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书面作业1-3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21 12:1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市场》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 金融市场是指以( B )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A. 金融资本 B.金融资产 C.金融行为 D.股票和债券

2.金融工具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运行机制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 A )。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风险机制 D.效率机制

3.证券公司作为投资者而给自己买卖证券、并自担风险的业务是( C ) A.承销 B.代理买卖 C.自营买卖 D.投资咨询 4.票据是一种( AD )证券。

A.无因债权、证权 B.有因债权、证权 C.有因债权、证权 D.无因债权、证权 5.主要投向有价证券,且是一种间接投资工具的是( D )。 A.债券 B.期货 C.股票 D.投资基金券 6.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的发行证券叫( A )

A.定向发行 B.公开发行 C.直接发行 D.间接发行

7.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 C )万元。(注:股份有限公司6000万)

A.500 B.1000 C.3000 D.6000 8.专门融通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场所称之为( A )。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现货市场 D.期货市场 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深受欢迎的基本原因是( C )。 A.期限短 B.面额固定 C.流动性强 D.利率高

10.若采用折价发行方式,债券票面金额为100元,而实际发行价格确定为96元,债券到期时应按( B )偿还。

A 108元 B 100元 C 96元 D 104元

11.以下( C )发行方式,承销商要承担全部发行失败的风险。 A.代销 B.余额包销 C.全额包销 D.中央银行包销 12、短期国债的典型发行方式是( C )方式。

A.公募发行 B.拍卖投标发行 C.拍卖 D.推销人员推销

二、多项选择题

1.直接融资的优点在于( CDE )。 A.灵活便利,安全性高,易于取得规模经济

B.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为少

C.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率 D.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 E.由于没有中间环节,投资收益较高

2.作为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 ABCE )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

A.交易主体 B.交易工具 C.交易价格 D.交易地点 E.交易方式 3.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有( ABC )

A.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 C.公开市场业务 D.物价 E.利率 4.汇票的当事人有三方,即( ADE )。

A.出票人 B.贴现人 C.背书人 D.付款人 E.收款人。 5.按偿还方式不同可将债券分为(ABE )

A.可早赎回债券B.可提前兑现债券 C.分期付息债券 D.附息票债券 E.偿债基金债券。 6.关于间接发行描述正确的有( ABC )

A.可节省人力、时间 B.减少一定的风险 C.迅速、高效地完成发行 D.发行人要设立一些发行网点和派出众多发售人员

E.发行人要支付一笔较大的承销费用,从而要增加发行成本。 7.场内债券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BCDE )

A.交易品种多样性、大宗性 B.主要采取指令驱动、集中撮合的方式进行交易 C.提供标准化产品的交易 D.在有形的场所集中进行 E.以中小投资者为主。 8.债券交易形式主要有( ABCDE )

A.现货交易 B.回购协议交易 C.远期交易 D.期货交易 E.期权交易 9.货币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有( ADF )。

A.货币头寸 B.长期公债 C.公司债 D.票据 E.股票 F国库券 10.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AC ) A、不记名,可以自由转让流通 B、不受存款保险法的保护 C、其认购者多是非金融性大公司 D、其认购者大多是看中存单的高利率 E、其发行价格可以高于面额

11.有关商业票据发行价格的因素:( ACD ) A、发行价格=面额-贴现金额

B、发行价格=面额

C、贴现金额=面额×贴现率×期限/360 D、贴现率=贴现金额/面额×360/期限 E、面额就是其转让价格 12.债券的承销方式有:( DE ) A、直接发行 B、间接发行

C、私募发行与公募发行 D、代销

E、余额包销与全额包销

三、判断题

1.间接融资因为有金融机构从中获取收益,所以筹资者成本较高,投资者收益较低。( √ )

2.中央银行在公开金融市场上买入大量债券会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更为紧缺,市场的货币量有所减少,市场利率往往有所升高。(× )

