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4-05-26 23: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微生物学试题库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

1、微生物:是指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难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二、填空:(每空

0.5 分)

1 、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病毒)、(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2、法国科学家 ( 巴斯德) 被称为“ 微生物学之父”,他通过对酒变酸的研究,证明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他所做的著名的 (曲颈瓶试验)彻底地推翻了“自然发生说,他通过对鸡霍乱等传染病的研究发现了 ( 疫苗) 。

3、青霉素是 ( 弗莱明) 在(1929 )年发现的,它的产生菌是(点青霉)。 4、1978 年伍斯根据不同生物(16S和 18 S rRNA寡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测定结果,提出将生物分为 3个域,即(古生菌域)、(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5 、德国的细菌学家科赫在(1876)年提出了(疾病的微生物致病)学说。他的经典实验被称为(柯赫氏法则),他发明的(细菌的染色方法)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建立了(纯培养技术),为微生物的分离培养研养奠定了基础。

三、选择题:(每题 1分):

1、被称为“ 微生物学之父” 的科学家是(B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科赫 D、弗莱明 2、建立纯培养技术的科学家是(C )。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科赫 D、弗莱明 3、发明了细菌染色法的科家是(C)

A、列文虎克 B、巴斯德 C、科赫 D、弗莱明 4、提出把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六界的分类学家是( B)。

A、魏塔克 B、王大耜 C、伍斯 D、以上都不是

5、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完成的真核细胞微生物是(D )。

A、青霉 B、根霉 C、曲霉 D、啤酒酵母 6、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 D )

A、格里菲斯 B、巴斯德 C、科赫 D、弗莱明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 2 分):

1、啤酒酵母是第一个基因组测序完成的真核细胞微生物。(√ ) 2、科赫是第一个研制出狂犬疫苗的科学家。( ╳ ) 科赫改为巴斯德

3、被称为“ 微生物学之父” 的科学家是列文虎克。( ╳ ) 列文虎克改为巴斯德 4、建立纯培养技术的科学家是巴斯德( ╳ ) 巴斯德改为科赫

5、1978 年提出将生物分为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的分类学家是魏塔克。( ╳ )魏塔克改为伍斯

6、通过研究鸡霍乱发现疫苗的科学家是科赫。( ╳ ) 科赫改为巴斯德 7、在 1929 年发现青霉素的科学家是弗莱明。( √ )

8、提出把自然界中的生物分为六界的分类学家是魏塔克。(× ) 魏塔克改为王大耜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

1、微生物具有哪些特点? ⑴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⑵生长繁殖快。

⑶比表面积大,代谢活性强。 ⑷分布广,适应性强。 ⑸种类多,易发生变异。 ⑹易于人工培养。

2、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⑴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⑵基本内容包括:微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生理生化反应与营养代谢、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微生物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3、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⑴微生物是指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难以看见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⑵它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病毒、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

4.为什么说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 是因为微生物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种类多,成员杂,通常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在分类上分布于四个界中,即病毒界(病毒、亚病毒)、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原生生物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真菌界(真菌),所以说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 5、为什么说微生物分布广泛、适应性强?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凡是有高等生物的地方均有微生物存在,在土壤、空气、水体、动植物以及人体外表及体内某些器官,甚至在动植物不能生活的极端环境下,微生物也能生活,微生物对环境条件具有惊人的适应力。 6、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重要性?

在基因工程中,微生物作为基因工程的外源 DNA 载体,不是菌体本身,就是其细胞中的质粒;另外用作切割与拼接基因的工具酶,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而且也是最丰富的外源基因供体,可以说没有微生物存在也就基因工程。

五、简述题:(每题 10 分)

1、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微生物学一直处于生命科学的前沿,生命活动的许多规律是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被认识的。例如利用酵母菌及其无细胞制剂对酒精发酵的研究,阐明了生物体内的糖酵解途径;以细菌为材料确定的 DNA 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揭示了所有生物的遗传本质。细菌全基因组碱基测序促进了人和植物染色体遗传密码的破译研究。在生物技术产业中,微生物的作用更为突出。作为基因工程的外源 DNA 载体,不是菌体本身,就是其细胞中的质粒;用作切割与拼接基因的工具酶,绝大多数来自微生物,而且也是最丰富的外源基因供体。

2、微生物具有哪六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共性是哪一个?为什么? ⑴微生物具有以下六大共性: ①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生长繁殖快。

③比表面积大,代谢活性强。 ④分布广,适应性强。 ⑤种类多,易发生变异。 ⑥易于人工培养。

⑵最基本的共性是:比表面积大,代谢活性强。

⑶因为比表面积大,使微生物能与外界环境充分接触,其代谢活性强使微生物能快速地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同时把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生长繁殖快。

第二章 原核细胞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

1、原核:又称拟核,它没有核膜、核仁,只有一条染色体。

2 、中体:细菌的细胞膜折皱陷入到细胞质内,形成一些管状或囊状体称中体或中间体,是能量代谢的场所。

3、质粒:是在细菌的细胞质中存在于染色体以外的,能够自我复制的小的环状 DNA 分子。 4、鞭毛:某些细菌从菌体内长出纤细呈波浪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 运动器官”。 5、内含物:是细菌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6、荚膜:是细菌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7 、芽孢:有的细菌细胞发育到一定的时期,繁殖速度下降,细胞原生质失水浓缩,在细胞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8 、菌落: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或少量的同一菌体,经过生长繁殖形成大量个体而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9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独立生活的个体,细胞内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只在细胞的中部有一絮状核区,用简单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10、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11、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的菌丝,也称营养菌丝。 12 、气生菌丝:当基内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向空间长出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较基内菌丝粗。

13、放线菌:是原核细胞微生物,菌体是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无隔膜,单细胞且有许多核(原核),菌丝比较细,与球菌的直径相似,格蓝氏染色为阳性。

14、菌胶团:多个细菌的荚膜连在一起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细菌称为菌胶团。 15 、粘液层:在细胞壁外与壁结合松散,没有明显的边缘,可以扩散到环境中的粘液状物质。

16 、格蓝氏阳性菌:是细菌对其进行格蓝氏染色,经乙醇处理后不脱色,保持初染时的深紫色,这样的细菌称格蓝氏阳性细菌。

17 、格蓝氏阴性菌:是细菌对其进行格蓝氏染色,经乙醇处理后迅速脱去原来的颜色而染成红色,这样的细菌称格蓝氏阴性细菌。

二、填空:(每空 0.5 分)

1、原核细胞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 。

2、细菌根据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基本形态。

3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份是 ( 肽聚糖)、它是由(N-乙酰葡萄胺)、(N-乙酰胞壁酸)、以及

(短肽)聚合成多层网状结构的大分子化合物。

4、格蓝氏染色大肠杆菌被染成 ( 红色),枯草杆菌染成( 蓝紫色)。

5、细菌细胞的核糖体为(70S)的粒子,由(核糖核酸) 和(蛋白质)组成的,它是合成

( 蛋白质) 的场所。

6、原核的特点是无(核膜)和 (核仁),(只有一条染色体) 。 7、荚膜的主要成份为 (水),还有(多糖)或 (多肽) 聚合物。

8、放线菌个体是由(分枝状菌丝) 组成的,菌丝无隔膜有许多核,是 (单细胞原核细胞) 微生物。

9、放线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三种类型。 10、细菌简单染色的步骤为:(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11 、根据球菌分裂之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12 、鞭毛主要的化学成份是(鞭毛蛋白),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大多数(球菌)不生鞭毛,( 杆菌 )有的生鞭毛有的不生鞭毛,(螺旋菌)都生鞭毛。

13、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14、显微镜的分辨率与(光的波长)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口径)成反比 三、选择题:

(每题 1 分):

1、芽孢是细菌生活史中的(B)。

A、营养体 B、休眠体 C、繁殖体 2、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为(B)的粒子。

A、60S B、70S C、80S D、90S

3、细菌格蓝氏染色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被染成红色的细菌是(A)。 A、大肠杆菌

B、八叠球菌 C、葡萄球菌 D、枯草杆菌

4、链霉素的产生菌是(B )。

A、龟裂链霉菌 B、灰色链霉菌 C、绛红小单孢菌 D、吸水链霉菌

5、土霉素的产生菌是(A )。

A、龟裂链霉菌 B、灰色链霉菌 C、绛红小单孢菌 D、吸水链霉菌

6、下列细菌具有周生鞭毛的是(A )

A、大肠杆菌 B、八叠球菌 C、葡萄球菌 D、霍乱弧菌

7、细菌格蓝氏染色的实验中,脱色所用的酒精浓度为(D )

A、65% B、75% C、85% D、95%

8、抗结核的卡那霉素的产生菌是(C)。

A、青霉菌 B、曲霉菌 C、链霉菌 D、头孢霉菌 9、庆大霉素的产生菌为(C )

A、青霉菌 B、曲霉菌 C、链霉菌 D、头孢霉菌 10、抗结核的利福平霉素的产生菌是(D)。

A、龟裂链霉菌 B、灰色链霉菌 C、绛红小单孢菌 D、诺卡氏菌 11、细菌细胞质异染粒的主要成份为( A )

A、多聚偏磷酸盐 B、聚β 羟基丁酸 C、多聚葡萄糖 D、脂肪

12、细菌细胞质淀粉粒的主要成份为( C )

A、多聚偏磷酸盐 B、聚β 羟基丁酸 C、多聚葡萄糖 D、脂肪

四、判断题:(每题 2 分)

1、G+的细胞壁较厚只有一层为肽聚糖。(√ ) 2、磷壁酸是 G-细菌所特有的化学成份。(×) G-改为 G+

3、G-细菌的细胞壁中脂类含量高。(√ )

4、一种细菌其形态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 不受改为受 5、细菌是以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出芽改为二分裂

