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形式下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应是教研员积极参与

更新时间:2023-11-07 19: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时期形式下教研员的工作职能应是教研员积极参与,深入教学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配合教育行政,较好地履行了“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 课程改革中需要教研员的工作重点是需要教研员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加强, 教研工作不是如何去管理教师,而是如何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搞好服务,教研员专职从事教研工作,不仅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还需要具备宽厚的教育教学 理论基础,了解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方向。教研员必须勤下学校和课堂,重视对实践过程的指导与交流,善于在教学一线指导与交流,经常与教师面对面地指导与交流。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实践与交流”,也是提高教研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途径。自我反思是伴随教研员职业生涯始终的专业行为,在反思基础上的行动是目标明确、具有改进完善意义的动。

要通过反思使专业引领更为厚重。反思是成长的阶梯,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我认为教研员的反思空间往往要比教师的反思更宽泛一些。教研员要在听课评课、座谈研讨、对话交流等过程调研活动中开展反思,要借助问卷调查、成绩测查、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搞好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使专业引领变得更为厚重。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也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教学。

教研员理应是教师的老师。为人师者,经营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业。要传道,须有道;要授业,须精业;要解惑,须无惑。唯有如此,才能不亵渎教师这个职业。而作为老师的老师,教研员不但要有道精业无惑,更重要的是要指点教师如何传道授业解惑,这就对教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嘛!

所以,身为教研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素质和执著的研究素质,应具备较强的组织与交往能力,既要深入学校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要深入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句话,教研员既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引领者,更是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管理者和评价者。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平心静气坐下来进行深钻细研。耐得住寂寞,才能真正思考;耐得住孤独,才能研有所得。这些,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说教所能实现的。为学如此,为人亦如此。生活之于思想者而言,多的无非是孤独与寂寞。一个满足于浮躁和热闹的人,是无法平心静气地坐下来进行思索的。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我们现在是生活在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凝神聚气坐下来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事情太多了!众多的人们不甘寂寞,纷纷投身于商海、钱海,目光紧紧盯在名和利上,这样的工作状态,如何能培养出新形势下的创新人才?

作为教研员,我们理应是甘于寂寞的人群,我们的行业理应是甘于寂寞的行业。安贫乐道是历来对为人师者的描绘。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工作不应该仅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应该要做的是思想上的转变,要真正耐下心来,思索一些东西——思索育人方式,思索角色转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与学生共成长;同样,在新的形势下,教研员也要与教师共成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能只吃老本,老本终有一天会吃光的,更何况,只凭仅有的那点知识,那点能力,那点经验,是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的。

转变是痛苦的,但同样也是幸福的。转变本身就是一种升华,一种提升,一种脱胎换骨的新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课改中的困惑和问题,我们提的最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对距离教学实践最近的专业指导人员——教研员的专业发展谈及甚少。因为教研员在某个区域内往往被称为课程教学的“专家”,“专家”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专业发展的不足,淡化了他们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

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教研员的工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宽,由教研机构创建之初的教材教法研究发展到课堂教学的系统研究,以至新课改后的课程实施研究。工作领域和研究对象的拓展需要教研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与之适应。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和实现教研员的专业发展。

第一,提高专业发展的意识。

意识决定行动,教研员的专业发展意识决定着自身素养能否提升,进而影响着区域内学科课程的健康和谐发展。为此,教研员要经常思考“什么是教研”、“教研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的教研优势是什么”等关于教研工作的本质问题,找准定位,明确方向,自我激发提升专业素养的意愿。另外,教研员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教研对区域课程建设的意义,激发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提升自身素养的主动意识。

第二,提升课程引领能力是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

教研工作的目的是促进区域学科课程的健康和谐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由此,不难得出教研员专业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区域课程引领能力。课程引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赖于教研员理论与政策水

平、学科素养、课堂教学指导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第三,研究是实现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研是一个实践性、技术性的工作,是由现象聚焦问题,由方法解决问题,由理论提升问题的过程。研究需要教学实践的支撑,教研员要利用距离教学实践近的优势,走上讲台,执教新课程,体验新课程,平等地与教师交流与合作,观察和研究自己“领悟”的课程和自己“运作”的课程之间的差距,从教学一线教师的角度反思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活动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变化或变革,在基于实践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发展和培养课堂教学洞察力、有效思维能力、反思和发掘问题能力,实现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第四,反思是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反思是促进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策略。对于具有特殊教师身份的教研员来说,反思也是极其重要的。反思有利于促进教研员教学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的提高。教研员必须不断反思,清楚“为何教(学)”、“教(学)什么”、“怎样教(学)”、“教(学)得怎样”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更要善于反思,并使反思成为教研员基本的工作习惯,使专业引领更到位,更厚重。

努力做好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成长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教研员