3.场外交易的方式既没有固定的场所,也不进行直接接触,是一个无形市场。(√ ) 4.短期资金市场交易的信用工具主要是现金货币,故称货币市场。( × ) 5.第三市场的交易相对于交易所交易来说,具有限制更少、成本更低的优点。( √ ) 6.证券交易所只为证券买卖提供交易的场地,本身并不参加证券买卖,也不决定买卖的价格。( √ )

7.货币头寸又称现金头寸,就是指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的数量。( × ) 8.汇票的出票人应担保承兑和担保付款;本票的出票人则是自己承担付款责任。( √ )

9.债券通常规定了固定的利率,与企业绩效有直接联系,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 × )

10.认沽权证持有人有权按约定价格在特定期限内或到期日向发行人买入标的证券。( × )

11.债券发行人可根据债券信用等级来确定债券的发行利率水平,如果等级越高,可相应降低债券的利率。( √ )

12.同普通股相比,优先股具有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的特点。( √ )

13.由于商业票据的风险性比国库券大,流动性比国库券差,因此,商业票据的利率低( × )

14.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化可以成为中央银行调整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 √ )

15.所有公开发行的股票都可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 )

16.一般情况下,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应该高于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 × )

四、名词解释 1.金融市场

办理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和外汇买卖,以及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的场所。 2.货币头寸

又称现金头寸,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或不足的数量 3.汇票

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按约定的付款期限,对指定的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

4.证券投资基金

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资金,由管理人管理,由托管人托管,主要从事股票、债券等证券的投资,由持有人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一种证券投资方式。

5.同业拆借市场

又称为同业拆放市场,指具有准入资格的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短期资金融通活动的市场。

6.回购协议

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购买商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7.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可以在市场上转让的存款凭证。

8.第四市场

许多机构大投资者,进行上市股票和其他证券的交易,完全撇开经纪商和交易所,直接与对方联系,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证券交易,形成了第四市场。

9.开放式基金

指基金发行总额不固定,基金单位总数随时增减,投资者可以按基金的报价在国家规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的一种基金。

五、问答题

1.金融市场必须具备哪几个基本要素?

答:作为一个完整的金融市场,必须具备交易主体 、交易工具、交易价格和交易方式等四个基本要素。

2.简述汇票、本票、支票的异同。

(一)汇票、本票主要是信用证券;而支票是支付证券。

(二)汇票、本票的当事人有三个,即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本票则只有两个,即出票人与收款人。

(三)汇票有承兑必要;本票与支票则没有。

(四)支票的发行,必须先以出票人同付款人之间的资金关系为前提;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同付款人或收款人之间则不必先有资金关系。

(五)支票的付款人是银行;本票的付款人为出票人;汇票的付款人不特定,一般承兑人是主债务人。

(六)支票有保付、划线制度;汇票、本票均没有。

(七)支票的出票人应担保支票的支付;汇票的出票人应担保承兑和担保付款;本票的出票人则是自己承担付款责任。

(八)本票、支票的背书人负有追偿义务;汇票的背书人有担保承兑及付款的义务。 (九)支票只能见票即付,没有到期日记载;汇票和本票均有到期日记载,不限于见票即付。 (十)汇票有预备付款人、融通付款人;本票只有融通付款人;支票则都没有。

3.股票与债券有何联系与区别? 从股票与债券的相互联系看:

首先,不管是股票还是债券,对于发行者来说,都是筹集资金的手段,发行者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可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当然,在使用资金的同时,都要付出一定的报酬给投资人,这就是股息或利息。对于投资者来说,二者都是一种投资手段或交易工具,投资者可以通过任意一种工具,把资金投放到自认为最有利可图之处,按期获得一定的报酬。

其次,股票和债券(主要是中长期债券)共处于证券市场这一资本市场当中,并成为证券市场的两大支柱,同在证券市场上发行和交易。

最后,股票的收益率和价格同债券的利率和价格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因为在证券市场上,一种交易工具的价格变动必然会引起另一种交易工具的价格变动。

从股票与债券的相互区别看,主要有以下不同:

分即期上汇市场和远期外汇市场。5.按交易区域不同分为区域分区域性外汇市场和国际性外汇市场.

