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文化中国》讲稿

更新时间:2023-11-02 22: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言:中国人原来也是用刀叉的 啊 是吗

我们从出土文物里面可以看到 有骨质的 也有青铜的

而且形状和现在的刀叉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个叉也是三个

就是西方现在用的那个叉 三叉戟的感觉

对 那个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筷子当然

应该很早就有了 ??

正文:说不完的故事 讲不尽的历史

各位好 《文化中国》 您听我说 我是今波

这几天的《文化中国》 要和大家说说

你我身边的中国文化 这第一集要说什么呢 先来说说跟吃有关系的 咱们都知道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 有个流传已久的说法

这世界上最美的三件事是什么 吃中国菜 娶日本老婆 拿美国工资 其他的不说

这最美的事头一件 就是吃中国菜

这美食大国的头衔是当之无愧啊

好了 各位

今天我们演播室里面

和我一起跟您聊这个话题的 是我们特地请来的嘉宾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 易中天先生 您好 您好 那么

易老师曾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 演讲汉代人物风云

是2005年度人气最旺的学者之一

我有一个朋友 做中餐的 特级厨师

他说中国人和外国人吃饭的时候 他就是不一样

外国人把咱们厨房里干的事儿 全搬到桌上来干了

咱们中国人是厨房里面先切好了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肉丝啊 肉末啊 肉酱啊 这些东西

放在一块儿炒好了 端上来吃 外国人不是

一个盘子 大一块肉 然后再用刀叉切了再吃 什么胡椒面 辣椒酱 盐 往上撒了

但是 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大的一个差别 这个疑问

我这个朋友不能解答 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吃饭 要用筷子 这个问题

中国人原来也是用刀叉的 啊 是吗

我们从出土文物里面可以看到 有骨质的 也有青铜的

而且形状和现在的刀叉没有太大的区别 那个叉也是三个

就是西方现在用的那个叉 三叉戟的感觉

对 那个形状是一模一样的 筷子当然

应该很早就有了

估计原始人时代 可能就会有

对 我们其实也能想象的到 比如我们出去野营什么的 没有东西吃东西了 用两个树枝

削巴削巴就可以用了

我们原始人可能削吧削巴都不削巴 但是他不是用来吃饭的 他是用来捞东西的

因为那个时候学会了用火 有了陶罐 里面煮的东西 很烫 怎么拿出来 用筷子

是这样 那就是公筷了

但是后来进入了国家时代 也是进入了文明时代以后 有了吃饭的礼仪以后 在贵族吃饭的时候 它是起公筷的作用 它是怎么样用法呢

每个人有一个席子 这个席子放在什么地方 你的位子就在什么地方 叫席位 席位这个词 就从这儿来

主人坐在最主要的席子上 叫主席 这个意思

客人 其他的人 分成两列 坐在自己的席位上 叫列席 主席 列席 从这儿来 有一个司仪 礼仪先生 不是小姐啊

他负责用这个筷子

青铜的 把食物从鼎里面捞出来 分在每一个客人的几上 几上有一个盘子 放在上面 然后自己用刀叉来吃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起 我们就用筷子来

直接往嘴里面开始扒东西了 然后后来又抛弃了刀叉呢 应该说是使用了这种桌子以后 使用了桌子 使用了椅子

大家围在一个桌子上

这个时候

因为大家都吃同一盘菜 喝同一碗汤

这个时候大家就使用筷子 直接的从盛放食物的器皿里面 送到自己的嘴里 这样也省了一道工序 其实也是的 可以想象 如果这是一盘菜

很多刀叉上去都霹雳啪啦 蛮危险的 那个就成了战争了 国内战争 拼刺刀 拼刺刀了 有人是这么认为

就是中国人最后选择使用筷子 西方人最后选择使用刀叉

这说明这两个民族的文化性格不同 噢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西方人外向 中国人内向 你比方说西方人

