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管理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15 06: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管理会计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的雏形产生于( B )。 B.20世纪上半叶

2、在管理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被人们使用的管理会计术语是( A )。 A.\管理的会计\

3、20世纪50年代以来,管理会计进入了\以预测决策会计为主,以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为辅\的发展阶段,该阶段被称为( D )。 D.现代管理会计阶段

4、在管理会计学中,将\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称为( A )。 A.管理会计假设

5、最优化、效益性、决策有用性、及时性、重要性和灵活性,共同构成了现代管理会计的( B )。B.管理会计原则 6、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对决策有用,通常要求将有关的未来信息估计误差控制在决策者可以接受的一定可信区间内,这体现了可信性原则中的( C )。C.可靠性要求 7、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管理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是( B )。 B.全面精确的信息 8、管理会计的服务侧重于( D )。 D.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9、现代管理会计中占核心地位的是( A ) 。 A.预测决策会计

10、管理会计正式形成和发展于( B )。 B.20世纪50年代

11、管理会计信息在质量上符合相关性和可信性的要求,则说明管理会计信息符合( D ) 。 D.决策有用性原则

12、下列项目中,能够规定管理会计工作对象基本活动空间的假设是( A ) A.多层主体假设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属于( ABE )。 A.现代企业会计 B.经营型会计 E.内部会计

2、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 ABCDE )。

A.参与经济决策 B.控制经济过程 C.规划经营目标 D.预测经济前景 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 ABD )属于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

A.预测决策会计 B.责任会计 D.规划控制会计 4、( AC )的出现标志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的形成。 A.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C.预算控制

5、下列项目中,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BCDE )。 B.管理会计师职业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E.预测决策会计 6、下列项目中,可以作为管理会计主体的有( ABCDE )。 A.企业整体 B.分厂C.车间 D.班组E.个人

7、管理会计是( ADE ) 。A.活帐 D.外部会计 E.经营型会计 8、下列关于管理会计的叙述,正确的有( ABCE )。 A.工作程序性较差 B.可以提供未来信息 C.以责任单位为主体

D.必须严格遵循公认会计原则 E.重视管理过程和职工的作用

9、可以将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简单地概括为( ABCDE ) A.系统化 B.规范化 C.职业化 D.社会化 E.国际化

10、西方管理会计师职业团体主要从事的工作包括( BCDE ) A.组织纯学术研究 B.组织专业资格考试 C.安排后续教育 D.制定规范和标准 E.推广管理会计方法

三、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2、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

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为实现管理会计目标,合理界定管理会计工作的时空泛围,统一管理会计操作方法和程序,组织管理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的统称。 3、管理会计原则

管理会计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工作规范的统称。

四、简答题

1、简答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

(2)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

(3)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管理会计的职能有哪些?

(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规划经营目标;(4)控制经济过程;(5)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1、同属于现代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和企业管理目标服务。

3、相互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同时部分管理会计信息有时也列作对外公开发表的范围。 4、财务会计的改革有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1、会计主体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以企业内部各层次的责任单位为主体,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同时兼顾企业主体;而财务会计往往只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

2、具体工作目标不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其工作侧重点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在于为企业外界利害关系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

3、基本职能不同。管理会计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财务会计履行反映、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属于\报帐型会计\。

4、工作依据不同。管理会计不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的限制和约束。

5、方法及程序不同。管理会计适用的方法灵活多样,工作程序性较差;而财务会计核算时往往只需运用简单的算术方法,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 6、信息特征不同。

a.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时间特征不同:管理会计信息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态;而财务会计信息则大多为过去时态。

b.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载体不同:管理会计大多以没有统一格式、不固定报告日期和不对外公开的内部报告为其信息载体;财务会计在对外公开提供信息时,其载体是具有固定格式和固定报告日期的财务报表。

c.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属性不同:管理会计在向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时,除了价值单位外,还经常使用非价值单位,此外还可以根据部分单位的需要,提供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不强求计算精确的,以及不具有法律效用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利益关系集团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满足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综合性、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原则和要求。

7、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管理会计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尚不健全;财务会计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体系相对成熟,形成了通用的会计规范和统一的会计模式。 8、观念取向不同。管理会计注重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内部各方面人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影响;财务会计往往不大重视管理过程及其结果对企业职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第二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在财务会计中,应当将销售费用归属于下列各项中的(D)。 D.非生产成本

