场》。

11.曹禺于1933年创作处女作四幕话剧《雷雨》,该剧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真正走向确立。1935年创作剧本《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日出》与《雷雨》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2.曹禺的五个经典剧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13.老舍,小说家、戏剧家。其戏剧作品多是配合社会时事之作,如抗战时期的《归去来兮》。1949年以后的剧本有《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全家福》、《神拳》等。《龙须沟》是建国后第一个以北京市政建设为题材的作品,它为老舍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茶馆》是老舍戏剧艺术的高峰。

14.1926年,徐志摩、余上沅等人成立了中国戏剧社,主张“研究戏剧艺术、建设新中国国剧”。

15.第一个文学十年(1917-1927)集中发表散文作品的地方有:《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小说月报》、《语丝》等刊物。

16.《新青年》从1918年1月开始,就全部采用白话文。1921年,周作人发表了专门

讨论现代散文的《美文》一文,将“须用自己的文句与思想”看作现代散文最重要的特点。

17.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18.20世纪20年代,现代散文的收获很丰富,名家名作有:冰心的《笑》、《寄小读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这一时期散文的成就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9.第二个文学十年(1927-1937年),在北方出现了“京派”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其理论先导,还有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萧乾等“京派”作家。

20.随着左翼文学运动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出现了《太白》、《芒种》、《新语林》等左翼小品文刊物,集合了瞿秋白、茅盾、唐弢等作家的作品。

1.20世纪30年代后,报告文学逐渐成为现代散文的分支,代表作:夏衍的《包身工》、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2.鲁迅是文化批评的杂文大家。《坟》是其杂文的开创期;从《华盖集》到《而已集》是其杂文的发展期;还有《三闲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等。其记叙性散文的代表作是《朝花夕拾》,一些篇章有自叙传色彩;其散文诗集《野草》多采用象征手法展现作者内心世界。

3.周作人的散文有一种平淡悠远的趣味,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北京的茶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

4.郁达夫是创造社主要作家之一。其早期散文富有自叙传色彩;其记事抒情散文主观性强烈,多内心独白,如《还乡记》。其另一类散文是游记,如《屐痕处处》、《闽游滴沥》。

5.林语堂主张用幽默的艺术揭示生活矛盾,“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如《剪拂集》。20世纪30年代以后,林语堂在上海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

物,更加提倡幽默小品的创作。

6.冰心最有代表性的散文作品发表于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如《寄小读者》、《往事》;30年代代表作《平绥沿线旅行记》;40年代发表系列散文《关于女人》。

7.沈从文的散文多关注湘西之作,如《湘行散记》、《湘西》,充满浓郁的人性美和自然美。

8.新中国成立后,散文创作主要继承解放区散文创作的传统,讴歌时代、表现重大社会主题、报告新时代的生活现象成为其主要内容,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9.当代杂文方面,有邓拓、吴晗等人用以古论今的方式写的报纸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长短录》等。

10.文革结束,侧重个人情感的散文创作才真正恢复起来。如孙犁的《晚华集》、《无为集》,陈白尘的《云断梦忆》,丁玲的《“牛棚”小品》,杨绛的《干校六记》等,巴金的《随想录》在20世纪80年代影响较大。

11.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重新提出了美文的概念,这一时期的学者散文有张中行的《负暄琐话》,金克木的《天竺旧事》、《文化的解说》,王佐良的《一次动情的旅行》等。

12.20世纪90年代,散文因其轻巧多变迅速成为主要的文体之一。代表作: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张承志的《荒芜英雄路》、周国平的《人与永恒》、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等突出人生和文化哲理思考的“文化散文”。

13.贾平凹是民间风俗的展示者。80年代以来的散文集中写商洛山区,如《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十分经典的作品;其后,他又有“闲适”风格的作品,如《说话》、《四十岁说》。

14.余秋雨是历史文化的哀情者,散文中有很强的文化反省意识,形成对人文山水的关注,有著名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等。

15.1936年,何其芳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何其芳著名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画梦录》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延安时期,何其芳散文变得平易朴实,有《还乡杂记》等。

16.现代文学时期,散文诗兴起。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这类创作较大的结集,鲁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17.1924年,《语丝》周刊创立,周氏兄弟和林语堂任意而谈,无所顾忌,借散文继续着文化评论的努力,他们这一时期的散文被冠名为“语丝体”的名号。

18.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中,在北方出现了“京派”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是京派作家理论的先导,在他们的影响下,何其芳、李广田、吴伯箫、箫乾等“京派”作家发表了不少散文佳作。

19.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刊出胡适的白话诗。1920年胡适的《尝试集》出版,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20.代表中国新诗初期最高成就的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其《女神》传达着“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1.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新月诗派”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指1927年以前,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基本阵地的诗人群,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最突出的理论主张是新诗的格律化。后期“新月派”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以徐志摩为主要的旗帜。 2.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曾兴起