6、芽孢是细菌生活史中的繁殖体。(×) 繁殖体改为休眠体 7、链霉素的产生菌是龟裂链霉菌。(×) 龟裂链霉菌改为灰色链霉菌

8、土霉素的产生菌是灰色链霉菌。(×) 灰色链霉菌改为龟裂链霉菌

9、芽孢能耐高温是因为在芽孢的皮层含有 2,6 吡啶二羧酸钙。(√ ) 10、抗结核的卡那霉素的产生菌是头孢霉。(×) 头孢霉菌改为绛红小单孢菌 11、细菌格蓝氏染色的实验中葡萄球菌被染成红色。(× ) 葡萄球菌改为大肠杆菌 12、细菌格蓝氏染色的实验中枯草杆菌被染成红色。(× ) 枯草杆菌改为大肠杆菌 13、G-的细胞壁较厚只有一层为肽聚糖。( × )

G-改为 G+

14、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为 80S 的粒子。(×)

80S改为 70S

15、细菌细胞质异染粒的主要成份是聚β 羟基丁酸(× ) 聚β 羟基丁酸改为多聚偏磷酸盐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

1、格蓝氏染色经过哪几步?G+和 G-各被染成什么颜色? ⑴涂片 ⑵干燥、固定 ⑶初染 ⑷媒染 ⑸脱色 ⑹复染 ⑺镜检 G+被染成蓝紫色,G-被染成红色。 2、荚膜具有怎样的生理功能? (1)

可以保护细菌在机体内不易被白血球所吞噬。

(2) (3) (4)

荚膜含有大量的水分,使细菌具有比较强的抗干燥能力。

荚膜含有多糖和多肽类聚合物,当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源和能源被利用。

某些细菌由于荚膜的存在而具有毒力,如具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毒力很强,当失去荚

膜时,则失去毒性。

3、写出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步骤?其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⑴涂片→火焰固定→草酸胺结晶紫染色 1min→碘液媒染 1min →水洗→吸干→95%酒 精处理 30s→水洗→吸干→复红复染 1min→水洗→吸干。

⑵染色的关键步骤是 95%酒精脱色。 4、细菌的菌落具有哪些特征?

⑴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不透明或半透明。 ⑵菌落小,大多数为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状。 ⑶菌落有多种颜色。

⑷菌落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起。 5、放线菌的菌落具有哪些特征?

⑴菌落表面干燥、坚硬而多皱,形成孢子后 面呈粉沫状。 ⑵菌落小,大多数为圆形,周围有放射菌丝。

⑶培养基的颜色是基内菌丝分泌色素的颜色,表面的颜色是气生菌丝或孢子的颜色。 ⑷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

6、细菌细胞简单染色的具体方法步骤?为什么用碱性染料?

⑴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微生物材料少许,放于事先滴有少量无菌水的干净载波片上,使水稍有浑浊即可,然后进行:涂片→火焰固定→复红染色 1min→水洗→吸干。 ⑵因为细菌细胞质富含核酸,具有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所着色,所以用碱性染料给细菌细胞质染色。

7.为什么说芽孢是休眠体而不是繁殖器官?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繁殖体,一个营养细胞

内只形成一个芽孢,而一个芽孢萌 发也只产生一个营养细胞。

8.芽孢为什么具有较强的抗性? 芽孢形成时细胞内形成大量的 DPA,DPA形成后芽孢就具

有耐热性。同时细胞内原生质

失水浓缩,酶的活性降低,芽孢的壁增厚,使得芽孢具有较强的抗性。 六、简述题:(每

题 10 分)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⑴原核细胞中有明显的核区,无核膜、核仁,核区内含有一条 DNA 构成的染色体;真核细胞有一个明显的核,有核膜、核仁,核内有多条染色体。真核细胞的染色体除含有双螺旋脱氧核糖核酸外还含有组蛋白。

⑵.原核细胞有一个连续不断的细胞质膜,它包围着细胞质,并且大量折皱陷入到细胞质中去,称为中体(中间体)。细胞质内不含有细胞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膜包围着细胞质,但并不陷入,在细胞质内有各种细胞器。

⑶核蛋白体位于细胞质内,原核细胞的核蛋白体小,沉降系数为 70 S粒子。真核细胞的核蛋白体要大些,沉降系数为 80S粒子(细胞器内是 70S)

⑷原核细胞只进行无性繁殖,真核细胞既进行无性繁殖又进行有性繁殖。 ⑸原核细胞一般较小在 1~10um,真核细胞较大在 10~100um。 2、简述格蓝氏染色机理?G+和 G-被染成什么颜色?

⑴格蓝氏染色结果与细菌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有关,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只有一层,由 20~80nm 的肽聚糖组成,短肽交联程度较高,使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呈多孔的空间网状结构,孔径中充满了水;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较复杂,具有二层,外层是 8 ~10nm的脂多糖层,内层是 2~3nm的肽聚糖层,短肽交联程度较低,网孔较大。 当用 95 %酒精处理时,格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孔径中的水被脱出(酒精是脱水剂),细胞壁的网孔变小,致密性增强,通透性降低,酒精在短时间内不能进入细胞质内,细胞质内的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复合物的紫色就不能被脱出(酒精是脱色剂),再用复红复染时,红色也进不去,最后仍呈紫色。 当用 95 %酒精处理时,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壁层被溶解掉(酒精是脂溶剂)细胞壁变薄,网也增大,通透性增强,酒精可以继续进入细胞质内,将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复合物的紫色脱出,使细胞质变成无色,再用复红复染时又被染成红色。

⑵格兰氏染色的结果是格蓝氏阳性菌呈紫色,格蓝氏阴性菌呈红色。 3、为什么使用油镱要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滴加香柏油?

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原因:⑴增加照明度。油镱的放大倍数为 100 倍,镜头的焦距很短,直径很小,需要的光照强度却很大,从载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空气和玻璃的折射率不同,有些光线就会因为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在使用油镜时就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如果在油镜和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因玻璃的与香柏油折射率相近,光线不发生折射,提高了视野的亮度,就能看清物像。⑵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

显微镜辨别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分辨率=λ/2NA(数值口径)=λ/2n.sinа ,由于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大于空气的折射率(n=1),增加了镜口角,提高为数值口镜,从而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第三章 真核细胞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

1、吸器: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丛枝状的结构。

2 、菌核:是由大量菌丝集结成的较硬的团状休眠体,在条件适宜时可以萌发形成菌丝体孢子梗。

3、菌丝体:很多菌丝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群体。

4、厚垣孢子:是霉菌遇到不良环境由菌丝中间或顶端的个别细胞膨大,细胞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一种休眠孢子。

5、子实体:是由真菌菌丝体缠绕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

6、菌索:是菌丝细胞间失去了独立性而形成的粗线索状的根状结构。 7、真核细胞微生物:细胞核结构完整,具有核膜、核仁,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有各种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8、真菌:是具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一类微生物。

9、酵母菌:是一群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以出芽或裂殖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

10、假菌丝:有些酵母菌在进行出芽时,形成的子细胞没有从母细胞上脱落,形成几个或几十个酵母状细胞连在一起的多细胞形态极像霉菌的菌丝称假菌丝。 11、节孢子:有的真菌的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上出现许多横隔,然后从横隔处断裂,产生许多柱状、筒状细胞称节孢子。

12、同宗结合:是由同一菌株的两条菌丝或者同一菌丝的分枝相互结合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 13、异宗结合:是由不同菌株的两条菌丝相互结合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 14、真酵母:凡是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孢子的酵母菌称为真酵母。 15、假酵母:凡是未发现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为假酵母。

16、次生菌丝:是由两条初生的菌丝细胞相互结合只发生质配,不核配,形成后的菌丝细胞有两个核,又称双核菌丝。

17、出芽繁殖:是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是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从母细胞上脱落下来即为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式称出芽繁殖。

18、霉菌:菌丝体较发达,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二、

填空:(每空 0.5 分)

1、真核细胞微生物包括(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

2、真菌的的营养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分为(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两种类型。 3、真菌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4、真菌的有性繁殖一般包括(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

5、酵母菌主要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进行有性繁殖形成的是(子囊)孢子。 6、真菌门中(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 7 、毛霉是(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其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 8 、根霉是(接合菌)亚门的真菌,其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

9 、冬虫夏草是(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其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该菌是一种名贵中药分布于我国的(西部省份)。

10、在真菌门中是单细胞真菌的亚门是(鞭毛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

11、在真菌门中是多细胞真菌的亚门是(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12、子囊菌形成的子囊果分(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三种类型。 13、真菌形成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4、青霉是(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其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是( 无 )。 15、曲霉是(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其形成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有性孢子是( 无 )。

三、选择题(每题 1分)

1、能形成子囊孢子的真菌为( B )。 A、青霉 B、啤酒酵母 C、根霉 D、曲霉 2、根霉形成的有性孢子为( B )。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担孢子 D、子囊孢子 3、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为( C )的粒子。 A、60S B、70S C、80S D、90S 4、根霉形成的无性孢子为(B)。

A、游动孢子 B、孢囊孢子 C、分生孢子 D、节孢子 5、酵母菌进行有性繁殖时产生的有性孢子为(D)。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担孢子 D、子囊孢子 6、青霉形成的无性孢子为(B)。

A、游动孢子 B、分生孢子 C、担孢子 D、孢囊孢子 7、基内菌丝能够分化成假根的真菌为(C)。 A、青霉 B、啤酒酵母 C、根霉 D、曲霉 8、下列能形成接合孢子的真菌为(C)。 A、青霉 B、啤酒酵母 C、根霉 D、曲霉 9、酵母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为( C )粒子。 A、60S B、70S C、80S D、90S 10、青霉形成的有性孢子为(D)。