两人见面 怎么打招呼 握个手 你好 关系要再好 还可以抱一抱 那咱中国人呢 拱手作揖

久仰 久仰久仰 那么这两个

一个是交际方式 一个是进餐方式 它背后都有一个文化的内涵 中国人内向啊 西方人外向啊

外向就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 内向的性格

就伸出手去握自己的手 真的是握自己的手 往里面 还往里走 你看看 还这样 那么 吃饭也是一样 刀叉是向外用力 筷子呢

哎 您这么一说 倒真是 往内用力 对

往外夹不住了

我们的力量总是用在内部的 对 有道理

这个内向和外向的一个关系问题 今天咱们既然讲到吃 讲到吃

咱们不能不提一个人 这个是谁啊

咱们不能不提古代神话当中的伏羲 这是历史上三皇五帝当中 三皇之首啊 这儿有一张图 这上面呢一男一女 蛇身 这位女娲 这位就是伏羲

伏羲 据说是咱们中华文明的老祖宗了 他观察蜘蛛 发明了结网 教大家渔猎

第二 变革婚姻习俗 反对近亲结婚

那个时候就有这意识啊 另外他还发明了乐器 研究了八卦

研究了古代的历法等等 这些传说流传下来 但是说到这儿 大家可能要问了

这伏羲跟咱今儿所说的吃有什么关系呢在咱们中国有一位先生 认为伏羲是个厨子 这位先生不是别人 也不是我

那就是身边的易先生 您得给我们说说

伏羲他怎么就变成一个厨子了呢 伏羲的的羲啊

也可以写成牺牲的牺

牺是贡品的毛色是纯的 色纯曰牺

牲的意思就是贡品的身体是完全的 体全曰牲 所以牺牲

就是供奉给神的食物 伏羲就是管这个事的 你说他是不是一个大厨子

不过他这个厨子是给神做厨子的 是神厨 神厨 对

伏羲从某种意义上说 他是个厨子 他不是这模样 他没有帽子 这有点无厘头 是

他底下就差煤气灶了 没错

如果整一个微波炉

就更有意思了 更有意思 对对对

那么他是给神做神厨的

做神厨 在古代请神吃饭这个活 是高级知识分子来承担 因为这个厨房的事儿 关系到人与神的关系

也关系到神能不能保佑我们 你看祭奠的祭字

就是一只手抓了一块肉 给神看

下面有一个指示的示 给神看

您看看我都请您吃饭了 你不得关照关照咱们

这个祭字就是手抓肉的意思 手抓肉 给神看 对 请神吃饭

这个伏羲 他当时 给神做饭 那我们现在的美食讲究色香味 那个时候 伏羲的美食讲究什么 我看恐怕更多的是讲究色和香 而且这个

应该说是食 讲究色 讲色 就是要好看 他是给神看的

摆在那儿 神吃不了 神他老人家 他在天上 他又不下来

他就睁开眼睛看看

这孩子们做的这个活还不错啊 挺整齐的 也挺好看的 就可以了 这是食 那香呢 靠什么呢 靠酒 往里面烹酒 不 他另外敬酒 要酒香 然后

对 酒香味 神在天上一闻 啊 不错 醉了

那么要讲究色香味俱全 那是人间的事情 因为当时敬神的食品 是要拿回来 人要吃的 要人神共享 对

先让神看一遍 再让神闻一下 享受过了 这个撤下来 再进人的嘴里去

对 这个时候就要讲味道了 加一点盐 放一点调料 色香味做到了

哎呀 你说这伏羲

还真对我们后世的美食 还真的是有一点贡献

但是我们现在又是要说另外一个人了 这个人也号称叫食神 就是商朝人 伊尹 也是中国民间供奉的四大厨神之首 在《吕氏春秋》 《水经注》里面 都有相关的记载

相传他的烹饪技术十分高超 做出来的汤十分美味 但是在历史里面

我总觉得伊尹这个名字很熟 好像是个政治家呀 是

他就是帮助商汤王兴起

灭掉了夏王朝的这么一个政治家 开国元勋呢 开国元勋

他实际上可能是个奴隶 因为这个事情 历史上有争议

比如说孟子他就不承认伊尹是个厨子 他不承认

估计 他是一个陪嫁的这么一个奴隶 但是 做饭的手艺非常之好 进了商汤的王宫之后 可能就当了厨师长

因为他这个菜做得非常好 汤王吃了以后 说味道好极了 说你怎么弄的 这个时候

伊尹就给汤王说了 说天底下

其实还有比吃这个菜味道更好的事儿 什么事啊 那是什么 治理天下

治理天下那个事 味道好极了

这样 汤王就振奋了这个精神 这人的见解不俗啊 对

因为中国古代喜欢把治理国家和吃饭 或者做饭联系在一起

我们有很多很多这种说法 比如老子就说

“治大国者曰烹小鲜” 用治国和餐饮联系在一块 这是中国特有的 中国特色

难怪伊尹后来能够成为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 叫厨房内阁 厨房内阁

因为这个厨房里的事 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他把在厨房里面悟到的东西 后来用到了治理天下了 对 实际上在古代社会治理天下 也就是解决一个吃饭问题 民以食为天嘛 吃饱了 穿暖了