-------我们理解的教研员专业标准【李勇、郑玉峰、田洪民】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作为教研员的我们应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以适应改革带来一系列变化。教研员应该是一个多面手,既应成为专业课程的领导者,来引领课程教学和教师专业成长;又应不断进行自我意识

更新,专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教研员应具备相应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1.教研员应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质与政策水平,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与阐释。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人文精神与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应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高尚的师德修养,健全的身体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甘当人梯,搭建平台的奉献精神。

2.教研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养,包括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丰富的专业前沿知识及相关知识。

3.教研员应具有强劲的研究能力与学术研究素质,方能胜任新时期的教研工作。 4.教研员应具有对教学工作的示范能力。能够下校兼课,而不能是脱离课堂,搞纯理论。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有更好效果。

5.教研员应具有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系统的教学理论、娴熟的教学技能、较 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6.教研员应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与编辑能力。能够结合工作实际,做好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的撰写、编著。

7.教研员应具有较强的组织与交际能力。与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系不应是仅仅的组织关系,而应当是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具备亲和力和凝聚力,使教研工作开展的富有成效。

8.教研员应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在指导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中,也要全面审视,凭着较高的审美水平,发现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真、善、美,给予肯定和鼓励。

9.教研员应具备严谨、务实、勤奋、高效工作作风。老实做事,朴实做人,扎实求真,务实创新。

二、新形势下对教研员工作的要求 1.工作定位、确定中心。

教研员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在新课改中应该做好几方面工作:提出课程更新与发展的建议并协助组织实施;开发地方课程,协助学校开发学校课程;开发多样性课程资源;组织多样性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积极参与评价考试制度改革等。

2.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教学观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①重传授向重发展的转变。

②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③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④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⑤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 ⑥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⑦教学模式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3.深入实际具体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不要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教师;多一些对话,少说大话、空话、套话;不要一评了之,要跟踪关注改进的过程,要摒除“专家”意识,多一些研究者的心态,能真正地关注教师的发展;视服务为天职,当好教师

的助手。

三、教研员面临新课改的挑战

1.新课改对教研员“指导地位”的挑战。新课程实施,教研员和教师站在同一起

跑线上,同时接触,同时感受新课程,教研员失掉了“先知先觉”的优势,“指导地位”面临挑战。

2.新课改对教研员“专业优势”挑战。教研员知识结构能否适应新课程?以往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观念的要求?

3.新课程对教研员“评价地位”的挑战。新课程评价内容多元化、标准灵活、评价方式多样、多个主体参与等。

四、 教研员改进工作方式需要的五种意识 1.沉下去(静下心来,踏实肯干)。

2.走出去(开阔眼界,多听多看多学多记,少说多干)。 3.坐下来(教研活动、研究课、评优课,课题组)。

4.钻进去(善于发现培养青年教师,研究怎样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5.放开来(放下架子,与校领导、老师们搞好关系,扬长不避短)。

教研员在新时期应具备的主要素质与能力要求,这些素质不是先天具备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不断增强和完善的。根据教研员的职责和性质,应通过“研究、指导、服务”三个实践途径达成。“研究”是教研员的天职。教研员首先要认真研究,然后才能指导服务。“指导”是在“研究”的基础上得以提高的。教研员的服务职责,不仅要注重“指导”方面的效益,还要注重服务的质量、形式和取向,才能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

教研工作辛苦、复杂、细致,对教研员的素质要求多而且高。因此,教研员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性质,还要认清迅速发展的课改形式,主动地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教研员,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聆听张厅长的讲座,我深有感悟。我在反思:在现有环境下,家长要教学质量,学校在“减负”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不矛盾,前提是规范办学),这是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名教研员,如何与学校、教师打成一片,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教研员,要站在教学和研究的前沿,勇当学习理论的排头兵,敢当课改实践的尖兵,研究和指导课堂,这是一名教研员的“立身之本”。

教研员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然要对教材、课程进行整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整合课程,就是构建适合学生发展课程体系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研究中,主要进行方面的整合:(1)将三级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减少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和相同、相近知识彼此

究的重点。

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指标和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学科教研员在引导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要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项目管理、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比赛、案例分析等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从原来单纯的质性评价,转化为质和量的评价的有机统一。

在教研室内部,要在教研员深人学习课程理论、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组织教研员对已经录制的研究课或者现场观摩课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高教研员课堂观察的水平和能力,提升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

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事关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事关学生的个性是否健康发展,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得失。教研室作为研究、指导和服务教学的机构,应该为本地中小学提供良好的课程资源。

这里的课程资源,不是指为学校提供相关的硬件设备,而主要是为学校和教师提供素材性资源。即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教研室建立资源库,对于引导中小学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借鉴本地和外地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于促进广大教师认真钻研业务,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提高各方面素质,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另外,教研室的中小学各科教研员应该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建

