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立项结题验收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4 08: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精品课程立项结题验收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程负责人 建设经费 姓名 朱劲华 项目基本参情加况 人员情况 周宾 周晓伟 于基政 汪平 魏宝庆 性别 女 女 男 男 女 男 男 男 女 男 男 人体结构学 专业基础课程 朱劲华 周宾 5000 年龄 41 55 61 59 60 55 45 44 37 36 32 授课对象 职务/职称 建设时间 职称 副教授 学分 6.0 三年制护理专业 副教授 2012-2014 在课程建设中承担的主要工作 人体结构学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建设及网络的建设 人体结构学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副教授 建设及网络的建设 副教授 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建设 副教授 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建设 高级实验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实验实训的建设 实验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实验实训的建设 讲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建设 黄连春 王路进 谭美云 朱祖健 雷鸣 实验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实验实训的建设 副教授 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建设 实验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实验实训的建设 讲师 人体结构学课程的建设 说明:应包括课程基本情况概述、课程建设内容(如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教材、基本教学文件、课后辅助教学环节建设)、课程特色、项目组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及获奖情况等,字数控制在4000字左右。 《人体结构学》课程是我校第二批建设的精品课程,根据我院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在对本课程多年教学和实践积累的基础上,2012年初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学校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课程组全体人员全力以赴,积极参与进行课程建设,在教学管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取得了显著成绩,使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程基本情况概述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护理、康复、影像技术、检验等专科医学的主干课程,也是药学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我院于2006年整合了人体解剖学系和组织胚胎学系的教学资源,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融为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一体。课程设立的主要原因:一是我校医学相关专业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二是相应专业的课程改革要求基础医学的教学内容尽可能相互融合。人体结构学课程就是顺应上述需要应运而生,它继承原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医学与人文的融通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人体结构学”在高等医学护理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中举足轻重,是学生步入医学殿堂的首级台阶,是对医疗卫生事业感知和认同的起点,因此,“人体结构学”既是医学院校医学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源头。合并初期我们选用的教材是江汉大学卫生技术学院主编的《人体结构学》,任课教师分别来自于两个学科,但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合二为一。2011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材正式出版发行,我校老师任第三主编和编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了两门学科在知识结构上的融合优势,为人体结构学的教学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改革,本课程已日臻成熟为医学相关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目前每年承担人体结构学教学任务1500学时。承担本课程教学的专任教师有11人,课程主讲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双师3人、占54%;讲师2人、实验师以上教辅3人,其中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占18%。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硕士研究生3人。年龄结构:45以下6人,占54%;50以上4人,占36%。整个团队老、中、青结合,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均长期从事人体结构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精品课程建设内容 (一)认真制订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 为使本课程的建设取得实效,我们根据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并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根据精品课程申报书申报内容,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从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实施。从两年的实施情况看,基本完成了当初的建设内容。 (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我们在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时,完全按照护理岗位的需要精心选择合适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一是以“基础结构”为本,“功能系统”为纲,融为一体,学科交叉。 二是以“器官”为中心,建立多视角有机联系的整体知识构架。 三是以“护理操作”为任务,建立“护理应用解剖”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模块如下图: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要求,结合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法: 除神经系统总论和四大基本组织在教室上理论课外,其它的内容在实验室实行小班教学,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确定“学生预习——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标本——教师指导检查——学生复习——教师小结”6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既解决了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又增加了学生观察标本教具的时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其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法: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如:辨认形态。学生分组自主讨论观察模型、标本,能辨认课程标准上要求的人体结构,并能与活体部位进行对比。各组长对组员课堂动手情况做出评价;教师对部分同学提问并做出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3、活体指认法 大体解剖的知识记忆内容较多比较枯燥,但又都是人体肉眼可见的结构。因此,在讲解运动器官时,可让一学生在讲台上做活体模型,让其他学生结构指认,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也可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法 讲解完四肢运动功能后,让学生到讲台做示范,演示各肌群、骨骼的功能。 5、口诀记忆法 神经系统一直是大体解剖中记忆点最多的内容,编成口诀后学生立刻觉得很容易记忆。