功能1.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2.提供资金融通3.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

5、简述黄金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

答:有成本因素,供求因素,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趋势,美元汇价的变动,利率和通乌纱帽膨胀,石油价格的变化,政治因素

6、金融期货合约的交易特点。

答:1.场内交易与清算所2.结束部位方式灵活3.标准化合约4.保证金与日结制度

7、金融期货市场和金融远期市场的区别是什么?

远期交易和期货交易都实现在签订一个未来以确定的价格买卖标的资产的合约。区别在于远期合约内容由买卖双方自由协商,在场外进行交易。而期货是标准化的远期,除期货价格外,合约的具体条款都有交易所规定,在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远期合约一般到期实物交割。期货合约一般到期前通过反向头寸对冲。远期和期货的买(卖)方具有买(卖)的权利,也有买(卖)的义务。

《金融市场》第三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货币市场的特征不包括( D )。 A、币种多B、管制松C、成本低D、一体化 2、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不包括( A )。 A、离岸性B、一体型C、分离型D、簿记型 3、所谓双边贷款指的事( B )。

A、国际银团贷款B、独家银行贷款C、辛迪加贷款D、联合贷款 4、下列不属于外国债券的事( C )。

A、猛犬债券B、扬基债券C、欧洲债券D、武士债券 5、欧洲债券市场上的主流交易品种为( B )。

A、固定利率债券B、浮动利率债券C、零息票债券D、步高债券 6、双重货币债券既包含债券属性,又包含( C )属性。 A、期货B、期权C、远期D、互换

7、欧洲债券的主要交易中心是( C )。

A、纽约证券交易所B、东京证券交易中心C、伦敦的场外市场D、美国纳斯达克 8、大多数公司到国外首次募股,通常采用( D )。 A、包销发行B、推销C、助销D、间接发行 9、最早推出信用衍生产品的银行是( C )。 A、花旗银行B、美洲银行C、信孚银行D、汇丰银行 10、一揽子信用互换是( A )的一种变形。

A、信用违约互换B、总收益互换C、货币互换D、利率互换 11、金融监管的原则不包括( C )。

A独立性原则B、合法性原则C、经济性原则D、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12、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是( B )。 A、中国B、美国C、德国D、法国 13、日本的金融监管体制属于( D )。

A、双元多头B、单一监管C、多元多头D、单元多头 14、区域性的金融监管一体化为( D )。

A、世界银行B、美联储C、亚洲开发银行D、欧洲中央银行 15、下列国际监管协调组织中,影响最大的是( A )。

A、巴塞尔委员会B、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C、国际清算银行D、国际保险监管官联合会

二、多项选择题

1、离岸金融市场又可分为( ABCD )。

A、一体化中心B、隔离性中心C、名义中心D、记账中心 2、按市场功能的不同来划分,国际金融市场包括( ABC )。

A、国际货币市场B、国际资本市场C、国际外汇市场D、国际原油交易市场 3、按风险来源分类,金融风险包括( BCD )。 A、经济风险B、汇率风险C、信用风险D、营运风险 4、风险控制工具可分为( ABCD )。

A、风险转移B、风险避免C、风险控制D、风险自留 5、期权类信用衍生产品包括( ABC )。

A、附加购买期权条款B、违约期权C、信用价差期权D、信用联系票据 6、根据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将其划分为( ACD )。 A、交易风险B、经营风险C、会计风险D、经济风险