A、接合孢子 B、子囊孢子 C、担孢子 D、无 11 黑曲霉形成的有性孢子为(D)。 A、接合孢子 B、子囊孢子 C、担孢子 D、无 12、下列有性孢子是外生孢子的是( C )

A、接合孢子 B、子囊孢子 C、担孢子 D、卵孢子

13、基内菌丝能够分化成足细胞的真菌为(D)。 A、青霉 B、啤酒酵母 C、根霉 D、曲霉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 2 分):

1、青霉的基内菌丝能形成足细胞。(×) 青霉改为曲霉

2、曲霉形成的有性孢子为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改为无性孢子

3、八孢裂殖酵母的生活史是二倍体营养阶段较长,单倍体阶段短。(×) 八孢裂殖酵母改为路

德酵母菌

4、酵酒酵母的生活史是单倍体营养阶段二倍体营养阶段都可以进行出芽繁殖。(√ ) 5、路德酵母的生活史是单倍体营养阶段较长,二倍体阶段短。(×) 路德酵母改为八孢裂殖酵

6、根霉的菌丝是有隔菌丝。( × ) 有隔菌丝改为有隔菌丝 7、青霉的菌丝是无隔菌丝。(×) 无隔菌丝改为有隔菌丝 8、曲霉菌丝是无隔菌丝。(×) 无隔菌丝改为有隔菌丝 9、孢囊孢子称外生孢子。(×) 外生孢子改为内生孢子。 10、分生孢子称内生孢子。(×) 内生孢子改为外生孢子。 11、根霉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的无性孢子是内生孢子。(√ )

12、曲霉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的无性孢子是内生孢子。(×) 内生孢子改为外生孢子 13、真菌主要以有性的方式进行繁殖。(×) 有性改为无性 14、酵母菌产生的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 ) 15、酵母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为 70S 粒子。(×)

70S改为 80S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

1、霉菌的菌落具有哪些特征? ⑴菌落呈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⑵菌落大而疏松,有的有限制,有的无限制。 ⑶菌落初期为白色或浅色,后期形成孢子表面呈各种颜色。

⑷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不易挑起。

2、青霉与曲霉在形态上有哪些区别? ⑴曲霉有足细胞而青霉没有;

⑵曲霉的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而青霉的分生孢子梗呈扫帚枝; ⑶曲霉有分生孢子头而青霉没有; 3、毛霉和根霉在形态上有哪些区别? ⑴根霉的基内菌丝形成假根而毛霉没有。

⑵根霉的孢子梗直立不分支,而毛霉的孢子梗分枝。 ⑶根霉有囊轴和囊托,而毛霉有囊轴无囊托。

4、真菌分哪个亚门,每个亚门菌丝是哪种类型,形成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是哪种?

亚门名 称 鞭毛菌 亚门 接合菌 亚门 子囊菌 亚门 担子菌 亚门 半知菌 亚门

5、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⑴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不透明或半透明。 ⑵菌落比细菌大而厚,大多数为圆形。

⑶菌落具有颜色,多数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具有酒香味。 ⑷菌落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起。 6. 真菌的无性繁殖包括哪几种方式?

丝 丝 有 隔 菌 分生孢子 无 丝 有 隔 菌 有、不发达 丝 有 隔 菌 分生孢子 子 担孢子 丝 无 隔 菌 孢囊孢子 子 子 囊 孢 接 合 孢 型 无 隔 菌 游动孢子 菌 丝 类 无性孢子 子 卵孢子 有 性 孢 ⑴菌丝繁殖:真菌的菌丝都能进行营养繁殖,即每一段菌丝都能不断的分枝延长并形成新的菌丝体,即营养繁殖。

⑵分裂繁殖 :某些酵母菌能象细菌一样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⑶出芽繁殖 : 出芽繁殖是酵母菌常见的繁殖方式。

⑷无性孢子繁殖 :无性孢子繁殖是霉菌进行繁殖的主要方式。 7. 怎样制作曲霉的水浸片才能观察到足细胞? 在载玻上加一滴棉蓝液,用无菌的镊子夹取少许稍带培养基黑曲霉的菌落放到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 50%的酒精洗去脱落的孢子,用解剖针轻轻地将菌丝舒展,盖上并轻压盖玻片,在火焰上方微微加热,使培养基融化。放在显微镜下用高倍镜进行观察,就可观察到足细胞。

8. 接合孢子是怎样形成的? 接合亚门是由菌丝生出的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

两个相临近的菌丝相遇,各自向对方伸出极短的侧枝,称原配子囊。原配子囊接触后,顶端各自膨大并形成横隔,分隔形成两个配子囊细胞。然后相接触的两个配子囊之间的横隔消失,发生质配、核配,同时外部形成厚壁,即为接合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接合孢子可萌发成新的菌丝体

9. 卵孢子是怎样形成的? 是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成的。小配子囊称为雄器,大配

子囊称藏卵器,藏卵器内有 1 个或多个称为卵球的原生质团。当雄器与藏卵器配合时,雄器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通过受精管进入藏卵器与卵球配合,此后卵球生出外壁,形成卵孢子

10. 根霉与黑曲霉菌落的区别?

⑴根霉菌丝气生性强,可长至平皿盖上且无限度,而曲霉菌丝气生性相对较差,且有限度。 ⑵根霉菌落中可见黑色的孢子囊,而曲霉菌落中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头。 六、简述题:(每

题 10 分)

1、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包括哪几种?是怎样进行繁殖的? 酵母菌既能进行无性繁殖也能进行有性繁殖。⑴无性繁殖主要不两种方式:①出芽繁殖:是酵母菌主要繁殖方式,是成熟的酵母菌细胞先长出一个小芽,芽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从母细胞上脱落下来即为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式称出芽繁殖。②裂殖:是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一个细胞直接分裂为二个细胞。⑵有性繁殖:是以形成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的繁殖。当酵母菌发育一定阶段,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接近,各伸出一个小的突起相互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进行质配、核配,形成三倍体的合子,很多酵母菌的二倍体细胞进行多代的营养生长繁殖,在适合的条件下,合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4 ~8个单倍体的核,其外包以细胞质,逐渐形成子囊孢子,包在子囊中,子囊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的营养细胞。

第四章:非细胞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分)

1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核蛋白的大分子,它的繁殖是核酸复制,是爆发性的一步生长,一次可形成 10~1000个病毒粒子。

2 、毒性噬菌体: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菌体裂解,这类噬菌体称为毒性噬菌体。

3、温和性噬菌体: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 DNA整合到寄主菌的基因组上,随着寄主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伴随细胞分裂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代代相传。这种不能使寄主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4 、包含体:是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形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聚集体。

5、溶源性细菌:携带有噬菌体 DNA的寄主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6 、噬菌斑:是细菌在平板固体培养基上,被噬菌体感染,细胞裂解,噬菌体在感染的部位反复侵染细菌细胞,产生透明的空斑。

7、局部性转导:是整合在一个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DNA把该细菌的个别邻近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去的现象。

8、溶源性转变:细菌因温和噬菌体感染溶源化时获得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性转变。 9 、病毒特异性受体:是指能被病毒吸附蛋白特异性识别并与之结合,介导病毒侵入寄主细胞的表面成分。

10 、病毒吸附蛋白:是指能特异性识别寄主细胞上的病毒受体并与之结合的病毒表面结合蛋白。

二、填空:(每空 0.5 分)

1 、病毒的基本化学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少数的有包膜的病毒含有(脂类)、(糖类)等其他成分。

2、烈性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三个期。 3、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它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二种类型。 4、病毒的核衣壳是由(核酸)、(壳体)共同构成的复合体。

5、昆虫病毒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无包含体病毒)四种类型。

6 、由于壳粒在壳体的排列方式不同,病毒粒子呈现出(螺旋对称结构)、(立体对称结构)、(复合对称结构)三种对称结构。

7、病毒的增殖过程分为(吸咐)、(侵入)、(大分子生物合成)、(装配)、(释放)5 个阶段。 8、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蝌蚪状)和(线状)等多种形态。

9 、(衣壳蛋白)是病毒的结构成分,故称(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编码,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功能。

10、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是由病毒(核酸)转录出的(mRNA)翻译出(病毒蛋白质),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病毒蛋白质。

11 、脊椎动物病毒感染寄主后常引起两种后果,一种是(病毒粒子大量增殖),导致寄主细胞溶解和死亡;一种是(形成肿瘤)。

12 、病毒根据寄主范围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

13 、脊椎动物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dsDNA病毒)、( ssDNA病毒 )、(dsRNA病毒 )、( ssRNA 病毒 )。

14、大多数昆虫病毒在昆虫的体细胞内形成(包含体),它分为(结晶型)和(非结晶型)。

三、选择题(每题 1分)

1、下列具有复合对称结构的病毒粒子是(C )

A、腺病毒 B、狂犬病毒 C、T-偶数噬菌体 D、流感病毒 2、下列具有立体对称结构的病毒粒子是(A )

A、腺病毒 B、烟草花叶病 C、T-偶数噬菌体 D、狂犬病毒 3、下列具有螺旋对称结构的病毒粒子是(B)

A、腺病毒 B、烟草花叶病 C、T-偶数噬菌体 D、HIV 病毒 4、1935年从烟草花叶病病叶中提取出病毒结晶的科学家是( B )。 A、伊万诺夫斯基 B、斯坦尼 C、格里菲斯 D、埃弗里 5、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 2 分)

1、一种病毒粒子中含有两种核酸即 DNA和 RNA。(×) 含有两种核酸即 DNA和 RNA改为只含有一种核酸即 DNA或 RNA

2、病毒在核衣壳外还有一层由脂肪或蛋白质组成的包膜。(×) 病毒改为有些病毒 3、病毒是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二分裂改为核酸复制 4、人、动物和真菌的病毒大多呈杆状或线状。( ×) 杆状或线状改为球状 5、植物病毒和昆虫病毒则多数为球状(× ) 球状改为杆状或线状。

6、病毒在寄主细胞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与寄主细胞吸附。( ×) 任何部位改为特异性受体部位 7、病毒的大小是以 um(微米)为单位计量的。(× ) um改为 nm

8、昆虫病毒目前在农业上应用最广泛的是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 )

9 、昆虫病毒的包含体对高温、阳光和紫外线敏感,一般的消毒剂也能使包含体病毒失活。 ( √ )

10、植物病毒大多数是单链的 DNA病毒。(× )

DNA改为 RNA

五、简答题:(每题 5 分)

1、与其他微生物相比病毒具有哪些特点?

