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探讨

更新时间:2023-12-19 13: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探讨 建筑与规划系 林碧苍 工程管理系 刘元芳

内容摘要: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青年教师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加强对新时期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时代要求。勿庸臵疑,在青年教师队伍中存在部分师德败坏的现象,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警示。本文在详细分析造成此类师德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对策探讨,以完善师德规范、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师德 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也日益令人关注。德乃师之本,正如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根据他自己和别人的宝贵经验,他知道,通过你是什么样的人比通过你知道什么,可以获得更大的收获。”作为教师,“他不仅应当教育自己,使自己达到理想的境界,而且还应当教育别人,他选择了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青年教师正在成为高校教书育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未来一代人的教育。

一、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时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以及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它呼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将落到青年教师身上。因此,帮助青年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代之于现代素质教

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探索新时期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乐教精神,既是教育改革深入的关键和教育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那么,何为师德建设?它又如何影响并决定了未来一代人的教育问题?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综合的范畴,由信念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构成。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阶级、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赋予师德不同的内容。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顺利进行教育工作,履行自己崇高的社会职责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校师德的内容是:(1)敬业也乐业,即热爱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忠于职守,具有较强的信念和责任心,这是高校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2)奉献与爱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协调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关系的师德规范。视生如子,爱生如命,无私的把知识和才华传授给学生,是教师高尚心灵的体现。(3)以身作则与为人师表,教师劳动特点的示范性决定了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主要规范之一。教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和表率作用,这是对学生教育的基本方式。(4)育人与自育,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要既当“德师”,又当“人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和知识水平,力求始终站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

新世纪高校大发展赋予了高校新的历史使命,高校教师不仅要成为大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更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者,生活上的参谋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能有坚实

的基础,才有强大的后劲,为加快我国生产力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这就对当前高校师德建设问题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讲,是一支好队伍,多数青年教师能忠于职守、安贫乐教,以满腔热忱为祖国和科教事业的发展积极奉献、勤奋工作,表现了较高思想道德素质,也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平凡又崇高的榜样。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滋生了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价值取向。同时高校中对教师思想教育有所削弱,工作不落实,不到位,对青年教师更是重业务轻培养,出现了高校教师理想信念的动摇和师德修养的滑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心信念出现动摇,敬业意识淡薄。在我国,任何行业高尚的职业道德,都来源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对本职工作的热忱,来源于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其特点决定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自觉地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必须热爱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必须具有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决心和勇气。可以说,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内心信念支撑着教师认真履行教师职业,是教师敬业的原动力。但从目前情况看,这种原动力正在一部分青年教师中消失。部分青年教师敬业意识淡漠,他们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认识不足,没有摆正自身的职业角色,投入教学工作的责任心不强。这种人虽然不多,却严重损坏了青年教师的形象。

2、投入减少,育人意识淡薄。教师的劳动是最复杂、最微妙、最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由于难以准确量化和随处监督,因而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由于只能集体协作完成而成效显现又比较慢,因而要求教师不计个人名利,不追求短期效应,具有默默奉

献精神;由于难以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因为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事实证明,教师师德越高尚,投入精力越多,教育效果就越好。但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受趋利的负面影响,把部分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趋向于中性,具体表现为,人生理想趋向实际,个人幸福追求实在,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个别青年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视教学为副业,把大量精力用于市场投机及一些商业活动中,心分几头,直接影响了教育秩序和教学质量。

3、“言传身教”的教育和示范作用降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人格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有正其身,如正人何?”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教育性和示范性。教师用身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有力推动学生在道德品质的成长中由“知”行“行”的转变。但有部分青年教师因缺乏完善的师德修养,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方面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具体表现在言行不一,他们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而自己上课却迟到早退,随意调课不打招呼,个别教师甚至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行为带给学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存在以上问题的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逐步推进和改革开发程度的纵深发展,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也日益暴露出各种问题,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某些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在社会主义转型时期,面临

市场经济大潮和中西方文化的撞击,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也在下滑,学校不是世外桃源,青年教师作为社会成员,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必然也会出现师德下滑,青年教师大都受现代伦理道德的教育影响,头脑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较淡薄,导致在一部分青年教师中表现为理想目标的实际化,价值理念的实惠化,道德观念的自我化,重利轻义,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严重。

2、对青年教师的管理,激励体制尚不完善。由于高校改革滞后,校内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师德建设体系尚不完善,师德建设未能落到实处,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使得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在对青年教师的管理上不够严格,对于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力,在实德考核中,缺乏量化的指标。在教师培训中,较注重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忽视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的培训。同时在学校师德建设导向上力度不够。比如在职称评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评审中,一般只注重其科研、学历,很少也很难再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进行比较,这无形中也助长了青年教师重业务,轻教学的倾向。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错位,使得教师的思想教育成为学校的薄弱环节,从而造成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下降。

3、青年教师自身面临的负担和压力使他们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目前教学第一线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他们大部分一毕业就走上讲台,成才心切,在学历、职称,承担新课任务等方面普遍存在较大压力,加上他们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经济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票子”、“房子”、“孩子”等实际问题困忧着他们的生活,影响了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工作的负责。在学校教学中,大量的课时压力使他们没有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其他方面问题,也往往容易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造成师表意识的淡化。

四、进一步推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