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价值与迷失
更新时间:2024-06-15 08: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80年代、90年代散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论90年代的散文创作的价值与迷失(提纲) 王冰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水平、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水平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的创作成绩非凡,呈现出全方位开放的状态,他们的创作充满生命的激情和个性化的特色,这使得当下散文的创作,在感觉、形态等各个方面得以多维度地展开。它既是当下社会各个生活层面的折射,又是现代生活的消费品;既是一种群体行为,也是个体生命知性、智性的表述;它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立体的内涵。其中,老一代的博大、中年一代的厚重、年轻一代的锐利,使当下散文创作呈现着三代同堂的繁荣局面。他们为我们散文的创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给我们当前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有意的启示。 2、当今的散文研究在众多散文理论家和批评家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可喜的突破和成果。他们的研究往往从大处建构,细处落墨,旁征博引,通达古今,充分吸取了古今中外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现代艺术理论的营养,以一种兼纳并蓄的宽阔胸襟和开放化的理论视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散文创作艺术的规律作出比较全面的透视和系统的探索。比如徐治平先生(著有《散文美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他的研究善于从文体特性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比较系统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与启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徐先生发表在《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1期的《九十年代中国散文扫描》既有理论的梳理,也有个案的研究,既对散文的发展脉络,也有对于横向的探求,是具有教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比如林非先生的研究,更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其中有许多创见性的理论,在理论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和突破,他在《关于中国现代散文史研究的问题》中,从散文本质特征论的角度界定了狭义散文和广义散文的定义,并且将现代散文分成了四种样式,即被成为“小品文”的“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抒情成分更浓,基本省略了叙事的因素”的“散文诗”;“侧重于议论性,然而在议论中又渗透了形象与感情”的“杂文”;“主要是叙事,当然也会具有议论和抒情”的报告文学,对于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而且林非先生在《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中还明确阐明了这种散文观:“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对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图景的再现,也往往反射或融合于对主观感情的表现中间,它主要是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比如傅德岷先生在《散文艺术论》中辟专章阐述散文的“情感与自我”,他明确地指出:“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我’则是情感赖以依存的能源。因为,无论是爱,是恨,是愤怒,是忧伤,是内心真诚的独白,还是对社会、人生的阐释,都要通过‘我’这一主体进行反映与表达。”比如曾绍义的《中国散文评论》,全书收入作者的散文研究论文50余篇,既有对散文现状的评论,也有对散文作家、作品的评论并开始有单篇的赏析,并逐步向总体研究的宏观俯视的具有审美规律的切实把握推进;比如王兆胜先生,他的散文理论触及的领域是广阔,给人一种理论研究的纵深感,他的散文理论既具有客观性,渗透着自己的反思与智慧 ,又侧重于散文理论对散文创作的指导性。其他的还有曾绍义的《散文论坛》、《走向崇高——中国当代散文发展论》,吴周文的《二十世纪散文观念与名家论》、《散文艺术美》,傅德岷的《散文艺术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新时期散文思潮概观》等,都对散文理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3、对于90年代以来的散文研究有如下成果:林非《关于散文、游记和杂文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年第1期),王兆胜《新时期中国散文的发展及其命运》(《山