⑴形体微小,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⑵没有细胞结构;⑶只含 DNA或 RNA一种核酸;⑷不能生长,也不能以分裂方式繁殖,只能在特定的寄主细胞内以核酸复制的方式增殖;⑸没有核糖体,也不具有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⑹在寄主细胞外不显示生命现象,但能长期保持侵染力。 2、病毒的增殖过程?

⑴吸附:病毒通过其表面结构与寄主细胞表面的病毒受体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附着于细胞表面的过程。

⑵侵入:病毒或一部分进入寄主细胞的过程。

⑶大分子生物合成:指病毒的核酸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⑷装配:在病毒感染的寄主细胞内将合成的病毒组分以一定方式结合,组装为成熟的病毒粒子的过程。

⑸释放:当子代病毒粒子成熟后,借助于降解细胞壁或细胞膜的酶裂解寄主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病毒粒子。

3、细菌、真菌、病毒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

⑴细菌的繁殖是简单的分裂繁殖,简称为裂殖,在整个的繁殖过程中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⑵真菌的繁殖是既有有性繁殖也有无性繁殖,在繁殖过程中既有有丝分裂也有减数分裂; ⑶病毒的繁殖是核酸复制,是爆发性的一步生长,一次可形成 10~1000个病毒粒子。 4、溶源性细菌有哪些特点?

⑴可遗传性,能代代相传;⑵裂解性,在某些情况下噬菌体 DNA 脱离整合状态,在寄主菌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而导致细菌裂解;⑶免疫性,溶源性细菌对赋予其溶源性的噬菌体及其相关噬菌体有免疫性;⑷复愈,经过诱发裂解后存活下来的少数细菌中,有些会失去其原有的噬菌体 DNA 而复愈;⑸溶源性转变,细菌因温和噬菌体感染溶源化时获得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性转变。⑹局部性转导,是整合在一个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DNA 把该细菌的个别邻近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去的现象。 5、植物病毒的以什么方式侵入植物细胞的?

①伤口侵入:自然的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形成的伤口而侵入; ②穿剌侵入:借助携带病毒昆虫的剌吸式口针穿剌植物细胞而侵入。 ;

6、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期?每个期具有什么特点? ⑴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分三个期,即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⑵每个期的特点是:①潜伏期:噬菌斑数不见增加,噬菌体尚未完成复制和组装。②裂解期:噬菌斑数直线上升,噬菌体已从寄主细胞中裂解释放了,③平稳期:这一阶段称为裂解期末,寄主细胞全部裂解释放出病毒粒子,噬菌斑数稳定地处于最高峰。 7、植物感染病毒后表现出哪些症状?

⑴叶绿体受到破坏,引起花叶、黄化等变色症状;⑵细胞坏死形成枯斑、坏死等;⑶植株 矮化、丛生、畸形等。 8、毒性噬菌体与温和性噬菌体的主要区别? 毒性噬菌体感染寄主细胞后,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菌体裂解。而温和性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其 DNA 整合到寄主菌的基因组上,随着寄主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同步复制,并伴随细胞分裂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代代相传,没有使细菌细胞裂解。 9、动物病毒以什么方式侵入动物细胞的? ①胞吞:包括胞饮或吞噬,多数病毒按此方式侵入;

②融合:病毒包膜与寄主细胞质膜融合,将核衣壳释放到细胞质中;③移位方式。完整病毒穿过细胞膜的

六、简述题:(每题 10分)

1、什么是溶源性细菌?它具有哪些特性?

⑴溶源性细菌:是携带有噬菌体 DNA的寄主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

⑵溶源性细菌具有如下特性:①可遗传性,能代代相传;②裂解性,在某些情况下噬菌体 DNA脱离整合状态,在寄主菌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而导致细菌裂解;③免疫性,溶源性细菌对赋予其溶源性的噬菌体及其相关噬菌体有免疫性;④复愈,经过诱发裂解后存活下来的少数细菌中,有些会失去其原有的噬菌体 DNA 而复愈;⑤溶源性转变,细菌因温和噬菌体感染溶源化时获得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性转变。⑥局部性转导,是整合在一个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 DNA把该细菌的个别邻近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去的现象。

第五章 微生物营养(134题)

一、概念题(每题 3分):

1.营养作用(营养):微生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营养物质:凡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提供能量及建造新细胞成分的物质。

3.结合水: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由不易结冰、不易蒸发的水。 4.自由水:微生物细胞中易结冰、易蒸发的呈游离状态的水。 5.碳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碳素营养的物质,称为碳源。 6.氮源:凡能为微生物提供氮素营养的物质,称为氮源。 7.能源:凡能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称为能源。

8.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而需求量极微的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 9.光能自养微生物:微生物体内有光合色素,能利用日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10.化能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为能源,以 CO2 或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称为化能自养微生物。

11.光能异养微生物:以简单有机物(有机酸、醇等)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 CO2还原为有机物质的微生物,称为光能异养微生物。

12.化能异养微生物 :以有机物为碳源、能源和供氢体的微生物称为化能异养微生物。 13 .单纯扩散:单纯扩散也称被动运输。其扩散原动力来自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溶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扩散速率随胞内外该溶质浓度差的降低而减小,直至达到动态平衡为止。

14 .促进扩散:养料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也称渗透酶)结合,从高浓度进入低浓度环境的传递过程称为促进扩散。

15. 主动运输: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通过细胞质膜上的特殊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16. 基团移位:营养物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并使营养物质在运输前后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一种运输方式,称为基团移位。

17. 培养基:培养基是天然的或人工配制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18. 天然培养基:用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材料制作的成分含量不完全清楚的营养基质,称为天然培养基。

19. 合成培养基:由化学成分和含量完全清楚的物质配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20. 半合成培养基:用天然有机物和化学药品配成的培养基,称为半合成培养基。 21. 液体培养基:将各营养物质溶解于定量水中,配制成的营养液为液体培养基。 22. 固体培养基:外观呈固体状态的培养基称为固体培养基。

23. 天然固体培养基:由天然固体营养物质直接制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固体培养基。 24.凝固型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1.8~2.3%的凝固济制成的培养基。

25. 半固体培养基 静止时呈固态,剧烈振荡后呈流体态的营养基质,称为半固体培养基。琼脂加入量在 0.3%~0.6%左右。

26. 基础培养基: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称为基础培养基。

27. 加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强某种营养物质,只利于某种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称为加富培养基(也称增殖培养基)。

28. 选择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抑制杂菌生长的抑制剂,以间接促进目标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29. 鉴别培养基:加入与某种微生物代谢产物产生明显特征性变化的物质,从而能用肉眼快速鉴别微生物的培养基,称为鉴别培养基。

30.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及内部一切微生物的现象为灭菌。

31.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而对被消毒物品基本无害的现象为消毒。

32. 防腐:使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不繁殖、但又未死亡的状态,称为防腐。 33. 除菌: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现象为除菌。 34. 化疗:利用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现象为化疗(化学治疗)。

35. 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一种利用火焰或热空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36. 湿热杀菌:用煮沸或饱和热蒸汽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为湿热灭菌。

37. 高压蒸汽灭菌:在高压锅内,利用高于 100 ℃的水蒸汽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称为高压蒸汽灭菌法。

38. 间歇灭菌:是一种在常压下反复几次蒸煮而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也称分段灭菌法)。 39. 煮沸消毒: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在 100℃下维持 15~30min),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40. 巴氏消毒:既杀死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又不破坏其营养和风味的方法为巴氏消毒。 41. 过滤除菌:通过滤菌器,滤除空气或不耐热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为过滤除菌。 42.化学消毒灭菌:利用化学药剂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43 .化学治疗剂:具有选择性杀死、抑制或干扰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一般称为化学治疗剂。

二、填空题(每空 0.5分):110个空=55分

1. 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新陈代谢)将其转化成自身新的(细胞物质)或代谢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微生物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营养作用)。

2. 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随种类和生长期而异,通常情况下,微生物细胞含水量约(70%~90%),有(氢)、(氧)元素构成。采用高温烘干、低温真空干燥或红外线快速烘干等方法将细胞除去(水分),干燥至恒重即为(干物质)的重量。其含量约占细胞鲜重的(10%~30%)。

3 .微生物细胞的干物质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及其降解物)和代谢物等。有机物约占细胞干重的(90%~97%),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

4. 将微生物干细胞在高温炉焚烧成灰,即可得到各种矿质元素的(氧化物),或称灰分元素。灰分元素一般占细胞干重的(3%~10%)。

5. 水分是细胞物质的(组成部分),是细胞中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是基本溶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废物的排除均以水为(媒介);水能维持(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和(酶的活性);充足的水分是细胞维持(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水的比热高,是热的良导体,能有效地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及时地将其(散发出体外),从而有效地控制细胞内(温度)的变化;水分还能提供(氢)、(氧)两种元素。

6 .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因(种类)、(生活条件)和(菌龄)不同而有差异。如幼龄细胞含水量(高于)老龄细胞,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的含水量(低于)营养体。

