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高一历史导与练第16课《抗日战争》导与练(新人教版必修1)

更新时间:2024-01-03 22: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导与练

【重点讲解】

一、1931~1937年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的危机空前严重;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一味妥协退让,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宣传与领导。

2.特点

(1)广泛性(区域和阶层):区域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东北军民;学生;国民党爱国力量;许多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这次运动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

(2)抗日与反蒋相结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反蒋)

(3)艰巨性。 3.影响

(1)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3)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4)促使中国政局由内战、对峙到合作抗日的转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作了准备。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1.过程

(1)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瓦窑堡会议,确定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包括的内容有:①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②八一三事变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③八一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红军接受改编。④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特点

(1)具有广泛的民族性,是全民族广泛而长期的合作。

(2)没有一个统一的正式的组织机构,也没有一个为国共两党所共同承认和正式公布的政治纲领。这一特点,加重了统一战线的不稳定性,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

(3)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和军队,中国共产党只掌握局部政权,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是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4)统一战线内部始终存在着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即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它们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始终。

(5)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取胜的原因 1.特点

(1)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连成一体。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国共两党阶级属性的差距决定了该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内部存在尖锐斗争。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做出巨大让步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不退缩,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取胜的原因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中国人民长期的、团结的、全民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战,对打败日本、取得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中国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难点分析】

一、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 异同点 国民党正面战场 共产党敌后战场 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 在敌后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路线 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装力量 依靠的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区别 战场范围 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的进攻 作战规模和方式 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在军事上的共同抗日的合作表现。两个

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同仇敌忾,在驱逐日寇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了贡献。

二、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

区别 战争领导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 民众动员 战略战术 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国际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学法导航】

1.本课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明显。对于列强侵华,要分析其原因、危害和影响、认识等。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

2.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抗日战争中国取胜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李鸿章采取避战白保、消极应

3.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也可以按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并按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三条主线,进行“分段”(抗战三阶段)和“归类”(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的综合整理。如果能进行书面总结,将会大大有利于对这个阶段历史的宏观把握。

【热点追踪】

纪念抗战胜利66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开展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暨日本侵华罪证展2011年9月18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展览将持续到2012年3月31日。 此次展览共分“历史照片中的见证”、“战争遗物的折射”、“反对侵略祈愿和平”三部分,展出600余件文物,133张照片。 展览第一部分主要以图片反映日军侵华的罪证,分四组,分别是“侵略狂热”、“狂轰滥炸”、“断壁残垣”、兽类行径。第二部分分为“野心昭彰的侵略地图”、“侵略缩影的画报画刊”、“鼓噪侵略战争的书刊”、“侵华日军的武器装备”、“虚妄的宣传品纪念品”、“贪婪的资源控制与经济掠夺”、“‘共存共荣’”旗号下的殖民统治。第三部分反映了日本各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以各种方式表达反对侵略、祈愿和平的心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告诉记者,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当时日本主要新闻媒体如每日新闻社、日日新闻社等均派有随军记者到达中国,报道侵华日军在中国的战斗经历。日本战败前,日本政府要求销毁所有对日本不利的档案,数千万份日本罪行记录被付之一炬。

【小资料】

中国军人的楷模──抗战军魂张自忠

张自忠(1891~1940),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张自忠将军是强硬的抗日派将领,与日本人不共戴天,他一生身经百战,这里只说说他与日本人的最后一战。1940年5月,敌人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将军指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