这个国家就治理好了 就安定团结了 是

史书上说了 商汤得到了伊尹 得到这位厨师长也就等于得到了天下 不得了 这个评价

再接下来 咱们还要再讲一个人 这个人也被称呼为食神 可是这个人 在平常 他作为食神

不如他是另外一个角色,

那就是寿星公 长寿老人 彭祖 说什么800岁的也有 600岁的也有

不知道 反正不知道 反正就是活得很长 那么这位彭祖 他跟这吃的关系 又是怎么样的呢

恐怕就是因为他长寿嘛 长寿 大家就猜测他吃得好 他会吃

因为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观念 就是叫做药疗不如食疗嘛 哎呀早就知道食疗作用了 对 所以中国有药膳 还有食补啊 对

估计这个彭祖先生 他挺在行的

那就是一个营养学专家是不是 也可能就是营养学专家 不得了

所以彭祖有一道厨艺 名菜 叫做“羊方藏鱼”

灵感说是来自他的儿子 叫夕丁 相传有一天

他的儿子 夕丁抓了一条鱼 拎回家 说妈

您给我把这鱼烧一烧 他妈妈正在煮羊肉

顺手就把鱼扔到羊肉里面去了 结果一锅美味 彭祖过来一看 这还得了

这肉怎么做出来的 这羊怎么做出来的 问明原因

出了这个“羊方藏鱼” 这可能 后来就形成了 你看

羊和鱼在一块 大家来看一下 这是一个字 是什么字 这谜语太多了 那就是一个鲜字 这是在甲骨文当中的 鱼羊合在一块 是个鲜字

先生我就要问您了

为什么它非得是鱼和羊加一块 才是鲜

为什么不是狗和什么北极贝 换其他的牛肉什么的不是 鲜字呢

因为鱼和羊呢

是我们先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的来源 因为你这个贝类 肉太少 什么虾那个 它不解决问题

它至少不解馋填不饱肚子 你像马啊 牛啊 这些大型动物

后来人工饲养了以后

它也是一个劳动力了 轻易不能杀

对 对农业它有用 它有用 吃得多的 水产里面 个大的鱼 陆地上跑的 就是又跑不快 又没什么用的 那个羊 对

他把它们整一块儿 就成一个鲜字 现在我们很多人 身边的人

都迷信 动不动涮羊肉 先弄一锅鱼汤 然后往里放 说这就是鲜

而且还把这个典故也搬出来 现在的这个“羊方藏鱼” 现在在徐州 据说还有 还能找得到

而且成了徐州的一道传统佳肴了 并且在中国还有其他几道鱼和羊的菜 徽菜当中 有个“鱼咬羊” 还有北京那些周围地方 还有一道菜叫“潘鱼”

这几道菜合称叫做“鱼羊三大美味” 三大鲜

是不是咱们中国人吃饭 吃菜 他都讲究个鲜字呢 不是

一般说是南方人讲究一个鲜字 北方人讲究一个香字 这是什么道理 北方人讲究吃得香 大口大口地吃那种 南方人讲究吃得鲜 品 细细地品那种感觉 对

所以基本上南方吃主料 北方出佐料葱 姜 蒜 辣子 对 混在一块儿 它香啊 味道很重 香 他这个呢

可能与气候有关系 北方他有时候到冬天

冰天雪地 他只能吃一点冻肉什么东西 讲究不了鲜

南方 水乡 或者泽国 或者是海边

他都能够马上就打捞出鲜的东西出来 所以南方讲究一个鲜 南北文化是有差异的

人类要生存 要发展

就要首先吃饭 然后要求偶 延续后代

所以叫饮食男女嘛

只不过咱们中国人追求起来 更实际 更美 更复杂一点 好了 文化中国 今儿就这么多 明儿接着再说 再见

主持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中国人习惯上喜欢把事情和吃饭联系在一块,比如说把职业工作叫做饭碗,做什么工作就叫做吃什么饭,修鞋补锅叫做吃手艺饭,说书唱戏叫做吃开口饭,教书的叫吃粉笔灰,什么都不做,那叫吃老本。老本都吃完了,叫坐吃山空。以前的国有企业叫吃大锅饭,还有吃软饭,吃豆腐,吃官司,吃红灯,吃排头,吃生活,吃鞭,反正什么都好象可以和吃挨得上。今天我们继续聊有关吃的文化,主题是“饭桌上的秘密”。

