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实验

更新时间:2023-11-28 05: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内部文件,版权追溯 实 验

与2018年相比,2019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 “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9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 2.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解离液,作用是使组织细胞分散。 3.可溶性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可溶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 对本类多个教材实验的组合题型的考查,需要对课本实验掌握牢固,从原理、目的及实验过程都不能忽视。对教材实验要多积累,多归纳总结,从中掌握设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 6.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探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根尖细胞有丝分裂 可可碱浓度-1 mmol·L有丝分裂指数 %3.73 2.90 2.10 1.96 分裂期细胞占比/% 前期和中期 3.04 2.16 1.72 1.72 后期和末期 0.69 0.74 0.38 0.24 81.5 68.1 18.6 2.3 种子发芽率/% 0 0.1 0.5 1.0 注: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的总数×100%。

(1)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号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 mmol·L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

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________。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1

1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________。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

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盐酸和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

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解析】(1)实验中将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据图可知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细胞应处于分裂期的中期。(2)据表可知,对照组中后期和末期分裂指数为0.69%,可可碱浓度为1.0 mmol/L时实验组后期和末期分裂指数为0.24%,故较对照

组减少。依题意可知:染色体无法移向两极,产生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减少。(3)据表可知,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降低。依题意可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可可碱浓度,因变量是种子中赤霉素含量。因此,实验设计思路:设置一定浓度梯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进而得出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专题03 实验探究类实验

本专题包括:①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⑤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命题规律:本专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生物学现象做出合理假设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考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实验设计中单一变量的控制、实验操作步骤的补充、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的判断,考查考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对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结论等。

命题趋势:预计2019年高考实验题仍将注重对教材实验的考查,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试剂的作用、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等,另外,很有可能出现对教材实验的拓展考查和创新考查,体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高考命题原则。常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基础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给出实验思路和方法,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进行补充完善等。

1.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最合理的是

2

试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B

探究课题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选用材料与试剂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相关知识。过氧化氢受热会加快分解,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温度对可溶性淀粉的水解影响不大,一般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材料中蔗糖酶只能水解蔗糖,不能水解可溶性淀粉,所以材料选取不合适,C错误;pH值不仅影响酶的活性,pH也会影响可溶性淀粉的水解,不宜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2.如图为测定细胞代谢相关速率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则烧杯内的液体应为清水

B.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则应在光下进行且烧杯内的液体应为NaOH溶液 C.如果要直接测定实际光合速率,则烧杯内的液体应为Na2CO3溶液 D.为了减少误差,应保持环境条件(温度和气压等)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应在遮光条件下,烧杯内的液体应为NaOH,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吸收量测得呼吸速率,A错误;如果要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则应在光下进行且烧杯内的液体应为NaHCO3,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测得净光合速率,B错误;一定光照条件下,植物既能

3

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烧杯中的液体为Na2CO3溶液,不能用于测定光合速率,要想测定实际光合速率,就得先分别测定植株的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C错误;为了减少误差,应保持环境条件(温度和气压等)相对稳定,D正确。

【试题评析】本题以实验装置为载体,考查测定细胞呼吸速率或光合作用速率实验装置的设置、变量控制、实验结果预测与原因分析等内容。装置类实验题本身较复杂,又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原理,对考生的实验设计、探究与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试题难度较大,失分率较高,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需注意三点:一看能否对照,如探究细胞呼吸方式时NaOH溶液组和清水组对照,探究有氧呼吸速率时需要煮熟后冷却的种子组与萌发的种子组对照;二看实验条件,如无光条件下测定呼吸速率,有光条件下测定植物净光合速率;三看气体体积变化,如瓶内气压的增减导致液滴移动方向相反。 3.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 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 【答案】B

【解析】培养初期,酵母菌数量少,种内竞争弱,由于起始数量少,则生长缓慢,A错误;由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有限,转速150 r/min时,可预测种群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保持相对稳定,呈“S”型增长,B正确;培养液中酵母菌的计数应采取血细胞计数法,C错误;酵母菌的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4.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经诱导处理的根尖经卡诺氏液浸泡后,用清水冲洗2遍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带冷光源的诱虫器采集小动物

4

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发病率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答案】D

【解析】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根尖后,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冲洗2次,A错误;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现在血球计数板上盖盖玻片,再滴培养液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慢慢侵入计数室中,用吸水纸洗去多余的培养液,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B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带热光源的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其原理是利用土壤小动物有怕热、避光、趋湿等特点驱赶小动物不断进入收集瓶中,C正确;调查某种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时,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

【试题评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最后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本题ABC三选项都易错,因为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冲洗解离液是用清水,而冲洗卡洛氏液是用酒精;若忽视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则误认为培养液是直接滴在计数板上;若不注意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避光、趋湿、怕热等),则容易错选。 5.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S和放射性同位素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中有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C.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答案】C

【解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需用含S和P标记的大肠杆菌分别培养,A错误;P标记时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较强的原因有:混合保温时间过长导致子代噬菌体释放后被离心到上清液中,或者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未侵染大肠杆菌就被搅拌后离心到了上清液中,B错误;用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噬菌体外壳与细菌没有分离,沉淀物中会存在少量放射性,C正确;分别用S和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后,保温时间要适当,长时间的保温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已裂解,D错误。

【试题评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35

32

35

32

35

32

3532

35

32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w4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