7、金融业经营中的外部性来源于( ABC )。 A、高杠杆经营所导致的负外部性

B、金融机构较强的传染性所导致的负外部性

C、金融危机对实物经济部门具有巨大的负外部性影响 D、信用创造带来的负外部性

8、金融监管的成本包括( ABCD )。

A、执法成本B、守法成本C、金融监管的道德风险D、监管失灵成本 9、美国中央监管机构包括( AB )。

A、美联储B、联邦存款保险公司C、金融机构监管局D、金融交易和报告分析中心

三、判断题

1、大多数欧洲债券是不记名债券。( √ )

2、全球国际股票发行额在整个资本市场资金来源中所占比例远远小于国际债券市场。(√ )

3、风险就意味着亏损。( × )

4、现代意义上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 × )

5、信用联系票据是普通的固定收益证券与信用违约期权相结合的信用衍生产品。(× )

6、金融监管与一般公共监管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 √ ) 7、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产生了金融机构倒闭风险。( √ )

8、金融监管的必要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从而意味着监管必然有效。( × ) 9、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双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 √ )

四、名词解释 1. 国际金融市场

狭义概念:国际间长短期资金借贷的场所。

广义概念:指从事各种国际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此种活动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一般指的概念是指广义概念。

2. 离岸金融市场

指主要为非居民提供境外货币借贷或投资、贸易结算;外汇黄金买卖、保险服务及证券交易等金融业务和服务的一种国际金融市场,亦称境外金融市场

3. 欧洲货币市场

利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该货币进行存贷款活动的银行业市场

4. 外国债券

国外借款人在一国国内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该国货币标价的债券

5. 欧洲债券

一国政府、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在国外债券市场上以第三国货币为面值发行的债券。

6. 金融风险

金融变量的各种可能偏离其期望值的可能性和幅度。

7. 利率风险

由于市场价格变化(利率变化)引起金融机构持有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协定利率跟不上市场利率变化而带来的风险。

8. 流动性风险

源于金融资产变现的风险。

9. 信用风险

又称违约风险,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 10. 久期

也称持续期,是以未来时间发生的现金流,按照目前的收益率折现成现值,再用每笔现值乘以其距离债券到期日的年限求和,然后以这个总和除以债券目前的价格得到的数值。

11. 金融监管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实在当局监管以外,还包括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12. 外部性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13. 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监管的制度安排,包括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及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

14. 金融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运行机制日趋规范与金融风险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过程。

五、简答题

1、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

预计未来国际金融发展趋势将会继续受到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呈现较大的波动与调整,风险犹存、竞争加剧将是国际金融基本特征。但美国经济、美国股市的波动影响,以及美元汇率的调整依然是金融市场的关注热点和焦点,美国的主导性依然是控制全球金融市场的关键。

2、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一)调节国际收支

(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为对外贸易融通资金。

2.为资本短缺国家利用外资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便利。 (三)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国际化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表现是:

(1)国际金融市场是跨国公司获取外部资金的最重要来源。

(2)国际金融市场为跨国垄断组织进行资金调拨,提供了便利条件。

(3)国际金融市场是跨国公司存放暂时闲置资金外流,有利可图的场所,也为跨国银行进行贷放款活动和获取丰厚利润提供了条件。

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有消极作用,主要表现是: (1)为投机活动提供了便利。

(2)大量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不利于有关国家执行自己制定的货币政策,造成外汇市场的不稳定。

(3)加剧世界性通货膨胀。

3、欧洲货币市场的性质和特征。

欧洲货币市场是一个真正的完全自由的国际资金市场,它与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特点:

1.摆脱了任何国家或地区政府法令的管理约束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必须受所在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的约束,而欧洲货币市场则不受国家政府管制与税收限制。因为一方面,这个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为了避免主权国家干预而形成的\超国家\的资金市场,它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货币发行国无权施以管制;另一方面,市场所在地的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欧洲货币资金,扩大借贷业务,则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尽力创造宽松的管理气候。因此,这个市场经营非常自由,不受任何管制。 2.突破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业务汇集地的限制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是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业务极其发达的中心城市,而且必须是国内资金供应中心,但欧洲货币市场则超越了这一限制,只要某个地方管制较松、税收优惠或地理位置优越,能够吸引投资者和筹资者,即使其本身并没有巨量的资金积累,也能成为一个离岸的金融中心。这个特点使许多原本并不著名的国家或地区如卢森堡、拿骚、开曼、巴拿马、巴林及百慕大等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3.建立了独特的利率体系

