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更新时间:2023-10-10 2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 3 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 8 城市化水平预测 ................................................................................ 9 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 9 空间利用规划 .................................................................................. 10 空间管治 .......................................................................................... 11 旅游发展规划 .................................................................................. 12 基础设施规划 .................................................................................. 14 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 18 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19

第十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 .................................................................................. 22 第三章 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 25 第四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 27 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 28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总体布局 .......................................................................................... 28 居住用地 .......................................................................................... 28 公共设施用地 .................................................................................. 30 工业用地 .......................................................................................... 33 仓储用地 .......................................................................................... 36

第六章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 37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对外交通 .......................................................................................... 37 道路交通 .......................................................................................... 38 城市公共交通 .................................................................................. 43

第七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 46

第一节 第二节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46 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 48

第八章 总体城市设计 ............................................................................................... 49

- 1 -

目 录

第九章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 5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给水工程 .......................................................................................... 53 排水工程 .......................................................................................... 54 供电工程 .......................................................................................... 55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56 燃气工程 .......................................................................................... 57 供热工程 .......................................................................................... 58 环境卫生 .......................................................................................... 59

第十章 综合防灾规划 ............................................................................................... 6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防洪规划 .......................................................................................... 60 消防规划 .......................................................................................... 61 抗震防灾规划 .................................................................................. 62 人防工程规划 .................................................................................. 63

第十一章 环境保护规划 ........................................................................................... 64 第十二章 城市近郊区规划 ....................................................................................... 66 第十三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 69 第十四章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 77 第十五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 79 第十六章 附则 ........................................................................................................... 83 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

- 2 -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

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 6、《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7、《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年);

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

9、《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

1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11、《苏锡常都市圈规划(2001—2020)》;

1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13、《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

1、抓住我国已加入WTO的机遇,培育和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

2、充分发挥吴江市位于苏沪接壤及苏锡常与杭嘉湖两地区交汇点的优势,确立依托上海,服务苏州,与杭嘉湖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与苏州衔接。

3、本着集约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开发区进行适当控制,优化城市整体结构。

- 1 -

第一章 总 则

4、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发掘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 5、加强区域基础设施整体协调,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化。

6、强化松陵、盛泽的管理体系,协调两者关系,实现城市管理的法制化。

第4条 规划重点

1、优化市域城镇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确定松陵、盛泽的合理规模,调整用地构成,优化松陵运东区和盛泽城区的规划布局,强调利于经济发展,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

3、加强市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明确环境治理目标,强化环境管理措施。

第5条 城市规划区

吴江市城市规划区分松陵和盛泽两片区。总面积为339.02平方公里。 1、松陵城区:松陵镇域(不包括南湖村、西湖村和银杏村)及同里镇域(除原屯村镇域、湖南和双庙村)范围,用地面积为221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盛泽镇域范围,用地面积为118.02平方公里。

第6条 规划用地范围

1、松陵城区:北起市界,南至江南大桥,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西环路,总面积为65.46平方公里。

2、盛泽城区:北起胜天村,南至市界,东临苏嘉杭高速公路,西界梅堰路,总面积54.03平方公里。

第7条 规划年限

1、近期:2001~2005年 2、中期:2006~2010年 3、远期:2011~2020年 4、远景:至本世纪中叶

- 2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第8条 区域功能定位

我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南北翼横向经济联系通道上的重要节点;苏沪高新产业密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强有竞争力地区。

第9条 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定位

1、与上海:

(1)利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速与上海生产配套加工基地的建设,加强区域生产配套协作。

(2)利用上海重塑金融中心地位通过各种合作方式利用上海的资金市场,为本市建设开辟更广阔的筹资渠道。

(3)利用上海的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4)利用上海国际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窗口功能,实现资源共享。

(5)凭借江南水乡田园绿色开敞空间,组织上海客源,设计休闲、商务、水乡观光旅游精品线路。

2、与苏锡常都市圈: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产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加强配套协作,利用无锡和苏州技术、市场、人才与外向型经济优势,培育自我创新体系,使吴江优势产业在都市圈内占据一定的先导地位和优势。

3、与苏州:

(1)以苏州农业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型转轨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利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的高新产业“孵化器”功能,进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以电子资讯、光缆、电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3)积极争取并参与苏州的商务、金融、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中心,以连锁、分部等多种形式为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服务。

(4)协调平望、芦墟、黎里、震泽、盛泽的发展,整合产业优势,共同建

- 3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设区域性物资市场,协助苏州物流中心的建设。

(5)紧密配合并服从苏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水”为主题,树立精品意识,突出东太湖运河旅游风光带和水乡古镇两大特色。

4、与浙北:

(1)公平竞争,加强合作,引导跨区域产业集团和产业群的形成,培育物质要素市场。

(2)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3)通过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组织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加强环境协调。

5、与昆山、太仓

发挥特色、错位竞争、寻求合作、协调发展。

第10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1、参与竞争战略

减少行政管制,消除地区间经济壁垒,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强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益,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2、多元发展战略

以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为核心,以调整结构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壮大外资经营主体,提升外向型经济比重,推动资本、技术、贸易的结合,推进外企的本土化进程;同时,重视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规模化、集团化改造,形成多元发展经济格局。

3、多元融资战略

通过现代融资手段调动雄厚的民间资本,变静态存量资本为动态增量资本;推动企业上市,鼓励企业从股市融资;扩大外资数量与范围;通过多元融资,推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4、信息化战略

率先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化。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进生产方式网络化;加快上网工程;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等。

5、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绿色发展”的思想,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机制。在降低经济发展政策性壁垒的同时,必须提高技术和环境准入限制,提高产业层次并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

- 4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1条 第一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以需求结构为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导向,提高林、牧、渔产业比重,加速发展淡水养殖业,增加特色水产品的供应。

(2)实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从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转变为集约经营、高产、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持续农业生产,加速农业产业化、集团化和逐步外向化的进程。

(3)加快内涵式的发展道路,科技兴农,将农业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结合,发展农业生物技术产业。

2、空间布局

(1)以松陵的市级蔬菜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无公害蔬菜、都市型农业的生产。

(2)以松陵镇八坼禽蛋产业区为依托,树立品牌优势;以盛泽、横扇的特种养殖场为依托,大力发展鸽、鹿等特种养殖。

(3)以震泽镇的苏州市级蚕桑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开展蚕桑新技术的实验、示范、推广工作。

(4)以桃源万亩苗木基地和震泽优质林果示范区为依托,大力推动苗木产业化经营。

(5)特色水产养殖主要分布在“两东”(市域东北部和东太湖地区)和松陵、平望以及横扇地区。

第12条 第二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壮大丝绸纺织业,企业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多种经营形式对现有分散企业进行改造,实施集团化和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行行业科技进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实现替代进口。

(2)重点发展电子元件、电缆、光缆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并充分利用苏州工业园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增强创新能力,加速产业国际化进程。

(3)积极发展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普通制造业,向两头强、中间精的结构模式转变,鼓励其与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2、空间布局

- 5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以吴江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和依托,形成吴江高新产业的基地。 (2)以盛泽为主体,联合震泽、平望、芦墟,以丝绸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无污染、低污染的服装等行业,并逐步引进与纺织品相配套的高科技行业,丰富产业体系。

(3)普通机械制造业广泛分布于各个小城镇,金家坝的净化夹心板、北厍的铜字制作、七都的民用电线、桃源的包装容器、震泽的活动房等,强化“一镇一品”的特点。

(4)本着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原则,对工业选址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在村内进行新建、扩建工业项目。可适时考虑选取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业小区,对市域内城镇工业小区进行集中。

第13条 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布局

1、发展战略

(1)重点发展旅游业,在与苏州市旅游业发展协调的基础上,发展“大旅游”,通过组织绿色开敞空间和营造水乡田园风光,组织自然风光、商务、疗养、休闲等旅游。

(2)进一步壮大丝绸专业市场,培育电子产品市场和羊毛衫专业市场,扩大规模与影响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化市场。

(3)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都市休闲业、都市文化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大提升吴江的城市服务功能。