2、按照管理会计的解释,成本的相关性是指( ) A.与决策方案有关的成本特性 B.与控制标准有关的成本特性 C.与资产价值有关的成本特性

D.与归集对象有关的成本特性

3、阶梯式混合成本又可称为( A) A.半固定成本

4.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所采用的分类标志是( ) A.成本的目标 B.成本的可辨认性 C.成本的经济用途 D.成本的性态

5、在历史资料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中,计算结果最为精确的方法是( )。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直接分析法

6、当相关系数r等于+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 A.基本正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无关 D.基本无关

7、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降低固定成本总额的措施通常是指降低(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8、单耗相对稳定的外购零部件成本属于(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技术性变动成本 D.约束性变动成本

9、下列项目中,只能在发生当期予以补偿,不可能递延到下期的成本是( )。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产品成本 D.期间成本 10、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指( )。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11、在管理会计中,狭义相关范围是指( ) A.成本的变动范围 B.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C.时间的变动范围 D.市场容量的变动范围

12、在应用历史资料分析法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a,然后才能计算出b的方法时(C ) A.直接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13、某企业在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时,需要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据此可以断定:该企业应用的是( ) A.高低点法 B.回归直线法 C.多步分析程序 D.同步分析程序

14、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

1、D 2、A 3、A 4、D 5、C 6、B 7、B 8、C 9、D 10、B 11、B 12、C 13、C 14、A

二、多项选择题

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标分类为(ACD)。 A.质量成本 B.未来成本 C.责任成本 D.业务成本 E.历史成本

2.固定成本具有的特征是(AB )。 A.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固定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固定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D.单位固定成本的不变性 E.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性

3.变动成本具有的特征是(DE )。 A.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B.单位变动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 C.变动成本总额的不变性

D.变动成本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E.单位变动成本的不变性

4.下列成本项目中,( ADE)是酌量性固定成本。 A.新产品开发费 B.房屋租金 C.管理人员工资

D.广告费 E.职工培训费

5.成本性态分析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 )。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混合成本 D.半变动成本 E.半固定成本

6.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有( )。 A.直接分析法 B.历史资料分析法 C.高低点法 D.散步图法 E.技术测定法

7.在我国,下列成本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的是(ABC)。 A.按平均年限法计提的折旧费 B.保险费 C.广告费

D.生产工人工资 E.材料费

8.以下属于半变动成本的有(ABC)。 A.电话费 B.煤气费 C.水电费 D.折旧费 E.工资费

9.历史资料分析法具体包括的方法有(ABC )。 A.高低点法 B.散布图法 C.回归直线法 D.阶梯法 E.定量法

10.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有( )。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固定成本总额 D.单位固定成本 E.总成本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未来成本的有( )。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标准成本 D.责任成本 E.预算成本

12、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使得成本性态具有以下特点,即( )。 A.相对性 B.暂时性 C.可转化性 D.不变性

E.正比例变动性 13、在应用回归直线法时,只有当相关系数复合以下条件之一时才能继续计算回归系数,即( CD)。 A.r=-1 B.r=0 C.r=+1 D.r→+1

E.r为任意值

14、下列各项中,一般应纳入变动成本的有( ACD)。 A.直接材料 B.职工的工资

C.单独核算的包装物成本 D.按产量法计提的折旧 E.临时发生的职工培训费

1、ACD 2、AB 3、DE 4、ADE 5、AB 6、ABCDE 7、ABC 8、ABC 9、ABC 10、BC 11、CE 12、ABC 13、CD 14、ACD

三、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固定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可以在不同时期改变其数额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相关范围

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

6、成本性态分析

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7、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影响的那部分固定成本。

8、混合成本

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成本。

四、简答题:

1、比较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异同。

答: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区别是:第一,性质不同。前者既包括定性分析又包括定量分析,后者则仅仅属于定性分析;第二,最终结果不同。前者最终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成本模型;后者只要求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是以企业的总成本为对象,成本性态分析需要以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前提。

五、计算分析题:

1、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7-12月份的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7 8 9 10 11 12

产量(件) 40 42 45 43 46 50

总成本(元) 8800 9100 9600 9300 9800 10500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习题答案:

解:1、高低点法:

(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产量(件)X 总成本(元)Y

最高点 50 10500 最低点 40 8800

(2)计算y=a+bx中的a、b值: b=(10500-8800)/(50-40)=170元 将b代入高点: 10500=a+170*50 a=2000

或将b代入低点: 8800=a+170*40 a=2000

(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2000+170x

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17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2000元。

2、回归直线法:

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 b=(n∑xy-∑x∑y)/[n∑x2-(∑x)2] a=(∑y-b∑x)/n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月份 产量X 混合成本Y XY

X2 7 40 8800 352000 1600 8 42 9100 382200 1964 9 45 9600 432000 2025 10 43 9300 399900 1849 11 46 9800 450800 2116 12 50 10500 525000 2500 n=6 ∑x=266 ∑y=57100 ∑xy=2541900 ∑x2=11854

b=(6*2541900-266*57100)/(6*11854-2662) =170.65(元)

a=(57100-170.65*266)/6 =1951.19(元)

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1951.19+170.65x

2、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1-8月份的产量及总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1 2 3 4 5 6 7 8

产量(件) 18 20 19 16 22 25 28 21

总成本(元) 6000 6600 6500 5200 7000 7900 8200 6800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习题答案:

解:1、高低点法:

(1)从表中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

产量(件)X 总成本(元)Y

最高点 28 8200

最低点 16 5200

(2)计算y=a+bx中的a、b值:

b=(8200-5200)/(28-16)=250(元/件) 将b代入高点: 8200=a+250*28 a=1200 或将b代入低点: 5200=a+250*16 a=1200

(3)将a、b值代入y=a+bx中,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1200+250x

这个模型说明单位变动成本为25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200元。

2、回归直线法:

应用最小平方法原理,求解y=a+bx中a、b两个待定参数,应用公式: b=(n∑xy-∑x∑y)/[n∑x2-(∑x)2] a=(∑y-b∑x)/n

根据资料列表计算∑x、∑y、∑x∑y、∑x2,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月份 产量X 混合成本Y XY X2 Y2 1

18 6000 108000 324

36,000,000 2 20 6600 132000 400

43,560,000 3 19 6500 123500 361

42,250,000 4 16 5200 83200 256

27,040,000 5 22 7000 154000 484

49,000,000 6 25 7900 197500 625

62,410,000 7 28 8200

229600 784

67,240,000 8 21 6800 142800 441

46,240,000 n=8 ∑x=169 ∑y=54200 ∑xy=1170600 ∑x2=3675

∑y2=373,740,000

b=(8×1170600-169×54200)/(8×3675-1692) =244.34(元) a=(3675×54200-169×1170600)/(8×3675-1692) =1613.35(元) 则成本性态模型为: y=1613.35+244.34x

第三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变动成本法中,产品成本是指( )。 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变动生产成本 D.变动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等于( )。 A.销售毛利 B.税后利润 C.税前利润 D.贡献边际

3.如果本期销售量比上期增加,则可断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本期营业利润( A.一定本期等于上期 B.本期应当大于上期 C.本期应当小于上期

。 ) D.本期可能等于上期

4.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营业利润的差额( )。 A.一定等于零 B.可能等于零 C.一定大于零 D.一定小于零

5、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6、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的是(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变动性制造费用 D.固定性制造费用 7、已知2000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01年销量与2000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

A.必然大于13 500元 B.必然等于13 500元 C.必然小于13 500元 D.可能等于13 500元 8、如果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唯一正确的是(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9、从数额上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应当等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 )。 A.期末存货成本与期初存货成本中的固定生产成本之差 B.期末与期初的存货量之差

C.利润超过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的部分 D.生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差

10.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 A.0元 B.1 000元 C.5 000元 D.6 000元

11、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1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4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之差为( )

A.14 000元 B.10 000元 C.6 000元 D.4 000元

12、下列各项中,能反映变动成本法局限性的说法是( ) A.导致企业盲目生产 B.不利于成本控制 C.不利于短期决策

D.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

13、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时( ) A.不将其作为费用

B.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全额列入利润表 C.将其作为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 D.在每单位产品间分摊

1、C 2、D 3、B 4、C 5、B 6、D 7、B 8、B 9、A C 12、D 13、B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 A.制造费用 B.变动制造费用 C.固定制造费用 D.推销成本 E.管理费用

2.变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包括( )。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制造费用

D.固定生产成本 E.非生产成本

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表现在( )。 A.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B.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C.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D.编制的损益表格式不同 E.计算出的营业利润不同