东文学》2000第1、2期),钟锐《散文要讲辩证法》(《文论报》 2000年8月1日),红孩《大意失荆州 ——浅议当前散文创作》(《中国文化报》2000年11月9日),韩小蕙《散文怎么离文学越来越远了?》(《文艺报》2000年5月30日),李晓虹《散文应有更高层次上的繁荣》(《文艺报》2000年7月27日),刘思谦《代:女人生命的刻度—90年代女性散文中的代际现象》 (《文艺评论》年2000年第2期),郭海鹰《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一道绚丽风景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散文”》(《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王剑冰《二000年中国散文漫谈》(《散文选刊》2001年3期),梁向阳《90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延安大学学报》 2000 年第3期),刘锡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沈义贞《“散文热”与大散文》(《当代文坛》1998年第1期),沈义贞《论散文文类的规范性》(《文学评论丛刊》 1997 第1卷第1期),陈剑晖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古耜《当今散文问题多》(《文艺报》2001年8月18日)等等,这些理论家、批评家研究的视线即有对单篇单个人的研究,也有对于某种文学现象或某种趋势潮流的追寻,不仅涵盖了散文理论、散文批评和散文史这三大基本领域,而且还涉及到了与散文相关的随笔、杂文、游记、散文诗、报告文学等,不仅对整体的散文研究理论的构架进行了探讨、整理与规划,而且还在这个构架之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和看法,所有这些,形成了一个大抵堪称完整的散文研究体系,而且具备了形而上色彩的研究体系,它有利于促进现代散文理论向着个性化、系统化和立体化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具有科学性与深刻性,普适性与有效性的特点。
总之,当今的散文研究,学术视野开阔广博,思想立论谨慎严密,他们的研究拨开了覆盖在一种现象上的某种本质的道理,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对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即作家理论,作品理论及读者理论展开比较系统的梳理,以比较开阔的文化为背景,力求在理论的层面上,来寻求客观存在着的散文的内在规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散文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现在的散文散创作异彩纷必然给散文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必然会促进当前散文研究的深入变革和重要突破,由此当今的散文理论应具有前卫性、超前性、指导性的特点,对于新起的苗头有敏锐的肯定性,对于老旧的东西有独到的批判性。但我们的散文理论在这方面还显得不足,甚至有些滞后,比如对于散文本体的界定、对于散文创作主体身份的识别等等,这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的研究将从此出发,力求有所建设和建构。 2、当前,我们的散文研究明显对当下的散文创作,特别是那些年轻的散文作家关注不够,或者不够全面和深入,或者归纳面太窄狭,而要推动散文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帮助作者读者丰富自己的散文知识,依据一定的规律去进行深入写作与阅读,掌握更可操作性的规律,就有必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总结,特别是必须在关注已经为人们认可的名家的同时,关注正在成长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的散文作家,因为他们才真正是将来散文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
3、我根据众多专家、学者、教授的推荐遴选,从中选出了在创作上最具代表意义的48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她们是马丽华、桂苓、周晓枫、杜丽、王英琦、格致、王小妮、洁尘、斯妤、筱敏、张抗抗、冯秋子、张燕玲,张承志、李存葆、刘烨园、张锐锋、史铁生、黑陶、贾平凹、钟鸣、于坚、张炜、周涛、止庵,朱千华、雷平阳、盛慧、谢宗玉、周蓬桦、马叙、杨献平、黄海、习习、范晓波、阿贝尔、蒋蓝、玄武、雪松、李汉荣、杨永康、张生全、傅菲、陈洪金、周闻道、李傻傻、汗漫、柳宗宣等,并兼顾其他的散文作家的创作,希望通过对他们在散文方面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的研究,通过挖掘他们创作中独有的特色,开启一个较为完善的的研究视角,确实能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下的散文创作,以及帮助广大