7. 碳素是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元素,也是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和(细胞贮藏物质)的重要原料,多数碳源还能为微生物提供(能源)。微生物吸收的碳素仅有(20%)用于合成细胞物质,

其余均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

8. 氮素化合物是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重要成分,有些氮源还能在氧化过程中放出 (能量),为微生物提供(能源)。

9. 根据微生物对氮源利用的差异将其分为(固氮微生物)、(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

10.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很小,凡生长所需浓度在(10-4~10-3mol /L)范围内的元素为(大量元素),凡生长所需浓度在(10-8~10-6mol /L)范围内的元素为(微量元素)。

11 .按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12.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复杂,依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及(能源)不同将其分为(光能自养)、(化能自养)、(光能异养)及(化能异养)四种类型。

13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移)。 14 .琼脂是配制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加入(1.8%~2.3%)就可使培养基成(凝固型)培养基。琼脂的融化点是(96℃),凝固点是(40℃)。具有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利用)、(透明度好)、(粘着力强),凝固点的温度对微生物生长无害。

15 .影响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营养条件)、(环境条件)两个方面,其中

(营养条件)包括(水)、(碳源)、(氮源)、(矿质营养)、(能源)、(生长因子);(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酸碱度)、(氧气)、(光和射线)、(渗透压)。

16.常压蒸气灭菌方法可分为(常压蒸气连续灭菌)、(常压蒸气间歇灭菌)。

17 .加热消毒灭菌法分为干热法、湿热法。而干热法又分为(灼烧法)、(烘干箱法);湿热法分为(蒸气法)、(煮沸消毒)、(巴氏消毒);(蒸气法)又可分为(常压蒸气法)、(加压蒸气法)。

18 .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短波光,其杀菌效果与波长有关,波长以(265~268nm)的紫外线杀菌力最强。

三、选择题(单选,每题 1分):

1.通常情况下,微生物细胞含水量约为( D ),有氢、氧元素构成。 A.3~10% B.20~30% C.30~50% D.70~90%

2.采用高温烘干、低温真空干燥或红外线快速烘干等方法将细胞除去水分,干燥为干物质的重量。其含量约占细胞鲜重的( A )。

A.10%~30% B.40~50% C.60~70% D.80~90%

3. 微生物细胞中的水分由不易结冰、不易蒸发的结合水和呈游离状态的自由水组成,游离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大约为( C )。

A. 2:1 B. 3:1 C. 4:1 D. 5:1

4 .微生物吸收的碳素仅有( C )用于合成细胞物质,其余均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而被氧化分解。

A.10% B.40% C.20% D.80%

5 .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很小,凡生长所需浓度在( A )范围内的元素为大量元素。 A.10-4~10-3mol /L B.10-5~10-4mol /L C.10-6~10-5mol /L D.10-7~10-6mol /L

6 .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很小,凡生长所需浓度在( A )范围内的元素为微量元素。 A.10-8~10-6mol /L B.10-9~10-7mol /L C.10-10~10-8mol /L D.10-711~10-9mol /L

7.不同微生物对碳氮比要求不同,营养物质的碳氮比在( C )时,有利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

A. 5~10:1 B. 25~30:1 C.20~25:1 D. 40~50:1

8.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是常用的缓冲剂,但 K2HPO4/KH2PO4缓冲系统只能在一定的 pH范围( C )内起调节作用,

A.5.5~6.0 B.4.5~5.0 C.6.4~7.2 D.7.4~7.8 9.液体培养基中加入( A )凝固剂可制成半固体培养基。

A.0.3~0.6% B.1.8~2.3% C.1.0~1.5% D.2.2~3.0%

10.制备好的培养基最好放于普通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 C ),以免降低其营养价值或发生化学变化。

A.7d B.10d C.3d D.15d

11.用冲洗、过滤、离心、静电吸附等机械手段,除去微生物的现象为( D )。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除菌 12.培养基在使用之前的处理方式为( A )。 A.灭菌 B.消毒 C.防腐 D.除菌

13 .利用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机体本身无毒害作用的化学物质,杀死或抑制病 原微生物的现象为( B )。

A.灭菌 B.化疗 C.防腐 D.除菌 14.火焰灼烧灭菌法适合的对象是( B )。 A.培养基 B.接种环 C.棉塞 D.牛奶

15.高锰酸钾常用于水果、蔬菜、器具的消毒浓度为( B )。 A.0.2% B.0.1% C.1.0% D.2.0%

16.用于食物或药物中毒时洗胃的高锰酸钾的浓度为( D )。 A.3.0~5.0% B.1.0~2.0% C.0.1~0.2% D.0.01%~0.02%

17.过氧化氢是一种无残留的消毒剂,洗涤伤口的使用浓度为( B )。 A.5% B.3% C.27% D.30%

18.常用的是乙醇,是脱水剂、蛋白质变性剂,也是脂溶剂。使用浓度为( B )。 A.40~50% B.70~75% C.80~85% D.90%~95% 19.甲醛熏蒸的使用量是每立方米( A )。 A.10mL B.15mL C.20mL D.25mL 20.来苏水喷雾消毒的使用浓度为( A )。 A.5% B.2% C.10% D.20% 21.一盏紫外线灯的使用时间是( A )。 A.3000h B.2000h C.1000h D.500h

22.利用紫外线灯杀菌时,紫外线的照射时间为( B )。 A.5min B.30min C.60min D.10min

23.利用高压蒸气灭菌时,液体培养基的处理时间为( C )。 A.15min B.60min C.30min D.90min

24. 利用高压蒸气灭菌时,天然固体培养基的处理时间为( D )。 A.15min B.60min C.30min D.90min

25.利用烘干箱的干热空气灭菌时,在 160~180℃条件下处理( A )。 A.2h B.3h C.1h D.1.5h

26.煮沸消毒是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即在 100 ℃下维持( A ),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

A.15~30min B.60min C.90min D.120min

27.芽孢抗热性强,需煮沸数小时,如破伤风杆菌芽孢需煮沸 60min、肉毒杆菌芽孢则需煮沸( B )才可将其杀灭。

A.2h B.3h C.1h D.1.5h

28.PDA培养基最适合生长的微生物类群是( D )。 A.细菌 B.放线菌 C.酵母菌 D.霉菌

四、判断题:(每题 2分)

1.通常情况下,微生物细胞水分含量约 10%~30%,有氢、氧元素构成。 错。10%~30%改为 70~90%。

2.采用高温烘干、低温真空干燥或红外线快速烘干等方法将微生物细胞除去水分,干燥至恒重即为干物质的重量。其含量约占细胞鲜重的 70 %~90% ,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 错。70%~90%改为 10%~30%。

3 .将微生物干细胞在高温(550℃)炉焚烧成灰,即可得到各种矿质元素的氧化物,或称灰分元素。灰分元素一般占细胞干重的 10%~30%。 错。10%~30%改为 3%~10%。

4.微生物细胞含有灰分元素,而灰分元素中以磷的含量最高,约占灰分总量的 70%。 错。70%改为 50%。

5 .微生物细胞的含水量因种类、生活条件和菌龄不同而有差异。如细菌芽孢和真菌、放线菌的孢子含水量高于营养体。

错。高于改为低于。

6 .单纯扩散的原动力来自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溶质分子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不需膜上载体蛋白参与,消耗能量。

错。消耗改为不消耗。

7 .促进扩散是以胞内外溶液浓度差为动力,不消耗能量,不能进行逆浓度差运输,但是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对。

8 .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物质运输方式,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并且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使细胞积累某些营养。 对。

9 .基团移位是营养物质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运输过程中改变了被运输基质的性质,某溶质进入细胞膜内会发生化学变化。 对。

10微生物细胞含水量越高,将其杀灭所需要的温度则越高。 错。高改为低。 11.1%~2%来苏尔常用于手的消毒;3%用于浸泡器皿或空气喷雾。 对。

12 .高浓度的乙醇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乙醇的继续渗入,因而杀菌效果差。无水乙醇几乎没有杀菌作用。

对。

13.甲醛熏蒸时,每立方米 30mL 甲醛兑 10 g高锰酸钾,进行自动氧化蒸发,密闭熏蒸 12~24h。

错。每立方米20mL甲醛兑10g高锰酸钾改为每立方米10mL甲醛兑5g高锰酸钾。 14 .次氯酸钙是一种早期广泛使用的廉价消毒剂,对细菌、芽孢、病毒、霉菌、酵母菌等均有杀灭作用。漂白粉的使用量通常按1g/m3高效漂白粉计量。 对。

15.乙醇不能有效杀灭芽孢、病毒,仅是常用的消毒防腐剂。 对。

16. 化学治疗剂必须具备选择性强,不能伤及病原微生物的寄主,易溶于水及能渗透到受感染部位等条件。

对。

17.被微生物污染了的酒类、牛奶、果汁、酱油、醋等的处理方法是煮沸消毒。 错。煮沸消毒改为巴氏。

18. 被微生物污染了的血浆、抗生素等的处理方法是过滤除菌。 对。 19. PDA 培养基最适合生长的微生物类群是放线菌。 错。放线菌改为真菌。

20.细菌生长最适合的培养基是高氏 1 号。 错。细菌改为放线菌

五、简答题(每题 5分):

1.微生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微生物细胞由水和干物质组成。其中含水量为鲜重的70%~90%,有氢、氧元素构成;干物质含量占鲜重的 10 %~30%,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代谢物等,占干重的 90 %~97%,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构成;灰分元素占干重的 3 %~10%。由磷、硫、钾、钙、镁、钴、钼、硅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微生物细胞中水分的生理功能?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和生化反应的介质;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溶剂;能维持细

胞内大分子稳定的天然构象和酶的活性;水分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能控制细胞内温度的变化;提供氢、氧两种元素。

3.按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哪几种类型? 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二是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三是生长 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

4.按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及能源不同将其分为哪几种营养类型? 分为四种类型: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及化能异养型。

5.单纯扩散与促进扩散的异同点? 相同点:溶质从浓度高到浓度低的方向运输;平衡时内外浓度相等;不消耗能量;运 输前后溶质分子不变。

不同点:单纯扩散无特异载体蛋白,促进扩散有特异载体蛋白;单纯扩散运输速度慢, 进扩散运输速度快;单纯扩散运送分子无特异性,促进扩散运送分子有特异性。

6. 主动运输与基团移位的异同点? 相同点:溶质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方向运输;平衡时内部浓度高得多;消耗能量;都

有特异载体蛋白的参与;运输速度都快;运送分子都有特异性。

不同点:主动运输的吸收方式运送前后溶质分子不变,而基团移位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发生改变。

7.根据微生物对氮源利用的差异将其分哪几种?