2、空间布局

(1)第三产业发展的中心和重心为松陵、盛泽城区,以发展生活生产服务业、都市休闲业、都市文化业和旅游业为主导方向。

(2)同里、震泽、芦墟、黎里等旅游重镇是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点,应加速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地方品位和特色。

(3)其他镇区为本城镇第三产业发展集中地,应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为本地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改善广大群众生活质量。

第14条 经济发展目标

吴江主要经济指标预测表

项 目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GDP(万元) 三大产业构成 经济增长速度(%) 现状(2000年) 181.2 2.35 8.3:54.4:37.3 7 2005年 318.9 3.70 6.5:52.5:41 12 2010年 512.8 5.57 5:51:44 10 2020年 1215.3 12.15 3.5:50:46.5 9 - 6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15条 吴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吴江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2020年)

城市现代化指标 规划管理 指标名称 1.城市规划和城镇体系具有权威性、预见性和弹性 2.城市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3.具有健全的立法和监督机构 1.识字人口比例 2.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例 人口素质 3.平均预期寿命 4.平均每个医生服务的人口数 5.人口自然增长率 6.婴儿死亡率 1.恩格尔系数 2.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生活质量 3.人均生活用水量 4.饮用水质达标率 5.电话普及率 1.信息化综合指数 2.具有快速、便捷的对外交通 3.城市人均道路面积 4.快速大容量通讯网络 基础设施 5.能源供应保证率 6.燃气普及率 7.自来水普及率 8.排水管道成网、雨污分流 9.环卫设施齐全 1.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率 2.生活污水处理率 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生态环境 4.绿化覆盖率 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 7.环境噪声平均值 8.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1.市域城市化水平 2.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比重 3.人均GDP 社会经济结构 4.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5.外贸输出依存度 6.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工业 农业 7.城镇登记失业率 >99% >55% >75岁 <200 <1‰ <2‰ <30% >35 m2 300 m3/d 100% 100% >15m2 90% 100% 100% 95% 100% 80% 100% >95% >40% >8m2 <0.02mg/ m3 <60dB(A) >65% >80% >25000美元 >45% >45% >55% >65% <3.5% 指标值 - 7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 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第16条 城市化发展战略

以区域的集聚发展为核心,重点进行市区现代化建设,扩大中心镇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提高城市化质量。

第17条 中心城区发展战略实施引导

1、加速松陵现代化建设,强化松陵城区经济地位。 2、加大盛泽城区环境整治力度,完善盛泽城市服务功能。

第18条 城镇撤并原则

1、充分考虑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设施的作用,合并后的城镇可以在15分钟内进入高速公路。

2、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发达带欠发达的原则。 3、优先考虑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

4、历史文化名镇和具有旅游、特色市场等特色的城镇予以保留。 5、体现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针。

第19条 城镇布局结构调整

撤并后的中心镇镇域人口为10万人左右,镇域面积为100—12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为5万人左右。

撤并后的一般镇镇域人口为5万人左右,镇域面积为50-10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为大于2万人。

第20条 被撤城镇引导与控制措施

1、城镇布局结构调整以循序渐进式进行,近期内对规划撤并城镇的发展进行引导和控制。

2、对规划撤并的城镇进行分类建设引导和控制,见下表:

规划撤并城镇分类表

分类目标 农村居民点 工业小区 城镇名称 宛坪、庙港、屯村、莘塔、铜罗 青云、梅堰、南麻 3、工业小区——青云、梅堰、南麻三个城镇,规划将其撤并后仍作为城镇的工业小区保留,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为生产服务,并允许保留一部分现状条件较好的居住小区,配套社区服务功能。

4、农村居民点——庙港、屯村、莘塔、铜罗、宛坪五个城镇,限制新增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维持现有社会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规模,通过自然淘

- 8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合医院和横扇镇卫生院。

村:建设村卫生室,提高服务水平。 2、卫生资源

(1)床位数:达到5000张,每千人拥有5.0张。 (2)卫技人员:达到5000人,每千人拥有5.0人。 3、卫生防疫和保健

加强预防保健机构建设,新建市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建立、完善三级预防、保健和疾病监测网络,镇卫生院配备一名专职卫生防疫人员。