读者更好地进行散文欣赏、评判,开拓一片更为完整的领域,提供一些更好的依据和路径,以此来填补当前散文批评和研究的某些缺漏,为当前的散文创作和研究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启示。
二、本文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思路和基本步骤,研究思路
(一) 我在研究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散文的研究应该在动态的研究中确定散文的研究方向,因为散文的创作是在不断变动、分裂、衍化的。一般说来,每一次创作高峰都是伴随着创作主旨、创作手法、创作文体及创造理论、创作观念的更新而出现的,因此,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我们要去探究散文创作的动态形成与变化,我们要使散文在不断的发展中充实它的文本和理论,最终形成弹性的良好发展态势,而社会历史学、文化学、心理学、阐释学、文体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中国古典文论及美学等等都对散文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对于散文研究向深度和纵向探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我的研究力图在散文理论方面超越“了悟”式的简陋思维,进入理论的精微层次,用理智的思辨向散文理论和创作问题的纵深进发;对于散文的解读和阐释,我力求做到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让自己在其中的论述尽量避免成为文学历史的史料堆砌或者观点悬空的理论表演,而要使它尽量成为由表及里的智性体验,尽量进入融理性与鉴赏于一体的批评境界。我不求面面俱到,更不愿隔靴搔痒,而力求纵深拓展、定向爆破,并呈现出一种全方位开放的状态。在本研究中,我力图抓住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的的独有特色,来探求90年代散文创作的价值和迷失,通过对于他们创作的特点和缺失,来探讨当今散文写作的路径以及他们在当前写作的位置和作用,并揭示这些散文作家创作对于最终开启散文创作新局面的意义,从而对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的阅读与写作做较为全面的概括,尽可能地去发展已经成型的理论,并对散文的界说作出了自己的回答,并由此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具有一定自足性、能够自圆其说并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审美规范。因此,我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1、这些散文作家在当前写作的位置和作用。 2、为当今的散文写作提供的具体的操作技术。 3、从散文创作的发展看人性的觉醒与演进。 4、探讨散文创作研究的本体意义和文化性质。 5、这些散文作家对于我们的写作产生的潜在影响。
(二)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步骤: 第一章 导论:90年代以来的散文概述 1992年,当《文化苦旅》《收获》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刊出后,文化散文开始在中国亮相,而“文化散文”作为一个概念,是佘树森在《九0散文谈》中提出的,这大概是最早对“文化散文”的理论描述。随后“女性散文”、“学者散文”、“新生代散文”、“校园散文”、“大散文”、“新散文”、“后散文”、“新生代散文”等等概念,可谓旗帜林立,特色迥异;随后刘亮程的出现,简直是散文界的一个异数,对于他的评价,无论是散文界,还是学界简直对他好评如潮,更有林贤治更是评价他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之后格致的出现也成为散文界的一个亮点,张守仁先生曾评价格致说:“格致的出现无疑是新散文领域的一个事件。” “我等待了十多年,终于等来了打通文体界限的佳作。”其他的散文家,比如刘长春、周同宾、朱增泉、雷达、肖复兴、卞毓方、王充闾、祝勇、庞培、谭延桐、王开岭、王族、詹克明等人佳作叠出,女性作家,如海男、素素、张立勤、周佩红、韩小蕙、赵玫、翟永明、铁凝、残雪、潘向黎、何向阳、陈蔚文、张燕玲、唐敏、叶梦、徐小斌、徐坤、陈染、林白、残雪、虹影、孟晖、赵园、潘向黎、楚楚、路也等也风格个性鲜明,创作成就突出,另外诸
多新散文作家的创作也渐渐成熟,比如杨永康、朱千华、韩青、雷平阳、盛慧、谢宗玉、周蓬桦、马力、马叙、杨献平、黄海、习习、阿贝尔、淡舟、右额天心、蒋蓝、玄武、雪松、高维生、李汉荣、张生全、傅菲、陈洪金、宋晓杰、周闻道、李傻傻、汗漫、柳宗宣、季栋梁、齐明达等,其中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辑“后散文书系”:沉河的《在细草间》、雷平阳的《云南黄昏的秩序》、蒋浩的《恐惧的断片》、汗漫的《漫游的灯盏》、黑陶的《夜晚灼烫》以及陈洪金的《灵魂的地址》,这六本书,各具特色,比如沉河的睿智沉郁,雷平阳的粗犷神秘,黑陶的精致细腻,蒋浩的冷峻悲悯,汗漫的俗中见雅,陈洪金的绵密多情,给散文打开了新的审美视野。
第二章90年代以来散文发展的原因 社会因素:
中国90年代社会思想活跃、丰富,它一改80年代思想改革与保守,开放与二元对立模式,明显地呈现民间性、多元化的特征,其内涵和格局表现在创作中,就是散文创作所涉及的立意和主题,以及写作的基本立场和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偏转,特别是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诸多散文作家的创作已明显收缩为一个局部的边缘的现象,个人化的趋势日益清晰地显露出来,当然“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及社会因素对于作家的影响,使90年代的散文创作也必然出现多元化的态势,这个时期的创作,或者富有哲理和人道精神,或者婉转抒情、或者倾向于个体内心的倾诉,或注重文体的创造与革新,甚至是一些大众消费的散文也应运而生。因此散文的创作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文化的积淀:
中国现当代散文传承的两条主线:其一,从独抒性灵的明清小品,经周作人、废名、林语堂、沈从文、张中行、谷林、汪曾祺、钟叔河、一直到90年代以来的贾平凹、止庵、桂苓为止,约十几个人,是最正宗的中国散文继承者;其二,由鲁迅开始,直到90年代的刘烨园等人。文化和文学创作的传承,具有了历史的蕴涵,以及中国文化的内在意蕴、中国文化的结构功能、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以来,历史文化的积淀,时代思潮的濡染,民族心理的传统影响等诸因素形成的综合凝聚力深刻地影响这些散文作家的创作。 个人主体意识的自觉:
文学创作必然受到作家个人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思维形式、审美理想的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个体主体意识高涨,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主体意识的多元性,使文体不仅最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而且包含了作家潜在的美学的、情感的、个性的审美心理结构;,他们往往从主体生存体验角度出发,以自己个体的知识建构为依托,根据个人的散文审美习惯,表达出一种崭新的想象力的空间,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印证了“文学是人学”这一观点。
第三章 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价值 1、现实生命的激情
当今的散文创作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的,虽然风格不同,或豪放,或柔婉,手法虽然不同,或传统或前卫,感情不同,或激昂或低沉,但都是充满真实的情感的,激荡着自己生命本真思考和冲动。这些作家往往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生命存在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他们的创作往往在对生活和社会深入的思考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弘扬了一种人文精神、生存价值取向。 2、个性化的抒写
在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中,个性化的抒写特征非常明显,冯秋子习惯“与生命对视”,
周晓枫注重“精神的质感追求和语言的意义”,桂苓在“日常写,写日常”中,写出了日常生活在写作中的经典意义,张抗抗继续“在人性中沉稳与升华”,筱敏听到了“历史雕塑里的声音”,斯妤“在爱中沉静”,洁尘“在绵密里坚持现代的硬度”,王小妮追求“诗性精神辐射下的散文空间”,马丽华是“坚实地站在大地上的抒写”,格致具有“背过身去的新视角”,杜丽沉浸在“智慧的诱惑与渴求”中,王英琦在“用探求的广度打磨自己思想的亮度”; 张承志的散文是“萦绕着民族之根的散文”,李存葆的散文是“焕发着劲健之力的散文”,刘烨园的散文是“充溢着生命之神的散文”,张锐锋的散文是在用“智慧之箭射穿文明的冥想”,史铁生的散文是“困绕着病痛之境的散文”,黑陶在散文里“贴着灼烫细密的文字进行飞翔”,贾平凹的散文是“弥散着文化之异的散文”,钟鸣在散文中“穿过文字的宿命寻找幻想”,于坚的散文“藏匿着民间之爱”,张炜是在散文中进行“方正方正的思想之旅”,从周涛的散文,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散文力量是大的,止庵是“在无意义中寻求意义的拾麦者”,所以我的研究就是从这写方面入手,来发掘他们散文写作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启示,以及由此呈现的五彩缤纷的散文格局,以便给我们的散文写作和散文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思考。 3、题材的开拓
既然90年代以来的的散文是置于动态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的,因此它既有古典审美的倾向,又与现实保持着必要而且紧密的联系。这个时期散文写作所依赖的文化背景,使得散文创作选择的题材具有开阔性,它既有一种中原文化的体现,又有一种边缘化的状态,还有两者在思想和文化的整合和融会,物质的,血缘的,还是精神的,‘人’的,对立、矛盾、缘份、相依,乃至宽容、理解、尊重、法律、民主,世事,血、心、生命,敏感,激情,求索,胸怀,力量,潮涨潮落,青春,苦难的茅屋、雨天、油灯、饥寒、冷眼、压抑、恐惧、梦想、渴望、等待、孤寂、虚无、绝望、挣扎、极端,宇宙的奥秘,如万物生灭,时序迁流,及人生的真谛,如生老病死,穷途末路等等一切都进入了这些散文作家的视野中了,题材相当广泛。
