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浙江专用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细胞的代谢综合训练

更新时间:2023-10-06 03: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二 细胞的代谢

(建议用时:45分钟)

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D.需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1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POD的活性在发生改变,A正确;图1中,测定POD的活性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底物浓度为自变量,其他条件如温度、pH等无关变量均相同且适宜,如果改变温度等实验条件,则不一定仍是图1所示的结果,所以只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B项说法才正确,B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POD的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能从图中读出降低H2O2浓度后POD活性怎么变化,C错误;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失活,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或过低时,POD活性没有表现出失活,因此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D错误。

5.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 试管 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b c d -1

淀粉溶液2 mL 蔗糖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37 ℃恒温水浴加热10 min 将c倒入a,将d倒入b 37 ℃恒温水浴加热10 min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 mL 37 ℃恒温水浴加热2 min 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水浴加热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

B.应将本尼迪特试剂改为碘—碘化钾溶液 C.②④⑥中有一步骤的温度设置错误 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解析:选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选用的是唾液淀粉酶,分别加入不同的底物——淀粉和蔗糖,底物量、酶量、检验试剂量、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A正确。碘—碘化钾溶液只能检验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检验蔗糖是否被水解;而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糖,其水解产物均为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是否被水解,B错误。步骤②④的温度为37 ℃,步骤⑥的温度应为80~100 ℃,C正确。该实验是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要两组的底物和酶在混合前温度相同,混合后同时达到预设温度即可,故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D正确。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需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在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溶胶内均能找到葡萄糖

C.因酶具有专一性,参与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酶完全不同 D.只有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才能进行厌氧呼吸

解析:选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溶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蓝细菌可进行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线粒体内不存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内能够产生葡萄糖;细胞溶胶中存在葡萄糖。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参与该阶段的酶也相同。酵母菌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2

7.下列对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慢跑,可防止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需氧呼吸

解析:选C。慢跑消耗的能量相对比较少,且慢跑时氧气供应比较充足,避免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肌肉酸胀,A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比较小,零上低温条件下水果蔬菜不易产生冻害,且能尽量减少有机物消耗,B正确。马铃薯厌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种子干燥主要蒸发掉的是自由流动的水,自由流动的水减少,呼吸作用减弱,D正确。

8.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酵解的产物3-磷酸甘油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形成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线粒体嵴上 C.柠檬酸循环产生的少量ATP,用于下一阶段

D.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在电子传递链中将氧还原成水

解析:选D。糖酵解的产物是丙酮酸,A错误;柠檬酸循环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柠檬酸循环产生的少量ATP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不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C错误;柠檬酸循环产生的[H]可用于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阶段)产生水,D正确。

9.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1818

B.如果用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O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解析:选D。①~④分别代表CO2、H2O、丙酮酸、O2,a、b分别代表叶绿体、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a(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b(线粒体),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如根细胞),

181818

A正确。用O标记图中的①(CO2),在C3的还原阶段,一部分O转移到C6H12O6中,同时生

181818

成一部分H2O,部分含有O的水可以参与光反应生成④(O2),B正确。b内膜上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肯定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仅进行碳反应,故没有ATP合成酶,C正确。由于叶绿体为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者混在一起不易观察区分,D错误。

10.(2015·浙江一级重点校5月联考)如图所示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3

A.过程②需要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被膜,属于生产者 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解析:选B。过程②为需氧呼吸过程,如果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如果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溶胶和细胞膜上。过程③为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某些原核细胞中,如硝化细菌,其无核被膜,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过程④为厌氧呼吸,在酵母菌细胞中既能进行过程②(需氧呼吸),又能进行过程④(厌氧呼吸)。过程①为光合作用,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如蓝细菌细胞)中。

11.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 光照下CO2固定量-1(mg·h) 黑暗中CO2释放量-1(mg·h) 20 1.00 0.50 25 1.75 0.75 30 2.50 1.00 35 3.25 1.50 40 3.75 2.25 45 3.50 3.00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中两个指标分别是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呼吸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 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可知,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每天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时,3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 (mg CO2),因此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正确;同理,4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12.图示曲线表示夏季时,某植物体在不同程度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适当遮光均会显著增强净光合速率

B.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还原氢的场所只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4

C.M点时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D.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30%遮光时,在5:30至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低,7:30至1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高,A错误;a~b段位于图中80%遮光曲线上,此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结合题图可知,此时该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还原氢的场所不仅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还有叶绿体,B错误;M点时该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等于0,也就是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消耗的CO2量等于所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是就叶肉细胞来说,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正确;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说明此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而非CO2浓度,D错误。

13.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鉴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鉴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水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水浴加热后,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且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现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____________,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束后,再在其中红黄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内,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进行实验。

解析:(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会产生紫色反应;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可以水解为溶于水的多肽、氨基酸。(2)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还原糖,若两支试管都出现红黄色沉淀,则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若两支试管都不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水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3)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先确定系列温度梯度,再找出其中红黄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根据它们所对应的温度,在这两个温度值之间设置差值更小的系列温度梯度。

答案:(1)用双缩脲试剂 用蛋白酶处理 (2)两支试管均出现红黄色沉淀 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3)系列温度梯度 差值较小的系列温度梯度

14.水蕴草是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图甲表示水蕴草叶肉细胞中气体交换情况,图乙表

5

示该植物叶肉细胞光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水蕴草的叶肉细胞只存在图甲中的③④标号的状态时,对应图乙中的时刻(区段)是________。处于图乙中B点以后状态时,对应图甲存在的数字标号是________。

(2)图乙中C点以后限制光合速率增长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将水蕴草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mg/h) 黑暗下释放CO2的速率(mg/h) 5 1.00 10 1.75 15 2.50 20 3.15 25 3.75 30 3.50 35 3.00 0.50 0.75 1.25 1.75 2.25 3.00 3.50 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________。在35 ℃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是________ mg/h。若每天交替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在35 ℃时植物_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在30 ℃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________倍。

解析:(1)线粒体消耗O2、释放CO2,叶绿体中消耗CO2、释放O2,所以图甲中表示O2的标号是①④⑤,表示CO2的标号是②③⑥。图乙中的A点处于黑暗状态下,水蕴草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①②;图乙中AB段(不含A点和B点),该植物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①②③④;图乙中的B点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③④;图乙中的B点后区段(不含B点),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图甲中对应存在的标号是③④⑤⑥。(2)图乙中C点以后,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此时,限制光合速率增长的因素可能是温度、CO2浓度等。(3)光照下吸收CO2的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下释放CO2的速率代表呼吸速率。将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加即可计算出总光合速率。35 ℃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3.00+3.50=6.50(mg/h)。若每天交替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则在35 ℃时植物全天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00×12-3.50×12<0,故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在30 ℃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 ℃时的(3.50×12-3.00×12)/(1.75×12-0.75×12)=0.5倍。

答案:(1)B点 ③④⑤⑥ (2)温度、CO2浓度 (3)25 ℃ 6.5 不能 0.5

15.(2015·嘉兴高三教学测试)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三碳糖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三碳糖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u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