第48条 文化事业协调规划

1、文化机构

城镇:中心镇建立文化中心、影剧院等设施,一般镇设立文化站,配备有文化馆、图书馆或电影院等设施。

村:建设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普及文化事业。 2、文化市场

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投放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依法对文化市场实行全方位监管,深入持久地开展文化市场的净化。

第49条 体育事业协调规划

城镇:中心镇建设400米标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训练房等。一般镇配备田径场、灯光球场。

村:配备篮球场和文体活动室。

第十节 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50条 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

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3、声环境

市区、乡镇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功能区相应标准。

4、固体废弃物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镇垃圾实行分类投放,进行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19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51条 环境保护实施措施

1、综合措施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通过集约化和效益型经济增长,降低单位产值和单位产品的能耗和水耗,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压力。

2、专项措施 (1)水环境

坚持实施区域供水,应在庙港太浦河口富强村吴江区域供水水源地设立集中水源一级保护区,保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城市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市区和各乡镇的污水处理厂,适时开展区域污水集中处理。

(2)大气环境

优化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进行区域集中供热,提高能源利用率。鼓励发展公交,适当限制小汽车数量、淘汰燃油助力车;鼓励使用无铅汽油、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积极推广尾气净化装置。

(3)固体废弃物

采用综合利用、焚烧、生化处理等形式,推动固体废弃物的3R进程,严格禁止固体废弃物的简单堆放,以安全填埋为最低限度。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厂的建设。

第52条 灾害防治与减灾工程

1、 保护和限采地下水

对深层地下水禁采计划、人工回灌以及资源费征收等情况进行认真监督检查。大力宣传区域生态环境危害的严重性和不可逆转性,通过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综合手段做好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2003年开始禁止开采深层地下水。实现浅层地下水的开采量与补给量的动态平衡。在地下水超采区积极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

2、综合治理洪涝灾害

根据流域统一防洪的原则,加强统一管理,做到分级治涝,分区预降,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解决排洪出路,发挥规划方案防灾的整体效益。

加强城镇防洪建设,建设高标准防洪工程,提高对江、湖的引排能力,并加强外围保障,确保城市安全。高度重视防洪体系的建设,并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汛期抢险排险进行超前规划,创建安全的城市环境。

3、东太湖综合治理

应将东太湖疏浚作为流域治理的重要措施,采取各种措施控制平原水土流失,减少河湖淤积。对涉及流域调度的重要枢纽工程、重要水域等进行统一管理。

- 20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引江济太”工程应进行进一步论证,并采取相应可行的防范措施。

第53条 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分区

1、生态环境消耗区

主要包括市区和各建制镇镇区范围,它主要是为社会经济生活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地,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应以完善绿地系统为主,营造宜人的生产、生活环境。

2、生态环境过渡区

主要包括城乡结合部及城镇规划建设用地之间的农村,其功能主要是为区域大型的基础设施布点提供场地,主要考虑发展城郊型、都市型、生态型农业为主体特色的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

3、生态环境还原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湖泊、河流等,建立区域综合性防护林体系是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54条 生态建设目标

1、生态产业

促进传统经济向资源型、知识型和网络型高效持续生态经济的转型,以生态产业为龙头,带动吴江市经济发展。

2、生态环境

促进城市及区域生态环境向净化、绿化、美化、活化的可持续生态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建造良好的生态基础。

3、生态文化

促进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资源高效、环境优良、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生态文化转型,培育一代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