①以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为唯一氮源的固氮微生物。②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自行合成所需要的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它含氮有机物。③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需的氨基酸,从有机氮化物中摄取这些氨基酸才能生长。

8.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营养适宜;营养协调;酸碱度适当;调节 O2和 CO2浓度;用料经济。

9.按培养基成分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哪几种?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10.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不同将其分为哪几种? 液体培养基;天然固体培养基;凝固型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11.按培养基的用途不同将其分为哪几种? 基础培养基;专用培养基。而专用培养基又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 养基。

12.凝固型培养基配制的工艺流程? 原料称取→加热浸提→过滤取汁→添加琼脂→融化琼脂→添加其他化学药品→加热溶

解→调 pH→趁热分装→塞棉塞→灭菌→制斜面或平板 13.制作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建立配制

记录,将培养基名称、配方、原料的来源,灭菌的压力温度和时间,最终 pH,

制备日期和制备者等进行详细记录;勿用铁锅或铜锅盛放培养基,培养基中含铜量超过 3mg/L或含铁量超过 0.4 mg/L时,就可能影响微生物的正常发育;合理存放,制备好的培养基应存放于冷暗处,最好放于普通冰箱内。放置时间不宜超过一周,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 3d。

14.灭菌与消毒的区别? 灭菌不但杀死了微生物的营养体,还杀死了微生物的休眠体。而消毒则是只杀死了微

生物的营养体,没有杀死微生物的休眠体。 15.自养型与异养型微生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自养微生物可利用二氧化碳或无机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所需能源来自日光或无机物的氧化,可在完全无机环境中生长;异养微生物以有机物为主要碳源,所需能源来自日光或有机物的分解,不能在完全无机环境中生长,至少需要提供一种有机物才能使其正常生长。

16.湿热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

因为热蒸汽的穿透力比热空气强,可使被灭菌物品的内部温度迅速上升;湿热中菌体蛋白质含水量增加,使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降低;热蒸汽冷凝时能放出大量潜热,可逐渐提高灭菌物体的温度。因此,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低,时间短。

17.为什么高浓度的酒精杀菌效果差?

高浓度的乙醇会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快速脱水凝固,形成一层干燥膜,阻止了乙 醇分子的继续渗入,因而杀菌效果差,无水乙醇没有杀菌效果。

18.紫外线杀菌的弱点及注意事项? 弱点:①紫外线穿透力较差,虽能穿透石英,但不能穿透普通玻璃、尘埃、水蒸汽、

纸张等;②紫外线杀菌有光复活现象,所以利用紫外线杀菌时,不能有可见光。、 注意事项:①

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眼睛及视神经有损伤作用,应避免直视灯管和在紫

外线照射下工作。②紫外灯的杀菌效果随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应适时更换,各种规格的紫外线灯,皆规定了有效使用时间,一般为 3000h。

19.PDA与 PMA培养基的区别? PDA:马铃薯 200g 琼脂 20g 葡萄糖 20g 水 1000mL PMA: 马铃薯 200g 琼脂 20g 蔗糖 20g 水 1000mL

20.理想消毒剂的标准? 理想消毒剂的标准是杀菌力强,抗菌谱广,使用浓度低,作用快;性质稳定,易溶于

水;安全可靠,没有毒腐性或很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

21.手提式高压锅的使用流程? 加水(水致支架顶部或浸没电阻)→装锅→盖锅盖→加热→冷空气排放(0.05MPa)→ 升压保压(0.11~0.14Mpa,121~126℃,30min)→将压排气(0.05MPa)→出锅后摆斜面或制平板。

六、简述题(每题 10分):

1.列表说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 4种方式有哪些异同。 项目 特异载体蛋白 运输速度 溶质运送方向 平衡时内外浓度 运送分子 能量消耗 运送前后溶质分子 单纯扩散 无 慢 由浓到稀 内外相等 无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促进扩散 有 快 由浓到稀 内外相筹 特异性 不需要 不变 主动运输 有 快 由稀到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不变 基团移位 有 快 由稀到浓 内部浓度高得多 特异性 需要 改变 2.举例说明加热灭菌消毒法的种类及条件。 ⑴干热灭菌:干热灭菌是利用火焰或热空气杀死微生物的方法。芽孢则需 160~180 ℃、约 2 h才能被杀灭。干热灭菌包括烧灼、烘烤,一般适用于不怕烧或烘烤的玻璃、金属器皿。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使用范围有限。

⑵湿热杀菌:用煮沸或饱和热蒸汽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为湿热灭菌。

①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各种不怕热的物品的灭菌。在 121~126℃,0.11~0.14 Mpa 条件下,液体处理 30min,固体处理 1.5~2.5h。

②常压蒸汽灭菌:包括常压蒸汽间歇灭菌和常压蒸汽连续灭菌。常压蒸汽连续灭菌是指天然固体培养基在 100℃条件下蒸 8~12;常压蒸汽间歇灭菌是将被灭菌物品在 100 ℃下蒸 30~60min(液体 30min,固体 60min)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再将其置于 37 ℃条件下培养 24h,促使芽孢萌发,次日再在 100℃下蒸同样时间,如此重复 3 次。适用于糖类、血清、含硫培养基等不耐热物品的灭菌。

③煮沸消毒。将物品放在水中煮沸(在 100℃下维持 15~30min),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或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而芽孢则需煮沸数小时,如破伤风杆菌芽孢需煮沸 60min、肉毒杆菌芽孢则需煮沸 3h才可将其杀灭。 ④巴氏消毒。既杀死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又不破坏其营养和风味的方法为巴氏消毒。可分为低温维持法(63℃维持 30min);高温瞬时法(72℃维持 15 s)和超高温瞬时法( 132℃ 维持 1~2s)。常用于食品加工业的酒类、牛奶、果汁、酱油、醋等的消毒。

3.无菌室安装紫外线灯的原理。

接种室是移接微生物菌种的场所,要求比较严格的无菌环境,而紫外线灯可产生紫外 线,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照射 30min后可使接种室的空气无菌。

而紫外线杀菌的原理为:

⑴紫外线极易被微生物细胞的核酸吸收,破坏了核酸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了胸腺嘧啶二聚体,使菌体轻则变异,重则死亡;

⑵紫外线为短波光,它使空气中的氧电离生成初生氧,即 O2 →[O]而[O]+O2→O3,O3是氧化性的消毒剂,对微生物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⑶[O]+H2O→H2O2,H2O2是氧化性的消毒剂,对微生物有很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4.化学治疗剂的种类、应具备的条件及应用范围。

⑴种类:常用的化学治疗剂可分为抗代谢物和抗生素两大类。

⑵应具备的条件:必须具备选择性强,不能伤及病原微生物的寄主,易溶于水及能渗透到受感染部位等条件。

⑶应用范围:抗代谢物一般是人工合成的,主要是磺胺类药物。它能与微生物的酶结合,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抗菌谱较广,对大多数G+细菌和某些G-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有显著治疗效果。抗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或其人工衍生物。极低浓度就可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作用范围广,除一般微生物外,还包括病毒、癌细胞、寄生虫、红蜘蛛和螨类等,被广泛用于人及动植物病害的防治上。

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及发酵(57个题) 一、概念题(每题 3分):

1.代谢:是活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2 .新陈代谢:微生物将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变成能量和构成细胞物质,排出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3.合成代谢:是一种吸收能量,将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叫同化作用。 4.分解代谢:是将复杂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叫异化作用。 5 .好气性微生物:生活中需要氧,以有氧呼吸进行生物氧化的微生物,为好氧性微生物,也称好气性微生物。

6 .厌气性微生物:生活中不需要氧,只能以发酵作用进行生物氧化的微生物,为厌氧性微生物,也称厌气性微生物。

7 .兼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作用或无氧呼吸的微生物,为兼厌氧性微生物。

8 . 微好气性微生物:生活中需要氧气,以有氧呼吸进行生物氧化,但需要的氧分压较底的微生物。

9 .代谢产物:微生物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有的被同化成菌体组成部分或以贮藏物方式存积在细胞中;有的被转化利用后被排出体外,这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10 .初级代谢:微生物从外界吸收各种营养物质通过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及能量的过程,称为初级代谢。

11 .次级代谢:微生物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物质,而合成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物质的过程,称为次级代谢。

12 .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主要是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核苷酸以及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化合物。

13 .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一类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含有苯环的化合物,虽不是微生物生活所必要的物质,但却有重要的生物效应,对其它生物有显著的杀伤、抑制或促进生长的作用。

14 .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15.激素: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激素,也叫生长刺激素。 16.毒素:微生物产生的对人和动植物细胞有毒杀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毒素。 17.发酵:将菌种移植到发酵罐等大型容器中,促其产生各种发酵产品的过程。 18 .连续发酵法:是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的发酵方法。

