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更新时间:2023-05-25 18: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海宁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中心园 吴海燕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社会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托班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遵循生活化、兴趣性、多元化、适宜性的原则。采用教师组织、家长助教、大带小等途径让幼儿通过集体参与、分组活动、轮流活动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场地与路线的采点、家长工作、方案的设计与宣传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谈话、引导提醒、鼓励接触、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幼儿亲临社会。同时又注重通过直观化的原则总结延续活动,使幼儿、家长、教师都获得发展。

关键词:托儿 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性教育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但同时又对它们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亲自去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从而去适应社会。因此,社会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新《纲要》提出的社会教育内容之一。同时新《纲要》强调“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世界的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为主,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直接经验。社会实践是在幼儿亲自进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规范,掌握社会行为技能、体验社会情感的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大自然、大社会的资源,幼儿能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亲手操作、亲自实践,它是幼儿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我们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部分。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育中,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在中大班进行,尤其是大班的幼儿。对于托班的幼儿,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自主性、合作性等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较弱、发展较慢,组织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外出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一般都以亲子活动的形式组织,幼儿园独立组织的活动少之又少。那么是否托班只适合组织亲子活动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呢?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能否有效的组织呢?同时,又该如何选择适宜的内容,如何组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呢?我们在托班进行了尝试,肯定了托班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可行性、重要性,并在组织的内容与形式、方法上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与内容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一)目标的确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贯彻《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

1、培养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需要,有自信心。

2、关注社会生活与周围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初步掌握简单的社会行为技能。

3、乐意与人交往,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

4、培养初步的责任意识,提高独立能力。

5、关心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初步的爱长辈同伴、爱家乡的情感,具有同情心。

(二)内容的选择

1、内容选择的原则

(1)生活化:为托儿选择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特别注重生活化,与托儿的生活紧密相连。选择的地点与内容都应是托儿所熟悉的,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同时帮助托儿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拓展生活经验,获得知识,增长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2)兴趣性:根据托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幼儿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观察的目的性较差,不会有意识的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同时他们的持久性也较差。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应特别注重趣味性,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开展活动。

(3)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以我们的大自然、大社会为教材,因此它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托儿了解的都是社会、生活中最粗浅的知识,这也要求我们提供丰富的内容让幼儿接触与感受。在选择时可以是各行各业,周边的各种环境等等。

(4)适宜性:托儿的独立性较弱,在选择实践活动时,应考虑路途的远近、操作活动的适宜等。一般我们选择周围较近的地方,充分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商店等资源。也可以与主题相联系,选择适宜的实践活动。

2、具体内容的安排

依据内容选择的原则,根据幼儿园所处的实际环境与可利用资源,选择相应的内容,在每月的月底安排一次专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结合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在活动安排的过程中还应考虑上下两学期的差异性,根据幼儿的能力与年龄,上学期,特别是初次的活动,可能幼儿的入园焦虑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可适当减少幼儿“走出去”的形式,而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如尽量安排家长助教、大带小等形式,既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又关注了幼儿的安全。

二、 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

(一) 从活动组织角度划分

1、纯教师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最主要还是由教师完成,经常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是由本班的教师策划、组织、实施。因此,在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教师安排一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活动内容。如一些近距离的参观活动、幼儿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技能操作活动等等。

在下学期的活动中我们安排了较多的参观活动,让幼儿能更广泛的了解社会知识,又能便于教师的组织,可谓一举两得。

2、家长助教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的教育,它需要幼儿园、家长、社区全方位的参与。同时家长的资源丰富,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拓展幼儿的社会性教育。对于托班幼儿而言,对家长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与信任感。因此,在托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可以有效的运用家长助教的形式。

那么,哪些活动适合用家长助教的形式开展呢?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适合家长助教的内容一般是这一活动的技能教师较难掌握或是一些特定行业,如理发师、医生等,我们请这一职业的家长来向幼儿介绍、展示、交流。也有一部分是传统的艺术、手艺等了解。如我们海宁有名的皮影戏、做月饼、老年人的舞蹈等,也适宜用家长助教的形式开展。再有就是幼儿实践、操作的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师难以全面的进行指导,于是请家长按意愿报名参加,协助教师组织活动,指导幼儿。 运用家长助教的形式开展活动,一方面能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让幼儿看到家长的特长,对家长产生敬佩之情,能进一步的培养爱长辈之情。

3、大带小

幼儿园的“大带小”活动是亲子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大带小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的交往,同时又不会像亲子活动一样产生较强的依赖感。在大带小活动中,小年龄幼儿通过向大年龄幼儿的榜样学习,促进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规则意识、适应能力、社会技能等的发展。

因此对于托班幼儿难以独立完成,而大年龄幼儿又能掌握的技能学习、以及以交往及环境适应为主的活动,我们以大带小的形式组织。如:大带小一起看图书、大带小参加全园性的游园会等等。有时外出的参观等活动也可以以这样的形式组织,托班幼儿观察没有目的性、而且也不细致、没有顺序,让大班幼儿带托班幼儿一起走出幼儿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幼儿观察,并适当的进行讲解,使托儿的参观活动更有效。

(二) 从幼儿参与形式划分

1、集体活动

这里的集体活动是指幼儿全体同时参与相同的活动。由于托班的班额较小,一般在20——25人左右,因此,大部分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都采用这一形式,特别是在开始和结束环节,都集体同时参与,这样组织效率高。

