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概论》课件

更新时间:2023-04-24 02: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夏 艳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 论 网络传播的特点及管理 网络传播的类型 网络传播的受众研究 网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 网络国际传播 网络媒体的经营策略 新闻传播教育面临变革 网络传播学研究 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 绪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

第三节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什么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人类 信息传播

口头传播 阶段

文字传播 阶段

电子传播 阶段

非语言传播

语言传播

个体书写

印刷品生产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二、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一)计算机成为传播媒介的历史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略具雏形的ARPANET阶段(1969~1986年) 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阶段(1986~1992年) 3、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年~ 年)

(三)作为新闻媒体的网络的发展1、翻版阶段 2、变化阶段 3、综合发展阶段

(四)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神州学人 中国贸易报 新华网 人民网 新浪网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说法一: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

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 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 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 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 说法二:是相对于传统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 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而言的,指以多媒体、 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为 传播平台的传播形式,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 说法三: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人类信息 (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 (五个层次) 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内向 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如下:

1、根据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 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 属于社会科学,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涉及大 量技术问题,但仍改变不了其社会科学性质; 2、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

是它的子 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由此可以断定 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 要有以下几种: 传播学 政治学 社会学 心理学计算机 科学

传播学政治学

新闻学 经济学 计算机科学

经济学

网络 传播学

社会学

新闻学

心理学

第二节 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 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 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变模糊

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

一、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网络传播——融合了 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 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 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 状传播结构。 人际传播大众传播 受众广泛 信息丰富 缺乏信息反 馈和交互性

类型人际传播

优势交互性 实时性

局限受众量小 信息贫乏

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网络传播 具备两者 优势 突破两者 局限

二、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一)拉斯韦尔的“五W线性传播模式”1、传播者研究 4、受传者研究 2、内容研究 5、效果研究 3、媒介研究

(二)传播理论在网络传播领域应划分为四方面1、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邮件; 2、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例如电子公告牌; 3、个人对个人,或对不确定的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在 线闲谈; 4、多人(包括团体)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 的异步传播,例如各种接收信息的活动。

三、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一)“把关人”理论简介([美] 怀特)社会上存在大量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 不是也不可能“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媒介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 它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二)网络中是否也存在把关人1、新闻网站所提供的的内容大大增加,这就意味着需要 对此有更多的筛选,即“把关”; 2、从全球范围看,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内容的自由度大大 增加,这又意味着“把关”的减少。

四、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 论(一)“议程设置”假说简介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 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 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 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二)网络中是否存在“议程设置”1、网络传播可大大提高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频率和强度; 2、在网络中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交织,在议

程设置 方面,人际传播是对大众传播的有力补充; 3、利用互动技术,报道对象与受众可以建立直接联系, 从而提高某个事件的被关注程度。

五、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一)传播学的“控制研究”1、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2、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 活动的制约。

(二)网络传播中社会控制的弱化网络传播中,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的垄断地位不 会丧失,但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信息唯一发布者的地位 将会逐步减弱,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1、可自由选取信息,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2、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由受众 自己决定。

六、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 中的界线变得模糊(一)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导致中国原有对外宣传格局的改变,上网媒体都 加入到对外宣传的阵列。

(二)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 观的发展)

(三)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

(四)新闻工作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技能的界线1、来自新闻专业的人员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接近; 2、来自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向新闻专业接近。

七、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一)传统的新闻价值理论1、指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具有的特殊素质与各种素质 的总和——新闻事实角度; 2、是选择新闻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传播者角度; 3、指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的程度及其在实践中产生影响的 大小——受众角度。

(二)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1、真实性——降低; 2、新鲜性——增强; 3、趣味性——增加; 4、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影响还不明显。

第三节 网络基础知识介绍 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互联网提供的一般服务 互联网技术的最新发展 社会性网络革命——关于Web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5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