4、成本按习性进行分类,变动成本包括( )。 A.变动生产成本 B.直接材料 C.变动制造费用

D.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E.制造费用

10、D 11、 5、在变动成本法下,确定销售产品变动成本主要依据( )进行计算。 A.销售产品变动生产成本 B.期末存货成本 C.期初存货成本 D.销售收入总额

E.销售产品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 6、根据成本按习性分类,( )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A.固定制造费用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单位销售成本

D.单位固定制造费用 E.变动生产成本总额

7、如果两种方法营业利润差额不等于零,则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数量关系可能是( ) A.前者等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为零 E.两者不为零

8、在管理会计中,变动成本法也可称为( )。 A.直接成本法 B.边际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E.完全成本法

9、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导致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发生的因素包括( )。 A.单价 B.销售量

C.变动生产成本 D.推销成本 E.管理成本

10、完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期间成本包括( )。 A.固定性制造费用 B.变动性制造费用

C.固定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D.变动性销售和管理费用 E.制造费用 1、DE 2、ABDE 3、ABCD 4、ABCD 5、AE 6、AB 7、BCE 8、AB 9、ABCDE 10、CD

三、名词解释:

1、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

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四、简答题:

1、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变动成本法的优点: (1)变动成本法能够揭示利润和业务量之间的正常关系,有利于促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变动成本法可以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便于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收益资料,便于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采用变动成本法简化了成本核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

(1)变动成本法所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的要求; (2)变动成本法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采用变动成本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2、简述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答: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1)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

(2)产品成本及期间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3)销货成本及存货成本水平不同; (4)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 (5)损益确定程序不同; (6)所提供信息的用途不同。

五、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 (2)期间成本 (3)销货成本 (4)营业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 (2)期间成本=4000+4×600+1000=7400元

(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 (4)贡献边际=40×600-(22×600+4×600)=8400元 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

2、完全成本法:

(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 (2)期间成本=4×600+1000=3400元 (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 (4)营业利润=40×600-15600-3400=5000元

2、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产品单价为15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5元/件;每年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发生额为180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都是固定性的,每年发生额为25 000元。

要求: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第一、第二年的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解: 贡献式利润表 单位:元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 000 450 000

变动成本 100 000 150 000

贡献边际 200 000 300 000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180 000 180 000

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25 000 25 000

固定成本合计 205 000 205 000

营业利润 -5 000 95 000

第一年 第二年

营业收入 300 000 450 000

营业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0

110 000

本期生产成本 330 000 300 000

期末存货成本 110 000 50 000

营业成本 220 000 360 000

营业毛利 80 000 90 000

传统式利润表 单位:元

营业费用 25 000 25 000

营业利润 55 000 65 000

3、已知:某厂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

资料单位:元

第一年 第二年

生产量(件) 8 000 10 000

销售量(件) 8 000 6 000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元) 15 15

固定性制造费用(元) 40 000 40 000

推销和管理成本(元) 10 000 10 000

单价(元) 40 40

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为150 000元,第二年为100 000元,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的各年营业利润。 解:1、第一年的营业利润差额=0-0=0

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50 000+0=150 000 2、第二年的营业利润差额=(40 000÷10 000)×4000-0=16 000 第一年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100 000+16 000=116 000

4、已知:某厂生产甲产品,产品单位为10元/件,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4 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为6 000元,全部系固定性的,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最近三年的产销量资料如下表:

资 料 单位:件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量 0 0 2 000

本期生产量 6 000 8 000 4 000

本期销售量 6 000 6 000 6 000

期末存货量 0 2 000 0

要求:(1)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2)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3)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期初存货成本;

(4)分别按两种方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编制利润表); (5)用差额简算法验证完全成本法下的各年利润。 解:(1)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单位产品成本 4元 4元 4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单位产品成本

4+24000/6000=8元 4+24000/8000=7元 4+24000/4000=10元

(2)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末存货成本 0元 4×2000=8000元 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末存货成本 0元 7×2000=14000元 0元

(3)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成本 0元 0元 8000元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期初存货成本 0元 0元 14000元

(4)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营业收入 60 000 60 000 60 000

贡献式利润表单位:元 变动成本 24 000 24 000 24 000

贡献边际 36 000 36 000 36 000

固定成本 30 000 30 000 30 000

营业利润 6 000 6 000 6 000

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营业收入 60 000 60 000 60 000

营业成本 48 000 42 000 54 000

营业毛利 12 000 18 000 6 000

营业费用

传统式利润表单位:元

6 000 6 000 6 000

营业利润 6 000 12 000 0

(5)利用简算法计算得:

第一年营业利润差额=0-0=0元

第二年营业利润差额=(24000/8000)×2000-0=6000 第三年营业利润差额=0-6000=-6000元 经验证,结果是正确的。

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贡献边际

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贡献边际率

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变动成本率

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4、保本分析

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5、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6、安全边际

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7、保本作业率

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8、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 9、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 )

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 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 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

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 A.单位贡献边际 B.贡献边际率

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D.综合贡献边际率

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

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 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 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

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 ) A.贡献边际率 B.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边际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 )元 A.650 B.750 C.850 D.950

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 A.销售量上升 B.产品单价下降 C.固定成本下降

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

A.33.33% B.25% C.50% D.20%

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贡献边际 B.营业利润 C.营业毛利 D.期间成本

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 A.保本量 B.贡献边际 C.保本作业率 D.保本额

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 A.完全成本法 B.变动成本法 C.吸收成本法 D.制造成本法

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 A.两者相等

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 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 D.两者之和等于1

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 A.越小 B.不变 C.越大 D.不一定

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 ) A.16.40 B.14.60 C.10.60 D.10.40

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 8)万元。 A.8 B.12 C.4 D.16

16、单价单独变动时,会使安全边际() A.不变

B.不一定变动 C.同方向变动 D.反方向变动

17、下列因素单独变动时,不对保利点产生影响的是() A.单价 B.目标利润 C.成本水平 D.销售量

18、某企业每月固定成本1000元,单价10元,计划销售量600件,欲实现目标利润800元,其单位变动成本为( )元。 A.10 B.9 C.8 D.7

答案:1.B 2.D 3.A 4.D 5.B 6.B 7.B 8.A 9.C

10.B 11.B 12.D 13.A 14.D 15.A 16.C 17.D 18.D

三、多项选择题:

1、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ABCDE) A.成本性态分析假设 B.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 C.变动成本法假设

D.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E.目标利润假设

2、本量利分析基本内容有() A.保本点分析 B.安全性分析 C.利润分析 D.成本分析 E.保利点分析

3、安全边际率=( ) A.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 B.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C.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D.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额 E.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

4、从保本图得知(CE)

A.保本点右边,成本大于收入,是亏损区

B.销售量一定的情况下,保本点越高,盈利区越大 C.实际销售量超过保本点销售量部分即是安全边际

D.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保本点越低,盈利面积越小 E.安全边际越大,盈利面积越大

5、贡献边际率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ABDE) A.1—变动成本率 B.贡献边际/销售收入 C.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量 D.固定成本/保本销售额 E.单位贡献边际/单价

6、下列各项中,能够同时影响保本点、保利点及保净利点的因素为(ABC) A.单位贡献边际 B.贡献边际率 C.固定成本总额 D.目标利润 E.所得税率

7、下列两个指标之和为1的有( ) A.安全边际率与贡献边际率 B.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 C.保本作业率与变动成本率 D.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 E.贡献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

答案:1.ABCDE 2.ABE 3.AC 4.CE 5.ABDE 6.ABC 7.BD

四、简答题:

1、简述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 答: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是:(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4)变动成本法假设;(5)目标利润假设。

2、贡献边际率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它和变动成本率的关系如何?

答: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将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联系起来,有以下关系成立:变动成本率+贡献边际率=1。变动成本率与贡献边际率属于互补性质,变动成本率越高,贡献边际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小;反之,变动成本率越低,贡献边际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五、计算题:

(一)已知:某企业产销A、B、C、D四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产品 名称 销售 数量 销售收 入总额 变动成 本总额 单位贡 献边际 固定成 本总额 利润

(或亏损) A (1) 20000 (2) 5 4000 6000 B 1000 20000 (3) (4) 8000 -1000 C 4000 40000 20000

(5) 9000 (6) D 3000 (7) 15000 2 (8) 4000

要求:计算填列表中用数字(1)、(2)、(3)、(4)、(5)、(6)、(7)、(8)表示的项目。

(二)已知: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1998年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税前利润为1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 要求:(1)计算该公司1998年的固定成本;

