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

更新时间:2023-05-03 20: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2)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13)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25)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37)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54)

第1 页,共68 页

2017年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学原理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考研最新题型及历年试题难度出题。——————————————————————————————————————————一、辨析题

1.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政治制度变革是改革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求的部分。我们只能说政治文化具有维系或变革政治制度的功能,但并非政治制度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2)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得以有效运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政治文化对于确立政治制度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功能是指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性质和形式的规定;

②政治文化对于维持政治关系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③每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都与政治制度的变革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政治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对于政治制度的维系或变革,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所以,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2.“多党制”又称“多党并立制”。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具体分析如下:

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由多个政党竞争国家政治职位并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的制度。由于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的竞选、议会等政治过程中存在着多个政党并立角逐的局面,因而这种多党制又叫做“多党并立制”。

“多党制”之所以称为“多党并立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征:

(1)党派林立,党派情况复杂。实行多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少则五六个,多则上百个。各个政党的社会背景和利益基础十分复杂,旱现出阶级、民族、种姓等全面分化,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局面。

(2)内阁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由于党派众多,而政府的组成又取决于党派竞选机制作用的结果,多党制国家中某一政党要赢得多数选票相当困难,因而常常由政党联盟组成政府,这种政党联盟很小稳定,一旦破裂,即造成政府危机。频繁的政府更迭,对社会政治不断产生冲击,造成了连续的政局动荡。

(3)政党不断组成政党联盟,而且随着政局发展,政党联盟又不断发生新的分化组合。由于多个政党势均力敌,因此,为了在选举中获得多数,各主要政党之间往往结成特定的政治联盟,并且在选举获胜后由组成联盟的各政党瓜分内阁职位。在具体政治过程中,这种联盟又随具体情况而发生变化。

因此,题中观点是正确的。“多党制”又称为“多党并立制”。

第2 页,共68 页

二、简答题

3.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1)行为主义方法主要特征

①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2)发展历程

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3)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

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

(4)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评价

①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4.在宪政架构下,政治监督通常借肋于哪些手段?

【答案】政治监督是对政治权力范围和运用的监督,是政治管理的免疫系统。其具体手段有: (1)立法监督。在法律框架内规定政治权力的范围和实施方式,实行必要的分权制衡,以权力制约权力,避免权力的滥用。

(2)行政监督。在政治权力的运用过程中,划分权力范围,确定程序规则,对政府和官员的公共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落实责任监督机制,行使多大权力,就要相应担负起必要的责任并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规则办事。

(3)司法监督:充分发挥法院和检察院的作用,保障其在政治监督过程中的独立性,保障政治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运行,并且及时惩处违法法律的滥用公共权力的腐败行为。

(4)其他监督手段: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功能,发动人民群众的监督力量,完善上访制度等监督机制,加强基层监督体系的建设。

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

【答案】政治发展是政治形态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总体性过程。政治发展,实质上也就是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要求的、由进步阶级、阶层或集团推动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治体制的调整过程。政治发展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从根源上看,政治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引起的;而就其作用来说,它又是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能动因素。

(1)政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以经济变革为基础的复合系统

第3 页,共68 页

①生产方式是决定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因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为了从事政治实践活动,必须要有最起码的物质生活资料作为生存的保障。因此,物质生产方式乃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第一要素,它构成了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包括政治实践活动的基本前提。

②政治发展的动力是复合系统。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发展观并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即强调经济变革对政治变革的根本制约作用,也强调政治发展也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线性因素链条,它是与其他因素的相互联结、相互影响而实现出来的。这些因素包括: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阶级与阶层的分化格局、政治力量的觉悟程度与组织程度、民众的关心程度和参与程度、政治领袖的组织才能和领导才能,以及特定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心理意识、政治价值取向、政治理论原则等等。

(2)政治制度的新旧更迭是政治发展的根本标志

政治发展与社会形态历史沿革的总体进程相对应。自国家产生以后,奴隶制政治制度、封建制政治制度、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几种国家类型的依次更迭,大致可以看作是政治形态沿革的几个基本阶段。

(3)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政治体制的改革完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①政治结构的合理化;

②政治功能的完善化;

③政治变革的自主化。

总体上说,政治体制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的框架范围内进行的。因此,政治制度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发展变革的客观要求的能力,决定了政治体制自我完善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基本限度。如果一种政治制度己在根本上丧失了适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变革要求的历史合理性,那么该政治体制的发展也就终结了。这时候,只有通过政治制度的彻底革命,亦即通过新旧政治形态的更迭交替,才能为政治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6.政治的社会地位。

【答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政治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地位,这种社会地位是在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把握政治的社会地位,必须把握政治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与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社会现象通常是经济、法律、宗教、道德等。

(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经济,形成了社会政治的基础,并且对于社会政治具有前提性和决定性意义。这表现为三个方面:

a.生产力的特性和发展水平规定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性质和发展水平;

b.生产力的实现力一式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与社会政治活动和组织的规则和运行方式;

c.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的发展。

第4 页,共6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q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