立各种人力资源库,如学科专家人才库,新课程培训讲师团,各种学科研究小组等,从而整合本地的优秀教师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和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在职的教研员,既要从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看教研,又要从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看教研;既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具有适度超前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研才真正扎实有效。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在这个教育发展的新时期一定要明确教研员在课程改革制度设计中的地位,提升自己的专业引领能力。希望借助这次研修充实自己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正如专家所讲:在研究、创新、贡献中提升自身存在的价值,品尝职业生活的甘甜,担当起未来的新使命。

1、学习是现代社会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教研员,学习尤为重要,教研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全县的教学。在政治上我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抓紧时间读书、看报、听广播、看新闻,汲取政治营养,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在业务方面,虚心向老教研员学习,经常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上网查阅资料,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观看教学光盘,并随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

2、认真履行教研员的岗位职责,认真履行教学管理、教学指导、上示范课、听评课、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网络教研、经验总结推广等岗位职责,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在教研工作中转型,由重“教材”到重“课程”,由重“教学”到重“教育”,由重“考试”到重“反馈”,由重“评比”到重“示范”,由重“管理”到重“服务”

3、开展网络教学研究,精心打造学科活动的独特个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新课程理念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教师都能随时了解教研信息,及时解决他们教学中的问题。每一次研究课,每一个困惑,我们都通过QQ、QQ群、电子邮件等进行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

4、针对基层教师提出的如何把握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思路,从听课、评课、研讨交流明晰教学思路后,再对教师进行教学实效性的专题培训,使得老师们在对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学理念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5、在新课程的进程中,教研员更应具备强劲的研究能力与学术研究素质,如:较强的教研、教改科研能力;教学管理,深入实际,教学指导,评价教学、分析教学质量;教改实验;组织教研活动;创新意识 、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发教育资源(课程和教材等)。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变化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手段和技术现代化,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增强种种,这就给教研员的教研工作增大了研究难度,扩大了研究范围。另外,新课程为教师留有广泛的发挥空间,要求教师应是研究型教师,这又给教研员指导教学工作增加了研究难度。因此,教研员面对多方面的挑战,必须具备强劲的研究能力,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研工作。 教研员来自一线教师,但是要高于一线教师。高在哪儿里?一是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

识丰富,对国家的教育教学文件的理解和认识要深刻到位。二是教学经验丰富,有很深刻的课堂教学蕴底,说话有根有据,不容置疑。三是专业知识功底深厚,专业技能精巧熟练,相关知识渊博,相关能力广而通之。四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

八领域重塑教研员新形象

教研员职责和学术定位的中心是“研究、指导、服务”,我们现在谈教研员建设规范,包括教研员怎样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职责、功能时,需要对这六个字进行重新解读,找准这六个字的丰富内涵,我认为新时期的教研员在以下八个领域大有可为。

领域一:学校新一轮的发展规划

包括学校的理念,有什么样的特色构想,校园文化主旨是什么,等等,作为教研员,要能够进行策划、论述、研究、指导。

领域二:对学校课程整体的设计。 我们国家现在是“三级课程”,怎么把“三级课程”融入到学校当中进行具体实施,教研员同样需要做好策划、论述、研究和指导工作。比如说国家课程,这是国家对课程限定的最基础水平,是一个底线,学校必须做到。作为教研员,需要拥有对整体课程的设计和论证的发言权,不然,解读也解读不清楚。

过去,教研员只要对国家课程标准做好传达和解释工作就行了,但是现在不行了,还必须要研究课程标准出台的背景和途径,同时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不同层次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这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一个教研员如果没有课程意识,不知道课程是如何建构的,那么他就很难理解课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学校到底应该怎样开展课程。所以,我认为教研员应该是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员,是理论指导的服务员。

领域三:学校主导的课程设计

包括校本化的课题设计、论证、实施和成果提炼,在这些方面,教研员也要有发言权。

领域四: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上

现在的校本教研,包括校本培训,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是支撑课程,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环节,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一所学校,如果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意识不强的话,是没有持续发展力的。在这个方面,一定要细,一定要有一套适合学校发展需求的教研、培训规划,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教研、培训活动。

作为教研员,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根据不同性质的学校、不同的发展层次,设计出不同的教研、培训主题、内容和形式。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学校必定是非常欢迎的,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教研行为。

领域五:新中考、新高考的考试命题的研究。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这谁也不能否认。但是我们怎样在考试中实现新课程所追求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命题时,必须聚焦新课程的理念,设计出旨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试题。有些学校在平时的考试中,对这方面不是太重视,或者说是没有认识那么深刻,需要教研员及时对他们进行点拨、引导。