19 .分批发酵法:是向发酵罐中一次性投入培养料,发酵完毕后一次性地放出发酵料,放料后再重复投料、灭菌、接种、发酵等过程。

二、填空题(每题 0.5分):110个空=55分

1 .微生物将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转变成(能量)和(构成细胞物质),排出(代谢产物),这一系列的(生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 .代谢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包括(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能量)代谢包括(产能)代谢及(耗能)代谢。合成代谢是一种(吸收)能量,将(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的过程,也叫(同化作用)。分解代谢是将(复杂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叫(异化作用)。异化作用为同化作用提供了(原料及能量),同化作用为异化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两种作用在体内既对立又统一的偶联进行,才保证了生命的存在与发展。

3 .有氧呼吸是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4.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底物时,最终以外源无机氧化物(NO3-、NO2-、 SO4-、S2O3-等)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也称为(分子外厌氧呼吸)。

5 .发酵作用是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以有机物分解不彻底的中间产物为(受氢体),同时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并释放少量(能量)的生物氧化过程,也称为(分子内厌氧呼吸)。

6 .微生物的代谢有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次级代谢以初级代谢为(基础)。因为初级代谢可为次级代谢提供(前体物质)和(能量),而次级代谢则是初级代谢在特定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以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体)或(产物)过量积累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

7 .初级代谢产物都是微生物营养生长所必需的物质,主要是(糖)、(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核苷酸以及多糖)、(蛋白质)、(脂类)、(核酸)等化合物。

8 .次级代谢物大多是一类(分子结构)比较复杂、含有(苯环)的化合物,虽不是微生物生活所(必要)的物质,对其它生物有显著的(杀伤)、(抑制)或(促进生长)的作

用。

9 .由于不同种类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就有所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的合成及破坏(细胞质膜)等方式,以达到抑制或杀死(病源菌)的目的。

10 .激素有(调控)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控制)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 (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等作用。

11 .根据微生物毒素的化学成分可分为(蛋白质)类毒素、(多肽)类毒素、(糖蛋白)类毒素和(生物碱)类毒素。

12.按发酵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发酵分为(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 13.按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将发酵分为(好氧)发酵与(厌氧)发酵。 14.按发酵有无间歇分为(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

15 .微生物的发酵产品按年代可分为以(酒)、(醋)、(酱)等为代表的传统产品;以(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为代表的近代产品;以(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基因工程产品为代表的现代产品。按产品的主要类别可分为(菌体)、(代谢物)和(酶)。

16.控制发酵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溶解氧)、(泡沫)。

17 .连续发酵法是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维持发酵液原来的(体积)。其优点是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

出料等工序,缩短了(发酵周期),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自动)控制等。缺点是菌种容易(退化)及(污染杂菌),培养基的利用率低于(分批发酵)。

18 .液体发酵又分为(深层发酵)和(浅层发酵)。发酵工业使用的大型发酵罐属于(深层发酵),(浅层发酵)适用于缺乏通气设备及生长繁殖较快的微生物。液体发酵(速度快),发酵(完全),发酵(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而且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9 .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强的一种细菌毒素,约比氰化钾的毒力强一万倍,人服(0.1g)即可致命,(1mg)纯肉毒素约能杀死 2亿只小鼠。 三、选择题(单

选,每题 1分):

1.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是( B )。 A.产甲烷细菌 B.食用菌 C.酵母菌 D.类菌体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厌气性微生物的是( A )。 A.产甲烷细菌 B.食用菌 C.酵母菌 D.类菌体 3.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兼厌气性微生物的是( C )。 A.产甲烷细菌 B.食用菌 C.酵母菌 D.类菌体 4.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微好气性微生物的是( D )。 A.产甲烷细菌 B.食用菌 C.酵母菌 D.类菌体

5 .在受潮玉米、花生等粮食或食品上生长的黄曲霉,约有( D )%以上的黄曲霉菌株能产生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性真菌毒素,

A.80 B.70 C.50 D.30

6 .抗生素可使( C )%以上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因此在防治人类、动物疾

病与植物的病虫害上起着重要作用。

A.85 B.55 C.95 D.65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 2

分):

1.有氧呼吸时 1分子葡萄糖被彻底氧化成 CO2和 H2O,可释放出 2875.8KJ 的自由能,经过磷酸化作用,生成 2分子 ATP,约为发酵作用的 19倍。

错。2分子改为 38分子。

2.发酵作用不能使基质彻底氧化成 CO2和 H2O,而是积累中间产物,例如乳酸细菌利用葡萄糖进行的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脱下的氢由自身形成的丙酮酸接受,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释放 94KJ 自由能,经过磷酸化作用,生成 38分子 ATP。酸牛奶、泡菜及青贮饲料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做的。

错。38分子改为 2分子。

3.维生素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错。次级改为初级。

4.赤霉素是引起稻秧疯长的赤霉菌产生的初级代谢产物。 错。初级改为次级。 5 .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强的一种细菌毒素,约比氰化钾的毒力强一万倍,人服 0.1g即可致命,1mg纯肉毒素约能杀死 2亿只小鼠。 对。

6 .传统的微生物产品酒、醋、酱以为代表;近代的微生物产品以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为代表;现代的微生物产品以胰岛素、干扰素、乙肝疫苗等为代表。 对。

五、简答题(每题 5分):

1.抗生素及作用机理? 由微生物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选择性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菌体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的合成及破坏细胞质膜等方式,以达到抑制或杀死病源菌的目的。 2.激素及作用机理?

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高度生理活性的物质,称为激素,也叫生长刺激素。激素有调控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控制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等

作用。

3.毒素及中毒症状? 毒素微生物产生的对人和动植物细胞有毒杀作用的化合物,称为毒素。可分别引致人体的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胃肠道和肝脏的病变,甚至有致畸致癌等作用,对人类健康及饲养业的危害性很大。

4.连续发酵及优点? 连续发酵法是发酵过程中一边补入新鲜料液,一边以相近的流速放料,

维持发酵液

原来的体积的发酵方法。其优点是简化了菌种的扩大培养,发酵罐的多次灭菌、清洗、出料等工序,缩短了发酵周期,设备利用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便于自动控制等。 5.食品微生物的发酵产品? 面包、乳酪、味精、肌苷酸、赖氨酸、甜味素、维生素、食用菌。

6.酿造微生物的发酵产品? 酒、食用醋、酱油、柠檬酸。

六、简述题(每题 15 分):

1.举例说明兼厌气性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作用或无氧呼吸的微生物,为兼厌气性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以不同的氧化方式获得能量。所以兼厌气性微生物有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作用。如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将葡萄糖彻底氧化成终产物,用释放出的大量能量进行快速生长繁殖;而在无氧条件下则进行发酵作用,使氧化不彻底的基质还原成酒精。在生产上可根据生产目的来决定是否给这样的微生物提供氧气条件。例如,若以生产酒精为目的,应在培养前期提供充足的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生长繁殖后再提供无氧条件进行酒精的积累。

.

第七章 微生物生长的的环境条件(81个题)

一、概念题(每题 3分):

1.生长: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作用,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使个体体积变大、重量增加的现象。

2.繁殖: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通过代谢作用,合成新的细胞成分,使个体数量增加的现象。

3.发育:微生物成长阶段性的发展。

4.细菌生长曲线:将少量细菌接种到恒定容积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菌数,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

5.致死温度:是 10min内杀死微生物的最低温度。 6.致死时间: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最低时间。

7.最低生长温度:是微生物能进行生长繁殖的最低温度界限。

8.最适生长温度:是使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 9.最高生长温度:是指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界限。

10.菌种分离:在无菌条件下,将所需要的菌种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挑选出来的过程。 11 .纯培养:微生物学中将在严格条件下由一个单细胞或一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12 .分批培养:将菌体接入一定量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培养方法。

13 .连续培养:是在一个恒定容积的流动系统中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不断流入新的培养基,另一方面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物(菌体或代谢产物),以使培养系统中的细胞数量和营养状态保持恒定,从而使菌体保持恒速生长。

二、填空题(每题 0.5分):90个空=45分

1.酵母菌的细胞的生长可分为四个时期:(G1期)、(S期)、(G2期)和(M期);(S期)是 DNA合成期,(M期)是有丝分裂期,(G1期)和(G2期)分别是指(S期)和(M期)之间的间隙期。

2.在细菌细胞生长周期中主要的细胞学变化是细胞的(表面)生长、(横隔)的形成、 (DNA)的复制分离并进入(子细胞)和细胞(分裂)。

3.单细胞微生物的涂片计数法,是将已知体积(如 0.01 mL)的(待测)样品均匀地涂布于(玻片)上,一般涂成(1cm),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选择若干个(视野)计录细胞的数量,再用(镜台测微尺)测得视野(直径)并计算出视野(面积),从而推算出(1cm总面积)中所含(细胞数目)。

4.血球记数板的规格有(25×16 )、( 16× 25 )两种,记数室的面积(1 ㎜ 2),记数室的容积(0.1 ㎜ 3),共有(400)个小格,每小格的容积(1/4000000)mL。

5.活菌计数法的原理是由于每个活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具有(生长繁殖)的能力,且在 (平板上)可形成一个(菌落),因此,(菌落数)就是待测样品所含的活菌数。

6.细菌的生长曲线由(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个时期组成。

7.发酵生产是以获得细菌菌体为目的,应该使(对数生长期)延长,在(对数期末期)收获。

8.生产实践中,利用微生物生长曲线时,对于需获取初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乙醇)等的发酵,这些产物的形成常常与微生物细胞的形成过程(同步),在(稳定期末期)为最佳收获期。对于需获得次级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色素、生长激素)等的发酵,这些产物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胞的生长过程(不同步),它们形成产物的高峰往往在(稳定期的后期)或在(衰亡期),收获时间宜适当(延迟)。