欧洲货币市场利率较之国内金融市场独特,表现在,其存款利率略高于国内金融市场,而放款利率略低于国内金融市场。存款利率较高,是因为一方面国外存款的风险比国内大,另一方面不受法定准备金和存款利率最高额限制。而贷款利率略低,是因为欧洲银行享有所在国的免税和免缴存款准备金等优惠条件,贷款成本相对较低,故以降低贷款利率来招徕顾客。存放利差很小,一般为0.25%~0.5%,因此,欧洲货币市场对资金存款人和资金借款人都极具吸引力。

4.完全由非居民交易形成的借贷关系 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是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的关系,亦即非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国际金融市场通常有三种类型的交易活动:(1)外国投资者与本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购买本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 (2)本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本国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国筹资者发行的证券 (3)外国投资者与外国筹资者之间的交易。如外国投资者通过某一金融中心的银行中介或证券市场,向外国筹资者提供资金第一种和第二种交易是居民和非居民间的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是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借贷关系。第三种交易是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又称中转或离岸交易,这种交易形成的关系,才是欧洲货币市场的借贷关系。

5.拥有广泛的银行网络与庞大的资金规模 欧洲货币市场是银行间的市场,具有广泛的经营欧洲货币业务的银行网络,它的业务一般都是通过电话、电报、电传等工具在银行间、银行与客户之间进行;欧洲货币市场是以批发交易为主的市场,该市场的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数额极其庞大,各种主要可兑换货币应有尽有,充分满足了各国不同类型的银行和企业对不同期限和不同用途的资金的需求。 6.具有信贷创造机制

欧洲货币市场不仅是信贷中介机制,而且是信贷创造机制。进入该市场的存款,经过银行之间的辗转贷放使信用得到扩大,这些贷款如果存回欧洲货币市场,便构成了货币市场派生的资金来源,把其再贷放出去则形成了欧洲货币市场派生的信用创造。

4、金融监管的理论解释有哪些及其内容。

金融监管的理论解释有哪些及其内容

答:1、公共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监管是政府对公众要求纠正某些社会个体和社会组织的不公正、不公平和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一种回应。监管被看成是政府用来改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手段。该理论认为自由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甚至由于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市场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过程,通过实施管制以纠正市场缺陷,避免市场破产。

2、特殊利益论

由于 “公共利益论”解释力的不足,在实证的基础上,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特殊利益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管制为被管制者留下了“猫鼠追逐”的余地,从而仅仅保护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整个社会并无助益。政府在施行管制的过程中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了。监管提高的不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而是被监管产业的利益。

3、社会选择论

是从公共选择的角度来解释政府管制的,及政府管制作为政府职能的一部分,是否应该管制,对什么进行管制,如何进行管制等,都属于公共选择问题。 4、经济监管论

经济监管论又叫监管经济学,是目前为止较为确切的一种理论,它提出了可检验的假设和一系列合乎逻辑的推理。根据监管经济学的观点,之所以会存在着监管的需求,是因为国家可以通过监管使得利益集团的经济地位获得改善。该理论认为政府监管通常发生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的利益,提高公共福利。 5、金融风险论

金融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业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金融风险的内在特性,决定了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对金融业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5、金融监管的成本构成。

一、金融监管的成本分析

金融监管成本从理论上来说,指的是金融监管部门为了实施有效监管,而对监管工作从组织、运行、实施所做的必要投入以及由于金融监管而使金融业在业务发展及金融创新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产生的损失。一般来说,金融监管的成本可分为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一)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直接成本主要反映的是金融监管工作中所投入的硬件设施,组织运作以及监管人才的培训及培养。