如“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舌下全”。 6、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人体结构学属于形态学的学科,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正常人体的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为此,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及动画,图文并茂地讲述人体的形态和结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用如下: (1)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 人体结构学为典型的形态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大量的标本、模型、挂图配合,理论课教学效果差,教师劳动强度大。利用多媒体手段正好可以变呆板的平面挂图为清晰活动的立体画面,将细小结构放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目前人体结构学教学已全程多媒体教学。 (2)多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 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我们力求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如活体观察利于表面解剖、模型演示利于感官的直接刺激、图谱和挂图的简便有效以及板书的条理有序等,尤其是体标本和尸体解剖可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所以在利用计算机优势的同时,充分结合传统教学方法的长处,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快速正确理解人体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加深记忆。 (3)利用校园网络开展互动式教学 开发网络教学模式,实现网上课件下载、网上答疑、网上图库等。 (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建立局域网 建立了显微数码互动网络实验室,配备有多媒体投影系统、先进的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和 70台配置先进的连网的多媒体电脑,形成局域网。资源有人体结构学教程、解剖学标本图谱、组织切片照片、人体结构学实验考核系统等。此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通过主机可更直观的为学生作示教,并可以同时辅导多位学生观察组织切片,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7、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因此,我们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如根据教学进度要求每个小班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定期举行知识竞赛,内容以教学难点和重点为主,力求形式新颖,方法灵活,同学们乐于接受。在每学期的教学中,我们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展解剖兴趣小组,由教师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动手制作标本,并对其所作的标本贴上制作者的名字,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通过多年的积累,尤其是新校区建立后,学校对解剖教研室的投入,本实验室目前拥有瓶装标本250余件,各类模型400余件,尸库存储尸体15具, 分离标本100余件,整体标本10具。电子触摸屏1台以及数码互动实验室1间。 自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解剖实验室又增添了断层标本1套,人体解剖系统骨架8套及九大系统模型各一套,完善了教学资源。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边讲边动边看,让学生先在模型、标本上找到并观察所需要掌握的结构,老师再结合临床应用讲述该结构,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了“我找到了这个结构” 、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结构” 、 “我理解掌握了这个结构”的课程能力目标。 (五)课后辅助教学环节建设 1、网络资源建设 在网络资源建设过程中,人体结构学相关的课程标准、教案、习题、实验指导、教学图库、电子课件及教学、实训的授课录像等教学资料已经陆续上网,学生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获取这些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下表是与教学相关的已经上网的教学资源

2、开放解剖实验室,让学生课后多观察实物,加深形象记忆。 三、《人体结构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特色 《人体结构学》精品课程建设在教学观、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都展现了课程特点及专业特色。 1、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学观 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多种形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现了把所学的知识转为应用能力的目的。 2、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临床护理发展的需求,结合我院多学科、多层次办学情况,我们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教学、第二课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教学形式相结合,形成了人体结构学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既增强了学生基本技能训练,提升了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阔视野、拓展了知识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符合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医学护理人才的需要,为将来学生走向临床做了必要的准备。 3、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标本解剖观察相结合 几乎所有解剖学的理论教学课室、组织实验室有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用电子课件、视屏、动画、图片等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人体解剖实物标本、模型、挂图、学生亲自动手相结合,完全可以生动全面地进行高职护理专业的人体结构学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浓厚兴趣。 四、课程组在创建精品课程期间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1、2012年度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篇:高职院校“组织胚胎学”教学改革探究,朱劲华 黄连春,镇江高专学报,2012年7月,25(3) 2、2013年度谭美云制作并主讲的微课作品《上肢带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3、2014年度谭美云制作并主讲的微课作品《传导通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获得“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第二届微课比赛二等奖” 4、2014年度谭美云制作于基政主讲的微课作品《前臂骨》获得“全国卫生职业教育解剖学专业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2014年)优秀微课一等奖” 5、2014年度朱劲华指导学生申报江苏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课题,获得立项。 6、编写相关教材5本: (1)《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江苏科技出版社 朱劲华 谭美云 雷鸣 (2)《人体解剖生理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谭美云 (3) 《人体解剖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于基政 (4)《人体解剖学》 江苏科技出版社 于基政 (5)《组织胚胎学》 中国科技出版社 黄连春 资料、印刷费:1000元 经费使用情况 录像制作费:2500元 劳务费:1500元 教学系 部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意见 学校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t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