9 .微生物在衰亡期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产生(代谢产物)的能力(降低),同时逐渐积累的(代谢毒物)可能会影响(代谢产物)。因此必须掌握时间,在适当的时候(结束发酵)。

10.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酸)或产(氨),引起生长环境的 pH变化。乳酸杆菌产生(乳酸),使环境 pH(下降);尿素细菌产(氨),使环境 pH(上升)。在配制培养基时除人为调节 pH外,经常加入(缓冲剂),以维持培养基 pH的(稳定)。

11 .干燥会导致微生物细胞失水而造成代谢(停止)以至(死亡)。格蓝氏阴性菌对干燥特别(敏感),几个小时就会死去;格蓝氏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别(耐)干燥,在干燥、 100℃的环境中能生存(20min)以上;芽孢和孢子的抗干燥能力较营养细胞(强),这一特性用于菌种保藏。在生产和科研中,常用真空干燥法(保存)菌种、疫苗等。

12 .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会(脱水),造成(生理干燥),原生质收缩引起(质壁分离),微生物细胞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因此,食品加工中常用(高浓度)的(盐)或(糖)保存食物,但少数能在高渗环境中生长的(嗜盐细菌)和(糖蜜酵母菌)可使(盐渍)食品或(蜜饯)食品腐败。

13 .紫外线由(139~390nm)波长范围的光组成,在(200~300nm)范围的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14.微生物生长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缩短)迟缓期、(把握)对数期、(延长)稳定期、(监控)衰亡期。

三、选择题(单选,每题 1 分):

1.为了缩短真菌生长的调整期,接种时应选择( C )的菌种。

A 平衡期 B 衰亡期 C 快速生长期 D 适应期 2.微生物特别敏感且易发生变异的生长曲线中的( D )。

A 平衡期 B 衰亡期 C 快速生长期 D 适应期

3.要观察细菌的标准形态,应用( A )的材料效果最好。 A 平衡期初期 B 衰亡期 C 快速生长期 D 适应期 4.能使冷藏食品腐败的微生物属于( A. )。 A.低温型 B.高温型 C.体温型 D.室温型 5.能引起盐渍食品腐烂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 B )。 A.酵母菌 B.细菌 C.放线菌 D.病毒 6.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的边长为( A )。

A.1mm B.0.1mm C.1cm D.0.1cm

7.能引起蜜饯食品腐烂的主要微生物类群为( A. )。 A.酵母菌 B.放线菌 C.盐杆菌 D.病毒 8.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的深度为( A. )。 A.0.1mm B.0.01mm C.1mm D.0.1mm

9.为增加链霉素的收获量,使下列哪个时期延长( A )。

A.平衡期 B.快速生长期 C.适应期 D.死亡期 10.细菌生长曲线的第二个时期为( D. )。

A.平衡期 B.衰亡期 C.缓慢期 D.对数期 11.血球计数板计数室的面积为( A )。 A.1mm2 B.0.1mm2 C.0.01 ㎝ 2 D.1 ㎝ 2 12.能引起冷藏血浆腐败的微生物类型为( D )。 A.室温型 B.体温型 C.高温型 D.低温型 13.适于真菌菌丝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 A )。 A.65~70% B.80% C.95% D.100% 14.选择紫外线杀菌灯的紫外线波长范围应为( A )。 A.265-268nm B.200-300nm C.136-390nm D.136-260nm 15.含菌样品的稀释应为( C )。

A.无菌水 B.生理盐水 C.无菌生理盐水 D.无菌蒸馏水

16.观察细菌芽孢的应取( B )材料。 A.平衡期 B.衰亡期 C.缓慢期 D.对数期 17.生长在堆肥、厩肥中的微生物类型是( B )

A.室温型 B.高温型 C.体温型 D.低温型 四、判断改错题(每题 2 分):

1.微生物平板记数时,样品稀释剂最好使用无菌蒸馏水。 错。蒸馏水改为生理盐水。 2.微生物生长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是 85~95%。 错。85~95%改为 65~70%。

3.作微生物生长曲线应采用分批发酵法。 对。

4.微生物细胞的血球记数板记数法只能记数活细胞。 错。微生物细胞的血球记数板改为平板。 5.微生物细胞的平板记数法结果偏高。 错。高改为低。

6.微生物细胞的血球记数板记数法结果偏低。 错。低改为高。

7. 微生物细胞的涂片染色法记数,待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浓度应在 10-6/mL以上。 对。 8.细菌液体培养到了衰亡期,直接镜检的总菌数仍然保持高水平,但活菌数减少很快。 对。

9.丝状微生物的群体生长规律与细菌的生长曲线不同,没有对数生长期。 10.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一定是代谢活动最好的温度。 错。一定改为不一定

五、简答题(每题 5分):

1.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有那些影响?

①影响菌体细胞膜电荷的变化和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②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③改变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毒性等;④使菌体表面蛋白变性或水解等。

2.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各种微生物都有其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在最低生长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及生长繁殖速度都减慢;在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及生长繁殖速度都加快;在最高生长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速度加快,生长繁殖速度减。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有那些? 有温度、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酸碱度、光和射线、氧气和二氧化碳、渗透压。

4.为什么用干燥法来保藏食品? 水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介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培养微生物时,不仅要求培养基有足够的水份,还应提供足够的空气湿度。因为细菌基本生活在水中,潮湿物体的表面有一层水膜,细菌就生活在着层水膜当中;放线菌和真菌的基内菌丝生活在水分充足的培养基内,气生菌丝生活在潮湿的空气中。干燥会导致细胞失水而造成代谢停止以至死亡。所以可用干燥法来保藏食品。

5.为什么用盐渍和蜜饯法来保藏果菜? 应用的是微生物不耐高渗的原理,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即 0.34~1.67Mpa 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会脱水,造成生理干燥,原生质收缩引起质壁分离,细胞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因此,食品加工中常用盐渍和蜜饯法来保藏果菜,盐渍环

境中的渗透压为大于 15.85Mpa(25%的盐溶液的渗透压),蜜饯环境中的渗透压大于 5.45 Mpa (65%的糖溶液的渗透压),细胞不能生长甚至死亡。所以可用盐渍和蜜饯法来保藏果菜。

6.为什么接种室里要安装紫外线灯?

接种室是移接微生物菌种的场所,要求比较严格的无菌环境,而紫外线灯可产生紫外 线,具有杀菌作用,照射 30min后可使接种室的空气无菌。而紫外线杀菌的原理为:

紫外线破坏了核酸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了胸腺嘧啶二聚体,使菌体轻则 变异,重则死亡;

紫外线使空气中的氧电离,即 O2 →[O]而[O]+O2→O3 ,[O]+H2O→H2O2,O3 和 H2O2都是氧 化性的消毒剂。

7.如何获得微生物纯培养? 可以通过划线分离法、涂布平板法、稀释法、单细胞分离法、

选择培养分离等方

法得到只含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 8.微生物连续培养有那些方式?有何异同?

有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两种类型。区别主要是控制培养基流入到培养容器中的方式不同。不断调节流速而使培养液浊度保持恒定的连续培养方法叫恒浊连续培养。控制恒定的流速,使由于菌体生长而耗去的营养物及时得到补充,培养室中营养物质浓度基本恒定,从而保持菌体的恒定生长速度,这种方法叫做恒化连续培养。 9.利用显微镜进行单细胞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有那些方法? 血球计数板法直接记数法;涂片染色法;混合比例法;

10.涂片染色法的计算公式? 原菌液浓度(个/mL)=视野中的平均菌数×1cm/视野面积×100×稀释倍数

11.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公式? 每毫升原菌液的含菌数=每小格平均含菌数×4×106×稀释倍数 12.细菌和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的区别? 细菌生长曲线分为: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调整期;快速期;稳定期;衰亡期。

13.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与群体生长的区别? 个体生长只有细胞重量的增加和体积的变大,而群体生长既包括细胞重量的增加和体积的变大,还包括数量的增多。

14.高温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高温型微生物分为嗜热型微生物和超嗜热型微生物两种。嗜热型微生物常分布于堆肥、 温泉、土壤表层;超嗜热型微生物常分布于温泉、火山喷口。

15.低温型微生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低温型微生物分为专性嗜冷型微生物和兼性嗜冷型微生物两种。专性嗜冷型微生物常分 布于地球两极地域;兼性嗜冷型微生物常分布于海水深处、寒带冻土、冷藏库中。

16.测定细胞物质量的方法有哪几种? 测定细胞物质量的方法有称重法、含氮量测定法、其它生理指标测定法。

17.影响细菌生长调整期长短的因素有哪些? 菌种特性、菌龄、接种量、接种前后的营养条件、接种前后的环境条件。 六、简述题(每题 10 分):

1.洗过的内衣最好拿到阳光下晒干而不在室内阴干。 因为自然光中有紫外线,紫外线又有杀菌的作用,洗过的内衣往往有很多微生物存在,

包括很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需要拿到阳光下消毒,同时也能加快水分蒸发。而在室内阴干的话,只能使水分漫漫蒸发,不能消毒。

紫外线破坏了核酸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了胸腺嘧啶二聚体,使菌体轻则 变异,重则死亡;紫外线为短波光,它使空气中的氧电离,即 O2 →[O]而[O]+O2→O3 ,[O]+H2O →H2O2;O3和 H2O2都是氧化性的消毒剂。

2.用盐渍和蜜饯法来保存食品的原理,而盐渍和蜜饯品为什么会腐败及怎样防止? 应用的是微生物不耐高渗的原理,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即 0.34~1.67Mpa 的环境中能正常生长繁殖。在高渗溶液中,微生物细胞会脱水,造成生理干燥,原生质收缩引起质壁分离,细胞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因此,常用盐渍和蜜饯法来保藏果菜,盐渍环境中的渗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p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