生态建设阶段目标表 类 别 经济指数 健康指数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年均经济增长率 ISO14000认证率 期望寿命 主要疾病发病率 耕地土壤肥力等级 林木覆盖率 无公害农产品比例 化肥农药利用率 退化土地治理率 单位 万元 % % 岁 ‰ % % % % 2000 2.35 7 0 72 1.79 3.4 13.0 <10 30 80 2001— 2005 3.70 12 10 73 1.61 3.0 15 40 40 95 2006— 2010 5.57 10 40 75 1.30 2.6 15 60 50 95 2011— 2020 12.15 9 60 78 1.00 2.4 15 70 55 100 生态指数 - 21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水环境质量 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外来人口增长率 人均受教育年限 初中毕业生入学率 贫富差异 国家标准 功能区 功能区 功能区 优于功能区 划标准 90 80 1.65 50 9 71.2 30 10 20 10 1.0 49.4 148 60 2 75 10 划标准 90 85 1 67 10 85 30 12 45 20 0.8 45 240 75 1.5 90 30 划标准 >95 >90 0 50 12 90 25 16 70 40 0.6 40 300 85 0.8 100 60 划标准 >95 >90 -1 40 12 95 20 16 95 60 0.5 32 300 95 0.5 100 80 人口指数 % % ‰ % 年 % % 年 % % 吨标煤 m3 升/日 % ‰ % % 基尼指数 公务员平均文化程度 人大政协提案办结率 群众参与决策程度 万元产值能耗 万元产值取水量 人均生活用水 群众满意度 犯罪率 城乡自来水普及率 清洁能源普及率 决策指数 资源利用 人居环境 第十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

第55条 指导思想

本着确保近期建设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发展中心城区,控制本规划将被撤并的小城镇的发展。

第56条 规划目标

1、经济目标:到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再上一个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产业向着资源型、高效持续型生态型转型。

2、生态环境目标:水环境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大气环境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市区、乡镇各功能区环境噪声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各功能区相应标准。

3、城镇空间布局:向着集中、集聚、集约的方向发展,促进其从点—轴模式向着网络化空间组织发展。

第57条 近期城镇规模

- 22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近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 等级 Ⅰ Ⅱ 城镇名称 松陵 盛泽 芦墟 震泽 同里 黎里 平望 七都 桃源 北厍 梅堰 八都 铜罗 横扇 金家坝 总 计 Ⅲ 人口(万人) 13 13 2.2 2.0 1.4 1.8 2.4 1.9 1.4 1.5 0.7 0.4 0.7 0.8 1.0 44 2005年 合计(万人) 26 5.6 所占比例(%) 59.1 12.7 12.2 27.7 100 第58条 近期城镇空间布局调整

1、鉴于刚刚进行过一次城镇空间布局调整,原则上近期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城镇空间布局调整。

2、为了保证中心城区和中心镇的发展空间,将南麻并入盛泽,将庙港并入七都。

第59条 近期交通建设

1、公路建设

规划近期建设苏震桃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苏震桃公路从苏州市吴中区西环路引出,在松陵西侧经过,向南延伸至横扇、震泽、桃源。近期主要公路建设见下表所示。

市域近期主要公路建设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线路 苏震桃公路 环太湖公路 松金公路 盛梅公路 同周公路 起讫点 松陵—桃源 松陵—七都 松陵—金家坝 盛泽—梅堰 同里—周庄 建设等级 一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建设性质 新建 改建 新建 改建 改建 2、航道整治

按四级标准整治苏申内港线。按四级标准整治申湖线平望至南浔段,实现申湖线全线达到等级标准。

- 23 -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60条 市政设施规划

1、给水工程

积极筹建吴江区域水厂及输水管线。 2、排水工程

论证依托市区及中心镇进行联合污水处理的可能性,积极筹建震泽、芦墟污水处理厂。

3、供电工程

建设500KV吴江变电所,在市域内加强220KV主网建设。近期220KV目澜变增加一台18万千伏安主变,新建220KV盛泽西变和220KV芦墟变。

4、电信工程

加快建设面向多媒体通信的宽带传输网,加强以光纤为主、多种接入方式并存的接入网和本地网的建设。

5、燃气工程

沿苏嘉杭高速公路敷设天然气高压管线,建设松陵、盛泽及平望天然气二级门站,并作好黎里、同里等乡镇的供气准备。

- 24 -

第三章 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第三章 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第61条 城市性质

著名绸都,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 松陵:吴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乡园林城市。