(2)假定1999年该公司只追加20万元的广告费,其他条件均不变,试计算该年的固定成本。

(3)计算1999年该公司保本额。

(三)已知: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1997年销售量为8000件,单价为240元,单位成本为180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为150元,该企业计划1998年利润比1997年增加10%。 要求:运用本量利分析原理进行规划,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假定采取某项措施时,其他条件不变)。

(四)已知:某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固定成本总额为19 800元,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品种

销售单价(元) 销售量(件)

单位变动成本(元) 甲 2000 60 1600 乙 500 30 300

丙 1000 65 700

要求:(1)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该厂的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2)计算该公司营业利润。

(五)已知:某公司1998年销售收入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为16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88 000元,若1999年计划增加广告费3200元,产品单价仍为40元/件。 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点;

(2)若1999年计划实现目标利润52 800元,则目标销售额应为多少?

(六)已知:某公司1999年预计销售某种产品50000件,若该产品变动成本率为50%,安全边际率为20%,单位贡献边际为15元。 要求:(1)预测1999年该公司的保本销售额; (2)1999年该公司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七)已知:某公司产销一种产品,本年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单位售价 20

单位变动成本:

直接材料 4

直接人工 7

变动制造费用 3

单位贡献边际 6

要求:(1)若每月销售额为25000元时可以保本,计算当年固定成本总额;

(2)若直接人工增加10%,要维持目前的贡献边际率,则单位售价应提高多少?

(八)已知:某公司只销售一种产品,1998年单位变动成本为15元/件,变动成本总额为63000元,共获税前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于1999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1998年的30%。 要求:(1)预测1999年的保本销售量;

(2)若1999年的计划销售量比1998年提高8%,则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习题答案:

(一)、(1)(20000-4000-6000)/5=2000 (2)20000-4000-6000=10000

(3)20000-8000-(-1000)=13000 (4)(20000-13000)/1000=7 (5)(40000-20000)/4000=5 (6)40000-20000-9000=11000 (7)2*3000+15000=21000 (8)21000-15000-4000=2000

(二)、(1)1000万×60%=600万元

1000万-600万-100万=300万元 (2)300万+20万=320万元 (3)320/(1-60%)=800万元

(三)、(1)240×8000-180×8000=480000元 480000×(1+10%)=528000元 180-150=30元 (30×8000+528000)/(240-150)=8534件

8534-8000=534件

98年应增加销售量534件,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2)240*8000-150*8000-528000=192000元 30*8000-192000=48000元

98年应降低固定成本48000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3)(240*8000-30*8000-528000)/8000=144元 150-144=6元

98年单位变动成本应降低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4)150+(24000+528000)/8000=246元 246-240=6元

98年应提高单价6元,才能实现目标利润。

(四)、(1)甲产品的销售比重=2000×60/200 000=60% 乙产品的销售比重=500×30/200 000=7.5% 丙产品的销售比重=1000×65/200 000=32.5% 甲产品的贡献边际率=(2000-1600)/2000=20%

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500-300)/500=40% 丙产品的贡献边际率=(1000-700)/1000=30% 综合贡献边际率=20%×60%+40%×7.5%+30%×32.5%=24.75% 综合保本额=19800/24.75%=80 000元 甲产品保本量=80000×60%/2000=24元 乙产品保本量=80000×7.5%/500=12元 丙产品保本量=80000×32.5%/1000=26元 (2)(2000×60+500×30+1000×65)×24.75%=49500元 49500-19800=29700元

(五)、(1)180000/40=4500件

(160000-88000)/4500=16元/件

保本量=(88000+3200)/(40-16)=3800件 保本额=3800×40=152 000元 (2)(88000+7200+52 800)/(40-16)×40=240000元

(六)、(1)(50000×15)/(1-50%)=1500000元 1500000/50000=30元/件 保本量=50000×(1-20%)=40000件 保本额=40000×30=1 200 000元 (2)固定成本=15×40000=600000元 税前利润=1500000-15×50000-600000=150 000元

(七)、(1)固定成本=25000/20×6=7500元 7500×12=90000 (2)6/20×100%=30%

[4+7(1+10%)+3]/(1-30%)=21元 (21-20)/20*100%=5%

(八)、(1)63000/15=4200件

63000/30%=210000元 210000/4200=50元/件

(210000-63000-18000)/(50-15)=129000/35=3686件 (2)50×4200×(1+8%)-15×4200×(1+8%)-129000=29760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q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