领域六:教学工作进行过程性的指导和服务

要坚持“指定视导”和“预约视导”相结合。为了让这种指导不流于形式,真正对学校的教学有所启发、帮助,我们就设计了一套流程。在视导之前,我们先统一组织全市的学科指导小组和教学基地专家,根据不同性质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学校,进行最新的教学内容的组合。比如说就用一节课时间,透视出要视导学校的教学势态。怎么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选择同一个时间,全市各县区教研员带着试卷到学校,进行测试。测试完了,我们碰个头,以试卷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预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正式视导时,我们六点前就到学校,从学校的第一节课开始听起。这也有一个要求:高三、初三的课必须听,其他年级必须听到60%。听课时,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完之后,召开学生座谈会,然后是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最后是和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座谈。学校提供的书面材料我们要看,教师的备课笔记我们要看,学生的作业我们也要看。

最后,我们综合这所有的材料,所有视导人员坐在一起分析、研究。每个人都要说,还必须说出个“道道”来,学校好,好在哪里;欠缺,你有什么建议??实打实,不准尽说好话、空话、废话。当场给学校一个反馈意见。这是“指定视导”。“指定视导”是每年一次。

如果平时学校遇到什么难题,教学也好,管理也好,想借助于教研员的力量得到解决,可向我们提出邀请,这叫“预约视导”。方式和“指定视导”是一样的。这就没有次数规定了,只要学校有需要,我们就开展。

领域七:做好学校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竞赛课的策划和评价的服务工作

现在各所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上动了很多脑筋。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竞赛课大家都在搞,但是到底怎么搞,搞得效果怎么样?就需要教研员的指导和评价了。

领域八:有解剖教师教研活动的能力

现在教师的教研活动怎么开展?很多是这样的:时间、地点、人物,然后一个教师上课,上完课大家谈谈感受,基本上都是说优点,也说不足,“在某方面最好加强一些”,怎么加强,说不清楚。整个教研活动就像流水账一样,轻描淡写,缺乏对教研的理性思考。

做智慧星空的仰望着 当教师成长的铺路者

高青县教学研究室 史玉亭 2012年2月10日 11:15

做智慧星空的仰望着 当教师成长的铺路者

2012年2月8日下午,山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员远程研修启动仪式暨专家工作培训会议在济南市召开。本次教研员远程研修工作是全省中小学教师研修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修本着理论与实际结合,观念和能力并重的原则,采取视频课程和文本资源相结合,专家引领与学员研修、完成作业相结合,学员观看视频讲座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四结合”模式进行。

张志勇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张厅长指出,我省素质教育正在进入新阶段,其内涵是以规范办学为前提,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专业指导为引领,以机制创新为保障。当前,教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实施能力,为此,各级教研员要进一步明确教

研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岗位职责,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树立新的课程观与教学观。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教研工作新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教研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实施能力,为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个人感觉教研员的专业工作发生着变化。

变化之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得到强化。

传统学习理念仅仅把学习看成是职业生涯的前奏,学习的过程具有一次性,而对知识的衰竭和更新问题认知不够。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学习应该是对自我的重新塑造,通过学习使人与时俱进,不断扩展创造美好未来的能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终身学习具有特殊的意义。

要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实施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研员,应该是“智慧星空”的仰望着,首先应向上寻找理论支撑,自己应先搞清楚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去解决矛盾和问题,更好的引领教师去适应这种改变,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教育实施能力。

知识的不断创新,必将引起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习已经不只是为了变换职业和谋生的需要,而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学习理念不断发展,具有了新的内涵。

变化之二:课程观和教学观不断完善更新。

任何一种课程设计,都是在一定的课程观指导下编订出来的;任何一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受一定课程观的制约。可以说,课程观是课程的灵魂。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达到这样的效果引起无数仁人志士的思考与探讨。其实早在古代,孔子就已经为我们做出表率。孔子 “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基于他对人性的体贴。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生来的本性是相近的,并不因贫富贵贱和家族、种族、国家的不同而不同。既然人的本性相近无别,就应该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而不只贵族子弟才享有这种权利。

孔子寓教于“各言其志”的方式之中,通过平等的、自由的答问,互相学习、砥砺,教学相长。一次,孔子与颜渊子路“各言尔志”。子路说:我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共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做善事不夸耀自己,有施于人不表自己功劳。孔子也讲了自己的志向:使老人安逸,朋友信任我,年轻人怀念我。子路“与朋友共”的共同享受,不分彼此的高尚的情操,颜渊立己立人、达己达人的由己及人及物的修为心境,孔子通达仁爱的精神境界。师生自由地畅谈自己的价值理想,是教学相长的一种形式。

我想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一定会深入的每一个教育者心中,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直到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们一直致力于与教师结伴,研究实际问题,不断实践引领,也希望能做一名成功的铺路者。

新时期,教研员工作应做的几个转变

徐园子中小学 张力争 2012年2月10日 13: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ut62.html

Top