4、思辩色彩
在人的生命本能中,有一种对智慧的渴求,正是这种渴求使人始终处于一种上升的状态之中。而当下的某些散文,便是用这一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智慧的,它们或是呈现一种游离,或者表达一种忤逆,或者显出一种喧哗,但都在努力呈现自己的精神才智,他们在创作中踽踽独行,努力倾听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以及传达出来的某种,而正是这种智慧应该是引领我们进入智性阐释的一条主要途径。比如杜丽的散文,就是其中很好的体现,她的散文在文学性中渗透智慧性,在智慧性中显示自己的个性,内敛性、道德性,它超脱、聪明、甚至有些冷峻,给了我们一种很有益的启示。 5、语言的细密化
这个时期的散文,语言是有特色和意义的,句式长短合理、字面干净洗练,段落张弛有度,她的语言伏如虎卧,起如龙跳,有时似千里阵云,有时似高峰坠石,或如云鹄游天,或如群龙戏海,可谓骨气洞达。他们并不过多地借助修辞手法以及古字、冷字、典故、新词语和外来语来取胜,还是注重日常的普通话语的表达意义,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凡的气氛,作家汪曾祺说过:“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当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指的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常常采用了一种缝合的方式,集中了常规性以外的凝聚力,它以直抵内心的锋芒,甚至是有失偏执的自我意识去进行挖掘和焚烧,可以说是语言给予了我们一个唾手可得的巨大窥孔,让我们去了解这些作家语言的质地和由此表现的意义,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丰富性,毛喻原先生认为语言是人口开出的花朵,在语言中,大地对着天空之花绽放。此言不无道理。
第四章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迷失
1、想象力的缺乏
对于散文写作,本人一直倾向于散文写作的突破和创造,认为散文写作应该有一种本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一篇散文而言,它里面至少应该藏有一种精灵,并表现出一种崭新的景象,即散文中必须有它自己独特的力量,或是内容上的,或是形式上的,而散文作者也应该相应地通过反省,领悟到一种别样的东西。但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在想象力上却是缺乏的,他们的现实的激情,以及散文写真实的特点禁锢了他们创作往更深的层次发展。 2、文体和写作手法的陈旧
其实在散文创作中,一个作者只要把自己的笔锋稍微一偏转,就能写出了在体制和范式上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给人展现了一片新的天地和生机,但现在散文创作却在文体的创新方面表现出了过多的游移与枯竭,在创作中并没有倾力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和立足点,并以此作为写作的支点,进行文体的创新与自立,特别是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视角问题。它表现为一个作家如何处理题材,熔铸主题,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表现手法和语言等各方面,这些均有待进行突破和创新。 3、缺少真正的痛苦
当今的散文创作是缺少一种真正的痛苦的,即使有一种伤感在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透到现实的存在中去,即他的散文对于现世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对于低层的关注尤其不够,即使关注了,其中的疼痛又过于诗意化了,总体上来说,当代文学,正走在一片浮躁与迷茫之中,缺少新锐。更多的是缺少痛苦,于是更多的现出一种创作的乌托邦的幻象。因此散文的创作应该倾向于对真相和苦难的揭示,以一种直面的姿态去释疑,对现实鲜盈的空间做着自己特有的理解和诠释,将生活的本真从生命躯体中剥离出来,用以表现自己对描写对象至乃整个人类社会和宇宙的认识,要着重表现的不是人类所经历的外部世界,而是在外部世界所影响下的人本身的存在状态,把自己体悟到的内心风度、骨头硬度、血液浓度、精神厚度、文化深度、思维高度、语言亮度、明澈温暖表现出来,但这点在当今的散文创作中是缺失的,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以找到一种对于深层精神的探入,只是让人感到了一种虚空与静寂,难有一种真正的苦难意识,即使有,也是一种精英化了的苦难,与世俗的艰难无关。 4、先锋性的缺失