今天在演播室里面跟我一起聊这个话题的依然是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先生。有一件事我始终不明白,中国的媳妇把自己家叫娘家,怎么从来没有想到过叫爹家,把丈夫的家叫婆家,怎么从来没有想到叫公家呢?对不对?

易中天:把自己家叫娘家,把丈夫家叫婆家,首先意味着家庭是以母亲为标志的。

主持人:对呀。

易中天:对不对,好,那为什么家庭以母亲为标志呢? 主持人:为什么?

易中天:因为母亲管吃啊。

主持人:原来是,家里面母亲在张罗那个饭。

易中天:不光是张罗那个饭,首先是孩子生下来,母亲得喂奶,哺育,哺育是赋予生命,中国人认为,生命的来源是什么?是食物,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都说的这个道理,人的生命的来源就是食物,如果没有这个食物,就没有了生命。所以母亲给孩子喂奶,意味着赋予他生命。母亲不但喂奶,而且孩子大了以后,还要给他做饭,在传统社会家庭做饭的还是母亲,是母亲嘛,所以母亲成了家庭的中心,那么也就是说,这个家庭谁给我们吃的,我们就认谁,如果这个孩子他是奶妈带大的,他跟奶妈亲,有奶就是娘嘛,因为这个孩子,他不可能生下来以后就知道他是谁生的,他评什么去认母亲?奶水,谁给他喂奶,这就是他的娘,如果生母自己没有奶水,奶妈来喂,他跟奶妈亲,中国很多地方的官员就把吃奶叫吃妈妈。 主持人:这是非常的明显了。

易中天:对,奶就是妈妈,妈妈就是奶,妈妈就意味着奶水,所以但凡是广义的具有奶水意义的,我们都可以称为母亲,比方说黄河,母亲河,长江,母亲河,你读过书的学校,母校,因为它哺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或者是给了我们肉体的生命,或者是给了我们精神的生命。所以母子关系,虽然从科学的角度讲,是血缘关系,但是,作为我们感性的认识来说,那就是吃和被吃的关系。

主持人:您说这种血缘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吃出来的。

易中天:吃出来的。你想想看,我们中国人在一个家庭当中,感情最深的是哪种感情?

主持人:应该是母子情。

易中天: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都是歌颂母亲的,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直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有说爸爸好。其实我还是好爸爸,没有这个歌,歌颂父亲的只有一部作品。 主持人:哪一部?

易中天: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你怎么琢磨这个父亲,他像个妈,有这感觉吧。 主持人:对。

易中天:那么,比母子关系稍微差一点,但是也很亲的是什么关系?

主持人:那应该是不是兄弟姐妹情了。 易中天:对,那兄弟姐妹是什么关系呢?

主持人:其实说起来也是有血缘关系。 易中天:但是实际上呢?我们感觉上呢?血缘是灌输的观念,感觉从哪里来的?兄弟姐妹有什么关系?一起吃的关系。

主持人:就在一个桌上。

易中天:首先是吃一个妈的奶,然后是吃一个妈做的饭,所以你但凡是广义的具有这个意义的,都可以称为兄弟,比如说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师兄弟,为什么呢?师傅教你的手艺,师傅教你的知识,等于是师傅哺育你的奶水。所以兄弟关系就是吃,共吃的关系,一起吃的关系,同吃的关系。比兄弟关系再疏远一点,也很亲的是什么关系?

主持人:老乡啊,老乡的关系吗?同乡的关系吗?

易中天:乡亲关系。你看,第一亲的是母子,第二是兄弟,第三就是乡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个古人说,一生最幸运的就是四件事,第一件事久旱逢甘雨,第二句话呢?

主持人:他乡遇故知。

易中天:那么乡亲是什么关系?

