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3-12-09 18:40: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时期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内容摘要: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发展在给高校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增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新时期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以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科学性与感召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教育 挑战 对策

不同类别的教育都有各自“难念的经”。基础教育在素质培养与应试训练两种价值追求上经常顾此失彼、难以两全,许多办学人面对着“一样都不能少”的社会要求只能做“艰难的守望者”;职业教育则是尚没有厚重的传统却经历了不少坎坷的一类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为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呼应,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但这并不必然标志着职业教育从此走上康庄坦途,而只是意味着发展有了新的起点和要求。在新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新时期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传播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

信息化时代,网络迅速渗透到校园。网络以其全球性、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西方国家借助网络“信息强势”,加强意识形态渗透和影响。西方传媒出于推销其意识形态或“分化”中国等险恶用心,经常恶意制造谣言以蛊惑视听,以对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产生恶劣影响。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手段的作用受到很大削弱,在西方强大的网络信息浪潮面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受到削弱甚至被抵消。

(二)多元价值观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冲击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政治实力,综合利用各种手段,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加紧与我们党争夺青年,争夺思想文化阵地。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的弱点及其消极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使我们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心理。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再加上党内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导致部分大学生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怀疑。

(三)流行文化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冲击

流行文化是一种以青年为主要对象的流通文化,其主要功能是娱乐。由于其过分强化和突出文化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消解文化的意蕴和艺术价值,缺乏现代人文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的底

蕴,使许多青年学生在淡忘自我意识和自我判断的状态下,产生了一种拒绝道德追求、只求当下快乐的道德虚无主义的文化心态,造成部分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价值观念扭曲,丧失对现实的责任感。

(四)意识形态宣传的滞后和被动影响教育效果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宣传中使用教条化的语言较多,缺少引导大学生去认识、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的科学方法。二是宣传本身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新问题、新现象难以用理论说明。三是传统媒体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变化。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信息即时性传播,出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客体的共同在场,这极易使政府的声音弱化,政府在重大事件观点上的权威性受到削弱甚至被质疑。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

(一)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新时期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加强高校领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吸收社会生活中的新成果,在实践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贯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理念,用通俗的语言和大学生熟悉的事例说

明深刻的道理,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进一步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二)以人为本,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学校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能力提高为主导的新理念,改变过去单纯知识灌输的旧观念,将学生关心的时事、热点、学生自身的未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点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教学效果。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主要特点和规律,采取对话、交流、讨论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加强网络阵地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管理 面对西方国家强势信息的冲击,要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主动研究网上传播的特点和艺术,特别要注意研究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丰富工作手段,拓展信息传播的平台和载体。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支既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网络传播的队伍,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和文化价值观念占领网络阵地。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人文环境

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支撑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抵御西方反动意识形态、腐朽文化渗透的环境屏障。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思想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校刊、校报等校园文化载体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等,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作具有时代特点、反映当代大学生风貌的文艺作品。通过积极健康、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校园文化的开展,构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人文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作为意识形态的学校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问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34).

[2]张权民.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7). [3]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2008(1).

[4]江潭瑜.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新视野,2007(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c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