洪治纲却在《花城》2002年5期撰文《先锋:自由的迷津》,讨论90年代以来中国先锋小说所面临的六大障碍问题,认为先锋精神的诸多弱点已经暴露:比如虚浮的思想根基;比如孱弱的独立意识;比如匮乏的想象能力;比如形式功能的退化等等;似乎这些作家的先锋性已经在渐渐失去。作者并且指出,只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些障碍的存在及其威胁,才有可能找到有效的途径超越它,从而真正地重返先锋的自由之境,再度激活先锋小说的创作热情。 其实洪治纲先生在其中谈的诸多问题,我倒认为放在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上更为合适。因为通观这些散文作家的创作,虽然异彩纷呈,个性明显,但其中沿袭的依旧是传统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很少具有先锋性的特点,即使连必要的尝试也难以见到,比如一些名家的作品,如史铁生,他在病隙碎笔间写的大多是灵魂的事,是关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他命若琴弦的宿命的写作使他一直在顽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他散文的重量也在于此,但他对于文体的实验就显得不足;而就张承志而言,明显得他写作散文的手法还是依据旧有的那些,并没有什么大的突进;李存葆的散文“讲究气、韵、趣、味”(《也说散文》),并且能够巧妙地糅进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知识与内容,他以他的一腔浩然正气,高举宏大叙事的旗帜,对抗着当前散文写作中已经透到骨子里的某种琐碎与平庸。但他对于文本的把握方式也并没有新的突破。就是年轻一点的,也并不去过多的重视散文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的探求,比如庞培,他散文中出现的那种情绪化的,或者说是一种经过个人过滤了的生活场景,这种场景是晦暗的、潮湿的、似乎蒙着一层晨雾的朦胧,但这种场景的视角,必然使他的散文又限定在乡村的范围内,而难有更大的人性关
怀,先锋性所具有的尖锐性甚至是对事物剖析的尖刻性,他是难以具有的;而在当下在网络上非常活跃,并逐渐被传统媒体认可的新散文的作者们虽然少数人的努力,这并不能掩盖当下散文写作在先锋方面探索的不足。
第五章,结语 总之,90年代以来的散文创作,是具有它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的,它对于丰富我们的创作,开启我们的悟性,活跃我们的生活,以及呼唤一种人文关怀,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趋向是有着重要和积极作用的,但散文的创作并非一件易事,即散文的创作中不能只专注于单纯的表达,而是要以对散文一种别样的把握形式,从而产生一种陌生化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反差意味。一个散文作家的写作,要能够将一些平常的事件写出意义,并表现出对散文体例自由的强烈欲求,我们不但要注重散文“写什么”,更要注重“怎么写”,要反叛传统的表达方式,实践着另一种新的散文写作模式,从而享有了更多的形式自由。可以说,对散文文体新功能的寻找与挖掘,以及对一种先锋性思想及其表现的重新认识和具体实践,应该是一种对当下散文写作的突围的最佳途径。
正在阅读:
论90年代以来散文创作的价值与迷失06-15
岗位安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模板11-01
自我介绍作文优秀5篇03-27
宏基对消费者心理浅谈12-27
安慰压力大的人的话02-14
最好的爱情观是怎样的?08-02
南京大学2014年报考博士研究生网上报名须知(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直接攻博)_南京大学考研网03-20
继电保护习题05-17
快乐周末作文450字06-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散文
- 迷失
- 以来
- 创作
- 年代
- 价值
- 2018新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百花园三》教案
- 2012年上海模拟考数列汇编(一模) - 图文
- 学生长跑猝死引发思考-中小学体育不能因噎废食
- 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A.B.C)
- 2018年语文S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秋天的怀念练习卷
- 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全国医疗卫生系统面试考情分析
- 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申请表
- 南京林业大学大事记
- 人教版《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
- 高中英语作文范文:为地震灾区人民募捐
-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11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
-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看图写话练习
- 送检指南
- 20100113-A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 国信开发区人才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在线考试-《社会学概论》高分答案
- 学生顶岗实习周记40篇
-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考试试卷及答案
- 近年来地铁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