主持人:他是不是一条大河哺育出来的,或者一条小河哺育出来的。

易中天:甚至是一口井,所以离开家乡叫背井离乡。为什么把这个井说出来呢?那个井就象征着给我们生命的奶水。 主持人:有意思。

易中天:所以乡亲关系也是一起吃的关系。

主持人:不光是血缘关系是吃出来的,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关系都可以是吃出来的。

嘉宾,是所以我们要请客吃饭了。 主持人:怪不得我们大家见了面,怪不得一打电话,先生,哪天咱们聚一聚。朋友,哪天咱们聚一聚,对不对,在一块吃吃饭。

易中天:吃吃,就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生活的来源。

主持人:今天这顿饭把我们共同养育了,养育到了下一顿吃饭。

易中天:而且我们请客吃饭的时候,一定是不能实行分餐制的,要共食。共食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一起吃,第二个是吃同一样东西。

主持人:那么这种血缘关系在春节的时候,它体现的是最为明显的,您看中国人每逢到了这个节日,不管火车票、汽车票怎么涨价,坐车怎么拥挤,水陆空都必须要搞春运,他不管是在外地安了家,工作打工的,甚至是国外定居的,到了这一天,就是挤破脑袋,碰破头,比平时多花一倍的价钱,他也要赶回家去吃上一顿团圆饭,大家要坐在一个桌子上面,才有这种关系的感觉。

易中天:而且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或者是保存了传统习俗的家庭,这顿年夜饭,有条件的是由母亲亲自操持,如果母亲年纪大了,媳妇挺多的,母亲指挥,总而言之,这个年夜饭,是一定要以这个家庭的母亲为中心来设计的,这个时候兄弟姐妹团聚在一起同吃母亲亲手做出来的,或者她指挥做出来的这顿饭,重申我们血缘关系有效,我们还在同吃一个妈妈提供给我们生命的来源。

主持人:这个时候吃又成维系这种关系的重要的结点。

易中天:他已经不是吃东西这个意义了,这个时候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全家人,以母亲为中心一起吃,这是

文化。

主持人:照您这样说的话,我觉得在中国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是靠吃吃出来的。吃的时候还很有意思,要吃,也要喝酒。 易中天:无酒不成席嘛。

主持人:而且还是有规矩的。您来分析分析咱们饭桌上的规矩都有哪些? 易中天:规矩比方说敬酒。

主持人:我敬您一杯,易先生,请赏脸喝一杯。

易中天:这个敬酒,现在的规矩当然有很多,比方说先干为敬,或者是这个酒杯放低一点。

主持人:两个人就是可以从这儿碰,您要比我还低,我比你还要低,低到桌子底下去了。

易中天:那就钻桌子了。古代也有些规矩,因为古代喝酒主要是两种器皿,一个是爵,爵是一种三足器,是酒杯了,还有一个是尊,尊是放酒的,是储酒器,它是储藏酒的,它不是喝酒的,本不是喝酒的。

主持人:其实它原本的意思就是酒坛子。

易中天:酒坛子或者酒瓶子。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要格外表示敬意,就要用尊来敬。

主持人:抱着坛子就直接喝了。

易中天:以尊来敬,以尊为敬,简称尊敬。

主持人:这就是现在这个尊敬,我非常尊敬您的这个来源呢。最高等级的敬酒是吗?

易中天:是。

主持人:原来是尊敬,看来就是对人的最高规格的一种礼节。所以你看,我们桌上又诞生了很多很多的文化,当然喝酒可以不可以看成是一种关系交流的一种行为,外交行为。咱们中国人不管怎么着,吃饭一定要聚在一块,单个吃那叫吃独食。 易中天:独食难肥。 主持人:就是。

易中天:一个人也不能喝酒。 主持人:那叫什么? 易中天:喝酒容易醉啊。

主持人:自斟自饮,那就很快就醉了。但是我们中国人吃共食可以说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您去四川吗? 易中天:去过。

主持人:四川的麻辣烫,那一大铝锅,里面的红油,板油,那个汤一锅,熬着,多少天他都不带坏的,每个人拿筷子也好,拿串也好,在里边去烫,这算不算是一种共食的极致了?