盛泽:著名绸都,区域性交易市场、市域经济中心、水乡园林城市。

第62条 人口规模

1、吴江市区

近期(2005年)26万人; 中期(2010年)30万人; 远期(2020年)38万人。 2、松陵城区

近期(2005年)13万人; 中期(2010年)15万人; 远期(2020年)20万人。 3、盛泽城区

近期(2005年)13万人; 中期(2010年)15万人; 远期(2020年)18万人。

第63条 用地规模

1、吴江市区

近期(2005年)33.16平方公里; 中期(2010年)37.38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45.58平方公里。 2、松陵城区

近期(2005年)17.43平方公里; 中期(2010年)19.56平方公里; 远期(2020年)24.59平方公里。 3、盛泽城区

近期(2005年)15.73平方公里; 中期(2010年)17.82平方公里;

- 25 -

第三章 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远期(2020年)20.99平方公里。

第64条 城市建设目标

吴江城市建设目标一览表 项 目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米2) 人均道路(主次干道)(米2) 人均公共绿地(米2) 人均综合生活用水(升/日) 人均生活用电量(千瓦时/年) 自来水普及率(%) 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 管道燃气普及率(%) 公交拥有率(标台/万人) 绿地率(%) 城市形象特色 现状(2000年) 30.2 12.94 3.68 148 950 100 35 / 7.9 15 2005年 31 13.98 5.84 240 1450 100 40 40 8.0 25 2010年 33 14.5 6.5 300 2200 100 50 70 8.2 30 2020年 35 16.37 8.55 300 4500 100 65 90 8.4 35 水乡之都、园林城市

- 26 -

第四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第四章 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第65条 城市发展方向

1、松陵城区

用地发展方向应以向东、向南为主;向东严禁跨越苏嘉杭高速公路发展,向南至安惠港,控制向北发展。

2、盛泽城区

用地发展方向应以向西为主,适当向南,向西至大运河,向南至青溪河,严禁跨越苏嘉杭高速公路发展,并控制向北发展。

第66条 城市结构形态

1、市区

城市结构形态为双核结构,即市区由松陵城区与盛泽城区组成。两城区之间通过苏嘉杭高速公路、205省道、苏震桃公路、苏震桃高速公路和京杭大运河等五条交通纽带联系,它们各具不同职能和特色。

2、松陵城区

由运东、运西两大组团组成。运西以生活居住为主,北部适当布置工业;运东以工业为主,在中部和南部适当布置居住。形成双组团拥抱大运河,构建充分反映运河文化特色的水乡园林城市。

3、盛泽城区

仍为典型的团块状。城区与周围的郎中荡、砚子荡、桥北荡和西白漾有机结合。居住用地集中布置在四片荡漾周围,工业分东、南、西南三大片,工业与居住平行穿插向西延伸。

- 27 -

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章 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一节 总体布局

第67条 总体布局

一、松陵城区:

1、城市的公共设施向运河两岸集中,运西在江兴路、中山路建设商贸中心,行政中心沿中山南路向南延伸,将文化娱乐中心与三里桥及垂虹遗址结合布置在交通路两侧。教育、体育中心设在江陵南路南部。

2、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运西的西南部,规划城中、城南、城西、城北四片居住区;在运东布置两片居住区,为运东的工业区配套。

3、工业用地分运东、运西两片。运西主要集中在浦北,运东的工业区分布在吴同公路的两侧。

4、绿地系统以道路、河流水网构筑“三环”、“一心”、“一轴”的绿化结构(详见第七章第一节)。

二、盛泽城区:

1、公建中心由舜湖路与市场路自东向西串联老城商业服务中心、新城商贸中心、专业市场、新城行政、文化、体育和医疗中心等。

2、居住用地分四片,旧城居住区、城东居住区、城西居住区和西南居住区。 3、工业用地主要布置在城区南部,分东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南工业区三片,旧城内保留部分工业用地。

4、绿地系统构筑“四水”、“一环”、“二轴”的绿化结构(详见第七章第一节)。

第二节 居住用地

第68条 规划建设策略

1、创造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多元化居住社区,协调好居住区与其它功能区之间关系。

2、统一规划城市居住用地,力求解决好城市化及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矛盾。改善旧城区环境质量,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居住区,加快对“城中村”的改造,逐步解决开发区企业内部职工宿舍的问题,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品质。

- 28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s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