1、监管的机构设施、设备配备

从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来说,从人民银行总行到各县支行的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的是垂直领导系统。这一庞大系统,仅从办公场所、监管部门所必备的办公设备都是一笔庞大的成本投入。

2、监管活动的组织实施及运作

金融监管工作的组织实施及运作,包括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实践来看,每一次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工作,尤其是由总行统一组织的全国性现场检查工作,都必须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各层次监管工作在组织实施及运作中所投人的成本大小不一,但这笔监管成本在监管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只要开展金融监管活动,就必然要对监管活动在人、财、物上有所投入。

3、监管的人力资源配备及培养

金融监管工作为了能够适应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和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不断涌现,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使金融监管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为同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就更需要在金融监管的高素质人才配备及监管人员培训上加大培训成本。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利用普华公司对华援助项目,对金融监管的各层次监管人员进行了信贷资产质量、衍生工具、外汇业务等多方位的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也利用国内培训、境外培训等多种手段,加大了对监管人员的培训。这些培训虽然为我国的金融监管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投入的巨大监管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金融监管的间接成本

金融监管的间接成本主要是指由于金融监管力度的加大,而对被监管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的激励,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等方面有所遏制,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失。

1、监管对金融业务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

近几年来,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从成本理论来分析,这种监管严格,处罚严厉的金融监管,对于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审慎经营起到了积极的作秀,但由于监管的种种制度控制和各项处罚措施的实施,也使得对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激励机制作用下降,对于业务的发展和自身效益的提高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如金融机构“惧贷”现象。

2、监管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有所牵制

1993年以后,通过清理整顿,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加大了处罚力度,这种处罚不仅仅包括经济上的处罚,更加大了对责任人的处罚力度,这种严格的金融监管,虽然有效地遏制了一系列违规业务的无节制发展,但由于金融业务不能得到有效运营,如贷款的投放因担心出现不良而不敢进行。从这一点来说,金融监管也使金融业务发展受到了一定的牵制,付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本代价。

3、监管对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有所遏制

从理论上说,金融业务的创新,可以使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和利益达到一个较佳的层次,但由于在业务创新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作为以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金融机构,要想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然要进行金融创新。但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尚未能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缺乏进行金融创新的利益激励机制。金融机构创新有效益,也有风险,其创新获得的收益同得到的激励,在现行体制下。难以做到相互匹配,而金融创新所形成的风险,则要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两相比较,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必然会有所遏制,由此而来,也必然会使其利益有所损失。尽管金融机构是否开展金融创新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同金融监管的力度加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关系的。

二、金融监管的效益分析

金融监管的效益概括起来说,主要是可以提高金融监管自身效益金融机构经营效益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一)对金融监管自身效益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

由于中央银行对金融监管工作的重视,使得对金融监管各项软、硬件的投入成本加大。在此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监管,就必然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仅包含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各项制度,同样也包含完善和提高监管工作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各项内部基础制度。

2、不断加强监管组织

监管组织是实施金融监管的主体,一般来说,在监管成本投入较小的情况下,监管组织也必然难以得到扩充和加强。由于投入成本的加大,监管的组织体系也必然会得到不断加强,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组织体系。对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的合规性、风险性和效益性的监管,也将由于监管主体的增多,而更为全面、更为细化、更为有针对性。

3、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新业务和新领域,加大对金融监管人员素质培养是监管部门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在投入一定程度的监管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成本以后。监管部门所获得的效益回报必然是监管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这种整体监管素质的提高,虽然难以用一定量的金钱来加以衡量,但在维护金融秩序,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金融机构效益

从长远来看,金融监管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值得的,因为中央银行监管相对独立,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整个社会经济金融秩序和稳定为重,能够为金融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各金融机构能够在同一外界环境中开展业务竞争,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有效竞争,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的有序发展,推动金融创新能力的合理开发。金融机构的最终收益将远远超