易中天:火锅其实是最能体现共食性,而且是在共食的前提下还有个人的自由,就是因为你锅是同一口锅,但是你往里涮的东西可以不一样,既有人家团结在一块,又有个人的自由选择,心情愉快,是这样的联系。

主持人:对,其实比这个火锅,还有更加共食厉害的,是四川有一种特色面,叫口水面,这个口水面我后来知道了它的制作以后,我就觉得很惊讶,这个人吃完一碗,吃完了,他再倒在锅里,继续往里面煮面,然后继续再捞,别人也可以在那边再捞,喝完以后,把剩汤倒进去,这个简直不得了。

易中天:中国人不认为,我的口水和你的口水昏了了以后,会有什么问题,他反而觉得混合了以后,就说明我们的血液也混合了,所以很多在传统社会,很多地方或者很多地区,他的习俗甚至是共餐具,共用饮酒器。比方说有些地方是一壶酒,一桌子的人喝,每个人都用壶对着壶嘴喝,我吸一口给你。

主持人:我再吸一口,再给他,再给下面的人。

易中天:这个习俗现在虽然不太多了,但是有一个习俗我们现在还是有的,就是在酒店上,我们两个人的酒兑。 主持人:有的。

易中天:混合起来,我兑你一点,你兑我一点。

主持人:而且有人会这样讲,我把这个酒给你兑一点,告诉你我没传染病,另外一个人就会生气。

易中天:不,他这个话就说的不地道,就不懂中国文化了,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什么呢?我们干嘛要在一起吃,要在一起喝,兄弟啊,我们同一个食物来源,同一个生命来源,我们是兄弟,兄弟是什么意思?我们本来不是兄弟,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变成兄弟,也就是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等于是我们结拜兄弟,结拜兄弟的结拜词怎么说的?

主持人: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易中天:那好吧。同年同月同日生是做不到的,同年同月同日死,现在这个也兑不了现,最能兑现的,比方说你有乙肝,是传染的,我就把你的酒兑过来,表示我们就先来一个同年同月同日病,我们先同年同月同日病他一回,这说明我们肯定将来是同年同月同日死。

主持人:这才够哥们。 易中天:铁哥们。

主持人:所以别人会说,我没病啊,你就是有病怎么样,所以这是特有的现象。 易中天:哥们一块病。讲到这儿的时候,又想到了上甘岭当中,也有这个情节,上甘岭就只有最后的一壶水了,结果是全班的战士传上一圈。结果还剩下那么一口,这好象也是您刚才说这个意思,兄弟的意思。

易中天:战友本来就是兄弟,战友是一个锅里吃饭的人,行军锅。而且战友他的情谊比一般的兄弟要重得多,他不但是同吃同住,同战斗,而且同出生入死。 主持人:这个还有可能是同年同月同日死。

易中天:完全有可能,所以这一杯水,就传达了这样一种真正是比兄弟还要亲的那样一种情谊。

主持人:宋人李芝仪的《卜算子》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共饮长江水,生命之源相同,这感情也就非同一般,没有血缘,那也是亲缘,所以这就是中国人喜欢共食的秘密。

主持人:有一次,中国人一起请两个美国人吃饭,处于礼貌,作东的就请大家每个人都点一道菜,这是咱们中国很正常的事情。在美国呢,美国人当中,有一个大概上过咱们中国餐馆,有经验,一上来先点了一个“芙蓉鸡片”,另一位美国人对中国菜一无所知,怎么办呢?大家都点过了,他也不知道点什么,最后主人就建议他,反正你是要等菜齐了,大家一起吃,你就点一道汤吧。这是当时吃饭的情形,这第一道菜上来了,恰恰是“芙蓉鸡片”,那个美国人问:“请问这是我的菜吗?”,人家服务员说:“是的”,哎呀,那太好了,

我就先吃了。他一把把这个菜叼过来以后,然后他就自顾自吃起来了。其他的那些中国人一看这种情况,也不好戳破他,算了自己吃自己的吧,吃完了,可是最倒霉的,就是后面那位美国人,那他那道汤是最后上来的,他不得不硬着头皮一个人喝下了这一大盆的汤,是什么汤呢?榨菜肉丝汤。这可能就是分食啊和共食闹出来的一个笑话。那么咱们中国人是一直以来,就是共食的吗?