2、分组活动

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同的地点组成,而且每一个地点能容纳的人数有限,或者需要教师个别的指导、讲解,幼儿才能操作或理解,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般采用分组活动的形式,这样能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观察到位,教师的指导能全面细致。例如逛超市、参观蛋糕店等活动时,教师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每一组由一位教师带领,向幼儿进行讲解,引导幼儿观察,效果较好。再如在大带小的游园会活动中,每个活动点需要等待的时间,于是,我们也把幼儿按四人一组进行分组,由一名大班幼儿为组长,负责带托班的幼儿进行活动,教师在每个活动地点进行观察帮助,省时又省力。

3、轮流活动

在教师人数少,参与的活动地较热闹的情况下,轮流活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例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如在参与大班幼儿组织的爱心义卖的活动中,活动地较拥挤,托儿又必须在成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活动,于是我们便采用了轮流活动的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中组织幼儿进行安静的活动,一位教师带几名幼儿到活动地点参加义卖活动,买好后再换幼儿去参与,参与过的幼儿在活动室中交流感受,一起玩玩具。这样既保证每位幼儿都能参加活动,又能保证活动的质量,不走过场。

总之,这三种形式可能有机的组合运用,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可以灵活组合,其中的某个环节可以是集体活动,某个环节可以以分组形式开展等等。

三、 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步骤

托班幼儿的年龄较小,但给他们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能是走马观花式的大型集体观光活动,而应充分挖掘教育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教育的眼光去审视社会实践活动,用教育的手段去设计、组织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乃至全面的发展。

(一) 前期准备

前期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的好坏问题。因此,我们要细致、认真的做好这一环节。

1、场地与路线

地点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太过拥挤及热闹。同时路线也应近而安全,是幼儿力所能及的。在这准备过程中,教师最好要进行实地的采点,充分挖掘教育价值,考虑适合采用哪种方式,组织什么形式的活动等。

2、向家长宣传了解

首先要告知家长我们准备组织的活动内容,其次要向家长了解相关的知识与情况,特别是家长助教形式的活动,了解家长的具体情况,知道哪些家长有这方面的意愿与能力参与活动,或提供帮助。

3、了解幼儿情况、经验

通过讨论、交流、谈话、家园联系等方式了解幼儿的相关经验与知识储备,知道幼儿的兴趣点与疑问。

4、制定方案

在对各方面有了较具体、全面的了解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确定每个环节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方法等,避免活动走过场。

5、家长栏公告

活动前的宣传是取得家长支持的重要途径。 在家长栏中进行活动公告,使家长对活动的具体开展有了详细的了解,能有效的进行配合教育。在公告中应写明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目标、过程、要求及家长的配合等。

(二) 实施过程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1、谈话活动

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组织谈话活动。告诉幼儿活动的内容与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任务,特别是观察类的活动,让幼儿知道观察什么。逐步培养幼儿责任感与任务意识。

在谈话环节中,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外出的实践活动,更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以确保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2、实践活动中的指导

(1)安全提醒:小年龄的幼儿注意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因此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

(2)引导观察:幼儿的有意注意水平底下,观察的目的性较差。教师在活动中要不断的引导幼儿观察。引导的方式多种多样:语言的提示、教师的直接参与、动作的提示等。

(3)鼓励接触交流:托班的幼儿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合作,往往只是自己管自己的,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同时,他们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强调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的让幼儿多亲身接触真实的事物,在接触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如:在找春天的活动中,幼儿不仅用眼睛观察、感受,教师更是引导幼儿去摸摸、听听、说说,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春天,还引导幼儿向柳树、桃花等春天的景物问好,让幼儿在与景物的“对话”中饶有趣味的观察、潜移默化的记忆。

(4)创设情境:多元智能强调生活化的学习,模拟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虽然幼儿已接触到了真实的生活,但有时不是最全面的、最典型的,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幼儿真实的感受。如在购物等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真实的购物情节,让幼儿更真实的体验。

3、注意点

(1)教师的投入:幼儿的情绪易受成人及同伴的影响,教师投入的参与活动,能起到以情动情的作用,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

(2)劳逸结合:托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组织徒步行走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应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劳逸结合。如在参观活动“马路上的车辆”中,教师组织幼儿坐在人行道的空地上观察车辆,既得到了休息,又能让幼儿集中注意的观察。

(三) 总结延伸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切勿草草结束,活动的总结是对幼儿进行的又一次教育,会进一步增强教育的效果。我们尝试了多样化的总结形式。

1、图片(照片)展:幼儿的感受与表达是直观的、即时的,活动过后再让幼儿来回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利用在活动过程中的相关照片与图片,激发起幼

托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初探

儿的认知与记忆,开展回顾性的总结活动。

2、语言交流:语言的交流往往是最简便、有效的。在活动结束后即时的进行点评与交流,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如果与相应的实物或图片相结合,就更完美了。

3、实物展览:有些活动可以让幼儿收集相关的物品,在活动结束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展览。如在找虫子的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展示找到的虫子;在找春天的活动中展示收集的树叶、花瓣等。

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教育带有一定的反复性与渗透性的特点,我们在组织完一个活动后要进行相关的延续性的活动,或对某个内容组织多次的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了解,培养更稳固的品质。

四、 后续研究

在我们的尝试性的研究中对组织托班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了较粗浅的框架经验,但对于活动组织过程中的具体的指导策略没有细致的进行整理与深入的思考,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v5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