过由于金融监管的监督和限制而形成的成本付出。

(三)社会经济效益

金融业是一个高负债行业,关系面广,渗透力强,其业务活动关系到千家万户存款人的利益,涉及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金融业的稳定关系到经济稳定和国家稳定。尽管金融监管的成本付出(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很大,但如果金融监管当局为节省成本而放松监管,那么金融业破产倒闭的社会成本则更大,将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因此,金融监管的效益表现在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上,将是无法估量的。简单地说,金融监管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效益来说,可以维护金融体系秩序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保障整个社会环境的安全。

三、对促进金融监管成本及监管效益有效配置的建议

1、合理设置监管机构,完善监管制度,配备监管人员,降低监管的直接成本

金融监管成本的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金融监管机构设置、而最主要的是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高效。其标准应该是,既能够全面有效地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使监管领域不会出现监管“真空”,对金融机构的各项金融业务能够做到全面的和动态的监控;另一方面应该能够以高效、精干的原则配备监管人员,以最少的监管人员来达到最佳的监管效益。

2、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自负盈亏),从体制上使其重视监管成本和效益

从降低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成本的角度来说,应该加快金融机构的改革步伐,使各金融机构真正成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法人机构,使金融监管的客体重视自身的风险,审慎地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以此减少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的检查频率,节约监管成本,从金融机构自身的有效运作中提高效益。

3、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强其自我约束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益,保证金融机构的良性运作,相应地可以减少金融监管的成本投入。

4、采取适度监管的方式,促进金融业务发展和创新

对于金融机构在不违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可以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合规经营的创新业务,金融监管部门应该采取适度监管的方式,帮助金融机构在合规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正确处理好监管与创新的相互关系,不能仅仅认为监管就是纯粹的监管,而应努力发挥金融监管“查、帮,促”的作用。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金融监管的成本投入和效益获得得到佳的配置。

5、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使产生金融社会风险的成本及金融效益的获得,能按照投入产出的原理合理分配

在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金融监管的人员多少或检查的次数多寡来评价监管成本,在监管效益上,也不能以一家或少数金融机构的收益为审核标准,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业有效地评价监管成本和效益,还需要衡量金融监管在减少金融社会风险成本及增加金融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对于金融机构有效益的,也可能对社会无效益或有损害。在此情况下,应该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对那些损害社会利益,赢得自身利益的金融机构有效益的,也可能对社会无效益或有损害。在此情况下,应该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对那些损害社会利益,赢得自身利益的金融机构应加大监管成本,从严监管,对于有利于社会利益,尽管自身利益受到一定的冲击,从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应该从监管的角度加以支持和鼓励。

6、金融监管的失灵的原因。

答:1.监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2.监管抑制3.缺乏竞争机制4.成本一收益税

7、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因素

答:1.实体经济因素2.金融技术因素3.经济制度因素

在金融监管的成本和效益分析中,不能单纯地以金融监管的人员多少或检查的次数多寡来评价监管成本,在监管效益上,也不能以一家或少数金融机构的收益为审核标准,作为高风险的金融业有效地评价监管成本和效益,还需要衡量金融监管在减少金融社会风险成本及增加金融社会效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对于金融机构有效益的,也可能对社会无效益或有损害。在此情况下,应该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对那些损害社会利益,赢得自身利益的金融机构有效益的,也可能对社会无效益或有损害。在此情况下,应该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对那些损害社会利益,赢得自身利益的金融机构应加大监管成本,从严监管,对于有利于社会利益,尽管自身利益受到一定的冲击,从金融监管部门来说,应该从监管的角度加以支持和鼓励。

6、金融监管的失灵的原因。

答:1.监管人员的经济人特性2.监管抑制3.缺乏竞争机制4.成本一收益税

7、推动金融全球化的因素

答:1.实体经济因素2.金融技术因素3.经济制度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u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