易中天:应该说在原始时代,所有的民族都是共食的。

主持人:都是在一块,聚在一起。 易中天:因为原始时代,他不可能有那么多的餐具啊。

主持人:对。

易中天:可能就一口锅呢,一个小的厨房,一个家庭,就一堆火,火是永远都不熄灭的,一个火塘,不停地添柴火,大家一起吃火锅,这个火锅我认为可能是人类最早的饮食方式。

主持人:一口锅里面煮。

易中天:但是进入了文明时代以后,那么中国人是开始分食。

主持人:就是您在上期节目里面就讲过,先有席位的问题。

易中天:对,他有了这个礼仪,有了席位以后,就开始分食了。而且一直到辛亥革命以前,有一个人是永远一个人吃饭的。

主持人:那是谁呀? 易中天:万岁爷。

主持人:对,他前面有一个很大的一个桌子。

易中天:食前方丈,就是长和宽都是一丈,他是永远一个人吃分食,所以他非常的孤独。那么,其他人就开始聚在一起了,有了桌子以后,就开始共食了。

主持人:其实分食我想起来在非典时期的时候,全民也推广过,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可是后来,这非典一过去以后,大家又全都“复辟”了。他说咱们中国人,他为什么不要分食,就非得要共食呢?

易中天:企业也不光是非典时期提倡分食,还有一些场合也是主张,而且实行了这个自助餐,比方说人大政协会和其他一些大型的会议,他的工作餐,都是自助餐。但是我们马上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那样的吃饭都是工作餐,是公事公办,但凡是你有私情的这种吃饭,那肯定是共食。

主持人:要有感情交流。

易中天:要有感情交流,因为那个时候吃不是目的,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交流感情,是建立关系,是成为哥们,或者说由生人变成熟人。你想不认识的人叫生人嘛,关系很好的叫熟人嘛,生人的意思就是没有在厨房里面烹调过的。

主持人:就是饭是生的,菜是生的,没有烹调。

易中天:而且最恐怖的就是那夹生的。

主持人:半生不熟的,最恐怖的。 易中天:一定要千方百计把他弄熟了,弄熟了以后,他才有这样的关系。所以他很快就会恢复到共食的原状去,或者我们私下里有什么交往的话,那一定是共食,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从根本上说,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

主持人:群体意识。

易中天:对,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实际上你刚才讲的榨菜肉丝汤的故事,那就很能体现这个精神。

主持人:个体,他只管他自己。 易中天:对,所谓个体意识,他就认为每个人都是单个的人,我是我,你是你,我们两个各是各的,我想吃什么,是我的事儿,不关你的事儿,你也别来管我,所以他不让你给他点菜,他要点自己的,他也不替你点菜。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饭桌上喜欢敬菜,除了敬酒以外,还要敬菜,敬菜就是把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个,比方说鸡腿,把它弄下来,放在最尊敬的客人碟子里面,这个老外往往不能接受,他觉得你在**他,你把你的意志强加于他,你喜欢吃的,我就喜欢吃吗?所以他就一定是分餐,各点各的菜,甚至,各买各的单,甚至一对情人去吃饭,面对面坐下,拿起菜单来,各点各的,吃完了以后,开两个单过来,各付各的钱,他强调每个人是独立的,你的生活与我无关,你的想法也与我无关,你的意志不要强加于我,我的意志也不要强加于你。这个叫做个体意识。咱们中国的文化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就意味着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是群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我们离开了某一个群体,我们是不能生存的。所以群体的意志便是我个体的意志,大家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或者说我的想法,我的决定,必须满足大家的这个要求,要符合大家的愿望。所以中国人一起吃饭,这个点菜是个学问。

主持人:对,每到餐馆里面的时候,这个点菜总是个难题。

易中天:现在点菜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就是所谓民主的办法,转过来,一人点一个,他会有什么问题呢?就是有些人他可能替别人着想,他很主观地点一道菜,这个是给你点的,哎呀,我的妈呀。

主持人:这是我特意为您点的这种感觉。

易中天:说不定就是你不吃的。会有这个问题,还有一个,他点的是自己喜欢吃的,这道菜可能会剩下,别人都不吃。

主持人:到现在点菜已经成为一个技术活了,已经成为了一个学问,甚至在庄子的哲学当中,都要说圣人都要随大流,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您能吃辣吗?先上来以后,您能吃辣吗?您没什么忌口吧?我点一个这个菜,你说随便,别人都说随便,大家都是相互照顾。

易中天:对,因为他是一个群体意识,他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我哪怕点一道菜这么小的事,都不是我个人的事,是大家伙的事儿。当然,如果说你有了什么成绩,或者有了什么荣誉啊,当然也要归功于集体了。

主持人:这是跟我们领导和集体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有这么一句话。

易中天: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一人得道。

主持人:仙及鸡犬,连家里面的鸡和狗他都是这个群体的。

易中天:但是,要是一人遭罪呢?

