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2 20: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选贤与.能与:____________ (2)不独子.其子子:____________

(3)女有归.归:____________ (4)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

4.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

是,甲文中的“”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5.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1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 (2)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

(3)故.制礼义以分之_________________(4)以.养人之欲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译文:

(2)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译文:

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__________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_______________。(2分)

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阐释礼制产生的原因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3题。(10分)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乙】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

【注】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1 (1)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 (2)上常临.

镜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

(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1)同“举”,推举。 (2)以……为子 (3)女子出嫁 (4)通“悦”,愉快。

2.A

3.(1)译文: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就不会发生。

(2)招募能搬(木头)放置(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4.取信于民(表明不欺骗百姓);“讲信”

5.不同意。示例 1: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

示例 2:太子老师代罚不符合“修睦”(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二)

1.(1)是。(2)幼而无父。(3)所以。(4)来。

2.(1)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

(2)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参考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本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3篇(含答案)

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三)

1.(1)以……为亲。(2)面对。

2.(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2)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3.提示:围绕“善于纳谏,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中的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参考译文】【乙】

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6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