“象征派”诗风,代表人物李金发。著名诗人戴望舒也受“象征派”影响,其《雨巷》成为现代诗的经典之一。

3.20世纪30年代有两位著名诗人,诗风都贴近现实、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一是艾青,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等;一是臧克家,有《烙印》等诗。 4.抗战时期诗人与战争的现实密切联系,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新歌谣”为特色的诗歌

创作潮流,其中佳作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的《漳河水》等。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贺敬之和郭小川是这一诗体的主要作者。

6.贺敬之是歌剧《白毛女》的主要执笔人,诗歌代表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郭小川50年代作品有《致青年公民》、《致大海》、《望星空》,还有曾引起争议的《一个和八个》等,60年代作品有《青松歌》、《甘蔗林—青纱帐》等。 7.海子被认为是当代诗坛的一个“天才诗人”,创作了很多抒情短诗和《太阳 . 七部书》等长诗。

8.闻一多是“新月派”的领衔人物之一,他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其诗集《死水》中的诗作就贯彻了“三美”理论。他还多年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有《神话与诗》、《楚辞校补》等专著。

9.被誉为“乡愁诗人”的是余光中,乡愁是其诗歌的重要主题。 10.1942年冯至出版的《十四行诗》,完全采用了现代白话口语的形式。

11.“新月派”诗人闻一多提出著名的“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应当有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

12.“象征派”诗歌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兴起的诗风,代表人物是李金发。他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生涩的意象和暗示性的隐喻,表现人的幻觉、潜意识以及对人生隐秘的探求。

13.“现代派”诗歌流派是指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诗人,包括戴望舒、何其芳、卞之琳、废名、林庚等。他们坚持“纯诗”的观念,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

14.20世纪30年代“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以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

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这一派代表诗人有殷夫(白莽)、蒲风等。 15.代表20世纪40年代新诗歌发展水平的是七月派和九叶派。

16.“七月派”是在艾青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的作家诗人群,代表人物有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他们的创作趋向现实主义,追求诗歌的政治性和战斗性,从时代变革潮流中吸取诗情,同时注入诗人的个性。这一流派的作品选集有《白色花》。 17.“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诗人群,代表人物是辛笛、穆旦、郑敏等9人。80年代出版了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

18.“文革”结束后,“朦胧诗”形成一种创作潮流。代表作者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

19.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的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则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因此也被称为“民间诗歌”。

20.1976年1月起,为悼念刚刚逝世的周恩来总理,谴责、批判“四人帮”政治集团,大批民众陆续自发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悼念和抗议活动,被称为“天安门诗歌运动”。这是群众自发的诗歌创作运动,其意义不只是属于诗歌。

1.中国小说的雏形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此时出现了一批较为成形的小说作品,就是后来的六朝志怪、志人小说。

2.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世说新语》,其内容以记载人物的言谈举止和轶闻琐事为主。

3.初盛唐是唐代小说的准备和形成时期。代表作:王度的《古镜记》、张鷟的《游仙窟》等。

4.中唐是唐代小说的繁荣和成熟期。代表作有陈玄祐的《离魂记》、沈既济的《任氏传》和《枕中记》、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朝威

的《柳毅传》、许尧佐的《柳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等。还出现了牛僧孺的《玄怪录》、郑还古的《博异志》等传奇集。

5.晚唐是唐传奇演变和衰退时期。这一时期的传奇集有李玫的《篡异记》、裴铏的《传奇》、袁郊的《甘泽谣》、皇甫枚的《三水小牍》等,著名单篇作品有《虬髯客传》、《聂隐娘》等, 《三水小牍》中的《非姻传》被认为是唐传奇的最后一篇佳作。 6.话本小说有两个发展阶段:前期多为说书艺人的口头创作和书会才人的粗糙记录,如《清平山堂话本》。后期的话本又叫“拟话本”,主要产生于明中期以后,代表作是“三言”、“二拍”等,其最大特点是文人创作的供阅读用的案头文学。

7.明代四大奇书及其类型包括: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小说(还有《列国志传》等);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还有《杨家府演义》等); 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西洋记》《钟馗全传》等); 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

8.清代的章回小说中,鸿篇巨制有《醒世因缘传》等。诞生于康熙中期的《儒林外史》和诞生于乾嘉时期的《红楼梦》是两篇不朽杰作。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出现大量改良小说和革命小说,以期改造社会。还有讽刺、谴责小说,如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等。

9.明清时期,冯梦龙的“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分别代表了拟话本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10.《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以八十回抄本流传。最早刻本为乾隆五十六年程伟元刻一百二十回本(简称“程甲本”)。

11.唐传奇小说是在六朝的志怪小说和逸史杂传类作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唐代新兴起的小说形式,由晚唐裴铏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