主持人:株连九族。群体,群体意识。

易中天: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这个作为一个文化的思想内核,,它是文化方式的总方法,它管着所有的文化。

主持人:其他方面也有这方面的因素所在。

易中天:对,比方说我们好象说过这个问题,西方人见面。

主持人:握手。

易中天:对,中国人见面,抱手,作揖。这个和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有什么关系呢?正因为西方文化的核心它是个体的,它就需要和另一个个体发生关系,它需要的是和其他的个体来组成一个社会,因此他必须发出联系的信号。

主持人:他是伸出手,确实有联系的感觉。

易中天:一种信号,把手伸出去,这就是一个信号,就是我这个个体愿意和你这个个体来交往,因为个体一旦是个体,意味着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独立人格是不可辱的,否则就不独立。自由意志是不可犯的,否则就不自由。但是人又是社会的存在物,人必须生活在社会中,人不能脱离社会来生存,那么他必须要和其他的个体发生关系,那他必须把手伸出去,表示交往的愿望。而咱们本来就是群体,咱们本来就是一个群。

主持人:咱俩就不分你我了。 易中天:就不分你我了,犯不着还要伸出手这就是见外嘛,咱们见内吧。

主持人:您来,咱是哥们。您今天这样分析的话,又把这两种礼节重新让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了一下。咱们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不仅仅是表现在吃的方式上,也表现在菜肴的品种丰富,形式多样上。甜咸酸辣鲜,熘炸炒烩煎, 要说起各种美食,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不过种种美食,是不是也有些特征可以归纳的。比如南北的差别。

易中天:现在我们一般讲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就按八大菜系说吧。八大菜系,你知道是哪八大吗?

主持人:八大菜系我来数数看,就是山东、四川、我们这样简称,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拟人化手法描绘的话,那就是苏菜、浙菜好比是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当然就是江南的菜。鲁菜、闽菜宛如古朴厚实的北方健汉,壮汉的感觉。这个粤菜和闽菜,就宛如风流典押的公子哥,川菜、湘菜就像内涵丰富充实的名士,不知道我形容恰当不恰当。

易中天:有没有发现八大菜系只有一个是北方的。

主持人:鲁菜,其他的菜七个都在南方。

易中天:另外你有没有发现另一个现象,八大方言也是一个北方。

主持人:剩下的七大也是在南方。

易中天:说明了一个问题,北方文化的特点是统一,南方文化的特点是多样,多样加上统一就是什么呢?和谐。所以中国这个饮食,它讲究的就是一个字,和。

主持人:您这一讲确实是非常有说道,下次品尝八大菜系任何菜的时候,咱得想一想,这说法怎么出来的,真的有意思。那么中国菜这么丰富,难怪咱们中国的餐馆开遍了世界,现在有人说,尤其有外国人说,全世界的吃,那钱全进你们中国人的口袋去了。

易中天:进我们炒菜锅了。 主持人:这也难怪,我们中国有这么美的美食,所以现在还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专业点菜师,专门为您“导菜,导吃”,过去没有,现在有了,听说收入还挺高的,而且非常有意思在于,好象我们中国人什么都能跟吃联系在一块,真是奥妙无穷,没想到平常我们天天都在吃的东西,却成为我们身边其实最重要,最基础的一个文化,饮食文化。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叫做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事情,居然有着内在的心理联系。对于中国人来说,吃饭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更重要的是餐桌上特有的人情味,中国的菜肴恰恰也体现了这种团结交融的群体意识和文化意识,比如说中国菜,无论是煎、炒、烹、炸、烧、烤、煮、拌,它几乎都是将主料、佐料混在一块,大锅烩,绝不会像西方人肉是肉,鱼是鱼,盐是盐,胡椒和胡椒都是分开,一清二楚的。

易中天:一个是交际方式,一个是进餐方式,背后都有一个文化的内涵。

主持人:您这么一说明白了,这个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老喜欢扎堆。

易中天:就是合群。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您给我们讲了这么多非常生动有趣的道理。谢谢。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它不仅反映在精美无比的菜肴里,更深藏在厚重的历史中。您瞧瞧,我们有做美食节目的,那是几年都做不完的,就是因为在这美食的后面,还蕴藏着深层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背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